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写一篇文章的写作思路
作文提纲
1.标题式提纲
这种提纲比较简单,只写出行文各段的标题。
这是一个标题式的作文提纲,用简洁的文字标出了各段的写作要点。它的特点是文字简洁、速度较快,适合于对写作内容较熟悉或时间较紧的情况。但对初学写作的人来说,很难起到指导作文的作用。
2.要点式提纲
这种提纲比较详细,它即要表明作文的中心,又要写出作文的大致内容;同时,还要交代出文章的详略。
(三)编写提纲的要求
1.要审清题目,确定中心,选择材料
作文提纲是写好作文的基础,编写作文提纲要按照写作文的三个顺序:审清题目、确立中心,选择材料来进行。
作文题目一般给我们规定了写作范围(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等)、写作问题(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所以,审清题目,才能明确写什么、怎么写,才能避免文不对题、偏离中心的毛病。
中心思想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在编写作文提纲式时,只有确立了中心,才能围绕选材,确定重点,安排详略,等等。选材时要注意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思想,选择真实可信、新鲜有趣的材料,以使文章中心思想鲜明、深刻地表现出来。
2.要简洁明了
作文提纲只是作文的一个思路,一个框架。因此作文提纲既要完整,又不能过于繁琐;既要简洁,又要达到写作目的。
叙事类作文:
一、起因
二、经过
三、高潮
四、结果
写人类作文:
一、外貌
二、性格
三、事例
四、品质
编列作文提纲要坚持“简单、快速、实用”[de]原则。
编列考试作文提纲,一般应注意如下几点:
1先结合审题,记下立意[de]内容,也就是议论文[de]中心思想或记叙文[de]主题,然后根据这个立意去编列提纲,这样做就能抓住中心。
2提纲[de]内容应包括立意、段落大意,层次或要点;各段落要用到[de]主要材料提示;各段 [de]详略安排和各段拟用[de]写作方法。这样可以使写作时思路畅通,成文结构完整,详略得当 。
3提纲结构。编列作文提纲总要先找个依据,以记叙文为例。依据有以下四个:
①按事情[de]过程(开始、经过、结果)来拟定。
②按时间[de]转折(早晨、中午、晚上)来拟定。
③按人物[de]活动过程(先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来拟定。
④按照空间[de]变换(如家中、途中、学校)来拟定。
4提纲[de]语气不必字斟句酌,只要自己能看懂,即使有病句、漏词,错别字,也应放到正式行文时去琢磨。
详细[de]提纲和简单[de]提纲
列提纲,又有详略之分。最简单[de]提纲称一级提纲。较详细[de]提纲称为二级提纲,很详细 [de]提纲为三级提纲。
简单[de]提纲:则可以把主要段落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或一个记号作为提示,提醒自己不要遗漏次要[de]部分。
你可以照着这个个提纲去写,如果还有问题,请提出来,谢谢(*^__^*) ~
2.怎样理清文章思路
你好。可以这样理清文章的思路:
一、从文体特点入手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看到一篇文章,应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判断文章采取了何种结构方式。然后进一步分析各段落之间在思想内容上的联系,各层次之间有什么联系,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安排结构。这些问题弄清楚了,文章的思路也就清晰了。
二、从文章线索、脉络入手理清文章思路。
文章的内容是由线索或脉络将其有机地组织成为一个整体的,我们就可以沿着线索或脉络去探寻作者的思维过程。
三、从段意、层意、句意入手理清文章思路。
要理清整体思路,就要先理解每一段的意思,再看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同样,要理清局部思路,比如某一段的思路,也不妨从理解句意入手。
四、从关键句子、词语入手理清文章思路。
这里的关键句子包括:①中心句。②过渡句。③表达方式明显不同的句子。
关键词语包括:表示并列关系的“第一”“第二”“第三”;表示承接关系的“首先”“其次”“最后”;表示递进关系的“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表示因果关系的“因此”“所以”“由此看来”等。另外,标点符号的作用也不可忽视,特别是用来区分层次的分号、句号。
祝您生活愉快!
3.文章思路结构是什么,有哪些
文章的结构与思路
构成一篇好的文章无非是三个方面:一是内容,一是结构,一是语言。三者不能互相代替,却密不可分,好文章就是这三者完美结合的产物。文章内容是主要的,可他必须靠严密的结构组织和恰当的词句表现出来。
下面重点是谈文章的结构组织,也就是文章材料的安排,文章各部分的相互关系。
一篇文章,无论思想内容多好,无论词句多么优美,必须全篇组织得好。一层一层、一段一段,安排得清清楚楚,有条不紊,该详得详,该略的略。前前后后,联系的紧密,照顾的周到。没有前后脱节的地方,没有丢三落四的情形,没有拖泥带水的毛病,人家读了才能得到清晰明确的音像。有些刚参加工作或初学做的同志写出的文章,意思不能说不好,有的并且很好,词句方面有点小毛病的,总还通顺,就是整片组织得不好,不清楚,不严密,结果让人读着吃力。一篇看不来,还不能把他的意思搞明白。这样的文章,往往达不到写作的目的,至少要打很大的折扣。
文章的结构决定于文章的内容。为什么这篇文章分三段,那篇文章分五段,问什么先说这层意思,后说那层意思,这些,都是文章内容决定的。
从写作者的角度说,你怎样明确自己所写的内容,并且根据所写的内容的需要来安排文章的结构呢?
这首先是一个思路的问题。作者的思路是他对客观事物怎样观察、理解、认识的反映。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里,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了他对这样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来,就是所谓思路。
按照这个思路写成文章,就是所谓文章的结构组织。文章的结构组织是否清晰严密,表明作者的思路是否清晰严密。思路是否清晰严密,表明他对所写的客观事物是否形成了鲜明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
所以,要文章的结构好,必须求之于思路。要思路清晰严密,比须善于观察事物,能理解和认识事物。只有从锻炼观察能力和理解、认识的能力入手,才能培养起既活泼又严密的思路;只有培养起这样的思路,写文章才会有好的结构。
写一个单位的工作总结,如果你对这个单位的基本概况、任务和目标、工作过程、成绩与失误都不了解,或搞不清楚,这篇总结将如何写法呢?先写什么后些什么呢?一切都将无法下手。勉强写出些话来,必然前言不搭后语,使读的人也摸不着头脑,还谈什么结构组织?最终也只能是以其昏昏,怎能使人昭昭。
比方下级银行发生了一件重要的事情,你去调查之后把那件事情写出来向领导报告。这该怎么写法?当然只有原原本本把事情的经过从头到尾地写出来,用不着什么“倒叙”、“插叙”那些写法。如果把这件事情写成通讯报道,在媒体上发表,写法就有些不同,可能先把结果写出来,然后再回过且也要考虑到怎样安排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使他乐于读下去。如果那这件事作为题材,写成报告文学、短篇小说或是其他文体,写法就会更不一样。虽然谈的是同一个问题,怎样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得出结论,也就是说,文章的结构组织怎样安排,也会有种种不同。
所以要文章的结构好,除了先决地求之于思路的清晰严密之外,还要把写作的对象和目的明确起来。不能为结构而结构。结构是为文章的目的服务的。
思路是关乎文章结构的最根本的东西。思路需要锻炼,也是可以锻炼的。思路一要开阔活跃,二要细致严密。入手处一在观察,二在思考。对于一个人、一件事、一项工作,不能粗枝大叶地了解,要认真地反复地弄到清楚明白,再加上自身的理解和认识,做到了然于胸中。有了这么一种清晰的印象,等到要写文章时,根据写作目的考虑一下,哪些写进去,哪些不写,哪些要多写一点,那些要少写一点,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再写什么,从哪里写起,到哪里转个弯,到哪里结束,心里有了这么个数,一步一步写下去。写完之后反复看一看,读一读,如果有详略不适、连贯不顺畅、联系不周密的地方,好好改一改,这不就是结构组织吗?
锻炼思路除了自己经常注意之外,读好的文章,用心理解它的层次结构,也是锻炼思路的很有效的办法。因为从那里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思路是怎样开展的,这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4.如何把握文章的思路
1、分析语段的结构,把握语段的思路分析语段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扣中心,以纲带目。
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
凡属先摆观点然后分析论证,或者先摆情况后解释说明,或者先总说后分说之类的语段,第一层都划在始发句与后续句之间。与此相反,属于先分析论证后得出结论,或先分述后总结之类的语段,第一层则划在终止句前面。
如果是照应式语段,第一层则划在始发句后,第二层则划在终止句前。(2)理思路,弄清结构。
语段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纵向结构,一是横向结构。弄清结构形式,语段的层次便基本明晰了。
下面用上述两种方法来分析一道高考试题。下面这段文字有九个句子,对段内层次有四种不同的理解,选出正确的一种( )①今天的改革要求我们这一代人为民族振兴付出代价。
②这个代价就是艰苦奋斗,要打算过一段苦日子。③经济学上讲投入产出。
④我们今天吃点苦,就是为子孙后代投入。⑤有人看改革只顾眼前利益,这是很浅薄的。
⑥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转折时期都是充满动荡和艰苦的。⑦现代人看欧洲的文艺复兴以为是太平盛世,其实那时的人很苦,是在艰苦中开创新纪元的。
⑧未来的人看我们今天的改革,也会跟当代人不同。⑨只有历史地看我们所处的大变革时代,才能树立民族的责任感和历史的责任感。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细读这个议论性语段,就能体会出它是讲改革对我们的要求及其原因。作者的思路是先摆观点后讲理由。
始发句(①②句)提出观点,①句是中心句,②句是对①句的解说,阐明“代价”的具体内容。③至⑨句分析论证,说明道理。
这样就可以把这个语段切分为①②|③……⑨两个部分,其间为解说关系。作者在阐述道理时,用了“经济学上”和“在世界历史上”两个短语分别领起两个层次,表明是从理论和事实两个方面阐明道理的。
这样又可以将阐述理由部分切分为两个部分,即③④⑤||⑥⑦⑧⑨。其间为并列关系。
至此可以看出b项正确。(3)抓标志,分析结构。
语段里常运用一些关联词语或关键词语表示句与句间的逻辑关系,如“首先、其次、再次”,表示主次轻重的顺序或问题的几个方面,是并列关系;“总之”、“由此可见”表示结论,一般是分总关系;“所谓”表示有所解释,是解说关系;此外,对应的词语、相似的句式、语意的分合、方位的顺序等,都是分析语段层次的突破口。例如:①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②头发约莫一寸长,显得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③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这一段三句话里有对应的词语:面孔、头发、胡须。作者就是通过这三个方面来描写鲁迅的外貌的,这三个方面是并列的关系,可见这个语段的结构层次为:①|②|③(4)抓句子语意间隙,分析结构。
有些语段,既无关联词语,又无外在的形式标志,分析结构时,就要认真研究各句内容,揣摩它与前后相邻句子语意的疏密度。彼此语意关系最近,间隙最小,结合最紧的,便是最后一个层次;彼此语意关系最远,间隙最大,结合相对松散的,便是语段的第一个层次。
例如:①战国时代的孟子,有几句很好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②意思是说,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这就是所谓大丈夫。
③大丈夫的这种种行为,表现出了英雄气概,我们今天就叫做有骨气。①句引用孟子的话,②句紧接着解释,③句对①②句中所讲的大丈夫的种种行为进行评价,可见①②句之间,间隙最小,是第二层,解说关系,③与①②句间关系疏远,是第一层,并列关系。
2、分析文章的意义段,把握文章的思路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划分出意义段。有了这一步,才能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篇章的结构。
怎样划分意义段呢?(1)辨明文体,选准角度。划分层次,就是要以一定的标准进行内容上的归类合并。
不同文体用以划分归类的标准不同,如记叙文体,可根据人或事的不同,根据时间、空间的变换来划分;议论文体,可从总体上根据引论、本论来切分,理清行文思路,并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材料性质、论证方法,进一步按常见的论证结构(并列、对照、总分、层进)作切分;说明文体,紧扣说明对象,根据其特定的说明顺序,或按时间、空间,或按事物自身的构成,或按事件发展顺序,或按事理逻辑(轻到重、简单到复杂)来划分。而科技文一般属消息一类,其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式”:第一段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后边若干段落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介绍它的构造、原理、发展、现状、评价等等。
(2)辨明重要的文句。文意中的有些句子,如领起句、总起句、过渡句、前呼后应句(包括文中反复出现的文句),往往能体现文章思路,为我们划分文章结构提供了重要参考。
(3)审辨标志性词语。有些文章,为了表达得清晰,往往用一些标志性的词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