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视戏剧表演的论文应如何去写
论文导读:摘要:影视表演是由影视演员按照剧本中设定的各种角色,在摄像机镜头前表演剧本中情节的艺术;戏剧表演是指由演员所扮演的角色按照剧本去创造人物性格、人物形象、展示人物内心活动的表演艺术。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范畴,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有着共同的基本规律,两者都是由演员创造角色的过程,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都同样必须遵循三感、行动三要素、三位一体的表演规律。关键词:影视表演;戏剧表演;镜头;舞台;时间一、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共同性(一)两种表演形式在角色准备与分析阶段的一致性演员在第一时间接触到角色即读剧本的时候看到的都是编剧的创造,所以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都是在编剧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造,同样都是通过演员自身丰富生活素材来进行再创造,只有通过演员自身二度创造出来的角色才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饱满的人物形象。
在此期间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都必须进行剧本分析,其目的完全一致,即使演员获得对剧本和角色生活的实感;使演员真正地认识与理解剧本的思想内涵以及角色在全剧思想内涵表达中的地位与作用,以便使演员在创作中能够通过自己的创造,揭示出剧本和任务中所蕴含的思想和哲理;在认识与理解角色的基础上,发现与感觉到演员自己和角色之间可以沟通的地方以及两者间存在的差距,并且利用自己生活中的素材和自身内部的条件克服和缩小与角色之间的差距。无论是影视还是戏剧表演运用演员自身的修养和生活经验,为更好的表演和创作,都是以演员自身为基础出发,两种表演在演员的自我准备过程中都以生活作为基础和先决条件。
(二)两种表演形式对于行动三要素的统一性行动是表演的根本与核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曾经说过:“从某种意义上讲,表演是行动的艺术。”无论是影视表演还是戏剧表演,对行动的组织都可以看出一个演员的技巧如何,即演员的心理行动、语言、和形体动作的统一性与协调性。
但是不可能每一个角色都表现出一模一样的高兴、一模一样的愤怒、一模一样的悲哀、一模一样的快乐,因此如何有效的组织行动三要素是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的必修课之一,单调的行动线会让镜头前的演员显得单薄如纸;会让戏剧演员显得乏味枯燥没有色彩。二、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在诠释角色时的差异(一)影视表演要有镜头感,戏剧表演要有舞台感影视表演的过程和戏剧的排演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影视剧更追求真实,追求完美的视觉效果,影视剧的侧重点是突显剧情即事态的发展;戏剧追求的是强烈的内心情绪渗透和冲击,在现场的演出能够与台下的观众产生内心的共鸣,戏剧的侧重点是人物即角色因为事态的变化与发展。
因为影视剧和戏剧所表达其作品内涵的方式与媒介都不相同所以演员在影视剧和戏剧中诠释角色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同样的剧本,对于演员的要求确实截然不同的,影视剧要求的是演员在诠释角色的时候要融入规定情境之中,哪怕成为情境的一部分,而戏剧演员则是生活在规定情境里面,他们的内心时刻与规定情境进行着互动。
(二)影视表演受科学技术制约较大,戏剧表演较小影视剧追求的是真实的剧情重现,而戏剧追求的是内心的升华,一个是写实主义的油画一个是诗情画意的山水,因此在表演手法上运用的方式大不相同,影视演员只能间接的与观众进行交流,因此观众在银幕上看到的必定是拍摄最为协调的一组镜头,必须经过艺术的加工与处理,加上导演运用蒙太奇手法进行故事情节的修饰,由于地形天气以及各种技术条件的限制,影视表演受到的制约条件会非常大,影视剧的拍摄不是根据剧本规定的时间制定拍摄进度,而是根据场地租用的时间制定的拍摄进度,摄像机是高感光性设备,对光的敏感度非常之高,每一个镜头的衔接都是经过无数次的调试,这对演员对于角色在剧情中的情感保持要求非常的高,而戏剧演出则不会出现此类问题,所有的设备和场地都在室内,都是完全可控的,甚至打雷下雨刮风闪电,这些天气条件对于影视剧的拍摄限制非常的大,例如一场万迎接黎明的戏,影视剧一定要等到一个导演和摄影师都认可的天气情况下才能进行拍摄,这对演员的制约会非常的大,可能在几天之前甚至几个月之前演员就完成了黑夜部分的拍摄,对角色感情上的衔接会非常的困难,而戏剧演员不会出现此类问题,在黑夜部分结束之后只需要打开一盏因此,对于要求人、景、事三者十分协调融合的影视剧演员来说,在参演影视剧时收到技术条件的制约是非常大的,而对于突显人物和内心的戏剧表演来说科学技术条件的制约则相对要小。三、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对角色塑造的异同及关系(一)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建立角色基础信息时的共同性演员对角色建立基础信息是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阶段,因为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都会在总导演的指导下,使自己内心的角色更加的鲜明、立体、外化、生动,即使角色从内心走出来。
在建立人物基础信息时影视表演和戏剧表演存在着很多的共性。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在接触到剧本的第一时间都是先了解剧情即了解规定情境,接下来影视演员和戏剧演员都必须认真。
2.话剧演员如何塑造人物形象
对不起,我提供不了什么材料,简单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前两天中央八热播的电视剧《荀慧生》里“通天教主”王遥卿先生说过这么一句话:“任何艺术到了最后比拼的都是文化”。
作为一个演员,在学校里学的台词啊、小品啊,戏曲演员学的各种功夫,不外乎都是表现手法而已。为的是要演出人物,什么最能让观众印象深刻?拿我喜欢的喜剧演员葛优来说,观众印象最深的是滑稽的行动?幽默的语言?都不是,最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是他所刻画的每一个活生生人物!
演员想演好、演活一个人物就必须把人物的身份、背景、内心情节以及所在环境完全吃透。要充分理解并消化这个人物,在台上才能真正的成为这个人物。
试问,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人能把古今中外社会个阶层大大小小的人物全吃透么?能做到演什么像什么么?
既然你要材料那么我就引一段候喜瑞先生的故事。侯老先生是从小科班出身,没读过书,不识字,成名后自学,基本能读通《三国》、《水浒》等书。
下面引自赵致远著《我的三位老师》:
侯:你这出《阳平关》跟谁学的?
作者:是庄先生给说的。
你学了几出曹操戏?
还有《长坂坡》、《骂曹》、《群英会华容道》;《捉放》是从《过关》到《宿店》全出都学了。
就这些?侯老瞟了我一眼。
是
哼。侯老似笑非笑地又瞟了我一眼。
你知道《阳平关》时候曹操有多大岁数了?是个什么身份?
这时候地曹操有五十几岁,已经封为魏王了。要问历史知识可难不倒我。
那《长坂坡》时他多大岁数?
那时他刚有30多岁,官居首相,统帅三军。
你把这两出戏头场“大帐”,曹操的报名再念念。
我早就听说过,侯老当年在天津,一声“老夫曹操——”的报名,准得一个满堂好。
我先念:“老夫曹操——”
后念:“魏王曹——”
尾音一长一短。
侯老面带诧异问:魏王曹你怎么这样念?
这时候得曹操是魏王了,够身份了,年龄也大了,就平着来念了。
侯老微微一笑,磕了磕烟灰,淡淡地说:“曹操此时封魏王、加九锡:外出动用皇帝的仪仗,一人之下,万万人之尚。他人老了,心气儿可更高了,所以报名时气势不能减,得放开了念。再来!”
引用完毕
3.如何做好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做好戏剧表演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这题目就很吸引人。戏剧表演中的人物形象的塑造,是与每个演员个人素质分不开的。
演员拿到剧本以后,首先要通读剧本。了解整部戏的故事情节。自己所分到的人物在整部戏里的分量,应该占据多大的比重,然后,自己以此去进行自己的角色创作。
六十年代,演员接到剧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写剧本中角色‘自传’,这是通过演员熟读剧本以后得出的角色的‘履历、’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都要在‘自传’里写清楚。导演以此判定演员接到剧本以后的认识程度。导演认同了,说明演员过关了。导演不认同,就要重新认识角色。这些老传统,对于演员是有很大帮助的。
在演员正式演出以后,要认识到过多的表现自己就错了。要按戏中的人物去演。演员要爱戏中的人物,不是爱自己。演出的角色要‘不温’,‘不过火’。不夺别人的戏,不抢戏,这是演员的戏德。每一个演员都应该努力去遵守的。
作为演员,最金贵的是会塑造角色。演员不能千人一面,这是做演员的大忌讳。演个人物,就是换了服装,每个角色的表演,千篇一律,这是最失败的。演员要演什么像什么,让人感觉就是剧中的人物,不是某某演员自己,这才是做演员的最高境界。
4.毕业论文题:原创话剧角色与非原创话剧角色(经典角色)的创作与方
你的论文是否规定字数呢?要写好一篇论文,一开始你要为你的论文从各方面准备材料,收集资料,不然你的论文是写不好的。
就论文内容而言,首先,你应该从你的论文标题出发,你的论文标题是你整篇论文的论述内容以及核心价值。 我个人觉得,你的论文题改成这样可能会好着手一些简洁明了些。
毕业论文题:经典角色与原创角色的创作方式与方法论 你要明了什么是角色的创作方式?什么是角色的创作方法? 我认为,方式是整体的宏观的,方法是具体的微观的。角色的创作方式是指导演对角色的运用的方式,是前期决定的一个整体的宏观的创作手段,就是说,“角色的创作方式”时间段在前,导演为主演员为辅,而“角色的创作方法”时间段在“角色的创作方式”之后,演员为主导演为辅。
“角色的创作方式”,是导演对角色的思考、理解、揣摩、推敲、想象和赋予其形象化的体现,而这种方式,它可以是集体的,可以是个体的;集体的就是导演和演员不分主辅一同创作,个体的就是导演独立创作后让演员演绎他的想法。“角色的创作方法”,是演员对角色的角色的思考、理解、揣摩、推敲、想象和赋予其形象化的体现,可有一点是与导演不同,他必定要以导演的创作方式为基调进行他个人的创作,简单些说,就是导演让他怎么做他就要怎么做,而自己的创作方法要在按照导演所要求的基础上添加以及安排来表演。
正因为有那么大的集体与个体的差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的差异,原创与非原创才会有论述点可谈。你这个论文非常的专业,没有一两年的表演功底估计很难写。
在弄明白以上内容后,你可以开始整理你的论点框架了,可以这样: 1、首先论述经典角色的创作方式与方法。我认为(你不一定非要跟我同一观点,你要有你自己鲜明的主张和观点),经典角色强调的是模仿。
你要知道什么是角色的创作方式和方法,一个角色是如何形成的,该如何表演一个角色,例如某某导演在某某经典话剧中运用了一种如何独特的创作方式来进行导演创作,某某演员在某某经典话剧中运用了一种如何独特的创作方式来进行表演创作。 2、其次论述原创角色的创作方式与方法。
强调原创角色的创作方式与方法是自由的是民主的,导演与演员的创作融为一体,不分主次,不分高低,因为它是“原创”的所以它必定是有它独特的创作方式以及独特的方法,突出的正是“原创”的意义。赖川声导演的《暗恋桃花源》是很好的例子。
还有就是一些不需要剧本创作的剧目也是很好的例子。 3、论述对原创角色与经典角色创作的比较与差异?论述比较与差异的同时,可以从观众接受的角度出发,对经典角色的观赏感受是如何的?对原创角色的观赏感受是如何的? 我能想到的就那么多了,还有疑问就给我留言吧。
论文格式可以参考这个 。
5.我最喜爱的一个戏剧人物怎么写
我喜爱的一个戏剧人物 说起这戏剧人物,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真不少。但我最喜欢的要属她了——古装戏剧《我爱河东狮》的杜月红。 这部戏中的女主角杜月红其实是陈好演的。陈好本来就是我崇拜、喜爱的演员,但自从看了《我爱河东狮》这部戏剧后,我更加崇拜她,更加喜欢她了。想起戏剧中的她,那泼辣、聪明、可爱、有胆有识的杜月红的形象再一次进入了我记忆的海洋。 小荷作文网 我记得,在这部戏剧里面,杜月红与她所爱的人柳士杰经历了一番波折,最后总算结成了夫妇。自从他们成婚后,泼辣的杜月红便开始对柳士杰实施严格的“管夫制度”。只要柳士杰一犯错,杜月红就会家规处置。有一次,柳士杰因与其他的女人在聊天,这事恰好被杜月红逮了个正着,这下子他可惨了,杜月红怒气冲冲揪着柳士杰的耳朵直冲家中。到家后,她要柳士杰跪在地上,向她承认错误,否则的话,就是“家鞭”伺候。这个戏剧情节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泼辣女性形象,其中也隐含了他们深厚的夫妻情谊。 小荷作文网 剧中的杜月红虽说泼辣,但也不乏聪明、可爱、有胆有识的一面。 小荷作文网 ,你也可以投稿 戏剧中的后来,柳士杰凭着自己的真才实学考取了头名状元,但他的成绩却被小人诬告成作弊成绩,结果柳士杰被关到狱中。杜月红得知此事后,心急如焚,整日茶饭不思,满脑子都是如何救夫的情形。一天清早,她就大胆地走到宫中的龙门鼓前,使劲地敲打龙门鼓,召来了满朝文武百官,皇上最后还是接见了她。在殿上,杜月红把满腹的不平大胆地诉说了出来,她不像其他臣子那样对皇帝卑躬屈膝,敬敬畏畏,而是昂首挺胸地站在大殿之上,理直气壮地对皇上辩驳。她的胆识与聪慧博得了圣明君主的欣赏,也给了柳士杰真正施展才华的机会。最后,柳士杰被无罪释放,并恢复状元名誉,杜月红也被皇帝加封。这是一段多么精彩、多么刺激、多么牵动人心的剧情呀!杜月红聪慧的一面,全部形象地表现在戏剧的每一个细节当中。要不是她的胆识,要不是她的智谋,事情又怎能如此顺利解决呢?杜月红呀,你真不愧是大家敬仰的偶像! 我喜欢杜月红这位戏剧人物,并不是她的形象美丽,而是她有卓越的才华和超人的胆识。我崇拜她,更注重她的个性。
6.帮忙找篇论文谈谈对戏剧的认识
1.在剧场里,作者不以自己的身份说话,而把各种各样交谈的人物引上场来。
话不过是形式的最初的外在基础。 2.戏剧的魅力,来源于“行动”。
3.只有剧中人物在对话中互相较量、互相影响,而导致各自的心情和相互关系的变化,才是有“戏剧性”的。 4.在日常用语中,“戏剧性的”这个词的意思有三种:①戏剧的材料;②能产生感情反应的;③在剧场条件下完全可以上演的。
5.把人物性格用明确洗练的舞台动作(性格的动作性)表现出来,就产生了区别于其他文字形式的“戏”的因素。 6.剧本的基本的构成因素是语言,绝大部分篇幅都是人物的对话,或语言。
7.在剧本中,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段,仅仅是依靠人物自身的语言台词。 8.作家对人物形象的构思,只能通过人物自身的语言(对话、独白、旁白)体现出来。
9.剧本的语言要更富有动作性。动作性是语言首要的、基本的特征,是关系到“戏剧性”的首要问题。
10.恩格斯:要使人物的“动机”更多地通过剧情本身的进程,生动地、积极地、也就是说自然地表现出来,要使那些论证性的辩论逐渐成为不必要的东西。 11.戏剧,就其本质来说,是动作的艺术。
动作是表演艺术的基础。“以动作为中心的艺术,是雅俗共赏的” 12.能把个人的性格、思想和目的最清楚地表现出来的是动作,人的最深刻方面只有通过动作才能见诸现实。
13.动作和语言是人物内心、性格、教养的外化表现。 14.通过演员的表演,把人物的动作在舞台上直观再现出来,使观众获得直接、具体的感受,是戏剧区别于小说的最基本的界限。
戏剧根本排斥叙述。 15.剧本是供演出用的。
剧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只有通过演员的表演才能变成生动、鲜明的舞台形象;只有通过演员的表演,才能把人物的生活、斗争在观众面前直观地再现出来,产生特殊的艺术力量。 16.演员扮演角色,使剧本塑造的人物形象在舞台上活起来,主要靠的是人物自身的动作。
17.中国戏曲中的程式化动作,不仅是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也是创造舞台环境的手段。就连舞台的时间与空间,也不依靠舞台美术的效能,而是依靠演员的程式化动作,启发观众的联想,形成具体的舞台环境。
(比如摇浆便是划船,挥舞马鞭便是骑马) 18.戏剧的主要之点就是避免冗长的对话,使每句话都从动作中表现出来。 19.动作,应该是构成剧情发展的一个有机部分,又推动剧情的发展;观众能够通过可见的外部动作洞察人物隐秘的内心活动。
20.舞台上的心理描写方式:剧本的“舞台指示”中所说的“沉默”,或曰“停顿”。 21.独白和旁白都是用以揭示人物内心“隐秘”的手段,两者的区别只在于:前者是人物独处时内心活动的披露;后者则是某个人物在同其他人物交往时的“自语”。
22.舞台法则在很多方面却允许违反“物理的可能性”(物理的可能性就是指现实中真是存在的事物)。 23.戏剧表现人物内心活动的方式: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内容(如回忆、幻象、梦境等等)化为直观的视觉画面,这是被普遍运用的主观表现方式;在现代和当代电影中,展现人物心理活动内容的重要手段还有“内心独白”——“画外音”。
24.对话作为戏剧动作的一种方式,不仅应该体现出人物潜在的意愿,而且应该对谈话的另一方具有一定的冲击力或影像力。“对话”本身就意味着双方的交往,两颗心灵的交往及相互影响。
25.如果争论的双方彼此都想占上风,努力刺痛对方性格的某个方面,或者触伤对方脆弱的心弦,如果通过这个,在争论中暴露了他们的性格,争论的结果又使他们产生新的关系,这就已经是一种戏了。 26.两颗心灵的交往,可以是由意愿抵触而构成的内心冲突,也可以是意愿共同时内心情感的交流。
27.话剧,对于作家来说,是语言的艺术,对于导演来说,却是行动的艺术。 28.在舞台上,塑造人物形象、揭示剧作主题的唯一手段,是舞台动作。
包括外部动作、静止动作和语言动作,都可能具有戏剧性。语言动作(台词)对塑造人物形象是更重要的。
台词包括对话、独白和旁白,是展示内心动作的基本手段。 29.从演员的表演艺术来说,台词和形体动作,是话剧表演艺术的两根支柱。
30.台词是体现人物内心动作的形式,也是戏剧动作的基本形式。 31.“音响效果”可以为人物创造一种客观环境的气氛。
音响效果还可以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情调,用以烘托剧中人物的主观情绪。(如奥尼尔的《琼斯皇》) 32.把那些似乎是某人确实说过的话或做过的事记录下来是不够的,必须借助一种象征的语言和表演,加上布景和灯光,把他的思想,他的下意识的心灵、他的行动简括地表现出来。
33.戏剧动作地本性,首先在于它具有直观性。外部动作是可以直接看到的,语言动作是观众可以直接听到的。
在戏剧艺术中,只有当直观的动作包容着非直观的心理内容时,这样的动作才是戏剧性的。 34.就人的动作的全过程来看,它总是沿着从外到内、从内到外的轨道发展的。
35.动作乃是动机的产物及其外观方式。对戏剧艺术来说,它要求通过具有直观性的动作揭示出人物的这种心理过程。
36.在高度精练的动作中寄寓着丰富的心理内涵。所谓“内涵”正是戏剧性的一个重要属性。
37.台词是内心活动的体。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对话剧人物塑造的论文主要内容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