1.关于周姓的调查报告
原发布者:李东平
一、问题的提出
我们班有三个姓周的同学,其他的姓都只有一个人,如:赵姓、黄姓、罗姓、沈姓……这是为什么呢?我决定做一个关于周姓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通过网上、报刊、书籍的调查了解周姓的来源和周姓历史名人。
2、走访有关部门,了解周姓的分布和人口数量。
3、通过家庭了解与周姓有关的资料。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真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网上|周姓的族谱|轩辕黄帝-1世玄嚣-2世乔极-3世帝喾-4世后稷(弃)-5世不窟-6世鞠-7世公刘-8世庆节-9世皇仆-10世差弗-11世-毁喻-12世公非-13世高圉。|另见后。|
网上|周姓名人|**、周培源、周公……|
网上|周姓来源|周姓的起源(1)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帝喾生后稷,至太王(古公亶父)邑于周,文王以国为氏。古公亶父率领姬姓部落迁至周,建立周国。周武王克商纣,建立周朝。历经三十四王,共八百多年。到公元前256年,被齐国所灭。周王族也就沦为平民,遂以周为氏。(2)周平王少子名烈,受封于汝南,当地人称之为“周家”其后亦有周氏。(3)姬姓改为周姓。《通志.氏族略》所载唐朝先天年间,唐玄宗李隆基继承皇位,为避皇帝的嫌名,遂令天下姬姓改为周姓。(4)南北朝时鲜卑族复姓改为周姓。(5)赐姓。据《五代史》所载,唐末有成汭[rui]山东青州人,昭宗时为荆南留史,后梁时赐姓周氏;又《新唐书》载,唐萧宗上元年间,有暨佐,赐姓周氏。(6)《新
2.周报告怎么写
董事会报告主要目的是要对一段时间来公司运作情况作详细的分析,因此你必须要全面了解公司运作、经营的有关情况(数据),对比前一段时间的运作情况,分析和了解未来市场的需求,找出公司运作中遇到的困难,提出公司解决困难的办法和未来公司运作的打算。
这些是纲纲,大楷是从这几方面入手。
我拟一个提纲,供参考:
1.目前公司所经营(生产)的产品国内外形式(需求情况)
2.公司经营(生产)产品的情况
A.质量和数量的问题:着重说明只有提高产品质量,增加数量才能站稳脚跟,可以让厂长提供有关数据
B.员工问题:正确处理员工的生活生产问题,着重说明要让员工以公司为家,以公司的存亡为己任的重要性。
产供销一条龙都需要员工尽责尽力,对待员工要有纪律,有关爱。可以让人事科提供有关数据。
C.技术问题,这个问题也是关系到公司存亡的关键,着重说明留住人才,合理使用人才,让有用的人施展才华,让技术科提供有关数据,根据实际再进行分析,特别是对技术革新的问题。
D.产、供、销问题,这个问题很重要,要尽量详细说明,是关系到公司正常运作的问题,可以让供销科提供有关数据再进行分析。
F.资金问题,资金是公司运作的关键,合理使用资金,解决公司资金问题,是公司的生命线,可以让会计提供详细情况,再根据实际分析和提出问题。
3.存在问题和今后的运作打算。
初稿写出来后,要让董事长看了后再进行修改,一直到满意为止。
3.周的姓氏怎么来的
一、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
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
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三、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五、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六、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
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 七、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4.写一篇有关姓氏的由来的调查报告怎么写啊
中国姓氏的起源 作为血脉延续的姓氏,最早出现在中国。
从公元前3000年中国第一个姓—风姓开始,中国的姓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绵延不绝。有关专家最新研究统计结果表明,中国人曾经使用过的姓氏高达22000个,而其中不少姓氏有上千年的历史。
中华文化的统一性和连续性在姓氏的传承之中得以体现。 据考证,中国人在五千年前就有了姓。
那时是母系社会,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姓”字是“女”和“生”组成,形象的说明最早的姓跟母亲有关。
夏、商、周的时候,人们有姓也有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
“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
同“氏”的男女可以通婚,同“姓”的男女却不可以通婚。因为中国人很早就发现这条遗传规律:近亲通婚对后代不利。
姓和氏的区别:先秦时期,姓和氏含义不同。姓代表血缘关系,同姓不能通婚,氏则是从姓中繁衍出来的分支,是特权和地位的标志,用以区别贵贱,有氏者为贵。
所以,先秦时男子称氏不称姓。 姓和氏的融合:秦代废除了原始的宗法分封制度而实行郡县制,氏失去了代表贵贱的意义,逐渐与姓合用,都成为父系血缘传承的标识。
中国现在大多数的姓,都是承袭了产生于周代的氏。 《百家姓》是公元960年北宋的时候写的,里面一共收集了单姓408个,复姓30个,一共438个。
发展到后来,总数据说有已达5000个,但是实际应用的,只有1000个左右。 世界各国都有“三大姓”的说法,英国是:Smythe,Jones,Williams;美国是:Smith,Johnson,Carson;法国是:Martin,Bernard,Dupont;德国是:Schultz,Mueller,Shmidt;俄国是:Ivanov,Vasiliev,Deternov;中国有张、王、李、赵,四个大姓,历史悠久,分布广泛,而且都是皇帝赐姓。
根据最新的统计,单是姓张的,就有一亿人,这恐怕是世界上最大的姓了吧。1977年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有关“姓”的论文,文中指出:华人最大的十个姓是:张、王、李、赵、陈、杨、吴、刘、黄、周。
这十个姓占华人人口40%,约四亿人。第二大的十个姓是:徐、朱、林、孙、马、高、胡、郑、郭、萧。
占华人人口10%以上。第三大的十个姓是:谢、何、许、宋、沈、罗、韩、邓、梁、叶。
占华人人口10%。接下来的15个大姓是:方、崔、程、潘、曹、冯、汪、蔡、袁、卢、唐、钱、杜、彭、陆。
加起来也占总人口的10%。换名话说,在中国十亿人口中,有七亿人姓了这45个大姓。
另外的三亿多人的姓,都是比较少见的,象毛、江、白、文、关、廖、苗、池等等。 后世之姓,大约有以下几种来源: 1、以氏为姓。
氏族社会晚期以至夏、商时代,分支氏族的标号有的也成为后起之姓,如:姬、姜、姒、风、己、子、任、伊、嬴、姚。 2、以国名为姓氏。
夏、商二代均封侯赐地,西周初年更是实行大封建,大大小小的诸侯国遍布九州,这些国名便成为其国子孙后代的。如程、房、杜、戈、雷、宋、郑、吴、秦等。
周文王封少子于狄域,其子孙便姓狄。白狄族一支在今河北省无极县建立鼓国,后代便有姓鼓。
有的姓是秦汉以后外邦人带来的,如米姓出自西域米国,安姓出自安息。 3、以邑名为姓氏。
如周武王时封司寇忿生采邑于苏,忿生后代因此姓苏。 4、以乡、亭名为氏。
如嬴姓秦国的始祖非子的支孙封在邑乡,得邑氏;至六世孙被周禧王封为邑侯,采食解州。 5、以居住地为姓氏。
如齐国公族大夫分别住在东郭、南郭、西郭、北郭,这四郭便成了姓氏。 6、以先人的字或名为姓氏。
如周平王的庶子字林开,其后代姓林。又如齐国大夫童刁的孙子以刁氏传世。
7、以排行为姓氏。如春秋鲁国有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8、以官职为姓氏。如西周的职官司、司马、司空后来均成为姓。
又如汉代有治粟都尉,后代便姓粟。 9、以技艺为姓氏。
商朝有巫氏,是用筮占卜的创始者,后世便以为氏。又如卜、陶、甄、屠等姓均是以技艺为氏。
10、古代少数民族融合到汉族中带来的姓。如慕容、宇文、呼延等。
11、以谥号为氏。如庄氏原为楚庄王之后,康氏原为周武王之弟康叔之后。
12、因赐姓、避讳而改姓。如南朝隆武帝把国姓“朱”赐给了郑成功,闽台百姓称郑成功为“国姓爷”。
又如汉文帝名刘恒,恒氏因而改为常氏。
5.周姓氏怎么来的
1、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周为姓氏。
2、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另有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3、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如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改汉字单姓周氏。南朝陈时,有一著名将领叫项猛奴的被周荟抚养改姓周,名文育。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唐末有叫成讷的,后梁时赐姓周。元时,有一位叫苏卓周的改姓周。又有喜同、术忽、哈刺歹等蒙古人改姓周。明代江苏吴县人吴健7岁时家贫卖身同县周家,也改姓周。
6.用姓氏周写几句“周”的意义,
吴源出于姬姓。
周太王有三个儿子:太伯、仲雍和季历。 小儿子季历很有才干,他生的儿子姬昌又自幼聪明过人,因此周太王打算让季历当继承人。
太伯和仲雍明白父亲的心意,就自动让贤,趁周太王生病时,假托外出采药,出走到东南沿海一带。 当时的江南还很落后,太伯和仲雍带来了中原的先进文化,当地的族人就推举他们为君长,在今江苏苏州一带建立了吴国。
太伯和仲雍相继为国君,以后仲雍的子孙世代相传。 春秋时期,吴国渐渐强大起来,成为当时的一个强国。
后来由于吴王夫差骄傲自大,被越国打败,亡了国。 夫差的子孙后来便以国名为自己的。
7.周的姓氏的由来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
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周氏来源较多,有以下几种: 一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
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
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二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三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四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五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
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 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周姓的祖根在河南,早期主要在河南繁衍发展。 从东汉末年到晋代,都有中原周氏南迁的记载。
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随行人员中有周姓将校。从清朝康乾年间始,闽、粤周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后又有不少人到海外定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