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香囊的说明文
香包(sachet),古代称“香囊”,亦称“佩帷”、“容臭”、“香袋儿”、“荷包”,庆阳俗称“绌绌”或“耍活”。它是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古老神奇、博大精深的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内装用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以作节令志庆、生活实用和观赏品玩用。
庆阳香包刺绣起源于古黄帝时代,初创于岐伯之手,发展于秦汉唐宋年代,成熟于明清时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具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既粗犷豪放,又精细纤丽;既浓烈娇艳,又清纯素雅;既是大写意,又是纯工笔。其构图简洁明快,寓意传统古老;色彩大红大绿,过度跨越色谱;绣面厚实沉重,形态稚拙传神。绣工细密精整,针脚平齐如画;针法丰富多变,品种千姿百态。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著名民俗学家靳之林在看过庆阳的香包之后大发感慨:“我考察过全国的香包,好的有两个地方,一个是庆阳,一个是云南。相比之下,庆阳,特别是庆阳的正宁香包是最好的。”
2002年,老一辈革命家薄一波亲笔题词:“庆阳香包甲天下。”
香包不是一只单纯的绣品,让我们站在历史和现代的大背景下,重新审视香包的制作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香包,古称香囊,亦称佩帏、容臭。其制作和佩戴史至少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屈原《离骚》中有“扈江篱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江离、辟芷、秋兰均为香草。纫,乃连缀之意。佩即佩帏,在这里既指香包,也含佩带之意。全句的意思是把装满香草的佩帏带在身上。这说明香包早在屈子所处的战国时代已是一种饰物了。
汉代《礼记》有云:“男女未冠笄者……衿缨皆陪容臭”。容臭即香包,说明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包的。
到了唐宋时期,香囊逐渐成为仕女、美人的专用品。而男官吏们则开始佩戴荷包了。有的官吏上朝时干脆把荷包缀于朝服之上。当然,那时的荷包与香包不完全一样,香包里主要装的是香草,而荷包主要是“盛手巾细物”的。这与前不久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手包型“千岁香包”比较吻合。
至清代,香囊已成为爱情的信物了。《红楼梦》第十七回宝玉与黛玉之间的一次“闹别扭”便是由送荷包引发的。
而历史演化到近代,香包则多半用于民间端午节的赠品,主要功能是求吉祈福,驱恶避邪的。
再看香包的图案,以华池县双塔寺出土的“千岁香包”为例,选用变形的梅花、荷花及缠枝花为刺绣纹饰图案,是按照佛教净土的教义设计的,其寓意是把这件小香包看作“西方净土”,因为变形梅花从唐代起就作为佛胸前的吉祥标志。
800多年前的佛教信徒们向佛塔敬献这种香包,完全是为了向佛表示崇敬和祈福的诚意。
从我国民间现存清代以来的香包看,大多数以花卉和动物为主图,以隐喻象征等手法表达各种情感寄托和美好向往。比方,用双鱼、双蝶、蛟龙等象征两性相爱、交合、生育;用莲花、荷花、牡丹、梅花等喻意女性;用登梅的喜鹊、采花的蜜蜂隐喻男性;松鹤象征长寿、石榴象征多子;而利用汉字的谐音做比喻者更是随处可见:送给新婚夫妇的“早生贵子”(枣儿、花生、桂圆、莲子组合图案);送给长寿老人的“耄耋童趣”(以猫和蝴蝶戏牡丹组合图案,喻意老年生活非常有情趣);送给小孩的“福寿娃娃”(以憨态十足的娃娃为主体,周围环绕蝙蝠、桃子组图,寓意此子今生多福多寿)……
翻开这一层层厚重的文化积淀,面对这一幅幅多彩的生活画卷,展示在我们面前的尽都是古朴而又拙巧、原始而又鲜活的艺术瑰宝。其实,这才是揭示人性欲望的艺术;表达思想信仰的艺术;展示生命活力的艺术。可以说是真正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大众文化、人性文化。
2.香袋有什么形状
首先来看香囊的类型,古人聪慧,香囊的形制自然也是多种多样的,不过最常见的一般是下面这几类:
质地上选用镂空玉雕、金银累丝、银累丝点翠镶嵌或者真丝刺绣的;形状上有圆形、葫芦形、桃形、方胜形等,香囊多有抽绳收口,方便填充香料,同时也带有空洞,方便香气沁出。

香囊上面的花纹,一般分为这么几种——年长者所佩戴的香囊大都带梅花、菊花、荷花、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万事如意,夫妻恩爱;而稚子所配的香囊大都带虎、豹、猴兽等花纹,寓意聪慧有力、身体康健。

香囊里面一般会填充这几类香料——诸如苍术、白芷、菖蒲、藿香、川芎、香附、薄荷、艾叶、冰片等,讲究这些的人家还会加入苏合香、高良姜、零陵香等药材。使香囊的香味更甚、效果更好。

除了实用性和装饰性,香囊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表明心迹。尤其是青年男女之间互赠礼物的时候,女子便会将自己亲手缝制的香囊送给爱人,一方面借香囊传递自己的思慕情意,另一方面也能展示自己的心灵手巧。
3.香囊怎么做
每年端午节,我都是自己动手做香袋,我都是在端午节前一月开始做,一做就做20多年,已经做光6条缎子被面,香袋越做越漂亮,自己不断改变做法,不断创新,不断设想,有时候设想认为好,做起来效果就不好,很多次失败,有句话,失败是成功之母,一点不错,往往是从失败得到启发
过去做香袋都正块缎子料做,为了做的更精致,更形象,所以我现在都是用不同颜色缎子组合做,特别是做福娃欢欢,开始我也用正块大红缎子料做,这样全是红色。看上起不美观,当我做福蛙晶晶的时候我用一小筷。一小块组合做,开始也不好看。我反复,反复改变上下位置,终于得到启发,先用二种颜色搭配做效果不错,但是为做的更加形象。我用多种颜色缎子组合做,那样更加美观漂亮;
我现在做的香待是形形色色,玲珑夺目。我通常把它挂窗口。床架上。车上。风一吹。清香四溢,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
做香袋的日子,我都是早上5点多起床,晚上有时候做半夜1~~2点,如果不是这样做。香袋做不出,因为做一个福娃晶晶香袋要花费18~~~20小时。因为操作很复杂,头,眼睛,手。等都先用纸尖好然后尖纸板,海面。缎子,因为都太小。不小心经常尖的时候跳走,所以经常反复多次尖,有时候也感觉烦,但是当做好自己欣赏的时候那快乐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那正是苦中作乐。把做好的香袋挂自己衣服纽扣里,去菜场买菜少被虫咬。
过去我只是爱好,也不知道有那么多意义。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民间就有人佩戴香囊以避除秽恶之气,确保自身健康的民俗。现在许多城市、乡村,仍有给孩子带香袋的习俗。
佩香囊,虽是一种民俗,但也是一种预防瘟疫的方法。在夏季传染病开始抬头的时候,古人为了确保孩子们的健康,用中药制成香袋拴在孩子们的衣襟和肩衣上。香囊常用的是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如芳香化浊驱瘟的苍术、山奈、白芷、菖蒲、麝香、苏合香、冰片、牛黄、川芎、香附、辛夷等药,含有较强的挥发性物质
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毒气上升,疫病萌发。古人认为人是吃五谷杂粮生百病的,而病从口入,多为邪杂之气,经口鼻吸入。人们在长期同各种病魔斗争过程中,发现饮雄黄酒、佩戴香包能驱邪解毒,自有它的医理
香包以药物之味,经口鼻吸入,使经脉大通,祛邪扶正,以达到祛病强身之功效。况雄黄、艾叶、熏草都挥发一种奇异的香味,而蛇虫闻之远遁,既减少了传染源,又可起到杀除病菌,消除汗臭,清爽神志的作用。
4.买香囊作文500字,要详写买的过程
对过节的兴趣越来越淡了。
春节便春节,在冰箱里多放些东西,坚持几天不去菜市场而已。中秋便中秋,买来月饼也不吃,做做样子罢了。
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飘越浓的时候,我们刚好学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鸭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语言,侃侃而谈中流露出对故乡和儿时生活的眷恋,这种情愫抓紧了我,让我也深深的陷进了对家乡的怀恋之中。 家乡的端午节是有很多讲究的。
包粽子,粽叶有要求,新鲜的芦苇叶,碧绿碧绿的,或者是槲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端午节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准备到位,洁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里,饱满的蜜枣,花生仁,葡萄干,都早已泡好,勤劳的女主人用灵巧的双手左折右叠,再用丝线层层缠绕,一个精致的粽子便诞生了。
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爱用火炉,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炉子上,能焖整整一个晚上。第二天孩子们一起床,揭开锅,就是热腾腾的粽子,屋子里,院子里顿时都弥漫着芦苇叶和粽子的香气。
除了吃粽子,还要吃煮熟的大蒜,鸡蛋。这几种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圆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红色的椭圆的鸡蛋,碧绿的不规则形状的粽子,从颜色的搭配到形状的组合,都煞是好看。
熏艾蒿,我们这里离山远,艾蒿都是从集市上买的,在端午节这天挂在门楣上,过几天干透了,取一两只在屋子里点燃熏一下,至于熏的目的是什么,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说是熏蚊子的,我想可能还有更多的东西,比如蜈蚣,蝎子什么的,大概类似其他地方的熏五毒吧。带香包,鲜艳的布料做成各种形状的饰物,里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们心爱的饰物,挂在脖子上不时的嗅一下。
系五色线,手腕脚腕都要带。但最让我记忆犹新的,却是黎明时分却去田野里拔“圣草”了。
这里说的圣草,加引号,是我实在想不出当时大人们怎样说的。 长辈告诉我们,月宫里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捣药,这些药是要在端午节前夜,洒在各种草木上,河水里。
在端午这天太阳没出来之前,这些药还停留在草上,如果这时拔回来,熬制成水,用这水来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当然非常相信,天蒙蒙亮,我们就呼朋引伴的出发了,向着蒙着神秘面纱的田野,我们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圣使命。
农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气凉凉的,清爽滋润,周围都静悄悄的,你无意的一台眼,也许就逢上邻家来挖野草的孩子。相视一笑里,多少欢悦在其中。
早晨的田野在这一天提前被惊醒了,那茁壮的青草上,露珠还在转动,我们需要的草是有讲究的,如猫猫眼,一摸眼就红的那种草,今天不怕它,就采。还有车前草,节节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阳出来之前采回家,这样那些神秘的药才会有效啊。
慌慌张张的回家去,抬头看看天空,战胜了太阳般的自豪。现在想来,还觉得那种神秘如格林童话中的哪一篇,太阳一出,万物回复原貌的神秘。
又要端午节了,谁还会去野地挖草呢,给孩子洗澡,有专门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懒得包了,吃不了几个,干嘛哪么费劲,买几个就好了嘛。可是,在种种过程里藏着的细心,乐趣,也买些就可以了吗?在能亲自做的时候,不要买了吧,因为一个简单的“买”字,让我们失去了多少美好的东西啊。
5.香囊怎么写笔顺
/Dic/PinyinShow.Asp?id=1303
/Dic/PinyinShow.Asp?id=1988
囊 náng 囊揣 [weak]∶懦弱,虚弱 同“囊膪” 囊膪 猪胸腹部松弛的肥肉
囊〈名〉
(形声。大篆字形象两头扎起的口袋。本义:有底的口袋)
囊,橐也。――《说文》
括囊。――《易·坤》。疏:“所以贮物。”
于橐于囊。――《诗·大雅·公刘》。传:“小曰橐,大曰囊。”
所载不过囊衣。――《汉书·王吉传》。注:“有底曰囊,无底曰橐。”
药囊提轲。――《战国策·燕策》
先生如其指,内狼于囊。――马中锡《中山狼传》
置书囊中。――唐·李朝威《柳毅传》
囊nāng[囊膪]猪**部肥而松软的肉。
囊náng
⒈口袋,盛物的袋子:麻布囊。探囊取物。囊空如洗。
⒉像口袋的东西:胆囊。
⒊用口袋盛物:囊米。囊沙堵水。
⒋[囊括]包罗一切:囊括四海。
香 xiāng <;形>; (会意字。据小篆,从黍,从甘。“黍”表谷物;“甘”表香甜美好。本义:五谷的香)
香,芳也。春秋传曰:“香稷馨香。”――《说文》。朱骏声曰:“按,谷与酒臭曰香。”
黍稷靡馨。――《左传·僖公五年》
卬盛于豆,于豆于盛,其香始升。――《诗·大雅·生民》
有飶其香,邦家之光。――《诗·周颂·载芟》
稻花香里说丰年。――宋·辛弃疾《西江月》
淅玉炊香粳。――韩愈孟郊《城南联句》
泛指好闻的气味
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陆游《梅花绝句》
又如:香鼠(一种皮毛名贵的貂);香醪(
香xiāng
⒈气味好闻,味道鲜美,跟"臭"相对:香气。香花。稻谷香。饭菜香。
⒉指有香味的东西:香水。檀香。洗发香波。
⒊舒适,受欢迎:睡得可香。这批货上市香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