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医学实验方法
(临床实验设计参考用) (社区干预试验设计可参照) 临床科研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因此,在进行临床科研设计时应注意:①人有社会属性,受精神因素,心理因素影响,要注意临床科研要符合医学伦理要求;②必须设立对照(设立对照的注意问题附后);③随访的起点和止点应有明确的定义;④注意影响实验研究结果的因素,并适当控制(具体内容附后)。
" "科研设计 承担单位,科研负责人 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发展趋势(简要介绍与本课题有关研究的国内外现状,水平,发展趋势等,写明本课题提出的依据及本课题研究目的;简要介绍预试验内容及结果。)。
研究对象: 具体诊断标准(用公认的或统一的,并阐明出处;如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应写明是自定标准。 ),制定入选(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研究对象选择范围(包括对照组)及选样和分组方法(使用正确的随机方法选样和分组;在实验对象的分组和施加因素分配实验组,对照组上,都要随机化); 样本含量。
(说明确定样本含量的依据) 处理因素:(详细写) 处理因素设置要求:①抓住主要因素;②找出非处理因素(混杂因素);③处理因素标准化。 设备(或试剂或药物)生产厂家(来源)及型号(剂量); 治疗方法及操作程序(包括对照组); 操作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方法,人员,设备三统一及实验质控手段等); 技术关键。
研究结果: 确定研究效应的测量指标及测定方法,要考虑与待评价的结果有关联性,客观性,灵敏性,特异性及实用性等。 疗效判断标准(用公认的或统一的,并阐明出处;如没有统一的标准也应写明是自定标准。)
; (近期,远期)观察指标(各组观察指标应一致)及观察方法; 科研记录表格及汇总表格式样; 统计方法及指标确定,预计结果; 科研质量控制措施(包括科研全过程的各环节,如预试验工作,分组,施加处理因素,临床观察及随访,原始资料的记录及收集,资料整理等方面质量控制措施)。 创新设想(本研究的): 工作时间安排(包括调研,设计,研究,统计分析,总结鉴定等): 研究人员分工(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工作单位及在本研究中的详细分工): 经费的筹措及使用计划: 存在(可能出现)的问题,困难及解决办法: 临床科研的对照问题 为保证临床科研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具有可比性,对照组中的观察对象除了实验因素不同以外,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条件和辅助措施,都应与实验组相同。
常用对照方式如下: 空白对照:对照组不施加任何处理因素。这种对照仅用在某些病情较轻或长期稳定无任何危险的疾病,如:慢性关节炎,HbsAg携带者,近视等。
安慰剂对照:对照组采用无药理作用且无害的"药",如:淀粉,生理盐水等经加工后其外形,味道等与试验药相似,不被受试者识别。 这种对照仅用在研究的疾病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或使用安慰剂后该病的病情,临床经过,预后等影响小或无影响时。
实验对照:对照组不施加处理因素,但施加某种与处理因素有关的实验因素。 标准对照:用现有标准方法或常规方法做对照,注意以一种低疗效的方法作对照来提高试验的疗效是毫无意义的,甚至是有害的。
历史对照:以过去的研究结果作对照,这是一种非随机和非同期的对照,容易产生偏倚(可能因为疾病自然病程会随时间而变化,或医生的收治病人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或水平因时间而变化等,使两组失去可比性)。这种对照可用于狂犬病,骨折愈合等疗效对照。
自身对照:对照和实验在同一受试对象进行,这种对照简单易行,但应注意该方法的两个缺陷:一是实验总是把处理前作对照,这不符合随机分配原则;二是实验前后某些环境因素或自身因素发生了改变,可能影响实验结果。 可考虑用交叉实验解决。
相互对照:多种待研究观察因素相互对照。 目前常用的设计方案有:随机对照实验,配对实验,交叉实验(适于病程较长的实验研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方法进行实验研究。
影响实验研究结果的因素及其控制 误差: 随机误差:通过增加样本含量,可减小随机误差,但不能消除。 非随机误差: 非系统误差:偶然失误造成的。
系统误差:误差值遵循一定的规律而存在或变化,增加样本量,不能纠正。 编倚:(可以看成是一种系统误差) 选择性偏倚:防止选择性偏倚的措施:①正确拟定观察对象的纳入和排除标准;②采用分层抽样方法;③正确设立对照;④遵守随机化原则。
测量偏倚(或称观察偏倚或信息偏倚): 产生原因:①沾染(对照组也接受了处理措施);②干扰;③依从与非依从;④失访(>20%);⑤检查与诊断结果不一致;⑥观察记录有误;⑦心理因素的干扰。 防止措施:①用盲法试验;②签定实验合同;③检查实验对象的依从情况;④注意医德问题;⑤定期检查研究记录;⑥对实验方法,诊断标准的一致性在实验前应做出估计。
3,混杂偏倚: 产生原因:多在总结分析阶段,评价被研究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系时,如果存在外来因素与该病和研究因素均有联系,使研究因素效应与外来因素效应混在一起,从而掩盖或夸大研究因素与疾病的真实联系。 防止措施:①设计时,用配对设。
2.有关医学的实验设计帮忙写一份跟医学有关的实验设计,要求实验对象
小白鼠缺氧实验 一、几种类型的缺氧 【实验原理与目的】 组织的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都可导致缺氧.供氧不足可因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或呼吸、血液、循环等多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引起;用氧障碍可因组织中毒或损伤引起.本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复制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了解缺氧的分类.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和血液颜色的变化.【实验对象】 小白鼠.【实验器材与药品】 1.器械小白鼠缺氧瓶(或100~125 ml带塞锥形瓶或广口瓶),一氧化碳(CO)发生装置广口瓶,5 ml、2 ml刻度吸管、1 ml注射器,乙醇灯,剪刀,镊子.2.药品钠石灰(Na0H·CaO)、甲酸(HCOOH)、浓硫酸(H 2 S0 4 )、氢氧化钠、5%亚硝酸钠、1%亚甲蓝、生理盐水.【实验步骤与观察指标】 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呼吸,存活时间,口唇(皮肤)和血液(肝颜色).1.乏氧性缺氧 (1)取钠石灰少许(约5 g)及小白鼠1只放人缺氧瓶内(图3-11—1-1).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呼吸频率(次/10 s)、深度,皮肤和口唇的颜色,然后塞紧瓶塞,记录时间,以后每3 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他变化则随时记录)直到动物死亡为止.(2)动物尸体留待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与氰化物中毒性缺氧实验做完后,再依次打开其腹腔,比较血液或肝脏颜色.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1)装好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图3-11-1-2).(2)将小白鼠一只放人广口瓶中.观察其正常表现,然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3)取甲酸3 ml放于试管内,加入浓硫酸1 ml,塞紧(可用乙醇灯加热,加速CO的产生,但不可过热以至液体沸腾,因CO产生过多过快动物迅速死亡,血液颜色改变不明显).(4)观察指标与方法同上.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取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表现后,腹腔注入5%亚硝酸钠0.3 ml,其中一只注入亚硝酸钠后,立即再向腹腔内注入1%亚甲蓝溶液0.3 ml,另一只再注入生理盐水0.3 ml.(2)观察指标与方法同上.【注意事项】 1.缺氧瓶一定要密封,可用凡士林涂在瓶外面.2.小白鼠腹腔注射,应稍靠左下腹,勿损害肝脏,也应避免将药液注入肠腔或膀胱.二、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实验原理与目的】 通过机体神经系统功能状态改变,外界环境温度变化,以及C0 2 浓度增高对缺耐受性的影响,了解条件因素在缺氧发病中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冬眠和低温治疗的实用意义.【实验对象】 小白鼠.【实验器材与药品】 小白鼠缺氧瓶、粗天平、镊子、注射器;1%咖啡因、0.25%氯丙嗪、生理盐水、钠石灰、冰块.【实验步骤与观察指标】 观察动物一般状态、呼吸、存活时间、耗氧量.1.环境温度变化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1)取小白鼠缺氧瓶3只,各放入钠石灰少许(约5 g).(2)取500 ml烧杯2只,1只加入冰块和冷水,将杯内水温调至0℃~4℃,另1只加入热水,将温度调至40~42℃.(3)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3只,称重后分别装入缺氧瓶内,两只缺氧瓶分别放于盛有冰水或热水的烧杯内,另一只置室温中,塞紧瓶后开始计时.(4)持续观察各鼠在瓶中的活动情况,待小鼠死亡后,计算存活时间.2.机体状况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3只,分别作如下处理:甲鼠:腹腔注射1%咖啡因0.1 ml/lO g;乙鼠:腹腔注射0.25%氯丙嗪0.1 ml/lOg(注:注射氯丙嗪后,将小白鼠放人冰水中游泳20 S);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lOg.(2)15~20 min后,将3只小白鼠分别放人有钠石灰的缺氧瓶内,密闭后计时.(3)以下步骤同1的(4).3.C02增多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称重后分别放人有钠石灰及无钠石灰的缺氧瓶内,密封后开始计时.(2)以下步骤同1的(4).【注意事项】 必须保证缺氧瓶完全密闭.三、种属、年龄、神经系统和代谢状况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与目的】 了解某些因素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实验对象】 成年小白鼠、初生小白鼠、蟾蜍.【实验器材与药品】 小白鼠缺氧瓶、粗天平、镊子、注射器;l%咖啡因、0.25%氯丙嗪、0.1%咖啡因、生理盐水、钠石灰、冰块.【实验步骤与观察指标】 观察一般状态,存活时间.1.取成年小白鼠2只,腹腔注射0.1%咖啡因0.1 ml/lOg.2.取成年小白鼠2只,腹腔注射0.25%氯丙嗪0.1 ml/lOg,待动物不大活动后,全身浸入冰水中5~10 min.3.将正常成年小白鼠、初生小鼠、注射咖啡因小白鼠、注射氯丙嗪加冰冻小白鼠各2只,蟾蜍1只放于缺氧瓶中.4.观察动物一般表现,比较死亡发生的早晚.【思考题】 1.根据原因和发生机制可将缺氧分为那些类型?2.临床上如何防治一氧化碳中毒?3.何谓冬眠疗法?临床上如何应用冬眠疗法?。
3.有关医学的实验设计
小白鼠缺氧实验 一、几种类型的缺氧 【实验原理与目的】 组织的供氧不足或用氧障碍都可导致缺氧。
供氧不足可因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或呼吸、血液、循环等多系统器官的功能障碍引起;用氧障碍可因组织中毒或损伤引起。 本实验目的在于通过复制乏氧性缺氧、血液性缺氧和组织中毒性缺氧,了解缺氧的分类。
观察不同类型缺氧时,呼吸和血液颜色的变化。 【实验对象】 小白鼠。
【实验器材与药品】 1.器械小白鼠缺氧瓶(或100~125 ml带塞锥形瓶或广口瓶),一氧化碳(CO)发生装置广口瓶,5 ml、2 ml刻度吸管、1 ml注射器,乙醇灯,剪刀,镊子。 2.药品钠石灰(Na0H·CaO)、甲酸(HCOOH)、浓硫酸(H2S04)、氢氧化钠、5%亚硝酸钠、1%亚甲蓝、生理盐水。
【实验步骤与观察指标】 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呼吸,存活时间,口唇(皮肤)和血液(肝颜色)。 1.乏氧性缺氧 (1)取钠石灰少许(约5 g)及小白鼠1只放人缺氧瓶内(图3-11—1-1)。
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呼吸频率(次/10 s)、深度,皮肤和口唇的颜色,然后塞紧瓶塞,记录时间,以后每3 min重复观察上述指标1次(如有其他变化则随时记录)直到动物死亡为止。 (2)动物尸体留待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与氰化物中毒性缺氧实验做完后,再依次打开其腹腔,比较血液或肝脏颜色。
2.一氧化碳中毒性缺氧 (1)装好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图3-11-1-2)。 (2)将小白鼠一只放人广口瓶中。
观察其正常表现,然后与一氧化碳发生装置连接。 (3)取甲酸3 ml放于试管内,加入浓硫酸1 ml,塞紧(可用乙醇灯加热,加速CO的产生,但不可过热以至液体沸腾,因CO产生过多过快动物迅速死亡,血液颜色改变不明显)。
(4)观察指标与方法同上。 3.亚硝酸钠中毒性缺氧 (1)取小白鼠2只,观察正常表现后,腹腔注入5%亚硝酸钠0.3 ml,其中一只注入亚硝酸钠后,立即再向腹腔内注入1%亚甲蓝溶液0.3 ml,另一只再注入生理盐水0.3 ml。
(2)观察指标与方法同上。 【注意事项】 1.缺氧瓶一定要密封,可用凡士林涂在瓶外面。
2.小白鼠腹腔注射,应稍靠左下腹,勿损害肝脏,也应避免将药液注入肠腔或膀胱。 二、影响缺氧耐受性的因素 【实验原理与目的】 通过机体神经系统功能状态改变,外界环境温度变化,以及C02浓度增高对缺耐受性的影响,了解条件因素在缺氧发病中的重要性和临床应用冬眠和低温治疗的实用意义。
【实验对象】 小白鼠。 【实验器材与药品】 小白鼠缺氧瓶、粗天平、镊子、注射器;1%咖啡因、0.25%氯丙嗪、生理盐水、钠石灰、冰块。
【实验步骤与观察指标】 观察动物一般状态、呼吸、存活时间、耗氧量。 1.环境温度变化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1)取小白鼠缺氧瓶3只,各放入钠石灰少许(约5 g)。
(2)取500 ml烧杯2只,1只加入冰块和冷水,将杯内水温调至0℃~4℃,另1只加入热水,将温度调至40~42℃。 (3)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3只,称重后分别装入缺氧瓶内,两只缺氧瓶分别放于盛有冰水或热水的烧杯内,另一只置室温中,塞紧瓶后开始计时。
(4)持续观察各鼠在瓶中的活动情况,待小鼠死亡后,计算存活时间。 2.机体状况不同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3只,分别作如下处理: 甲鼠:腹腔注射1%咖啡因0.1 ml/lO g;乙鼠:腹腔注射0.25%氯丙嗪0.1 ml/lOg(注:注射氯丙嗪后,将小白鼠放人冰水中游泳20 S);丙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0.1 ml/lOg。
(2)15~20 min后,将3只小白鼠分别放人有钠石灰的缺氧瓶内,密闭后计时。 (3)以下步骤同1的(4)。
3.C02增多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1)取体重相近的小白鼠2只,称重后分别放人有钠石灰及无钠石灰的缺氧瓶内,密封后开始计时。 (2)以下步骤同1的(4)。
【注意事项】 必须保证缺氧瓶完全密闭。 三、种属、年龄、神经系统和代谢状况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实验原理与目的】 了解某些因素对缺氧耐受性的影响。
【实验对象】 成年小白鼠、初生小白鼠、蟾蜍。 【实验器材与药品】 小白鼠缺氧瓶、粗天平、镊子、注射器;l%咖啡因、0.25%氯丙嗪、0.1%咖啡因、生理盐水、钠石灰、冰块。
【实验步骤与观察指标】 观察一般状态,存活时间。 1.取成年小白鼠2只,腹腔注射0.1%咖啡因0.1 ml/lOg. 2.取成年小白鼠2只,腹腔注射0.25%氯丙嗪0.1 ml/lOg,待动物不大活动后,全身浸入冰水中5~10 min。
3.将正常成年小白鼠、初生小鼠、注射咖啡因小白鼠、注射氯丙嗪加冰冻小白鼠各2只,蟾蜍1只放于缺氧瓶中。 4.观察动物一般表现,比较死亡发生的早晚。
【思考题】 1.根据原因和发生机制可将缺氧分为那些类型? 2.临床上如何防治一氧化碳中毒? 3.何谓冬眠疗法?临床上如何应用冬眠疗法?。
4.如何写实验设计
例如:
实验目的:确定混合碱的组成及含量
实验仪器及药品:
常用分析仪器-酸式滴定管50ml;容量瓶250ml;吸掖管25ml;三角瓶250ml;分析天平和称量瓶等.
盐酸标准溶液-0.1mol/L;
酚酞指示剂-10g/L;
甲基橙指示剂-1g/L.
实验步骤:准确称取试样1克溶解后放入容量瓶中,稀释至刻度摇匀.吸出25ml至三角瓶中,加2滴酚酞指示剂,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无色,记下滴定管读数V1.再加一滴甲基橙指示剂,继续滴定至橙色,记下滴定管读数V2.连续读数,V2中包括V1.
判断与计算:如果V2=2V1,说明是纯碳酸钠;如果V2小于2V1,说明含有NaOH和Na2CO3,用V2计算碳酸钠,用V1-V2计算氢氧化钠;如果V2大于2V1,说明含有Na2CO3和NaHCO3,用V1计算碳酸钠,V2-V1计算碳酸氢钠.这些内容分析化验工读本上都有,你可以详细看看.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眼科医学实验设计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