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象形字{安,其,豆}有谁知道怎么写
象形字“安”: 象形字“其”: 象形字“豆”: 一、安拼音:ān 释义: 1、平静,稳定:安定。
安心。安宁。
安稳。安闲。
安身立命。安邦定国。
2、使平静,使安定(多指心情):安民。安慰。
安抚。 3、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心安。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4、没有危险,不受威协:平安。
转危为安。 5、装设:安置。
安家立业。 6、存着,怀着(某种念头,多指不好的):他安的什么心? 7、疑问词,哪里:安能如此? 8、姓。
二、其拼音:qí 释义: 1、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其所。莫名其妙。
三缄其口。独行其是。
自食其果。 2、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其他。
其余。其次。
文如其人。名副其实。
言过其实。 3、那里面的:其中。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4、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其如是,熟能御之?” 5、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其如土石何?” 6、词尾,在副词后:极其快乐。
大概其。 三、豆拼音:dòu 释义: 1、双子叶植物的一科,木本、草本植物都有,如“紫檀”、“槐树”、“黄豆”、“绿豆”、“红豆”、“豌豆”、“落花生”等,日常统称豆类植物,亦指这些植物的种子:豆科。
豆子。豆荚(豆角儿)。
豆浆。豆绿。
煮豆燃萁。目光如豆。
2、形状像豆粒的东西:土豆儿。 3、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形状像高脚盘:俎豆。
4、姓。 扩展资料汉字笔画: 相关组词: 1、安瓿[ān bù] 装注射剂用的密封的小玻璃瓶,用药时将瓶颈处弄破。
[英ampoule] 2、安危[ān wēi] 安全和危险,多偏指危险的一面。 3、请安[qǐng ān] 问安。
4、安设[ān shè] 安装设置。 5、安厝[ān cuò] 停放灵柩待葬或浅埋以待正式安葬。
2.中班安全教育教案怎么写
火灾安全自救
教学目的:
1、了解简单的防火知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习火灾自救的方法。
2、锻炼幼儿遇事不慌、不怕危险困难的勇敢精神,能够保护自身安全。
教学准备: 字卡图片 火灾场面范画 自救图解
教学过程:
一、出示‘火’字的字图卡,请幼儿观察
1、提问:这是什么字?“火”
首先出示图片让幼儿观看,其次让幼儿用知道“火”字是象形字,能解它的笔顺。那么火能燃着哪些东西? (布,木头、汽油、酒精、蜡烛等)
2、知道了火能发光发热,组织幼儿讨论火的用途和危害。
(1) 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火,请幼儿说出火的用途。(烧饭、取暖、照明等)
(2) 火对人类有什么危害?(烧伤皮肤、烧毁财物、房屋、森林等)
二、组织幼儿讨论并出示图片:
(1) 发生火灾的原因有哪些?(小孩玩火、乱丢火烟头、在禁放区燃放烟花、用明火照明寻找物、乱拉乱接电线等)
(2) 怎么样防止火灾发生?
如果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实现自我保护与逃生自救?
① 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姓名。
② 家中起火,不要惊慌,迅速用灭火器进行扑救。
③ 穿过浓烟逃生时,使身体贴近地面,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④ 如果身上着火,不要奔跑,可就地打滚或用厚重衣物压灭火苗。
⑤如遇火灾不可乘坐电梯,要向安全出口逃生。
⑥如果室外着火,不要开门,以防大火窜入室内。用浸湿的物品堵塞门窗缝,并泼水降温。
⑦ 若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立即退回室内,用打手电筒、挥舞衣物、等方式向窗外发送求救信号。
三、防火自救游戏:
小朋友站成一圈,选几位小朋友头戴福娃欢欢的火焰头饰沿着圈外走,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朗诵防火儿歌,当儿歌停止后,戴头饰的小朋友迅速抱住圈上任意一位小朋友,表示他们的衣服着火啦。“着火”的小朋友迅速想办法自救,如就地打滚,脱掉外衣或假装用水淋湿身体。做完后摘下头饰,走到圈外,游戏从头在做。游戏可重复进行。
防火儿歌:
小朋友,不玩火,莫让大家吃苦果;
是电器,都有电,手湿不要动电线;
不玩火,不动电,自我保护是关键;
发生火灾不乱走,及时拨打“119”。
心不慌,意不乱,镇定冷静快疏散。
湿毛巾,捂口鼻,身体前屈头伏地。
逃生术,要记清,孩子家长都放心。
四 小结
这节课小朋友们都了解简单的扑救、求救及自救的方法,知道用火时要小心,不能随便玩火。
3.关于象形字的具体介绍要具体的象形字的含义、由来、介绍和相关的小
定义 象形文字(Hieroglyphic),是华夏民族智慧的结晶 - 是老祖宗们从原始的描摹事物的记录方式的一种传承,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也是最形象,演变至今保存最完好的一种汉字字体。
是指纯粹利用图形来作文字使用,而这些文字又与所代表的东西,在形状上很相像。 一般而言,象形文字是最早产生的文字。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例如“月”字像一弯月亮的形状,“龟”(特别是繁体的[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繁体的[门]更像)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人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编辑本段]起源 1510年一幅记述前住伊斯帕尼奥拉岛的传教士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些实体事物和抽象事物是画不出来的。 因此,以象形字为基础后,汉字发展成表意文字,增加了其他的造字方法,例如六书中的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
然而,这些新的造字方法,仍须建基在原有的象形字上,以象形字作基础,拼合、减省或增删象征性符号而成。 现时世上最广为人知的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圣书体。
约5000年前,古埃及人发明了一种图形文字,称为象形文字。这种字写起来既慢又很难看懂,因此大约在3400年前,埃及人又演化一种写得较快并且较易使用的字体。
此外,现时中国西南部纳西族所采用的东巴文和水族的水书,是现存世上唯一仍在使用的象形文字系统。 随着时光的流逝,最终连埃及人自己也忘记了如何释讳早期的那种象形文字了。
若不是因为拿破仑大军入侵埃及时,随军的法国古文字学家们的那次发现,极有可能至今考古学家们仍无法辩认这种文字。 距今约5000年,古埃及人创造了一种象形文字--圣书字。
相比起来,圣书字还远远不及我国距今约6000年的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宜昌杨家湾等古文化遗址的陶文字来得成熟。但它的特别意义在于--原分布在我国伊犁河流域的闪族(赛种)因大月氏(我国古族)西进而被迫西迁到地中海沿岸,约于公元前15世纪,其中的一支腓尼基借这种象形文字创造了历史上第一批字母文字,共22个,只有辅音,没有元音,这就是著名的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字母较早传入希腊,演变成希腊字母,希腊字母孳生了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成为欧洲各种字母的共同来源。腓尼基字母在西亚演化成阿拉米字母,成为亚洲许多文字的基础,如阿拉伯、印加、犹太字母等。
公元4世纪后,阿拉伯字母在亚洲广为流传。 人类在大约6000年前就已经有了象形文字,后来巴比伦和苏美尔人又发明了楔形文字。
这两种文字符号在半坡文化(仰韶文化的一支)的陶器或其他器物上都有所表现。大约4000年前地中海又出现了腓尼基文字,现在一切字母文字,比如阿拉伯语、希腊语、拉丁文、希伯来语、英语等,都可以说是直接或间接从腓尼基文字发展而来的。
[编辑本段]发展 公元前5000~4000年左右,有了埃及文字,其象形文字也有取材于自然形态,与汉字一样是用来表示物体的绘画,及表达思想的记号,也是表现声音的符号(其写法能表现发音的方法),这种符号后来被视为声音符号的起源。 埃及象形文字较中国古老的象形文字,更来得具像。
在纪元前1500~1000年左 右,地中海东岸勃起的腓尼基人,因与埃及人有过交易,饱学的僧侣们于是把简单的象形文字,改写成有秩序的字母,其对商业交易,帮助很大。 大汶口文化大汶口文化是新石器时代晚期重要的遗存之一,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其分布范围北濒渤海、南抵苏皖、西进河南,始自公元前4300年,到公元前2500左右发展成山东龙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的陶器特征明显,居民盛行青春期拔牙的风俗,这是中国东南沿海古代先民拔牙习俗的发源地。大汶口文化的社会经济已发展到较高水平。
已发现的许多刻划符号被认为是古老的象形文字。当时的社会已产生严重的贫富分化,私有制逐渐形成,整个社会已接近阶级社会的门槛了。
从后来出土的兽骨和陶器、石器上的图案、文字,可以判定,万年以前,中国就出现了半图象、半文字的象形文字。根据语言学家研究:中国近代大量出土的曾在商代(公元前一千八百年至公元前一千二百年)广泛、成熟使用的“甲骨文”,显然已经过数万年以上的不断演进。
期间中国的陶器制作、居室建造、壁画艺术、金属使用、丝织生产等,各种高级文化陆续发明、使用。 [编辑本段]发现 1799年,这些法国古文字学家们发掘出一块文字的黑石碑。
碑文用3种文字写成,分别是希腊文、古埃及象形文字和后期的埃及文字。一位法国古代语学者吉恩·保罗·商博良研究了这些文字,并设法释读了古埃及的象形文字。
商博良释讳古埃及象形文字的方法是:对石碑上的文字进行比较,先设法挑选出埃有最后一个法老王族托勒密王朝时期的象形字,随后再想方法辩认出其他象形文字的词意。商博良于1822年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