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写用于逝去姥姥入殓时用的祭文格式(急)谢谢
祭文是死亡祭祀的祭品之一。它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性文章,是在人死后葬于灵前诵读,或者是在死者周年发表的悼念文章,其内容相当于今日的悼词,但格式及结构安排以及语言与今之悼词有很大的区别。祭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何时、由谁来祭、祭谁;颂扬被祭者生前的优点和功德;最后为结束语。
古代祭文多以个人名义而写,且大多用文言文,用典故较多,讲究文辞华丽,并且格式严格,有些还有一些迷信色彩,今人应批判地学习。现在,一般不再用祭文。
祭文是祭祀或祭奠时而写出的诵读文章。古时的祭文,范围极度为广泛,祭天、祭地、祭鬼、祭神、祭人、祭物,无所不包。我们所说的祭文,主要是指为祭奠死者而写的诵读文章,用它来表示对亡亲故友的哀念之情。
祭文既是哀悼死者的文辞,所以在写作时感情要真挚,要表达出悲哀沉痛的感情,读起来委婉动人。过去的祭文,人们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其内容比较简短,语言精练,以四言押韵者居多,结尾常用“尚飨”收尾,“尚飨”是希望亡灵采歆尝祭品之意。新祭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变化和发展,在内容上体现了积极的思想和时代精神,既有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又鼓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在形式上比较自由,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有用韵文写的,也有用散文写的,比较适合家祭之用。
例如:
祭父文
维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不孝男等,谨以清酌时馐祭于显考某某府君之灵前日:呜呼,痛维吾父,偶染微恙,一病亡身。嗟余不孝,祸延严君。号天泣血,泪洒沾土。深知吾父,毕世艰辛。勤耕苦种,日夜奔忙。创家立业,俭朴忠信。处世有道,克已恭人。至生吾辈,爱护如珍。抚养教育,严格认真。如斯人德,宜寿百旬。俾为吾女,定省晨昏,侍奉敬养,略报深思。胡天弃我,一别吾分。魂游冥府,百喊不闻。瞻望不及,音容莫亲。哭断肝肠,情何以伸。兹当祭奠,聊表孝心。化悲为俭,化痛为勤。继承遗志,成家立身。先父九泉有灵,来尝来品,呜呼哀哉!尚飨!
再如记念5、12地震遇难者文:
维公元2009年度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周年之际,生者谨备鲜花素果,致祭于万千蒙难诸子灵前,沉沉告以辞曰:
天地不仁,毁我西川锦绣;生灵涂炭,戕我十万同胞。
魔掌伸来,庐舍城垣倾覆;震波荡及,山原道路痉挛。
生死相依,忍对无辜喋血;情义牵动,不堪志士伤怀。
倾情营救,有赖三军用命;举国驰援,全凭中枢运筹。
众志成城,挽狂澜于既倒;同舟共济,涉危难而后安。
斗转星移,回望伤心岁月;鲜花素果,告慰黄土英灵。
寄肠可舍,故旧亲人尚健;抱恨无穷,苍天碧海全知。
屋舍倾颓,新居有望崛起;田畴狼藉,老茧定能刨平。
校园损毁,难阻书声琅琅;桥路鳞伤,抢通国道绵绵。
杜鹃声里,河波映秀重启;羌寨村头,壮士擂鼓传音。
白水湖上,又现鹰飞鱼跃;龙门山谷,渐苏草绿花红。
多难兴邦,乃成泱泱大国;玉汝于成,方显代代英雄。
魂兮安息,大任留诸生者;慷慨高歌,举樽还诵国殇。
PS: 至于你说的男女之分 应该是没有的 古代女子 无才便是德,女子身份低微 是不能给家里逝去的先人写祭文的。 以上是我摘来的,写祭文你可以问问家里的老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怎么写用于逝去姥姥入殓时用的祭文格式(急)谢谢
祭文是死亡祭祀的祭品之一。
它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性文章,是在人死后葬于灵前诵读,或者是在死者周年发表的悼念文章,其内容相当于今日的悼词,但格式及结构安排以及语言与今之悼词有很大的区别。祭文的内容主要包括,何时、由谁来祭、祭谁;颂扬被祭者生前的优点和功德;最后为结束语。
古代祭文多以个人名义而写,且大多用文言文,用典故较多,讲究文辞华丽,并且格式严格,有些还有一些迷信色彩,今人应批判地学习。现在,一般不再用祭文。
祭文是祭祀或祭奠时而写出的诵读文章。古时的祭文,范围极度为广泛,祭天、祭地、祭鬼、祭神、祭人、祭物,无所不包。
我们所说的祭文,主要是指为祭奠死者而写的诵读文章,用它来表示对亡亲故友的哀念之情。 祭文既是哀悼死者的文辞,所以在写作时感情要真挚,要表达出悲哀沉痛的感情,读起来委婉动人。
过去的祭文,人们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其内容比较简短,语言精练,以四言押韵者居多,结尾常用“尚飨”收尾,“尚飨”是希望亡灵采歆尝祭品之意。
新祭文从内容到形式都有了变化和发展,在内容上体现了积极的思想和时代精神,既有寄托对死者的哀思,又鼓励生者化悲痛为力量。在形式上比较自由,语言朴实,感情真挚,有用韵文写的,也有用散文写的,比较适合家祭之用。
例如: 祭父文 维公元某年某月某日,不孝男等,谨以清酌时馐祭于显考某某府君之灵前日:呜呼,痛维吾父,偶染微恙,一病亡身。嗟余不孝,祸延严君。
号天泣血,泪洒沾土。深知吾父,毕世艰辛。
勤耕苦种,日夜奔忙。创家立业,俭朴忠信。
处世有道,克已恭人。至生吾辈,爱护如珍。
抚养教育,严格认真。如斯人德,宜寿百旬。
俾为吾女,定省晨昏,侍奉敬养,略报深思。胡天弃我,一别吾分。
魂游冥府,百喊不闻。瞻望不及,音容莫亲。
哭断肝肠,情何以伸。兹当祭奠,聊表孝心。
化悲为俭,化痛为勤。继承遗志,成家立身。
先父九泉有灵,来尝来品,呜呼哀哉!尚飨! 再如记念5、12地震遇难者文: 维公元2009年度5月12日,四川汶川地震周年之际,生者谨备鲜花素果,致祭于万千蒙难诸子灵前,沉沉告以辞曰: 天地不仁,毁我西川锦绣;生灵涂炭,戕我十万同胞。 魔掌伸来,庐舍城垣倾覆;震波荡及,山原道路痉挛。
生死相依,忍对无辜喋血;情义牵动,不堪志士伤怀。 倾情营救,有赖三军用命;举国驰援,全凭中枢运筹。
众志成城,挽狂澜于既倒;同舟共济,涉危难而后安。 斗转星移,回望伤心岁月;鲜花素果,告慰黄土英灵。
寄肠可舍,故旧亲人尚健;抱恨无穷,苍天碧海全知。 屋舍倾颓,新居有望崛起;田畴狼藉,老茧定能刨平。
校园损毁,难阻书声琅琅;桥路鳞伤,抢通国道绵绵。 杜鹃声里,河波映秀重启;羌寨村头,壮士擂鼓传音。
白水湖上,又现鹰飞鱼跃;龙门山谷,渐苏草绿花红。 多难兴邦,乃成泱泱大国;玉汝于成,方显代代英雄。
魂兮安息,大任留诸生者;慷慨高歌,举樽还诵国殇。 PS: 至于你说的男女之分 应该是没有的 古代女子 无才便是德,女子身份低微 是不能给家里逝去的先人写祭文的。
以上是我摘来的,写祭文你可以问问家里的老人,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祭祀文的写法
祭祀文,是祭祀或祭奠时表示哀悼或祷祝的文章。
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主要为哀悼、祷祝、追念死者生前主要经历,颂扬他的品德业绩,寄托哀思,激励生者。
同时,祭文也是为祭奠死者而写的哀悼文章,是供祭祀时诵读的。它是由古时祝文演变而来,其辞有散文、有韵语、有俪语。
祭文的格式 书写格式 开头人们写祭文,习惯以“维”字开头。“维”是助词,作发语词用,无别的意思。
祭文以“维”字开头后,紧接着即言明吊祭文时间及祭谁,谁来祭。这是开篇明义,首先要点明的问题。
内容祭文的内容必须简短,语言必须精炼,要以简明扼要之词表达悲哀况痛之情。—般祭文以二三百字为宜,切忌拖泥带水。
过去的祭文,语言均押韵。可—韵到底,也可变韵——即押两个以上韵。
结尾祭文用“尚飨”一词结尾。“尚飨”是临祭而望亡人歆享之词。
尚,是庶几,希望也;飨,设牲牺以品尝也。 格式内容 1.标题。
写成 "祭xx文"、"xx"表示死者的辈份或与生者关系。 2."维"起。
3.死者逝世的情况。 4.祭奠人。
5.死者生平及事迹。 6.表示哀痛之情。
7.结语用 "伏食尚飨"。 示例:祭祖父文 维: 公元一九六一年五月三日,齐期刊、大维、二维等,虔具清酌庶馐之奠,致祭于先祖父德享老大人之灵前而哀曰:祖父去世,年仅七旬。
奔波劳碌,终生耕耘。风雨无阻。
不避艰辛。勤俭持家,生活平稳。
教育吾辈,克己恭人。对待敌友,爱憎分明。
维护集体,不讲私情。祖父之德,足启后人。
老当益壮,宜寿长春。无奈不测,急病缠身。
一卧不起,迅速辞尘。呜呼祖父,百喊不闻。
肝肠断绝,血泪沾巾。哀号祭奠,悲痛难陈。
黄泉有觉,来品来尝。呜呼哀哉! 尚飨! 祭文称呼 对父亲称呼:故显考(姓氏)公讳(名)老大人 男自称孝男 女自称孝女 对母亲称呼:故显妣(本姓)母(母姓)氏老孺人 男自称不孝男 女自称不孝女 对岳父称呼:故岳考(岳父姓)公讳(岳父名)老大人 男自称孝婿 对岳母称呼:故岳妣(妻姓)母(岳母姓)氏老孺人 自称孝婿 注:其余各类祭文都要灵活应用,并非死板而不变动。
文前两奠三献不必写出,由颂文之人念过为是。(文毕亦然)。
文前:1、上香 2、奠嚼(酒) 3、献馔(zhuan)(肉) 4、献羹(geng)(饭) 5、献帛(钱) 文毕:1、叩首 2、叩首 3、叩首。礼毕平身退位。
4.迁坟退土疏文怎么写
退土文疏 维中华国ⅹⅹ年岁次(甲子)ⅹ月ⅹ日,ⅹ氏信男ⅹⅹ等,敢昭告于本山后土地神之五方大帝、五岳四渎、山川百灵、三丘五墓 今既吉辰良日,奉设微诚,略备酒礼,惟愿诸神留恩降福,领纳微献,赐以嘉福。
昔日ⅹ省ⅹ县ⅹ乡ⅹⅹ地名ⅹ氏故显考(妣)老大人(大儒人)于ⅹ年ⅹ月ⅹ日依案阴阳典礼,安厝宅兆,修营坟墓,今受ⅹ机缘,迁葬别处,恐当日入葬,今日迁移,掘凿筑治,惊动地神,发泄上气,行事不谨,触犯幽只;或侵阴阳,九宫八卦,非意相妨;或罗天纲,或犯魁罡,或惊土府,或越辛光,或逆岁时,横忓死祥。今一并谢过。
从今往后,此地一穴归还山家土府,今日杨公后传弟子带领ⅹ氏信男等备列香烛,云马清酒之仪,依此安谢。恳祈土府门下动犯百灵等神,欢喜回宫,各安方位,备守坛庭。
伏望乞请赐准护佑,一路百殃消亡,死者得安,生者吉祥。天运ⅹ年ⅹ月ⅹ日吉时 具疏你也可查看“随缘山人L”的新浪博客,会有更多的内容。
5.悼亡书怎么写
刚赚过你5分
再来~~~~
元稹悼亡妻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谢公最小偏怜女,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尽荚,泥她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示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悼亡犹费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长夜终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字微之,河南河内人。生于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死于大和五年(公元831年)。他8 岁丧父,少年贫贱.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元和初,应制策第一。除左拾遗,历监察御史。坐事贬江陵士曹参军,徙通州司马。自虢州长史征为膳部员外郎,拜祠部郎中、知制诰。召入翰林为中书舍人、承旨学士,进工部侍郎同平章事。未几罢相,出为同州刺史。改越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浙东观察使。太和初,入为尚书左丞、检校户部尚书,兼鄂州刺史、武昌军节度使。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稹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和体”。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
代表作有《菊花》、《离思五首》(其四)、《遣悲怀三首》、《兔丝》、《和裴校书鹭鸶飞》、《夜池》、《感逝(浙东)》、《晚春》、《靖安穷居》、《送致用》、《宿石矶》、《夜坐》、《雪天》、《酬乐天得微之诗知通州事因成四首》、《织妇词》、《夜别筵》、《山枇杷》、《所思二首》、《斑竹(得之湘流)》、《竹部(石首县界)》、《白衣裳二首》、《鱼中素》、《酬许五康佐(次用本韵)》等,其中《菊花》、《离思五首》(其四)和《遣悲怀三首》(其二)三首流传很广,尤其是《离思五首》(其四)这一首极负盛名。该诗写久藏心底的不尽情思,因为与情人的曾经相识而自此对其他的女人再也不屑一顾(“取次花丛懒回顾”),诗中的比兴之句“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语言幻美,意境朦胧,十分脍炙人口。而《遣悲怀三首》表达对亡妻的不尽思念,写得悲气袭人,令人不由得一掬同情之泪,其中第二首的结句“贫贱夫妻百事哀”为世所熟诵。微之其集与居易同名长庆,今编诗二十八卷(全唐诗中卷第三百九十六至四百二十三)。
参考资料:
6.请问写祭伯叔父文怎么写七字文
祭二叔文
公元二零一零年农历庚寅年十一月十八日,侄儿三军、红桃、水平、侄女小青具三牲之礼,衔哀致诚于叔父桂忠老大人之灵柩前:
呜呼!朔风摧悲木,日暖心犹寒。叔父溘然长逝,令我等思之垂泪,念之断肠。山川无意而含悲,草木有情乃变色。草木尚自多情,人非木石岂无感?!天地何其不忍也!念及叔父平生悲苦遭遇,思忆叔父谆谆教诲,悲从中来,不可断绝。往昔我们叔侄相与为欢,今日我们叔侄阴阳永隔,叔父弃之何其决绝矣!古人有言: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浮生果真若梦否?抑或梦若浮生耶?叔父在世时,我们未能尽晚辈之孝道于万一;叔父离世时,我们未能临榻送终听遗言之一二。是我们叔侄缘分果已尽乎?是上苍惩罚我等之不孝乎?惟期来生我们仍做叔侄矣!今兹之前,叔父若父;自此以后,从弟更单。睹物思叔常入梦,训言在耳犹记心。呜呼哀哉,呜呼痛哉!尚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