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园中班下认识数字十教案怎么写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游戏、动手操作来学习10的数字认读。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灵敏的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学课件
2、1—10的数字和草莓卡片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9
1、老师出示数字,引导幼儿说出图上的数字,并且说出与数字对应的象形,如:1像铅笔、2像小鸭。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2、老师出示数字磁性教具1-9,让幼儿猜猜哪个数字宝宝不见了。
二、观看多媒体学习数字10
1、幼儿认真观看,老师提问
并出示数字10。(认读、10是由一个1和一个0组成的,1在前,0在后)
2、美丽的花儿引来了许多的蝴蝶,大家来数数飞来了几只蝴蝶呢?(老师出示10只蝴蝶)
3、交给幼儿正确的数数方法。
4、说说生活中用数字10来表示的物体。
老师小结:10可以表示所有数量是10的东西。
5、幼儿操作
三、果园里的水果成熟了,大家快来运水果吧。
师:果园里的水果都熟透了,你们看老师给你们开来什么运水果?(火车)对,是火车,再看看老师带来的火车厢上有什么?(数字)
1、请幼儿一起复习火车厢上的数字1—10。
2、每个幼儿都有一张草莓水果卡片,请幼儿数一数自己的卡片里有几个草莓,再将水果卡片放入教师规定的数字车厢里,如教师说把草莓装入6号车厢里, 持有草莓6个的幼儿便将草莓卡片放入6号车厢内。直到幼儿将水果卡片全部放入车厢。
3、教师说出车厢号,幼儿说出车厢里装的是几个草莓。反复练习,加深幼儿对数字的认识。
2.如何备课写好教案如何备课 写好教案
当老师备课、写教案(文字教案,下同)是必不可少的。
但备课又不完全等同于写教案,写教案只是备课的一项内容,教案可以千篇一律,使用同一的,但备课却有着凸显的个性,无法雷同。经验丰富的老师,有时不写教案也能上好课,而有的教师写了教案也不一定能把课上好,这里除了教师个人的素质差异之外,恐怕就是备课的原因了。
上课的前提是备课,可以肯定地说,认真备好课才能上好课。常常听到一些教师感慨地说“这一节课我备几年(十几年)了”,这并不是故弄玄虚,而是经验体会之谈。
教师是财富,备课是使教师成为财富的门槛。教师备课的过程首先是一个将学生、教材和教师自己进行多维整合的过程,是一个教师知识准备、心理准备(如策略与方法等)和情感准备的过程。
常见一些青年教师备课,他们将教参上的内容摘抄到教案本上,标上“过程”“步骤”之类的就算是备课了。——这样的备课没有多少教师自己的东西,充其量是一个对教参的梳理过程。
虽然教案是写了,但课备得怎样却不好说,能否上好课就更是一个未知数了。有的学校将检查教案作为教学的头等大事来抓,殊不知是隔靴搔痒,虽然是“抓”了,却难以触及实质。
时下(一定时期内)教材改变不大,写好一本教案就可以年年抄用,大家抄用,教师的备课往往就成了抄教案,或者抄教参,学生和教材反倒是成了“遗忘的角落”,无暇去顾及了。 备课首先是考虑学生,以便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化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其次是把握教材,“吃准”教材的知识点,考虑用什么方法来向学生传授这些必要的知识,学生通过怎样的途径来获得这些知识。第三是读教参,看知识点是否有遗漏,再做适当的补遗和扩充。
这样备课,教师的业务水平才会不断提高,如果教师备课采取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图方便,图省事,不备学生,不备教材,照搬教参,自己的业务水平就不会长进,这样的教学就是捧着“圣经”在误人子弟,不仅教“死”了学生,自己也走进了教条主义的死胡同。如此使用教参也违背了编写者的初衷。
备课应有教师自己的东西,教案也应突出教参所没有的内容。不仅有对教参的割舍与放弃,也有具体的知识拓展与补充,以及传授的方法与步骤。
新课标下编写的教材,在体例上有“从简”的趋势,不知是否与“减负”有关,但据界内的人士说,是为了“解缚”,为了放开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但让人疑惑的是学生不知道学(使学生懂得学还要有一个过程),而教师手头的教参却是日见其繁琐与完备,薄本变成了厚本,小本变成了大本。
教材简化得像个读本,教参完备得像个百科全书,不知这样的一改,是“重”了学还是“重”了教,或许是教与学并重了吧。教育的新理念使我们对教育的本质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在教与学的天平上,添加砝码的应是学,而不是教,即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他们始终处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认知过程中,达到以教促学,以学促教,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学改革的重心无疑应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
可是我们的教材却偏离了这个重心,“简化教材”(如删除“预习指导”和“读中提示”)带来了学生学习上的盲目与懈怠,“丰富教参”(如将课文也编排进去)使教师因方便而产生了懒惰,又因教的繁琐(“指导”太多,教师怕遗漏知识点而难以应对考试)而使其劳累,苦不堪言。面对新教材,学生的预习便只能是读一读(如果缺少老师指导的话),至于读出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就不得而知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的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就一般情况而言,我主张备课要详,教案要略,这样有利于教学机智的发挥。
这里的关键是要“吃透”教材,嚼出点味道来,而不是叮住教参不放。通读教材,熟烂于心,是没有必要写详案的。
我在备课时注意到,赵丽宏《为你打开一扇门》(苏教版,下同)中的“高智商的野蛮人”很令人费解,查阅教参也未能明确,如果不能解决好这个问题,就不好向学生交代(我们尝试“主问”教学法,倡导学生提问,学生也常常会提出自己的问题来),无法“解人之惑”。经过认真思考,虚心求教,集体研究,我们作了这样的解释,“高智商的野蛮人”是指在某一方面有专长,甚至有成就,但因缺少文学熏陶而情感匮乏、人性丑陋的一些人。
虽然这未必准确,但总比没有好。再如《冰心诗四首》,教参在注释“妄弃”时,将“轻易丢弃”中的“轻易”误作“轻意”了(大概是04_05年本),如果备课时不加以订正,照搬照教,就会以讹传讹,贻误后人。
由于我将备课的重心放在教材上,同样也发现了教材中值得商榷的地方,如,教沈复的《幼时记趣》,备课时发现“忽有厐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一句中的“拔山”,教材注为“搬开土山。拔,移,搬开。”
其实,就我个人的理解,“拔”有超出、超越的意思,如“出类拔萃”这个成语中的“拔”即是此意,这里可以作“跨越”讲。从生活的角度看,多见癞蛤蟆爬行,跨越,未见其有过“手”上的动作,同时,“拔”作跨越讲,也突出了“庞然大物”威猛、迅疾、高大的特点。
我们虽然还不能将这一点明确地讲给学生。
3.数字1o的教案怎么设计
搞任何工作都应有高度的计划性,教学工作也不例外.只有按照计划进行,才能克服教学工作中的盲目性,才能提高工作效率,不断改进教学工作.教学工作中的课时计划;即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它关系到一节课的具体安排和教学质量.因此,如何编写好教案则应是每一位教师都十分重视的问题. 一、教案的作用及写好教案的意义 1.是教学活动的依据 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教学大纲规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要深刻透彻地理解,并能牢固地记忆和熟练地掌握;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在掌握规定的基础知识、技能、技巧的基础上,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所掌握的基础知识类推到有关问题中,去理解、分析、解决新的问题.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就要在授课前充分了解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根据物理教学过程的具体特点,设计出合乎客观规律性的教学方案,遵循教学规律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如果不认真书写教案,教学过程中必然目标模糊、心中无数、要求不当、随心所欲而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认真编写教案是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过程.教师编写教案是一个研究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内容、学生及教法等因素的综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研究物理学的知识体系、学生学习物理的状况(接受水平、心理特点和思维规律),而且要按照大纲的精神,分析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材特点,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体系和深广度,特别是要以整体为背景,分析各部分教材的特点,明确教材的要求、教材的重点难点,分析知识的价值功能,酝酿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 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只有下功夫,刻苦钻研、持之以恒,铢积寸累,在教案编写过程中,教学水平就会不断提高. 3.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编写教案是开展教学研究、提高教学研究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通过合理的方式把以教材为主体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达到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目的.如何做到合理地传授是编写教案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在编写教案时,不断地认真探究物理学本身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深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业水平及其认知规律,优选与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进行施教.因此,认真编写好教案,对于教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学水平无疑是很有价值的. (一)编写教案前的准备工作 1.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广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说教材重点才重要,其它知识就不重要.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写教案时,主要考虑这样几类知识常常是学习的难点:①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②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③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阐述的知识.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⑥数学知识运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难的知识. 3.组织教材,选择教法 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来组织教材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教材的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不论是那一种结构都必须围绕中心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贯穿重点,确定讲解的层次和步骤.同时,在选择教法上,还必须充分重视考虑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4.设计数学程序及时间安排 对于上课时如何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新授课的内容如何展开;强调哪些重点内容;如何讲解难点;最后的巩固小结应如何进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时间问题,都应在编写教案前给予充分的考虑. 5.设计好板书、板画 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板书的设计可以从钻研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 (二)教案的一般内容和要求 1.教案的内容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样,内容详略也不一,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简案,新教师要写详案.一般说来,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课题(2)教学目的(3)课时分配(4)授课类型(5)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6)教学手段、教具(7)教学主要方法(8)教学过程(9)板书和板画的设计(10)课后分析及教学参考资 料. 2.教案的一般要求 教案的编写要从教育教学。
4.教案怎么写
写教案要几个步骤
一.课题(说明本课名称)
二.教学目的(或称教学要求,或称教学目标,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三.课型(说明属新授课,还是复习课)
四.课时(说明属第几课时)
五.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六.教学难点(说明本课的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七.教学过程(或称课堂结构,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
八.作业处理(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
九.板书设计(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十.教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在教案书写过程中,教学过程是关键,它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设计新颖活泼,精当概括。
2.怎样进行,复习那些内容?
3.提问那些学生,需用多少时间等。
(二)讲授新课
1.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2.怎样提出问题,如何逐步启发、诱导?
3.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
(三)巩固练习
1.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坡度、有密度。
2.怎样进行,谁上黑板板演?
3.需要多少时间?
(四)归纳小结
1.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
2.需用多少时间?
(五)作业安排
1.布置那些内容,要考虑知识拓展性、能力性。
2.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
5.语文备课怎么写
教案编写基本格式与要求 一、概念 教案是教师经过教学设计,以授课单元或章节为单位编写的具体教学方案,是授课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技能的客观反映。
二、基本格式 1. 首页 主要包括课程名称,授课对象(年级、专业、层次)、授课教师,职称,课型,学时,授课题目,基本教材或参考书,教学目的与要求,授课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教研室审阅意见等。 2. 续页 主要包括具体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主要专业外语 词汇,教学内容的补充等。
3. 末页 主要包括小结,复习思考题、作业题,下次课复习要点,实施情况及分析等。 三、编写要求 1. 以教学大纲,教学内容,基本教材为依据。
2. 明确教学目的与要求。 3. 将课程内容及其结构与教学对象的认识结构有机对应,构架教学内容的逻辑路线,设计讲述策略。
4. 科学安排进度,突出重点,讲清难点,注重启发。 5. 精心选用教学手段,注明其使用时机。
6. 详略得当,书写工整,项目齐全。
6.怎样备课写教案
备好课,就能争取工作中的主动权。
这种准备工作愈充分.主动性就愈大,教学效果就愈高。 可是有的教师对认真备课认识不足,往往对于教材-知半解,因而在课堂上只能照本宣科,不能讲清道理。
有的教师备课不深不透,因而课堂上只能平铺直叙,不能重点突出。所以,教学工作的首要条件是做好课前准备,老师讲课首先要过好备课这一关。
备课一般分为五个步骤,即:(一)学期(或学年)备课;(二)单元备课,(三)课时备课,(四)课前备课,(五)课后备课。现分别叙述如下: 学期备课 在学期(或学年)开始前,要在钻研教学大纲和通览教材的基础上订出全学期(或全学年)的教学计划。
其主要内容是: (一)确定全学期的教学目的、要求和重点; (二)安排一个学期的教学进度; (三)合理分配教学内容和时间 (四)考虑教学方法 (五)做好教学(包括教具)准备。 学期授课计划,可以写成文字,也可以列成表格,视需要而定。
学期备课的主要任务是通览教材。在假期里,教师就应该钻研全册教材,领会编辑意图,熟悉知识范围;明确各个单元的目的要求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掌握重点,分清主次,作出课时划分。
通览教材的作用是: (一)可以明确教材的逻辑系统。知道它是在什么基础上被提出来的,它又能为后面的哪些教材作好准备。
如果备一节,讲一节,不仅不能全面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更不能贯穿教材的内在联系。因此。
通览教材是掌握知识系统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二)有助于教师讲课时分清主次,突出重点。
比如要让学生掌握分数的四则运算,那么"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与"分数乘法"两个单元就是全册教材的重点。在前一个单元里,要给学生建立分数最基本的概念;在后一个单元要建立的乘法概念及其法则是教好分数除法以至分数四则运算的关键。
所以重点教好这两个单元,就为教好全册教材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通览教材,就可以综览全局;居高临下,给制订学期授课计划提供依据;通览教材,才能通盘安排教学进度,不致于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
(四)通览教材,就能了解教这册教材有什么困难,及早进行准备;通览教材,有利于有计划的安排学习及参考书籍;同时把需用的教具都事先准备齐全。 通览教材、应防止两种情况:一种是走马观花,一味浏览,结果印象不深,所获无儿;一种是细嚼慢咽,玩味不已,结果时间精力有限,往往只能备出几篇。
这样做的结果,前者是有名无实,后者是得不偿失。都不能达到通览教材的目的。
因此,通览教材认要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时间和精力,明确通览的目的,确定通览的重点。 单元备课 在一个单元或一个课题的教学之前,还应进行单元(或课题)备课,拟出一个单元(或课题)的教学计划。
单元备课主要解决以下问题: (一)进一步熟悉与掌握教材内容,领会本单元编排的目的与意图,确定单元(或课题)的教学目的与要求; (二)妥善地处理教材,配备习题,安排授课时数及教学步骤; (三)根据教材重点、难点、关键,确定主次、先后、详略; (四)以单元为单位,把讲、读、写、练、实验和实践恰当地结合起来,通盘考虑学生能力的培养。 单元备课的好处是: (一)便于全面分析一个单元的教材,从整体出发,通盘考虑这一单元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二)能有较充分的时间来钻研课本中的疑难问题,事先加以解决; (三)能把备课和业务学习更好地结合起来,不致于"临渴掘井"、"临阵磨枪",并起相互促进的作用。 如果上一节,备一节,不考虑这一节课在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不能以系统、明确而重点突出的知识去武装学生的。
课时备课 钻研全册教材和单元教材之后,虽然为备好每一节课做了准备工作,但是全册教材或单元教材的任务,都要通过每一节课去完成。所以,在此基础上,还得备好每一节课。
课时备课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熟悉教材,写出具体教案,确定课时教学目的、教学方法、板书计划、课内外练习题等等。钻研全册教材、单元教材和每节课的教材,要求各有不同,但都应贯穿"从全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全体"的原则。
即从全册教材的系统性中看到每一部分知识所占的地位,又从那个部分知识中看到它与旧知识和未讲到的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做到胸中有数。 课前备课 教案写好了,是不是就等于备好课了呢?不是的。
有的教师误以为写好教案或讲稿,就是备课工作的结束,讲课就不成问题了;也有的教师自恃讲课多年,教材比较熟悉,无需再花时间熟悉教案或讲稿,结果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而写好教案或讲稿,不等于就能讲好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得下一番"熟悉教案"的苦工夫。
也就是说,要把讲授的内容,揣摩构思,默记熟练,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这样讲起课来,才能得心应手、左右逢源。
不少有经验的教师,他们的课前备课,已经不再是去熟悉教材、默记讲稿,而是面向学生,着重研究用什么方法去教会学生。所以,课前备课,除了要熟记教材以外,还要备方法,备感情,备语言,备教态,备教具。
一、备方法 教师在熟悉教材的基础上,还要进一步研究教法。因为只有通过恰当的方。
7.如何备课,写教案
教师怎样备课和书写教案
做到目中有人。否则,对学生的基础、学习态度、需要等情况若明若暗,一无所知。即使教材备得滚瓜烂熟,也容易因为脱离学生实际,而造成教学的失败。
教师备学生应做到以下六个了解。
(一)了解班级基本情况。教学班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教师应该对班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了解班级的学生构成、特点、风气、智能结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以及多数学生对自己教学所持的态度,班级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班级中各正式闭体和非正式团体的构成等。
(二)了解学生个体自然情况。一个班级是由每一个学生个体组成的。教师要对全班学生做到了解,还应去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自然情况。个体自然情况包括:学生姓名、年龄、视力、听力、身体状况,同学和老师关系,家庭教育环境等。
(三)了解学生学习基础。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包括班级的整体的学习基础,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优中差生的比例等。而在讲授新课前,教师又要了解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况。1.了解学生是否具备学习新知识的准备知识;2.新课可能产生的困难和障碍;3.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四)了解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意见。教学的科学与艺术,既体现在教学内容上,又体现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必须要经常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方式方法的意见。要了解学生对哪些方法适应,哪些方法不适应,喜欢什么样的方法,不喜欢什么样的方法等。
(五)了解学生个性品质差异。个性品质包括学生的观察山、记忆山、想像山、思维力等智力因素,还包括学生的动机、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自信等非智力因素。“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学生是有很大个性差异的:教师要从通过各种渠道各种力式来了解学生兴趣爱好、气质类型、性格特点、智力差异,从而为因材施教提供依据。
(六)了解学生的变化与进步。要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教师不仅要从静态上了解学生,还要从动态上了解学生;即及时了解学生的变化和进步。例如学习情绪、学习积极性的变化,组织纪律、兴趣爱好的变化,作业情况、课堂表现等:还了解受到老师的批评或表扬产生的变化,同学之间闹纠纷吵架后的变化,在家里受到叱责或打骂后的情绪变化,考试成绩下降后的情绪变化等,针对这些变化,教师要及时了解和发现,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尤其在教学中,教师特别要注意发现学生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地强化引导,使之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产生巩固自己成绩的力量和继续前进的愿望。
3、备教学资料——掌握四项原则。教材是教学的依据和根本.教师必须吃透:但是,如果教师上课只是依照教材照本宣科,这势必就像清水煮白菜一样,让学生感到一点油、盐、酱、醋的味道也没有。怎样才能把课上“活”呢?他山之石可攻玉。教学参考的恰当利用,教学参考资料的学习吸收,生活经验的观察积累。给教材“添油””加醋”,让教学内容丰富起来,这就会使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是死课活教。
那么教师怎样去学习和吸收各种教学资料呢?应掌握这样几项原则。
(—)博览精选,厚积薄发。作为教师应是—个学识渊博的人,他不仅要精通本学科的知识,同时对教育学、心理学、天文、地理、文史哲等各方面的知识都略知一些。
(二)消化吸收,贵在创新。对学习积累的各种教学资料不能机械照搬照抄,更不能喧宾夺主,重在消化吸收,贵在创新运用。如对教学参考书不能照搬,而作为开拓思路的工具,在此基础上去发挥,去创造。
(三)凡引入教学内的资料中的观点和事例必须科学可靠,要避免错误。
(四)引入教学的资料应尽可能是新鲜的,要避免陈糠乱谷子。
4、备教学方法——掌握教改动态。备教学方法是教师备课的又一项重要任务。什么是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采取的一种活动方式。教学方法具有多层次、多形式。
8.怎样写备课稿
首先是教材分析,分析一下你所要教授的内容
接着么学情分析,预设一下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
然后就是教学目标,就是你这节课所需要达到的目的
接下去教学重点和难点
接着教学准备,就是你这节课上要用到的哪些工具,比如挂图,磁带,录音机,卡片等等
然后就是教学时间,一课时或者更多课时
接下去就是重点啦,教学过程,把你这节课的步骤写下来
接下去板书设计,就是黑板上要写的内容
最后就是教学反思啦
希望对你有帮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