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人在被贬期间所写的诗或文章
苏轼散文如前、后《赤壁赋》,诗如《寒食雨二首》,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篇 卜算子 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枫落吴江冷。 西江月 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
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 卧少休。
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铿然,疑非人世也。
书此语桥柱上。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
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
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西江月 重九 点点楼头细雨,重重江外平湖。
当年戏马会东徐,今日凄凉南浦。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莫恨黄花未吐,且教红粉相扶。 酒阑不必看茱萸,俯仰人间今古。
阮郎归 初夏 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 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 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少年游 润州作,代人寄远。 去年相送,馀杭门外,飞雪似杨花。
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恰似〔女亘〕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醉落魄 离京口作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
孤城回望苍烟合。 记得歌时,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藤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 此生飘荡何时歇。
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回答:2008-05-05 13:34 提问者对答案的评价: 共0条评论。
其它回答 共2条回答评论 ┆ 举报 空谷幽兰 [大师]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定 风 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
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朝发白帝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为什么诗人被贬后能写出好文章
其实不光是诗人,很多文学大家都是这样的,在位的时候一天都想的是如何上位,对于学术的东西就研究的很少了。
被贬之后一是有大量的时间去创作了,因为被贬的地方一般都很荒凉,也没有多少政务需要处理,并且不像在大城市有很多娱乐,那么自然只有搞文学创作了。二是诗人的被贬经历也算是一种人生财富,他经历了这么一场风波,才对人生有了更多的认识和感悟,所以被贬诗人诗作里面思想一般都很深刻。
《三国演义》开头的那首临江仙你知道吧,那首词的原创作者是明代的杨慎。他是何许人也?他是少年神童,是李东阳的学生,是杨廷和的儿子(李和杨前后任首府大臣,大概就相对于宰相),并且还是个状元郎。据说这首词就是他在被贬去云南的路上横渡长江的时候时候写的。他不被贬,能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感慨?能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洒脱?他被贬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去过,这也成就了他成为明代作品最多的文人。
3.作文:由诗人被贬我感到
范仲淹《岳阳楼记》赏析岳阳楼记范仲淹(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沈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作者简介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苏州吴中区)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为小官吏)四处迁徙。26岁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庆历元年(1041),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1043),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邓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
他以六十四岁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文章和诗词俱脱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范仲淹逸事(王耀辉)范仲淹在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前,其少年时代和青年时代大体是在攻苦食淡的艰难生活中度过的。
景德初,仲淹随继父至淄州(今山东淄博),就读于长白山澧泉寺,每日里只以粟米熬粥,待冷凝之后分为四块,早晚各吃两块,至于佐食的菜肴,就更谈不到了,常常只能“断数茎,入少盐以啖之”。二十三岁时得知身世,感泣辞母,只身赴南都应天府(今南京)书院,其后直到进士及第,更是过了五年的“人不能堪”的苦读生活。
据仲淹《年谱》,仲淹在应天府书院“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枕,夜或昏怠,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
《宋史》列传第七十三记仲淹这一段时间的生活,与《年谱》所记也大体一致。其实,即使进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后,相当一段时间,他的生活状况也并没有太大的改变。
晚年在《告子弟书》中仲淹回忆这一时期的生活时就谈道:“吾贫时与汝母养吾亲,汝母躬执,而吾亲甘旨未尝充也。”这应该是确实的。
天禧元年徙集庆军节度推官离开广德时,仲淹无一点积蓄,只得卖掉唯一的一匹马以充行资。参考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方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广无边;早晴晚阴,气象万千。
这是岳阳楼盛大壮观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湘,被贬的政客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不同吧?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了光辉,山岳也潜伏起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的天色暗下来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
(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产生被贬离京、怀念家乡、担心诽谤、害怕讥讽的情怀,(会觉得)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五彩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
偶尔或许大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上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爽快,光荣和屈辱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唉!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的,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或乐或悲。
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在野),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居江湖为民也忧虑。
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比天下人忧虑在前,比天下人享乐在后”吧。
4.古代小说怎么开头(要写一段出来)
第一个男人,她爱他时,他却不爱她错过了那段最美的日子,迟到的表白换不来她的回心转意,他为她而死,成了映红天边炮火下的凄美浮云 第二个男人,他不爱她,她亦不爱他 权利的勾结让他们不得不在一起同生共死,日久生情而至情意缠绵,然而最终她选择离去,他只能坐在高高的帝位上品味孤独 第三个男人,他捉弄她,她惧怕他 一心报仇的邪恶异族少年,孤弱无援的可怜少女,他叫她姐姐,却带给她恐怖的记忆,最终她死在他的怀里,喃喃说着:“对不起……” 第四个男人,他喜欢她,她利用他 一身本领只为她而施展,为了她,他成为一代大将军,功高镇主;为了她,他放弃最高军权,远赴他国;为了她,他无怨无悔,孤独一生…… 四个男人,四段爱恋,她这一生,也不算白走 闭上眼睛的那一刻,她的想的是什么? 这一生,这四个优秀俊美的男人,她一个也对不起…… 本文美男众多,腹黑一堆,女主超级大腹黑。
5.诗人被贬官的诗句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手法:咏史抒怀、借古讽今)
定风波(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手法:一语双关)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手法:以景写情,情景交融)
书愤(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月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手法:咏史抒怀,今昔对比)
6.古代文人被贬时写的文章
除夜雪相留,元日晴相送。
东风吹宿酒,瘦马兀残梦。葱昽晓光开,旋转余花弄。
下马成野酌,佳哉谁与共。须臾晚云合,乱洒无缺空。
鹅毛垂马骏,自怪骑白凤。三年东方旱,逃户连欹栋。
老农释耒叹,泪入饥肠痛。春雪虽云晚,春麦犹可种。
敢怨行役劳,助尔歌饭瓮。(除夜大雪留潍州元日早晴遂行中途雪复作);去年夏旱秋不雨,海畔居民饮咸苦。
今年春暖欲生蝝,地上戢戢多于土。预忧一旦开两翅,口吻如风那肯吐。
前时渡江入吴越,布阵横空如项羽。农夫拱手但垂泣,人力区区固难御。
扑缘发尾困牛马,啖啮衣服穿房户。(次韵章传道喜雨);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
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方将怨无襦,忽复歌缁衣。堂堂孔北海,直气凛群儿。
朱轮未及郊,清风已先驰。何以累君子,十万贫与羸。
滔滔满四方,我行竟安之。何时剑关路,春山闻子规。
(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以轻松的口吻自我嘲解;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
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
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君看岸边苍石上,石来篙眼如蜂窠。
但应此心无所往,造物虽弛如吾何?”(《百步洪》)。
7.文人被贬后创作的诗文
1、初到黄州 宋 苏轼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逐客不妨员外置,诗人例作水曹郎。
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 点评 首联,自嘲目前的处境,用语平易而入韵 。颔联,写黄州美食之福,对仗工整,联想、想象丰富。
颈联,写以祸为福的宽慰心态,用典自况。尾联,写无功受禄的愧怍,质朴自然。
总之,全诗语言“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显示了高超的语言技巧;体现了苏诗自然天成,平淡简远的风格 2、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间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点评 开篇即景抒情,时越古今,地跨万里,把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
它既使人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使人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并将读者带入历史的沉思之中,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气势恢宏,笔大如橼。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把人们带入江山如画、奇伟雄壮的景色和深邃无比的历史沉思中,唤起读者对人生的无限感慨和思索,融景物、人事感叹、哲理于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3、《赤壁赋》 原文 壬(rén)戌(xū)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zhào)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hè)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苏子愀(qiǎo)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liáo),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zhú)舻(lú)千里,旌旗蔽空,酾(shī)酒临江,横槊(shuò)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zhǔ)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尊以相属。
寄蜉(fú)蝣(yóu)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zàng)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jiè)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点评 苏轼通过各种艺术手法表现自己坦荡的胸襟,他只有忘怀得失,胸襟坦荡,才能撰写出“文境邈不可攀”的《赤壁赋》来。
(1)骈散结合 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的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的对偶等方面的束缚,更多是散文的成分,使文章兼具诗歌的深致情韵,又有散文的透辟理念。(2)形象优美,善于取譬 如描写箫声的幽咽哀怨:“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连用的六个比喻,渲染了箫声的悲凉,将抽象而不易捉摸的声音诉诸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写得具体可感,效果极佳。
8.关于古代诗人被贬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的苏轼也一生屡遭贬斥,他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贬到黄州。在他谪居黄州时,写下了他的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借怀古抒发自己政途失意的悲伤,和渴望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词中写周公瑾的英雄形象,曾羡煞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如此的一代英雄周公瑾,是因为深得明主孙权的信任,怀才得遇,一展身手。可如今自己呢?屡早贬斥,一生浮沉。“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功业未成,头发已白,岂不令人悲叹。
2、白居易《琵琶行》
白居易被贬江州,送客湓浦口,听琵琶女的演奏及她的自叙身世,始觉有贬谪意。遂写成长篇叙事诗《琵琶行》表面写琵琶女,但重点落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一句上。琵琶女生活的不幸正好与作者宦途失意相和相合,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不幸者悲惨命运的倾诉,失意者宦海沉浮的感慨。这一切借描写琵琶女的演奏,全部倾泻无余。同是琵琶女的演奏,为什么“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呢?那是因为琵琶声使白居易深感自己被贬,谪居偏僻之地的痛楚。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诗人被贬的小说怎么写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