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地名的来历作文
举个例子:青岛
处黄河流域下游、黄海之滨的青岛,不仅以其秀丽的海光山色闻名于世,而且还以悠久的文化历史曾成为山东省的文化中心和我国北方的一个著名文化城市.1994年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
青岛,又称小青岛,别名琴岛,它既是青岛美的象征,又是青岛美的缩影.
青岛、小青岛、琴岛,都是指胶州湾入海处北侧的小岛.这个小岛和青岛历史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历来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和文人墨客的歌咏.但由于这个小岛名称的起源及其与陆地上青岛名称的关系、发展变化、名称的涵义等确有着不同的解释,几十年来还说法各异.时至今日,在多种出版物中还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看法.本文试就几十年间先后发见的历史资料,就以下诸问题琐考如下.
一
青岛本是指胶州湾海口北侧的海中小岛,面积仅零点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余,北侧距陆地一华里多(约720公尺).清朝同治年版《即墨县志》卷一“岛屿”条目中记载,“青岛,县西南百里”.是说青岛位于即墨县城西南百里的海中.在“山川脉络图”和“七乡村庄图”中都标注有这个海中岛屿.《胶澳志》还明确地说,“青岛,在青岛湾内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耸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岛.
关于青岛名称命名的年代,缺少具体的记载,从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古籍来看,明朝中叶已有青岛名称的记载,嘉靖刊《郑开阳杂著》中已载有“青岛”一名.明万历六年(1578年)任即墨县知县的许铤在《地方事宜议·海防》一文中记有:“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按胶州湾自唐宋以来已成为北方重要港口,尤其是宋代“元三年(公元1088年)……乃置密州板桥市舶司”(见《宋史•食货志》),板桥镇即现在胶州湾畔的胶州市.“市舶司”类似现在的海关和港口管理机构,掌管检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等.板桥市舶司的建立,使胶州湾成为当时中国北方唯一设有市舶司的贸易口岸,海运频繁,所有货船必经胶州湾海口方可到达板桥镇.而青岛位于胶州湾入海口重要航道的一侧,不可能没有“青岛”或青岛的其他名称,只是我们没有见到记载罢了.
在出现“青岛”名称的同时,也出现了“青岛口”的名称.胶州湾内女姑口所立《重整旧规》碑文中明确记载了:“我即邑自前明许公奏请青岛、女姑等口准行海运,于是百物鳞集、千艘云屯,南北之货即通,农商之利益普……”.许公就是许铤.从明朝开始,“青岛”这个地名开始从海中间逐渐移向陆地.青岛北面的海湾称为青岛湾;湾边的村庄称为青岛村;村南的小河称为青岛河;村东南的山称为青岛山.
2.介绍一个地名的来历
我只知道贵阳的来历。
古人曰:山只北为阴,山之南为阳。此地乃贵山只南,故名贵阳也。
河北、河南是以黄河的方位作为起名的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 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
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
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
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
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
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东:以广南东路简称得名。
唐属岭南道;宋以旧广州辖地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为广得名的开始;元设海北广东道;明置广东省,后改广东布政使司;清改广东省,省名至今未变。 广西:以广南西路简称得名。
唐属岭南道;宋置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为广西得名的开始;元设广西两江道;明置广西省,后改广西布政使司;清改广西省;民国仍之;建国后改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黑龙江:以黑龙江而得名。
清分吉林将军置黑龙江将军,清末改黑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辽宁:以辽河流域永久安宁得名。
唐属河北道;辽置东京路;金仍之;元置辽阳行省;明为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改奉天将军,再改盛京将军,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国改辽宁省,为辽宁得名的开始;伪满复改奉天省,1945收复后仍改辽宁省;建国初分辽东省和辽西省,后合并恢复辽宁省,省名至今未变。 浙江:以浙江(又称钱塘江)得名。
唐属江南东道,设浙东观察使和浙西观察使;宋置两浙路,南宋又分两浙东路和两浙西路,简称浙东路和浙西路;元设浙东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设浙江省,为浙江得名的开始,后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变。 安徽:以安庆、徽州各取一字得名。
唐大部属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和淮南西路;元属江东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安徽省,为安徽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后合并恢复安徽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苏:以江宁、苏州各取一字得名。
唐大部属江南东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东路、两浙西路和淮南东路;元属江东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东江北道;明境内各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为直隶,后改南直隶;清改江南省,后分设江苏省,为江苏得名的开始;民国仍之;建国初分设苏北行署和苏南行署,后合并恢复江苏省,省名至今未变。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
唐属江南东道,后设福建观察使,为福建得名的开始;宋置福建路;元设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后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变。 甘肃:以甘州、肃州各取一字得名。
唐属关内道和陇右道;宋时东部属宋秦凤路,西部属西夏;金分秦凤路为秦凤、临洮、庆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肃路(不久即改甘州路),为甘肃得名的开始,后改宁夏行省为甘肃行省;明为陕西行都司;清分陕西省恢复甘肃省,省名至今未变。 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
唐属江南西道,后设江西观察使,为江西得名的开始;宋置江南西路,简称江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及江西湖东道;明置江西省,后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云南:以在云岭之南得名。
汉即设云南县,为云南得名的开始。唐为六诏,后为南诏;宋为大理国;元置云南行省及云南诸路道;明置云南省,后改云南布政使司;清改云南省,省名至今未变。
贵州:以贵山得名。唐为黔中道;宋属夔州路;元属湖广行省;明置贵州土司,是为贵州得名的开始,后置贵州布政使司;清改贵州省,省名至今未变。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属剑南道和山南东、山南西道;宋设川峡路(注:非川陕路),后分设西川路和峡西路,再分西川路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峡西路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称四川,其间设四川制置使,为四川得名的开始,后改益州路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为利州东、西路。
元置四川省和四川。
3.一个地名的来历作文
举个例子:青岛处黄河流域下游、黄海之滨的青岛,不仅以其秀丽的海光山色闻名于世,而且还以悠久的文化历史曾成为山东省的文化中心和我国北方的一个著名文化城市.1994年被**命名为“历史文化名城”.青岛,又称小青岛,别名琴岛,它既是青岛美的象征,又是青岛美的缩影. 青岛、小青岛、琴岛,都是指胶州湾入海处北侧的小岛.这个小岛和青岛历史的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重要关系,历来受到史学界的重视和文人墨客的歌咏.但由于这个小岛名称的起源及其与陆地上青岛名称的关系、发展变化、名称的涵义等确有着不同的解释,几十年来还说法各异.时至今日,在多种出版物中还没有一个较为统一的看法.本文试就几十年间先后发见的历史资料,就以下诸问题琐考如下. 一 青岛本是指胶州湾海口北侧的海中小岛,面积仅零点零一二平方公里,海拔十七公尺有余,北侧距陆地一华里多(约720公尺).清朝同治年版《即墨县志》卷一“岛屿”条目中记载,“青岛,县西南百里”.是说青岛位于即墨县城西南百里的海中.在“山川脉络图”和“七乡村庄图”中都标注有这个海中岛屿.《胶澳志》还明确地说,“青岛,在青岛湾内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耸秀,林木蓊清”,故名青岛. 关于青岛名称命名的年代,缺少具体的记载,从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古籍来看,明朝中叶已有青岛名称的记载,嘉靖刊《郑开阳杂著》中已载有“青岛”一名.明万历六年(1578年)任即墨县知县的许铤在《地方事宜议·海防》一文中记有:“本县东南滨海,即中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曰福…….”按胶州湾自唐宋以来已成为北方重要港口,尤其是宋代“元三年(公元1088年)……乃置密州板桥市舶司”(见《宋史•食货志》),板桥镇即现在胶州湾畔的胶州市.“市舶司”类似现在的海关和港口管理机构,掌管检查出入海港的船舶,征收商税,收购政府专卖品和管理外商等.板桥市舶司的建立,使胶州湾成为当时中国北方唯一设有市舶司的贸易口岸,海运频繁,所有货船必经胶州湾海口方可到达板桥镇.而青岛位于胶州湾入海口重要航道的一侧,不可能没有“青岛”或青岛的其他名称,只是我们没有见到记载罢了. 在出现“青岛”名称的同时,也出现了“青岛口”的名称.胶州湾内女姑口所立《重整旧规》碑文中明确记载了:“我即邑自前明许公奏请青岛、女姑等口准行海运,于是百物鳞集、千艘云屯,南北之货即通,农商之利益普……”.许公就是许铤.从明朝开始,“青岛”这个地名开始从海中间逐渐移向陆地.青岛北面的海湾称为青岛湾;湾边的村庄称为青岛村;村南的小河称为青岛河;村东南的山称为青岛山.。
4.作文介绍一个地名的来历
题目王府井由来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后,人烟逐渐稠密,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辟出了王府井,不过当时被称为“丁字街”。
明成祖时在此建了十个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规模,改称十王府街。清代废十王,改称王府街或王府大街。
1915年,北洋政府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把这条街划分为三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与王府合称,因此得名“王府井大街”。这些都是史料上记载的了,现在到王府井逛街,街头的广播里就有这些介绍。
王府井由于它的知名,各种记载非常丰富,正史年鉴,野文逸事,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传说。 1912年2月29日晚,乱兵洗劫东安市场,并在东安电影院放起大火,市场化为灰烬,这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记得的第一次王府井大火;另一场大火起于1920年6月9日夜,当时一家玩具店失火,祸延整个市场。
仅有北稻香春、东来顺等数家商号幸免,也是令人相当不堪的回忆。 到得1933年,王府井得到了很大发展,那时的东安市场已是“寸土寸金”之地了,许多好逛之处。
据统计,当时全市场商贩已多达925户,在很多名家的记忆文章里,对当时的盛况颇有记载。王府井在解放后的发展以1955年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竣工为起点,这是新中国第一家国营百货商店,有“新中国第一店”之称。
1999年9月11日,王府井经过改造后第一次“开街”,当时日均客流量达到30万人,节假日更多达70万人;2000年9月11日,中秋前夜,王府井二次“开街”,经过这次扩建,王府井商业区南起长安街,北至灯市西口,东接金鱼胡同,西连东安门大街,恰好呈一个“金十字”构架。 如此“定格”,标志着这条古老的商业街正朝着北京中心商业区的目标迈进。
题目王府井由来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后,人烟逐渐稠密,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辟出了王府井,不过当时被称为“丁字街”。明成祖时在此建了十个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规模,改称十王府街。
清代废十王,改称王府街或王府大街。1915年,北洋政府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把这条街划分为三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与王府合称,因此得名“王府井大街”。
这些都是史料上记载的了,现在到王府井逛街,街头的广播里就有这些介绍。 王府井由于它的知名,各种记载非常丰富,正史年鉴,野文逸事,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传说。
1912年2月29日晚,乱兵洗劫东安市场,并在东安电影院放起大火,市场化为灰烬,这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记得的第一次王府井大火;另一场大火起于1920年6月9日夜,当时一家玩具店失火,祸延整个市场。 仅有北稻香春、东来顺等数家商号幸免,也是令人相当不堪的回忆。
到得1933年,王府井得到了很大发展,那时的东安市场已是“寸土寸金”之地了,许多好逛之处。据统计,当时全市场商贩已多达925户,在很多名家的记忆文章里,对当时的盛况颇有记载。
王府井在解放后的发展以1955年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竣工为起点,这是新中国第一家国营百货商店,有“新中国第一店”之称。 1999年9月11日,王府井经过改造后第一次“开街”,当时日均客流量达到30万人,节假日更多达70万人;2000年9月11日,中秋前夜,王府井二次“开街”,经过这次扩建,王府井商业区南起长安街,北至灯市西口,东接金鱼胡同,西连东安门大街,恰好呈一个“金十字”构架。
如此“定格”,标志着这条古老的商业街正朝着北京中心商业区的目标迈进。
5.介绍桂林这个地名的来历作文400字
桂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山又有水,是一个文明遐迩的城市。
走进伏波山,你能看见一座巨大的雕像,那是著名的伏波将军。他手持弓箭,骑着骏马,奋勇杀敌。伏波山周围,摆满了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纪念品、工艺品和一些小玩意,可有趣啦!有千奇百怪的万花筒;有精致的木雕工艺品;还有漂亮的油纸伞。。真是令人目不暇接!
游览完伏波山,我们再来看看象鼻山。象鼻山是桂林的一座名山,它为什么叫象鼻山呢?有一个神话传说可以为你解答:传说象鼻山原来是一只神象,他为人民耕地而触犯了天规。这件事被玉帝知道后,玉帝很生气,就用宝剑刺死了神象,神象就变成了现在的象鼻山了。至今,那把宝剑的剑柄还在象鼻山顶。
接下来,要游览的是赫赫有名的漓江了。眼前的漓江犹如镜子一般,他把鱼虾和沙石镶嵌在镜子之下。漓江的水真是清啊,远远地望去,像是像是一条翠绿的绸带;近近地看着,像是透明的屏障。一阵微风吹来,江面上泛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涟漪,又为漓江增添了一幅美丽的景象。江里的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多么美丽的风景啊!真是令人流连忘返!
这就是我的家乡——桂林,欢迎大家来桂林旅游!
6.地名来历作文100字
王府井由来
辽、金时代,王府井只是一个不出名的村落,元代以后,人烟逐渐稠密,公元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下令辟出了王府井,不过当时被称为“丁字街”。明成祖时在此建了十个王府,王府井也就初具规模,改称十王府街。清代废十王,改称王府街或王府大街。1915年,北洋政府绘制《北京四郊详图》时,把这条街划分为三段:北段称王府大街,中段称八面槽,南段因有一眼甜井,与王府合称,因此得名“王府井大街”。 这些都是史料上记载的了,现在到王府井逛街,街头的广播里就有这些介绍。王府井由于它的知名,各种记载非常丰富,正史年鉴,野文逸事,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传说。 1912年2月29日晚,乱兵洗劫东安市场,并在东安电影院放起大火,市场化为灰烬,这是上了年纪的老人还记得的第一次王府井大火;另一场大火起于1920年6月9日夜,当时一家玩具店失火,祸延整个市场。仅有北稻香春、东来顺等数家商号幸免,也是令人相当不堪的回忆。到得1933年,王府井得到了很大发展,那时的东安市场已是“寸土寸金”之地了,许多好逛之处。据统计,当时全市场商贩已多达925户,在很多名家的记忆文章里,对当时的盛况颇有记载。 王府井在解放后的发展以1955年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竣工为起点,这是新中国第一家国营百货商店,有“新中国第一店”之称。1999年9月11日,王府井经过改造后第一次“开街”,当时日均客流量达到30万人,节假日更多达70万人;2000年9月11日,中秋前夜,王府井二次“开街”,经过这次扩建,王府井商业区南起长安街,北至灯市西口,东接金鱼胡同,西连东安门大街,恰好呈一个“金十字”构架。如此“定格”,标志着这条古老的商业街正朝着北京中心商业区的目标迈进。
7.介绍桂林这个地名的来历作文400字
桂林,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山又有水,是一个文明遐迩的城市。
走进伏波山,你能看见一座巨大的雕像,那是著名的伏波将军。他手持弓箭,骑着骏马,奋勇杀敌。
伏波山周围,摆满了各种各样、琳琅满目的纪念品、工艺品和一些小玩意,可有趣啦!有千奇百怪的万花筒;有精致的木雕工艺品;还有漂亮的油纸伞。
真是令人目不暇接!游览完伏波山,我们再来看看象鼻山。象鼻山是桂林的一座名山,它为什么叫象鼻山呢?有一个神话传说可以为你解答:传说象鼻山原来是一只神象,他为人民耕地而触犯了天规。
这件事被玉帝知道后,玉帝很生气,就用宝剑刺死了神象,神象就变成了现在的象鼻山了。至今,那把宝剑的剑柄还在象鼻山顶。
接下来,要游览的是赫赫有名的漓江了。眼前的漓江犹如镜子一般,他把鱼虾和沙石镶嵌在镜子之下。
漓江的水真是清啊,远远地望去,像是像是一条翠绿的绸带;近近地看着,像是透明的屏障。一阵微风吹来,江面上泛起了一层又一层的涟漪,又为漓江增添了一幅美丽的景象。
江里的鱼儿快活地游来游去。..多么美丽的风景啊!真是令人流连忘返!这就是我的家乡——桂林,欢迎大家来桂林旅游。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介绍个地名的来历作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