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中科学学科试卷分析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初中科学学科试卷分析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学业考试与原来选拔功能较强的中等学校入学考试(简称“中考”)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种以课程标准为参照的、不过分强调区分性的水平考试。
其考试定位目标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在科学学习目标方面所达到的水平。科学学业考试的结果是衡量初中学生是否达到毕业的主要依据。
一、金华市初中科学学业考试卷命题特点 金华市初中科学学业考试试卷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联系生活实际,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试卷在命题立意、试题编制、情景设置等方面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创新,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近几年来,科学学业考试试卷在题量、题型设置等方面都比较稳定。整卷共38题,满分值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全卷分为卷Ⅰ、卷Ⅱ两部分。卷Ⅰ为选择题,20道小题,共60分;卷Ⅱ为简答题、实验探究题和分析计算题,共100分。
其中简答题10小题,满分值为40分;实验探究题4小题,满分值为30分;分析计算题4小题,满分值为30分。考试内容中,生命科学约占26%左右、物质科学约为38%、地球、宇宙与空间科学约占6%。
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及科学、技术与社会部分分布于各块内容中。难度系数稳定在0.70~0.75之间,容易题为70%±5%、稍难题为20%±3%、较难题为10%±3%。
二、金华市初中科学学业考试常考知识点 从分科角度看,金华市初中科学学业考试卷的内容可分为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四部分。现按照分科角度看这四部分内容在试题卷中比例与近年常考的知识点:1.物理 物理部分内容的题型分布如下:选择题6题,计18分;填空题3题6空,计12分;实验探究题2题8空,计16分;分析计算题2题,计16分。
其中部分内容是与其他学科综合而成,或者涉及探究等内容,整卷中物理部分分值约共计62分左右。近年来常考的知识点主要有:力与运动(惯性参照物)、二力平衡、能量转化、简单机械(杠杆、滑轮)、压力压强、密度、浮力;串并联电路特点、电表读数、欧姆定律、电功电功率(铭牌信息)、伏安法测电阻或电功率、电路故障、电与磁、滑动变阻器;光的反射折射与平面镜成像;物态变化。
2.化学 化学部分内容的题型分布如下:选择题6题,计18分;填空题3题6空,计12分;实验探究题1题4空,计8分;分析计算题1题,计8分。也有部分内容是与其他学科综合而成,或者涉及探究等内容,整卷中化学部分分值约共计46分左右。
近年来常考的知识点主要有:能源、科技、环保、新材料等 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 溶液的知识(组成、特点及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常见气体的性质、制取、检验 金属活动性顺序 酸碱盐的性质和相互转化 物质分离和检验 有关反应类型,方程式书写 有关方程式(含有关化学式的)计算等 实验设计和探究 没有涉及的主要考点仅化合价与化学式等相关知识 化学式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 其他一些常考的知识点还有PH、金属活动性、材料(如铁)等。热点知识出题概率大,但不表明一定考,非热点知识出题的可能性小,不是说一定不考。
热点知识一定要掌握,才能把握大方向,非热点内容也应清楚,才能得高分。3.生物 生物部分内容的题型分布如下:选择题6题,计18分;填空题3题6空,计12分;实验探究题1题3空,计6分;分析计算题1题,计6分。
也有部分内容是与其他学科综合而成,或者涉及探究等内容,整卷中化学部分分值约共计42分左右。生态系统成分辨认与作用、显微镜结构与使用、传染病、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新陈代谢、营养成分的消化吸收与作用、血管与血细胞的特点与区分、动植物细胞结构特点、反射与反射弧、种子的萌发。
其中生态系统成分辨认、显微镜结构与使用、传染病预防的一般措施、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蒸腾作用一直以来的中考热点,生态系统成分辨认、传染病预防的一般措施、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显微镜结构与使用几乎是年年考的内容。以下考点近些年相对偏少:食物链、种群与群落、酶、遗传物质、非传染性疾病、生物圈的演化或进化、激素等。
4.地理 地理部分内容的题型分布如下:选择题2题,计6分;填空题2空,计4分;共计10分。天气与气候、地球自转与公转、月相这几项内容考到较多。
从各地科学卷看,地理试题与生活实际、社会热点和当前科学发展的前沿问题相结合较多,如2008年的四川地震、2009年的嫦娥一号、2010年的冰岛火山喷发等。金华也有部分涉及。
地理部分的难度要求不高,基本是容易题,一般不会成为失分点,三、考试复习建议1.注重基础,不盲目拔高要求 金华市2011年学业考试复习用书中的知识条目是学业考试试卷命题的依据。初三科学教师需要仔细研究知识条目,尤其是里面的核心条目和新增条目。
由于教学内容的调整,今年有较多内容已经删除不考。教师在复习中知识点的落实和试题的选择都应该严格限于条目所界定的范围。
有限时间 ,只有有的放矢才能轻负高效地完成复习工作。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永远是科学课程考查的核心。
近年来,坚持“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原则。同时对。
2.物理试卷分析范文
九年级(初三)物理一模试卷(质量)分析
一、命题原则及试卷特色
这次模考试卷以教材为基础,以新物理课标为指导,坚持注重基础,加强应用,培养能力的命题原则,结合当前初中物理命题的新动态,在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考查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物理知识应用与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使试卷具有注重双基,强化观念理解;联系生活,注重知识运用;识读数像,关注能力培养;探究实验,突出过程方法;开放综合,呈现物理特色等等特点。
二、考试数据分析
全区成绩统计:
人数 均分 优分率 及格率 差分率
4421 61.3 25% 59% 20%
这次一测是按教材和课标的要求进行较全面的考查,因内容的较多和要求的提高,故全区整体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但其中进步较大的学校是摄山中学。
三、考试中反映出的主要问题
1.基本概念不清
一些基本物理量的含义、物理规律弄不清,相似的概念或规律不能辨析。
2.生活知识贫乏
现在的学生基本上是独生子女,在家和学校里很少做事,也不注意观察和体验生活,生活常识缺乏,在联系生活生产实际、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的能力较弱。
3.实验技能薄弱
主要表现在物理知识与物理现象混淆不清,不关注实验过程,不明确实验过程中各操作步骤的目的和实验方法的应用,不注意观察实验现象,不会正确分析实验数据,答不出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
4.语言表述不清
物理简答题表述时概念不清,语言组织无层次;对实验中一些步骤的目的说不清楚或答不到关键点上,实验题得出的结论不合逻辑,思维较乱。
5.灵活应用不够
许多学生还是习惯于背概念、代公式,对题意的理解、方法的选择不灵活,或不能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建议
在下阶段有限的复习时间内,要注意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每位教师在备课时应该以教材、课标和《中考指导》书为本,针对“一模”中出现的问题,查漏补缺,有针对性地训练,提高复习效益。有关下阶段的教学,提出如下建议:
1.调整复习计划,提高复习实效
各校初三备课组,要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物理知识复习的进度等因素,及时调整复习计划,采取有效的教法,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讨论问题,让每节课或每阶段的复习有重点或有目的地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复习中在提优补差的同时,尤其要关注那些在40—50分数段的学生,相对而言这些学生的成绩提升空间较大,对整体成绩的提高起着较大的作用。
2.紧扣课本内容,关注双基部分
要以物理教材和课标要求为本,以教材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方法作为复习的主要内容,可以通过课本中的物理量的引入、插图与图像、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物理、简答题、假想题等专题进行多种形式的复习,及对一些易混淆的物理概念进行整理和比较,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掌握一些解题方法。学生只有有了扎实的基础,才有分析、处理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不要花大量的时间在难题和大型计算题上。
3.重视实验复习,培养探究能力
以力学和电学中的重要实验为主线带动实验的复习,要在实验原理(目的)、实验器材的选择、如何观察实验现象、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和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现象分析及实验数据处理等方面加强训练,引导学生弄清各实验步骤的设计理由,注意实验设计的可操作性和准确性,尤其是重视对实验器材的使用理解和拓展,对实验步骤的叙述、实验现象数据的分析、实验结论的得出等学生薄弱而又很重要(中考拉分题)的环节上加强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4.联系热点实际,加强语言表达
现在教材大大加强了科学技术与社会联系的内容,复习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我们身边的一些热点问题,例如:地球的温室效应、气候与热污染、石油危机和能源科学、核电站和核废料处理、神州五号飞船、南京奥体中心工程、地铁通车、秦淮河的水污染和治理、南京地区用电分时计费、天然气的使用成本问题等都可以作为考题的来源和背景,加强知识的应用和迁移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对教材新增加的内容,虽要求不高但要学生识记,如现代物理相关知识:宇宙与粒子、信息及其传播、新能源的分类及特点等知识要加强记忆。
3.初中科学简答题
1、平行光聚焦法
根据凸透镜特性,让平行光(如太阳光)沿主轴方向入射到凸透镜上,在另一侧与透镜平行放置一光屏,调节光屏位置使光屏上的光斑最小且最明亮,此时透镜与光屏的间距为凸透镜焦距。这是一种简便的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在实验室还可以用远物成像法代替平行光聚焦法估测凸透镜焦距,方法与平行光法相似;调节光屏的位置,使远处的物体(例如教室的窗或窗外的物体)在光屏上成像,光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近似为该透镜的焦距。
尽管上述的两种方法在测量焦距时精确程度不高,但对我们掌握凸透镜焦距的大致范围是很方便和实用的,这是我们粗测凸透镜焦距时常用的方法。
2、公式法
利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实像的实验,测量并记录成像时的物距u和像距v,根据透镜成像公式,计算出透镜焦距f,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
3、共轭法
利用光具座固定好光源和光屏位置,测量出它们的间距L。将待测焦距的凸透镜放在其间,沿主轴移动凸透镜,使光屏上两次呈现出光源倒立的像。记录两次成像时透镜的位置,由此求出两次成像过程中透镜移动的距离d,
根据公式可计算出凸透镜焦距f,这个方法叫共轭法。这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之一。
例1 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固定烛焰和光屏的位置,测得其间距为L。在它们之间放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移动透镜过程中,在光屏上两次出现烛焰的倒立的像。试证明烛焰与光屏间距L大于透镜焦距f的四倍,即L>4f。
证明:设烛焰成像时到透镜的距离为u,则相应的像距(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L-u,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则有
化简有 f(L-u)+fu=u(L-u)
整理得 u2-Lu+fL=0
题设条件中透镜在两个不同位置时在光屏上都能成像,对应在方程u2-Lu+fL=0中,u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实根为 ∵L2-4fL>0, 有L>4f
由以上分析还可以看到,当L=4f时,,
此时光屏上只能成一个与烛焰等大的倒立的像。
当L
4.初中科学简答题
1、平行光聚焦法 根据凸透镜特性,让平行光(如太阳光)沿主轴方向入射到凸透镜上,在另一侧与透镜平行放置一光屏,调节光屏位置使光屏上的光斑最小且最明亮,此时透镜与光屏的间距为凸透镜焦距。
这是一种简便的粗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 在实验室还可以用远物成像法代替平行光聚焦法估测凸透镜焦距,方法与平行光法相似;调节光屏的位置,使远处的物体(例如教室的窗或窗外的物体)在光屏上成像,光屏与透镜之间的距离近似为该透镜的焦距。
尽管上述的两种方法在测量焦距时精确程度不高,但对我们掌握凸透镜焦距的大致范围是很方便和实用的,这是我们粗测凸透镜焦距时常用的方法。 2、公式法 利用光具座做凸透镜成实像的实验,测量并记录成像时的物距u和像距v,根据透镜成像公式,计算出透镜焦距f,多次测量后取平均值。
3、共轭法 利用光具座固定好光源和光屏位置,测量出它们的间距L。将待测焦距的凸透镜放在其间,沿主轴移动凸透镜,使光屏上两次呈现出光源倒立的像。
记录两次成像时透镜的位置,由此求出两次成像过程中透镜移动的距离d, 根据公式可计算出凸透镜焦距f,这个方法叫共轭法。这是实验室中常用的测凸透镜焦距的方法之一。
例1 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固定烛焰和光屏的位置,测得其间距为L。在它们之间放一个焦距为f的凸透镜,移动透镜过程中,在光屏上两次出现烛焰的倒立的像。
试证明烛焰与光屏间距L大于透镜焦距f的四倍,即L>4f。 证明:设烛焰成像时到透镜的距离为u,则相应的像距(光屏到透镜的距离)为L-u,根据透镜成像公式,则有 化简有 f(L-u)+fu=u(L-u) 整理得 u2-Lu+fL=0 题设条件中透镜在两个不同位置时在光屏上都能成像,对应在方程u2-Lu+fL=0中,u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根,实根为 ∵L2-4fL>0, 有L>4f 由以上分析还可以看到,当L=4f时,, 此时光屏上只能成一个与烛焰等大的倒立的像。
当L<4f时,u2-Lu+fL=0没有实根,这表明在L<4f时,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的倒立实像。 应该指出,这里所做的实验,反映了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共轭这一重要的特性。
凸透镜中物与像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所谓物像共轭,是指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如果将物体移到原来成实像的位置,并使先沿原光路逆方向传播,通过透镜它的像将成在原来物的位置。
不论透镜成像光路图,还是透镜成像公式,都反映了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像共轭这一重要的光合特性。 4、平面镜辅助法 这也是实验室中测凸透镜焦距时常用的一种方法。
其装置仍是利用光具座,只是将共轭法中的光屏换成一面平面镜。其原理如图1所示,当光源AB恰好位于凸透镜L的焦点时,光源上任意一点发出的光(以A点为例)经L折射后均为平行光,这束光入射到平面镜M,经M反射后仍为平行光,而且反射光与主轴的夹角和入射光与主轴的夹角是相同的。
因此,经平面镜M反射的平行光,再次经透镜L折射后不仅必会聚于光源一侧的焦平面上成像,而且像点和物点关于主光轴必是对称的,如图1中A′与A。由以上分析可知,在平面镜辅助作用下放在凸透镜焦平面上的物体,经透镜和平面镜的折射与反射,最终将在与物相同的平面内成一个倒立的,与物关于主轴对称的实像,如图2中的AB与A′B′(但若AB不在焦平面位置,像A′B′不再与AB同位置)。
实际的实验常采用带有屏的面光源,通常使光源下端恰好位于凸透镜主轴上。实验时移动面光源,当面光源的屏上出现与光源等大,倒立的像时,光源(即此物屏)恰好处于凸透镜的焦点位置,由此可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图2中表示的就是“物屏”,它是在一个光屏上镂出形的孔,用平行光从屏后射出,就形成形的面光源。但其下部仍是一个光屏。
所以在这个实验中物屏即是一个面光源,同时又是一个光屏。 例2 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使用的透镜焦距为12厘米。
某同学实验时将烛焰放在主轴上距透镜15厘米处,此时烛焰在什么位置成像?他能用什么方法观察此像?像长是烛焰长的几倍?若他将烛焰移至主轴上距透镜6厘米的位置,上述几个问题结果又如何? 解:由f=0.12米, u=0.15米,解得v=0.6米,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用光屏接收,也可用眼观察。放大率,烛焰距透镜6厘米时,。
在同侧距透镜12厘米处成虚像,此像只能用眼睛观察而无法用屏接收,像长是烛焰长的2倍。 () 例3 一个人在距离照相机2.55米处拍照,在底片上得到3.6厘米的全身像,他后退2米又一次拍照,底片上得到他2.0厘米长的全身像。
求此照相机的焦距多大? 解:根据公式 有(1)(2) 设人高为h(即物长),像高为L。 得 代入(1)(2)式 解得h=1.75米 进而求得v1、v2,得到f=0.05米=5厘米 结论,照相机焦距为50毫米。
5.初中试卷分析怎么写
写自己错的题目为什么会错的原因。
自己同过这次考试有什么经验。下次考试如何对待,会怎么做。
比如什么细心点啊什么的 例如 这次考试,我因为粗心大意也丢了不少分数,一个是没有看清题,另外一个就是计算失误。这些都是不该丢的分,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会更加注意改正,争取在下次考试中不再范类似低级失误,把成绩提高一个新台阶!还有我通过此次考试,发现了我许多知识没有掌握好掌握牢,没有彻底弄懂弄会,我要在以后学习中尽快补起来!! 例如:这道题是考XX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属于XX,我做对了或做错了; 从整份试卷来看,我对XX的知识点掌握得比较好,而XX知识点还未够熟练; 知道正确答案后,发现有哪些是自己真正会做的,而哪些是运气用对了; 做错了的题现在哪些是弄明白了,哪些仍然未明白,等等 参考资料:其他知友。
6.中学生数学试卷分析怎么写
一、总结试卷上做了多少,没做多少,算个百分比
二、总结做了的题里,正确的有多少分,错误的有多少分,计算百分比,说明一下对的原因是什么,是会做,还是碰运气,还是其他,做错的原因是粗心,还是不会,还是公式记错了
三、看看试卷里的题包括那些方面,你可以结合数学课本的目录来写,说那部分懂,那部分不会,像你的话,你可以列出哪种题型是你会做的就OK了,
四、把你学过的东西(也可以是试卷上的东西)分下类,完全不懂,不完全懂,有点懂,完全会等;
五、针对第四点中提到的几个方面,制定你的学习计划,如何由不懂到懂。
3-4分钟也就1000来字吧,估计你们老师也不是就真的看重你们的试卷分析,只是想看看你们的学习态度吧,所以不要太紧张,不过我认为学习还是很重要的哦,不管在中学还是在大学,我也衷心希望你能好好学习哦
加油哦~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初中科学简答题试卷分析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