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胸内有内伤怎么治
治疗 临床要根据具体损伤部位,辨证治疗。以内治为主,常用治法有开窍通闭、理气通络、益气固脱、逐瘀攻下、活血化瘀、益气养血等。①开窍通闭法。用于损伤初起,气闭昏愦者,可使闭结开通,昏愦得醒。因用于急救,以备用的成药最适宜。常用方如苏合香丸。②理气通络法。用于气滞不通为主者,可使滞气宣散而经道通畅,疼痛得止。常用方有理气止痛汤、复元通气散等。③益气固脱法。用于气血双脱,目前多同时予以输血补液。常用方如独参汤、参附汤或参附注射液。④逐瘀攻下法。适用于瘀血停积在内的体实者,尤宜于疼痛并见腹胀、便秘、苔黄、脉数等症,以峻猛的攻逐药物祛除瘀滞,药后便秘得解,症情见轻。常用方有桃核承气汤、大成汤等。年老体弱者当慎用,妇女月经期间或妊娠应视为禁忌。⑤活血化瘀法。通用于血瘀内停。去瘀而并不峻猛,适用面较广。对瘀积实滞者则药力较逊。常用方有血府逐瘀汤、复元活血汤等。⑥益气养血法。适当用于瘀滞已基本祛除而显气血虚亏的情况,以助气血复原,也只有气血旺盛才能使瘀滞清彻。常用方有八珍汤、当归补血汤等。在应用以上治疗法则的同时,还须根据脏腑受损的情况结合相应的方药,如肃肺定喘、疏肝解郁、和胃降逆、养心安神、补髓荣脑等。
头部内伤。脑为髓之海,内伤头部累及髓脑,神明失守,所以意识障碍为主症。辨治分三期:①昏迷期。伤后即发多见,亦可伤后渐趋昏愦,或昏后复醒,醒后再发者。气闭者予以开关通窍,可用苏合香丸;血蒙神明者可选用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紫雪散以开窍醒神;气血双亡者急宜固气回脱,用参附汤;出血不止者加用三七等止血药。②清醒期。多有头疼、头晕等症,为瘀血内阻所致,治宜活血化瘀、升清降浊,用防风归芎汤加减。③恢复期。正虚邪实为其特点,扶正宜养心补气,祛邪则化瘀熄风。方药可用养心汤、补阳还五汤、天麻钩藤饮等。
胸胁内伤。胸内有心肺两脏,胁部为肝胆两经循行部位,胸胁内伤多以胸胁疼痛、咳嗽气短、心悸怔忡为主症。辨治宜分伤气、伤血、伤脏腑等。伤气、伤血,可采用益气养血法治疗,伤脏腑则要应用现代医学检查手段确定诊断,给予相应有效的治疗。
腰部内伤。腰为肾之府,位于人体中部,是躯干活动的枢纽。内伤后不外气滞血瘀、肾精亏损。新伤多用复元活血汤,尿血者用小蓟饮子;慢性损伤可用左归丸、右归丸调治。
除内治外,对亡血气脱、脏腑损伤的危急重症病人,应采取西医的急救措施和手术疗法,拯救病人生命,修复脏腑功能。此外,内伤也常用手法、针刺及其他外治法治疗。
2.内伤是怎么来的/
内伤:
①中医指由饮食不适、过度劳累、忧虑或悲伤等原因引起的病症。
②泛指由跌、碰、挤、压、踢、打等原因引起的气、血、脏腑、经络的损伤。
现今也泛指于受伤,另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之义,也稍有无奈之义。形容极度受不了、于是无言。
内伤,语出《素问·疏五过论》。
其中含义为:
①病因之一。泛指内损脏气的致病因素。如七情不节、饮食饥饱、劳倦、房事过度等。
②病证名。与内损同,由撞击跌仆、强力负重或其他因素伤及脏腑气血的一类病证。
中医内伤的慨念有:
1.泛指内损脏气的致病因素,如七情不节、饮食饥饱、房事过度等等;
2.病名,又叫内损,多由跌打、坠堕、碰撞、用力举重、旋转闪挫等外伤较重,损及肢体内部组织和内脏而致。一般有伤气、伤血、伤脏腑之分。
a.伤处肿胀不明显痛无定处为伤气,用复元通气散加减治疗;
b.伤处疼痛显著,皮色发红或青紫,甚至血溢妄行出现发热、寒战、便血、尿血、咳血等症为伤血,可以用蒲黄散加减治疗;
c.胸胁或腹中疼痛剧烈,伴有昏厥、吐血、便血等为伤脏腑,蒲黄散或桃仁承气汤加减治疗
###
如果是另一种内伤,就要 心病还要心药治了 再之时间也是很好的疗伤心药,但须一天一天的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