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农历的二十是写做廿还是廿十
1,农历的二十应该写为“廿”,不应该写为“廿十”。
2、“廿”的本意为“二十”。
3、如果按照“二十”以后的顺序排列,可以依次写为“廿一”、“廿二”……。
扩展资料
一、廿(niàn),意为二十。
二、出处:
①、三月廿六。——清·林觉民《与妻书》。
②、廿二日天稍和。——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③、经廿年。——[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
④、惟汉廿二世,所任诚不良——曹操《薤露行》。
三、词语出处:
①、廿一史( niàn yī shǐ)。
即二十一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逮社》:“你看十三经、廿一史,九流三教,诸子百家,腐烂时文,新奇小说,上下充箱盈架,高低列肆连楼。”详“ 二十一史 ”。
②、廿八躔(niàn bā chán)。
指躔次在黄道赤道附近一周天的二十八宿等星辰。 清 赵翼 《苏州玄妙观登三层楼》诗:“眼廓三千界,胸罗廿八躔。”
③、廿四堆(niàn sì du)。
南宋 宫人墓地。 清 梁绍壬 《两般秋雨盦随笔·廿四堆》:“ 越 中 屭湖 之滨, 狮山 之侧,俗名 廿四堆 ,皆 南宋 宫人墓也。”
④、廿四桥(niàn sì qiáo )。
在 江苏 扬州市 境。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冈西录》谓:“ 廿四桥 即 吴家砖桥 ,一名 红药桥 ,在 熙春台 后。”一说谓二十四座桥。 清 赵翼 《陈绳武司马招同春农寓斋讌集即事纪胜》诗:“春情盎盎夜迢迢,占尽烟花廿四桥。”详“ 二十四桥 ”。
5、廿四风(niàn sì fēng )。
“二十四番花信风”的简称。古人把从小寒到谷雨八个节气中的每一节气分为三个候,共二十四候,每候五日,应以一花,始于梅花,终于楝花,共二十四个花期。风应花期而来,称“花信风”。《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五回:“楼东乙字初三月,亭北丁当廿四风。
四、说文解字:
【卷三】【十部】,“廿”。
二十并也。古文省。人汁切。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廿
2.在字画上写年月日怎么写
书法落款的时间一般写农历的。
年份是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和在一起。比如,今年2009是:己丑年
月份和日期也可以用天干、地支来写,但是一般比较常用下面的词汇来代替各个农历月份。
一 月:正月、孟月、初春、开岁、芳岁
二 月:仲春、杏月、丽月、花朝、中春
三 月:季春、暮春、桃月、蚕月、桃浪
四 月:孟月、槐月、麦月、麦秋、清和月
五 月:仲夏、榴月、蒲月、中夏、天中
六 月:季夏、暮夏、荷月、署月、溽署
七 月:孟秋、瓜月、凉月、兰月、兰秋
八 月:仲秋、桂月、正秋、爽月、桂秋
九 月:季秋、暮秋、菊月、咏月、菊秋
十 月:孟冬、初冬、良月、开冬、吉月
十一月、仲冬、畅月、中冬、雪月、寒冬
十二月:季冬、残冬、腊月、冰月、暮冬
另外,提款时,也可以不写具体的月份而写季节:如:戊戌年初夏
春:初春、早春、阳春、芳春、暮春
夏:初夏、中夏、夏暮、九夏、盛夏
秋:初秋、金秋、三秋、暮秋、中秋
冬:初冬、寒冬、九冬、暮冬、中冬
每月初一至初十称上浣,每月十一至二十称中浣,每月二十一至三十称下浣。如:甲子年桂月上浣。
题时间款时容易出现农历与公历混用的现象,如:一九八五年六月,不能写成乙丑年荷月,因为公历的六月是农历的五月。
3.农历四月二十八是什么节日
农历四月二十八是药王菩萨生日。
药王菩萨,与药上菩萨,有时取代文殊、普贤菩萨,被作为佛陀的左右胁侍。药王、药上本为兄弟,兄名星宿光,弟名电光明。
因供养比丘僧众,并施药救人,得众人赞赏,被尊称为药王和药上。后兄弟施医行善,双双修成菩萨。佛陀曾对弥勒预言,这两兄弟将在未来世成佛,号净眼如来和净藏如来。
扩展资料:
历史故事
药王菩萨,医术很高明,没有治不好的病,有一次,他娘的眼睛疼,吃了好多药不见好转,兄弟两人只好干着急。这一天,“药王菩萨”跟人家治病去了。
弟弟在家对娘说:“娘,哥哥能治千病百疮,没得治不好的病,怎么就唯独你老的病治不好呢?”娘说:“这不能怪你哥哥,法都想尽了,我只想让你背我到后山上去看一看。”“那要得。”母子收拾了一下,子背起母就上山了。
背到半山腰,娘说口干了,要水喝。儿就满山遍岭找,一丁点儿水都没找到。后来只看到一个骷髅脑壳里装有一壳水,里面还有一条小黄蛇儿游上游下。
他就端到娘的面前说:“娘呀,到处都没找到水,只看到这个骷髅脑壳里有一壳水,里面还有一条黄蛇儿在洗澡。”这时娘口干了,就讲:“管它枯脑壳瘦脑壳,快点端来给娘喝。”她接着就咕噜咕噜喝光了。
这一喝下去,娘感觉眼睛比先前要亮多了,心里也比先前好多了。歇了一会儿,又背起往山顶上走。到了山顶,娘说肚子饿了,想东西吃。儿又满山找,找到一户人家,屋里没有其它好吃的。只有一只黑母鸡,白天夜晚都歇在屋旁边的桃树上,主人又不愿意卖。
一想屋里还有几个蛋,就拿给了他娘俩,一数正好九个。就借主人的锅灶煮蛋,一打开,里面还有个双黄蛋。儿自己就吃红薯,看到娘的胃口好,把九个蛋全部给娘吃了。娘一吃下去,病全好了。眼睛比好人的眼睛还要清亮,不用背,娘俩就走下山去了。
回到屋里,弟弟对哥哥说:“哥哥,亏你还是药王菩萨呢,连娘的眼睛都治不好,我只背娘到后山玩一玩就好了。”“兄弟有所不知,娘的眼睛并不是我治不好,是找不到那几种药啊。”“那你说说看,要用哪几种药?”弟弟想考考哥哥。
“药书上写着,象俺娘的这种病,要千年骷髅水,黄蛇洗澡汤,乌鸡桃树歇,九蛋一双黄。看你在哪里找得到。”弟弟一听,“哎呀,哥哥还真是个药王菩萨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药王菩萨
4.阴历、阳历` 哪个是农历
你发的图片中,有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两种(也就是上边显示的123等为阿拉伯数字,一二三这些为方块数字)其中阿拉伯数字是阳历(西历),方块数字为阴历(夏历) 因为农历是按照月相变化划分的,所以又叫阴历而公历是按照太阳的变化所以叫阳历。
农历又称夏历,相传起源我国夏代。 其科学性、实用性都很强,因此流传至今。
农历按照全年的自然日划分为四季、二十四节气和年节。 农历的二十四节气包括:春季的立春、雨水、惊蛮、春分、清明、谷雨;夏季的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秋季的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冬季的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此外,全年中的月份按照月相变化周期而设置。即大月30天,小月29天。
农历每月的初一称为“朔”,每月的十五称为“望”。在“朔”日,月球运行到太阳与地球之间,暗影对着地球,而与太阳同时出没,于是人们看不到月亮。
在“望”日,地球运行到了太阳与月球中间,太阳从西方落下,月亮从东方升起,因而能看到满月。 由于农历一年约为355日,与地球年相差约11日左右,所以每3年要置一闰月,每19年要置7个闰月。
有闰月的年份也叫闰年,具体闰哪个月,则要视节气情况灵活而定。 农历既依据地球回归年所用时间,又依据月相变化而指定,而且以身边的气象与物候条件、农事活动为参照,实用性强,因而成为四季分明,便于记忆的历法。
在我国,农历历法尤其适用于中原的广大地区。 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通称阳历。
“阳历”又名“太阳历”,系以地球绕行太阳一周为一年,为西方各国所通用,故又名“西历”。我国从辛亥革命后即自民国元年采用阳历,故又名曰“国历”。
为与我国旧有之历相对称,故又名曰“新历”。1949年正式规定公元纪年。
公元前身是儒略历,1582年罗马天主教教宗格列高利十三世把全面儒略历1582年10月4日的下一天定为格列历10月15日,中间销去10天。同时修改了儒略历置闰法则。
地球绕太阳一周实际为365.24219天(太阳年),按一年365天计算,每年少0.24219天,每隔4年少0.96876天,每隔400年则少96.876天,因此,400年中需置97个闰年。闰年在2月末加上一天全年366天。
这样经过3333年才有一天的误差。 年有三种:地球绕日一周,历三百六十五日六小时九分九秒,谓之“恒星年”;太阳过近地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近地点,历三百六十五日六时十三分四十八秒,谓之“近点年”;太阳过春分点,循黄道东行一周,复过春分点,历三百六十五日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谓之“回归年”,亦称“岁实”。
因二分点(春分点秋分点)每年沿黄道向西逆行约五十秒,故回归年较恒星年之时间为短,相差二十分二十三秒,谓之“岁差”。 此三种年之时间不同,欲使每年之节气寒暑不变,故取回归年为制历之年。
对于回归年之时间,有记住之必要,为便于记忆,编一歌诀如下: 地球绕日一周年,要知时间有多少?三六五日加五小,四十八分四六秒。 由一月一日至次年一月一日谓之一年,年长本应与岁实相等,然而一年之日数,必须是整数,不便将奇零之时数计入,故以三百六十五日为一年,每年余五小时四十八分四十六秒至四年约满一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为闰日,谓之“闰年”。
无闰日这年,谓之“平年”,平年三百六十五日,闰年三百六十六日。 但四年之闰余,仅二十三时十五分四秒,今闰一日,未免过多,超过之四十四分五十六秒,积至二十五闰,为十七时五十八分二十四秒,约合一日之四分之三,故每满百年废一闰,至第四百年又不废。
如是每四年置一闰,每四百年减三闰,计超过二小时五十三分二十秒,须八个四百年后,即三千二百年后,始补足此一日之差。
5.阴历,阳历,农历,公历,公元都是什么意思
1、阴历
阴历又称太阴,历在天文学中与阳历对应,指主要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不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位置。它的一年有12个朔望月,约354或355日。主要根据月亮绕地球运行一周时间为一个月,称为朔望月,大约29.530588日,分为大月30日、小月29日。
在农业气象学中,阴历略微不同于农历、殷历、古历、旧历,是指中国传统上使用的农历。而在天文学中认为农历实际上是一种阴阳历。
2、阳历
阳历(又称太阳历),为据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轨道位置,或地球上所呈现出太阳直射点的周期性变化,所制定的历法;
不据月亮的月相周期,岁实为365.2421897日,有大小月之分,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各三十一日;四、六、九、十一月各三十日。而二月平年二十八日,闰年二十九日。在华语文化中,“阳历”一词有时会被特指为公历,以与中国传统的农历或阴历有所区别。
3、农历
农历,是现今东亚地区民间传统广泛使用的阴阳合历。古代相传为黄帝时代或者夏朝创制,又称黄历、夏历。中华民国成立后,由孙中山宣布采用西方格里历,而华夏传统历法则被称为旧历、传统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西历为“公历”,旧历改称“农历”。在汉语,西历也称阳历,因此农历常习惯上称为阴历,然而此历其实为阴阳合历。
4、公历
公历是阳历的一种,于1912年在中国引进采用,因农历等中国传统历法是阴阳历,故公历在中文中又称阳历、西历、新历、公历。
格里历与儒略历一样,格里历也是每四年在2月底置一闰日,但格里历特别规定,除非能被400整除,所有的世纪年(能被100整除)都不设闰日;如此,每四百年,格里历仅有97个闰年,比儒略历减少3个闰年。
5、公元
公元,即公历纪元,原称基督纪年,又称西历或西元,一种源自于西方社会的纪年方法。是由意大利医生兼哲学家Aloysius Lilius对儒略历加以改革而制成的一种历法。
1582年,时任罗马教皇的格列高利十三世予以批准颁行。它以耶稣诞生之年作为纪年的开始。在儒略历与格里高利历中,在耶稣诞生之后的日期,称为主的年份Anno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阴历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阳历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农历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公历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