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先天性聋哑人是怎么形成的
先天性聋哑也并不一定是遗传的:孕妇在怀孕早期,胚胎各系统还未分化完全,若遭遇有害物质的侵袭,诸如母体感染病毒、受X线照射、接触或服用一些致畸物质或药物等等,都可能引起产婴“先天性”聋哑。这种聋哑是不遗传的、遗传性的先天性聋哑,又分为几种情形:
1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若父母一方患病,其患病方为杂合子,子女有1/2的机率获病;患病方为纯合子,子女百分百获病;若父母均为聋哑人,且均为杂合子,则子女有3/4机率患病,1/4为正常人。但若子女未获病,则子女的后代也不会再获病,因此时其子女体内,已无获病基因。
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假设父母表型均正常,但都带有聋哑致病基因且都传给了下一代,就会生一个聋哑儿,机率为1/4;但若只有一方将聋哑基因传给了下一代,则后代将成为聋哑基因携带者并不致病,机率为1/2;若都未将致病基因传下,则后代无致病基因为健康人,机率也为1/4
2.先天性聋哑人怎么学习认字
聋哑人在信息接收上问题不大,但信息反馈出现了问题。所以,学习的前提是要其理解周围的世界。
比如说杯子,正常儿童看到杯子,用杯子喝水,这个行为形成条件反射,就能知道杯子是用来喝水的。再学习杯子两个字的叫法,就能形成固定记忆。懂了杯子的作用,学会了杯子的叫法,再教他杯子这个词的写法就顺理成章了。
聋哑人学习我认为也脱离不了这个思路。区别就在于聋哑人不能自己正确表达出来想法,因此,条件反射仍然是必须的,但在聋人和哑人学习杯子叫法的时候,哑人可以知道但不能说出来,这点比聋人要好一些。
聋人能够看到但听不到只能直接跳到教授写法的阶段。
我一向认为,在儿童时期,硬性的搞什么早前教育都是扯淡,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这个世界比什么都重要。因为他的人生将以对这个世界最初的认识为基础起步。这个基础打的好赖决定他们未来的发展质量。这点即使对聋哑人,也是一样的。
3.先天性聋哑是怎么造成的
先天性聋哑,是一种常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本病的一对致病基因中,一个是父方传给的,另一个是母方传给的。先天性聋哑患者都携带有一对致病基因。如果均有致病基因携带者两人互相婚配,其子女就有四分之一的可能是是先天性聋哑患者。如果父母双亲都患有先天性聋哑,互相婚配,如果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的基因型均为纯合子,则子女一定患病,如果均为杂合子,子女患病概率为四分之三。
先天性聋哑,多因在胚胎发育期间受到传染病或某些药物的影响,致使听觉器官不能分化发育或发育不全而引起,也可能是传导听觉信号的听神经受到损害所致。如果听觉器官完全没有分化发育,则怎样治疗也无效果。因此,建议你先带他到正规医院五官科检查,及早确定是否还有残余听力。要是还有一定残余听力可以利用,则可应用针刺疗法,提高听觉中枢的兴奋性,结合听觉和语言训练,有可能学会说话,如果经过听觉测定确定完全没有残余听力可加以利用的话,那就不可能治愈了。不必再花钱去找偏方奇方,给江湖术士"赞助"了。积极的办法是进行语言训练,或学习手语,以便为今后思想交流打下基矗很多聋哑人通过学习都有相当的思想交流能力,也会做出很出色的工作,如有的点心师曾是聋哑,但做出的点心很好吃,这不就是为自己找到人生价值了吗?
4.先天性聋哑是一种隐性遗传病.用字母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
解:(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1、2号父母都正常,7号孩子患病,这是亲子代之间的性状差异,因此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称变异.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先天性聋哑的孩子,说明这对夫妇除含有一个正常的基因A外,还都含有一个控制先天性聋哑的基因a,因为这个先天性聋哑孩子的这对基因来自于夫妇双方.这对基因的遗传图解如图所示:由遗传图解可知:此对夫妇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几率是25%.
(2)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基因时,显示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显示显性基因控制的显性性状;当控制生物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隐性基因,显示隐性性状.先天性聋哑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因此,3号母亲患病的基因组成是aa.子代的基因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因此10号的基因一半来源于3号,一半来源于4号;从3号得来的一定是a,而10号正常,因此10号的基因组成是Aa.
(3)若父母都是聋哑人,但都是在幼年时期因为注射药物中毒导致的,体内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是不遗传的,因此出生的孩子不一定聋哑.如果父母携带有基因a,如1、2号,则孩子的基因型可能是aa.
故答案为:
(1)变异;25%
(2)Aa;
(3)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