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如何运用曝光功能
什么是曝光,非常浅显的说,曝光是胶卷或者数码感光部件(CCD等)接受从镜头进光来形成影像。
我们在照相的时候,如果照片中的景物过亮,而且亮的部分没有层次或细节,这就是曝光过度(过曝);反之,照片较黑暗,无法真实反映景物的色泽,就是曝光不足。图1:曝光不足图1、由于没有考虑到画面以白色为主需要增加曝光量,这张片子把浅粉白色的蝴蝶兰拍摄成灰白色。
是一张曝光不足的失败片子。在拍摄的时候,增加半档到1档曝光,将使这张照片得到正确的曝光量,表现出粉白色调的浪漫花语。
图2:曝光过度图2、这张片子虽然前景曝光基本正确,但是作为表现的主要部分,大面积天空的色彩和云彩细节因过曝而丢失。所以是一张曝光过度的失败片子。
如果能以天空的曝光为基准,参考山脉和前景的曝光,就能得到一张朝阳斜照山脉、前景形成剪影、以紫蓝色天空和白云为主要表现的宁静清晨照片。图3:曝光准确图3、这张人物肖像照片,人脸部分曝光正确,很好的抓住和表现了人物神态。
背景的暗化更强调了人物,是一张曝光正确的照片。么是曝光我们已经有所了解了,那么什么是正确曝光呢?其实正确曝光是相对的,在同样的光照条件下,物体的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的反光度不同,要用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正确的表现出物体,针对浅色和深色部分的曝光量也是不一致的。
也就是说,在同一拍摄取景范围内,只要物体反光度不同,必然有部分区域曝光不足或曝光过度。所以在这样情况下,只要我们能做到想要表现的主体曝光正确,这张照片就可以说是曝光正确了。
现在的相机基本上都有自动测光功能,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能让我们拍摄到曝光合适的照片。但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出现曝光让人不满意的片子。
往往是我们人眼能够看到的景物,拍出照片后,差距会非常大。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还需要了解感光宽容度的知识。
从最明亮到最黑暗,假设人眼能够看到以下范围(见图4),那么胶片(或CCD等电子感光器件)所能表现的远比人眼看到的范围小的多,而这个有限的范围就是感光宽容度。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不难了解,为什么在逆光的条件下,人眼能看清背光的建筑物(暗)以及耀眼的天空云彩(明)。
而一旦拍摄出来,要么就是云彩颜色绚烂而建筑物变成了黑糊糊的剪影,要么就是建筑物色彩细节清楚而原本美丽的云彩却成了白色的一片。
2.手动曝光怎么弄啊,要怎么用M档
1、将相机设置在M档,使用平均测光。可以采用长焦、移近机身等方式实现;
2、确定你要拍的景象的景深(就是光圈值),之后调整快门速度和ISO值,使得取景器中曝光平衡器指向中点(0值)。如果快门速度过低、ISO过高,还是需要稍微调整光圈值或者上架等处理;
3、根据被摄主体的色调,进行曝光补偿,原则就是白加黑减。一般来说正红色和灰板反光率基本一致,不用补偿,浅蓝、粉红、浅黄等需要增加曝光,深紫、深蓝等要减少曝光,黄种人的皮肤反射率大概是32%,需要增加一级曝光;
4、设置完成后,就可以构图、对焦拍摄了。
3.谁知道“曝光 暴光 爆光”这三个词的正确用法
“暴”是个会意字,本义为“晒”,读pù。如《孟子·滕文公上》:“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成语有“一暴十寒”,后来一般写成“一曝(应读pù,不读bào)十寒”,语出《孟子·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该成语意思是晒一天,冻十天,比喻工作、学习不能持之以恒,努力时少,懈怠时多。“暴”还可以由本义引申为暴露、显露,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功亦足以暴于天下矣。”另外,“暴”还有“又猛又急、突然”、“凶恶残酷”、“欺凌、损害、糟蹋”、“短促”等义项。具有这些义项的“暴”读bào
“曝”与“爆”都是形声字。在本义上,“曝”与“太阳”、“光线”有关;“爆”与“火”有关。“曝”是“暴”的后起加形旁字,其本义仍然是“晒”,如《东观汉记·高凤传》:“妻尝之田,曝麦于庭。”而“爆”则含有“突然迸裂”和“出人意料地发生”两个义项,如爆炸、爆破、爆竹、爆冷门等等。爆竹之“爆”旧有pào音,爆羊肉之“爆”,年长的北京人读bāo。《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已规定“爆”读bào,不读bāo或pào。明白了“曝”和“爆”的字义,再来看看,到底是“爆光”还是“曝光”,就迎刃而解了。原来“曝光”有基本义和比喻义两项:一是指照相底片或感光纸感光并形成潜影的过程(与光线作用有关);二是比喻把隐秘的事情(多为不体面、不光彩的)披露出来,公之于众。“曝”原来读pù,现《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已明确规定“曝”在“曝光”中应读bào。下面的用法是正确的:
哪个学校如果铺张浪费地搞校庆请明星,媒体要进行曝光。(海峡导报2006年2月28日B03版)
目前媒体时有出现“暴光”一词,例如:“商务通”防止手机电话号码暴光(江西卫视2006年5月30日晚电视广告字幕)国家语委异形词研究课题组依据《人民日报》1995-2000年的文本语料进行词频统计,结果“曝光”出现1038次,“暴光”出现0次。根据现代汉语词汇规范的理据性、通用性、必要性等原则,国家有关职能部门已于2004年2月4日向出版界和语文报刊界建议“曝光”为推荐的规范词形。由此可见,使用“曝光”是正确的,写成“爆光”是错误的,而使用“暴光”是不规范的。此外,“曝”也可单用,请看下面两个用例:(1);昨日肖琼又曝出另一位受害者。(厦门晚报2006年9月12日32版)(2)为了与高峰划清界线,她还自爆已经有男朋友了。(海峡导报2005年11月16日B16版(1)的用法是正确的,因为它用的是“曝”的比喻义。(2)中的“爆”,系误用,应改成“曝”为妥。
4.曝光是什么意思、具体怎么操作
摄影的原意就是用光线来作画,从最早的针孔相机到后来的自动对焦相机,直至今天的数码相机,根本原理都没有改变。胶片相机是由于涂在胶卷上的化学物质受到不同强弱的光线照射有着强弱不同的反应,影像就留下来了,数码相机则是由于感光元器件(ccd或者cmos)受不同强弱的光线照射产生不同的信号而产生影像。这个胶卷或者感光元器件接收光线照射的过程就成为曝光。
现在相机的曝光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为了取得不同的影响效果需要人为地调整合适的曝光量,手段分别是光圈大小、快门的快慢以及曝光补偿的多寡还有感光度的高低等等,在这些参数调整合适后,按下快门也就完成了曝光的过程。
5.曝光补偿怎么用
总起来讲,是白加黑减,白的环境下,测光有偏低的状况,需要增加,反之亦然。
a、拍摄环境比较昏暗,需要增加亮度,而闪光灯无法起作用时,可对曝光进行补偿,适当增加曝光量。
b、被拍摄的白色物体在照片里看起来是灰色或不够白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简单的说就是“越白越加”,这似乎与曝光的基本原则和习惯是背道而驰的,其实不然,这是因为相机的测光往往以中心的主体为偏重,白色的主体会让相机误以为很环境很明亮,因而曝光不足,这也是多数初学者易犯的通病。
c、当你在一个很亮的背景前拍摄的时候,比如向阳的窗户前,逆光的景物等要增加曝光量或使用闪光灯。
d、当你在海滩、雪地、阳光充足或一个白色背景前,拍摄人物的时候,要增加曝光量并使用闪光灯,否则主体反而偏暗。
e、拍摄雪景的时候,背景光线被雪反射得特别强,相机的测光偏差特别大,此时要增加曝光量,否则白雪将变成灰色。
f、拍摄黑色的物体,在照片里看和色变色发灰的时候,应该减小曝光量,使黑色更纯。
g、当你在一个黑色背景前拍摄的时候,也需要降低一点曝光量以免主体曝光过度。
(夜景拍摄需要通过加大曝光补偿来获得足够的曝光量)
h、夜景拍摄,应该关闭闪光灯,提高曝光值,靠延长相机的曝光时间来取得灯火辉煌的效果,这一点对于没有手动调整模式的自动型数码相机特别重要。很多使用数码相机的人感觉夜景拍摄能力很差,其实没有正确使用相机的曝光方法是重要原因之一。
i、阴天和大雾的时候,环境仍然是明亮的,但是实际物体的照度明显不足,如果不加曝光补偿则可能造成照片昏暗,适当的曝光补偿,加0.3到0.7可以使得景物亮度更加自然。j、在某些艺术摄影中,比如拍摄高调的照片,要增加曝光补偿,形成大对比度的照片,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拍摄意图。同样的,在某些时候,需要刻意降低照片亮度的,就应降低曝光补偿。善于应用、合理使用曝光补偿,可以大大改善你的摄影作品的成功率,拍出画面清晰,亮度合适,观看舒适的照片,提高拍摄质量。
如果总结的不全,请补充
4.开启屏幕上的网格线有何用途?(兼谈构图)
除了以上注意黄金点构图外,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a、避免贯穿两边的直线,尤其要避免将照片分割成两部分的贯穿横线或竖线。
b、地平线的处理。在风光作品里,地平线是经常出现的,为避免上下分割的效果,应设法打破地平线的平直,如利用云彩、远山、日出、日落或其它建筑物。此外,地平线的位置也应安排在趣味中心的分割线上,并且应保持水平(有特殊创意另当别论)。
c、拍摄运动的物体要给运动的前方留有一定的空间。当被摄体是运动的,观赏者的目光会习惯性地沿被摄体运动方向移动,如果运动的前方没有空间会给人压迫感。此外,通常被摄体注视的方向也应留有相对较大的空间。
b、视觉平衡 一幅构图达到视觉平衡的照片、能给人以稳定、协调的感觉。平衡有对称平衡及非对称平衡两种、非对称平衡的构图,往往比对称平衡的构图更富有动感。景物的大小、形状、重量和方向、以及色彩等都对视觉平衡有重要影响。
c、虚实相映 虚实是指被摄主体与空间前、后景的清晰、模糊的程度。运用的手法不外乎藏虚露实、虚实相间、虚宾实主、以虚托实。其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渲染气氛,增强空间纵深感。实,主要是表现被摄对象的主体;虚、主要是表现被摄对象的陪体,以衬托主体,它是构成画面意境的重要环节。 讲究节奏与旋律摄影构图,被摄对象以相同或近似的形式交替出现,有条理地重复,便形成节奏;节奏如果表现出线条、舒畅、和谐、起伏等动态变化,就成为旋律,从而使画面优美、抒情而流畅。节奏与旋律是深化主题的重要环节,它们包含在线条、色彩、光线的反差与色调中。d、线条运用 线条是构图的骨架。任何形象化的作品,都离不开线条。通常起线条作用的有树、草、电线杆、河流、波浪等,不同的线条能给人以不同的视觉形象,如水平线能表示稳定和宁静,垂直线能表示庄重和力量,斜行线则具有生气,活力和动感,曲线和波浪线显得柔弱、悠闲,富有吸引力;浓线重,淡线轻,粗线强,细线弱,实线静,虚线动,构图时可灵活地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