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注音
xié fēng xì yǔ bù xū guī,
斜,xié,第二声~
渔歌子【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注释】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笠:用竹篾、竹叶编成的斗笠。
蓑衣:用茅草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不须:不需要.
【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的飞翔,桃花盛开,水流急湍,水中的鳜鱼很肥美,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的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去。
【品评】
这首词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有鲜明的山光水色,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
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山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
此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
2.斜风细雨不需归 一句中的"斜"字如何读音
斜风细雨不须归是唐代诗人张志和《渔歌子》中的诗句。
原文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而饱满。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迎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他被美丽的春景迷住了,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斜风细雨 xié fēng xì yǔ 解释:微风细雨
斜,古音念xiá,在部分古诗中使用古音以求押韵。随着时代的发展有很多字就不读古音了,念xié就可以了。
3.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注音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注音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作者】苏轼 【朝代】宋代
xì yǔ xié fēng zuò xiǎo hán 。
细雨斜风作晓寒。
dàn yān shū liǔ mèi qíng tān 。
淡烟疏柳媚晴滩。
rù huái qīng luò jiàn màn màn 。
入淮清洛渐漫漫。
xuě mò rǔ huā fú wǔ zhǎn ,
雪沫乳花浮午盏,
liǎo róng hāo sǔn shì chūn pán 。
蓼茸蒿笋试春盘。
rén jiān yǒu wèi shì qīng huān 。
人间有味是清欢。
4.斜风细雨的意思
1、形容小的风雨。
2、出自唐代·张志和《渔歌子》:“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释义: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3、举例:在这春意融融的季节,斜风细雨,草色遥看,该多么惬意呀!
4、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形容微风细雨的天气
扩展资料
1、斜风细雨近义词:和风细雨
和风细雨是一个成语,读音是hé fēng xì yǔ,比喻方式方法温和而不粗暴。
出处:南朝·陈·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
释义:清风吹过麦田,细雨灌溉着梅树林。
2、斜风细雨反义词:狂风暴雨
狂风暴雨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kuáng fēng bào yǔ,指来势迅急而猛烈的风雨。比喻猛烈的攻击、激烈的斗争、险恶的处境等。也比喻粗暴的方法、态度。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我沉吟罢仔细听来。原来是唤醒人狂风暴雨。”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斜风细雨的拼音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