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寻访红色足迹作文该怎样写
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我们县组织了一次“庆祝中国**建党90周年,走进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桂东县东边山追寻红军足迹之旅”,六月的一个周末,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
天刚蒙蒙亮,我和妈妈就出门了,到了纪念馆门口,就看到高高飘扬的红旗和穿着红色队服的队员。到了车上我数了一下,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六十多人。原来有这么多人想了解红军的足迹呀!
这次去的目的地是东洛乡的小水山,那里可是当年红军打游击的根据地。经过三个多小时,车子开到了大山脚下,我们开始步行。此刻,我的眼前是一座连着一座的大山和满眼绿色的森林。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我仿佛看见了当年红军的身影,望着面前陡峭的大山和繁茂的树林,我仿佛听到了当年激烈的枪声……
不知走了多久,我感觉自己的脚越来越不听使唤了……终于,我看到了一个小山村。在这里,我们访问了一个八十岁高龄的老大爷。他给我们讲述了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的故事。当时的红军被敌人围困在周围的大山里,饿了吃野菜,冷了躲进山洞,病了只能就地挖些草药治病。就这样在这里坚持打了三年的游击战,度过了三年艰苦的岁月。红军走后,敌人为了找到红军放火烧了整个村庄,村里的老百姓都吓得躲到了外地,直到解放后才回来重建了家园。
看着这个历经苦难的小山村,听着老大爷讲的故事,我明白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如今,我们住在温馨舒适大楼里,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走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还有数不清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我们更应该珍惜,更应该想起为祖国抛头颅晒热血的烈士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做好新一代的接班人。
【篇二:红领巾寻访党的足迹】
“没有**,就没有新中国”。这首歌词时不时的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是呀!要不是有战士们的英勇奋战,也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于是,我们今天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烈士陵园“看望”那些已经长眠于地下的英雄。
一路上,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向烈士陵园行进,每个人似乎都带着些许的悲伤,脸上的表情都是那么地严肃,我想:兴许那些英雄们看到了这一幕,也会高兴吧?随着同学们不知不觉地走动下,烈士陵园,到了。或许,我是说或许,我并不想来到这儿,我不想看到他们的墓碑,我想看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已经死了,但是他们死得值得,死得重于泰山,他们对得起党,更对的起我们老百姓。看着他们的墓碑,我似乎看到了他们当年与日本侵略者在战场上厮杀的情景,血迹斑斑,惨不忍睹,每当想到这些,我对日本人的恨就多一些。默哀开始了!同学们都轻轻地把头低下去,默不吱声,四周死一般地沉寂,就在这时,我似乎又听到了那些英勇的战士们在战场怒如狂狮,疯狂般地怒吼着,冲向敌人……他们勇敢、他们善良﹑他们不畏生死、他们英勇奋战。他们的好,老百姓们都领略到了;他们在打完胜仗后的欢呼声,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在短暂的失败后,稍稍有些气馁,但很快又恢复了士气,互相鼓劲加油,我们也察觉到了……
他们是人民的公仆,是党的“得力助手”,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2.寻访红色足迹作文该怎样写
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我们县组织了一次“庆祝中国**建党90周年,走进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桂东县东边山追寻红军足迹之旅”,六月的一个周末,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
天刚蒙蒙亮,我和妈妈就出门了,到了纪念馆门口,就看到高高飘扬的红旗和穿着红色队服的队员。到了车上我数了一下,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六十多人。
原来有这么多人想了解红军的足迹呀!这次去的目的地是东洛乡的小水山,那里可是当年红军打游击的根据地。经过三个多小时,车子开到了大山脚下,我们开始步行。
此刻,我的眼前是一座连着一座的大山和满眼绿色的森林。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我仿佛看见了当年红军的身影,望着面前陡峭的大山和繁茂的树林,我仿佛听到了当年激烈的枪声……不知走了多久,我感觉自己的脚越来越不听使唤了……终于,我看到了一个小山村。
在这里,我们访问了一个八十岁高龄的老大爷。他给我们讲述了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的故事。
当时的红军被敌人围困在周围的大山里,饿了吃野菜,冷了躲进山洞,病了只能就地挖些草药治病。就这样在这里坚持打了三年的游击战,度过了三年艰苦的岁月。
红军走后,敌人为了找到红军放火烧了整个村庄,村里的老百姓都吓得躲到了外地,直到解放后才回来重建了家园。看着这个历经苦难的小山村,听着老大爷讲的故事,我明白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如今,我们住在温馨舒适大楼里,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走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还有数不清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我们更应该珍惜,更应该想起为祖国抛头颅晒热血的烈士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做好新一代的接班人。【篇二:红领巾寻访党的足迹】“没有**,就没有新中国”。
这首歌词时不时的在我脑海中浮现出来。是呀!要不是有战士们的英勇奋战,也就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
于是,我们今天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烈士陵园“看望”那些已经长眠于地下的英雄。一路上,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向烈士陵园行进,每个人似乎都带着些许的悲伤,脸上的表情都是那么地严肃,我想:兴许那些英雄们看到了这一幕,也会高兴吧?随着同学们不知不觉地走动下,烈士陵园,到了。
或许,我是说或许,我并不想来到这儿,我不想看到他们的墓碑,我想看到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已经死了,但是他们死得值得,死得重于泰山,他们对得起党,更对的起我们老百姓。
看着他们的墓碑,我似乎看到了他们当年与日本侵略者在战场上厮杀的情景,血迹斑斑,惨不忍睹,每当想到这些,我对日本人的恨就多一些。默哀开始了!同学们都轻轻地把头低下去,默不吱声,四周死一般地沉寂,就在这时,我似乎又听到了那些英勇的战士们在战场怒如狂狮,疯狂般地怒吼着,冲向敌人……他们勇敢、他们善良﹑他们不畏生死、他们英勇奋战。
他们的好,老百姓们都领略到了;他们在打完胜仗后的欢呼声,我们也感受到了;他们在短暂的失败后,稍稍有些气馁,但很快又恢复了士气,互相鼓劲加油,我们也察觉到了……他们是人民的公仆,是党的“得力助手”,更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3.红领巾寻访日记怎么写
今天是2月4日,我们“红领巾假日小队”的10位同学集体在9点到齐,大家满怀信心地准备向“红领巾寻访”的第1站——老红军王颖奶奶家进发。
来到王奶奶家,老远就看见她乐呵呵地对我们招手招呼我们进来。她红光满面,一身的刁皮大衣,显现出她的气宇轩昂。
柯:奶奶好,我们是玄武外校初一(7)班“红领巾假日小队”的小队员,我们今天是来采访您的。
颖:哦,好好好好,谢谢你们!
正说着我跨上前去一步,先敬了一个标准的队礼,就将事先准备好的红领巾系在了奶奶的脖子上。说时迟,那时快。一声清脆的“卡嚓”伴随着白光,已将这美好的、难忘的一瞬间定格,留在了相机里也留在了我们心里。
翔:奶奶,请问你在几岁时参加了红军?
颖:我在12岁就参加了红军。那时,我爸爸去前线打仗,我就留在了部队的文艺团,演戏,为战士们在无味的战争中解解闷,解解压。
顾:奶奶,你们当时的衣服、食品、住宿怎么样?
颖:我们当时很苦。吃的是黑豆,黑豆很不助于消化,吃进去是黑豆,拉出来还是黑豆;衣服一年只发一套,夏天一件衬衣,冬天一件棉衣,冬天只能把衬衫穿在里面,棉衣罩着,鞋子又大只好用布绑好,久而久之腿都肿了;睡的也不是床,用稻草铺一铺,便是很好的了!
多:您在当时那个战火烽飞的年代有什么愿望吗?
颖:战争早日结束,可以有个安稳的家就是我当时的愿望了。
奶奶话音刚落许嘉臻就迫不及待地问:那么您现在有什么愿望?
颖:当然是健康、长寿咯!
说完,奶奶就“呵呵”地笑了起来,在奶奶如花般绽放的脸上我读出了一位老红军,一位85岁的老人那乐观、开朗的品质。
全:奶奶,祝您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颖:谢谢,慢走!
在一片欢声笑语中,我们结束了上午的采访内容,来到这位老红军家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我们的生活是多么幸福!他们就连一条象样的红领巾都没有,没盐的羊肉是最大的美味!
在思考中,我们不知不觉来到了与**同姓,同家乡的毛银河老爷爷家。
翔:爷爷,我来为您系上红领巾吧。
毛:好哇,谢谢咯。
查:爷爷,您是是什么官职,是干什么的?
毛:我呀,是师级,原来是炮兵部部长。
莹:您说您是炮兵部部长,我听说炮兵和别的兵并不一样,是吗?到底什么方面有差别呢?
毛:是不一样。我们炮兵是以敌人的飞机飞来为信号的,由于不知道飞机什么时候来,就只好睡睡起起,夜里最多起来了7、8次,从起床到开轰只允许用1分钟。
吕:爷爷,天那!你们要起来那么多次,而且还只用1分钟,真厉害!你们作战时发生过什么危险的事吗?您还记得吗?
毛:要说最为危险的事就是一颗炸弹在离我们30米远的地方炸了,当时我在车上吓得一动不动,脸都白了,可我居然一点伤都没受。
曹:爷爷,你退休后都有什么爱好?
毛:我的爱好可多了,画画、刻章、书法……
说着,爷爷就从书房拿来了印有他自己作品的书刊送给我们。
琳:谢谢爷爷,你的爱好可真多!爷爷在书上为我们题几个字吧!好吗?
毛:当然!没问题。
爷爷边说边拿起了一枝笔,凝神思索了一番就在扉页上挥毫泼墨。“卡嚓,卡嚓”无数闪光灯在这一刻对准了爷爷。
最后一张集体照为今天的活动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次采访,我们明白了如何与环境做斗争,如何在逆境中活下来,他们让我们明白了红领巾的意义,不懈的努力,顽强的斗志,还有赤诚的心!
4.寻访红色记忆征文500字
这是去年春节的事儿了。
辞旧迎新的爆竹声此起彼伏地响起,萦绕着整个白雪皑皑的世界。刚下锅的大年饺子激起了热闹的蒸汽,弥漫在村子上空。人们拜年的笑脸绽放在冬日的阳光里,亲切祥和。
吃完大年饺子,人们走家串户拜年祈福是我们这地儿的乡俗。同时,欣赏每家每户张贴的春联不自觉地成了人们的嗜好。总有这么一群“参观者”,在大街小巷挨家挨户走动着,他们沿途吟诵着家家户户大门上的对联,不时咀嚼品评——这已成为我们村过年的一道特别风景线。用他们的话说,这好像是参观书画展,给人艺术的享受。
我怯怯地躲在门后,等他们来到我家大门口。
“哟,这副对联,比千篇一律的拓印字强多了。”
“是啊,字体秀而不僵,很灵气!”
“只是——现在我们村也没有谁能拿起毛笔写几下子,那这是谁写的?”
“听说是吴老师的孩子志辉写的,前面几家的春联都是他写了送的。”
“他不是年纪还很小吗,怎么能写这么好的一手字,简直令人不敢相信。”
“来年春节,我可不再去买春联喽,有这样一个小‘秀才’,不愁啦——”
现在,又一个新春的节日来临了,我拿出积攒下的零花钱,买了红纸,郑重地写了一副又一副对联,送给我的乡邻们,把最美好的春天祝福送给他们!他们满足地微笑着……我也幸福地笑了,甚至从睡梦中笑醒过来。
这份泛着红色底蕴的记忆,闪亮在我人生的路上,让我明白:为别人做点事,既快乐着别人,也快乐着自己!
5.《寻访红色足迹》作文怎么写,1500字
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我们县组织了一次“庆祝中国**建党90周年,走进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桂东县东边山追寻红军足迹之旅”,六月的一个周末,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
天刚蒙蒙亮,我和妈妈就出门了,到了纪念馆门口,就看到高高飘扬的红旗和穿着红色队服的队员。到了车上我数了一下,参加这次活动的有六十多人。
原来有这么多人想了解红军的足迹呀!这次去的目的地是东洛乡的小水山,那里可是当年红军打游击的根据地。经过三个多小时,车子开到了大山脚下,我们开始步行。
此刻,我的眼前是一座连着一座的大山和满眼绿色的森林。走在崎岖的山路上,我仿佛看见了当年红军的身影,望着面前陡峭的大山和繁茂的树林,我仿佛听到了当年激烈的枪声……不知走了多久,我感觉自己的脚越来越不听使唤了……终于,我看到了一个小山村。
在这里,我们访问了一个八十岁高龄的老大爷。他给我们讲述了当年红军在这里打游击的故事。
当时的红军被敌人围困在周围的大山里,饿了吃野菜,冷了躲进山洞,病了只能就地挖些草药治病。就这样在这里坚持打了三年的游击战,度过了三年艰苦的岁月。
红军走后,敌人为了找到红军放火烧了整个村庄,村里的老百姓都吓得躲到了外地,直到解放后才回来重建了家园。看着这个历经苦难的小山村,听着老大爷讲的故事,我明白了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来之不易。
如今,我们住在温馨舒适大楼里,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走在宽阔平坦的马路上,还有数不清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我们更应该珍惜,更应该想起为祖国抛头颅晒热血的烈士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做好新一代的接班人。
6.寻访日记的作文怎么写
上个星期四,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们跟随吴老师一同去龙降桥村采访了抗美援朝时期的革命家——方斌生老爷爷。
方斌生老爷爷家的房屋外观简朴,令我们一看就知道他是一位生活朴素的老革命家。
踏进门,方斌生老爷爷热情地招待了我们,并绘声绘色地讲述了他当年的事迹。“1951年5月1日,我参加了军队,那年我27岁,至今已有几十多年了。当时,工兵团有十几个团,我参加了工兵三团,工兵三团被称为“中国工兵第一团”‘,是当时技术最高的工兵团……”方斌生老爷爷边回忆边说。
有位同学问:“方斌生老爷爷,你怕死吗?”方斌生老爷爷神态自若地说:“我不怕死,因为在我的一生中,我已经经历了许多艰难困苦,每次,我都会想方设法地坚持下来,因为我知道只要你有坚定的意志力,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听了方斌生老爷爷的话,我们受益匪浅……
从方斌生老爷爷的身上,我不仅看到了革命家那种简朴的生活作风,更看到了他坚定的意志力。
正因为有像方斌生老爷爷那样的老革命家,才有我们今天幸福的生活,我们要努力学习,长大以后为祖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7.寻找红色足迹八百字作文怎么写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长河中,是谁为了祖国的希望创造了一次又一次的奇迹.流下了智慧的足迹;在硝烟滚滚的战争中,是谁为了祖国美好的未来,英勇
杀敌.留下了鲜血的足迹;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建设中,是谁为了祖国的繁荣、强大,不断努力前进.流下了奋斗的足迹!是谁?是他们:汉武大帝、唐宗宋祖……是他们:刘胡兰、**……。不光是他们,更有那些辛勤的劳动者们,他们无私的做出了自己的奉献.其实,是他们创造了中华之崛起!
留下了深刻而伟大的足迹.全是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如今我们美好的生活,富裕的社会,畅通的经济!
在如今的学习中,我们又留下了怎样的足迹?
有些同学能够上课积极动脑发言,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遇到不会的难题能努力思索,不解探求;有些同学上课做小动作,不按时上交老师的作业,遇到
难题则更是“望而却步”或“半途而废”.有些人可以顺利的走完人生的路,即使遇到坎坷泥泞也可以跌倒了再爬起来.而有些人则正与这相反!
比起战争我们是不是更幸运?!比起过去,我们是不是更幸福?!
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去珍惜现在,去创造未来.因为,我们每个人都要继承革命先烈的精神,留下自己“伟大”的足迹.
8.寻记叙文怎么写
根据材料确定中心
记叙文是用叙述的方式表情达意的文章,狭义的记叙文是指描写人物生活片断或整个生活经历(传记)、讲述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过程、描绘某个地方的景物的文章、故事、小说、童话、寓言、某些日记等。这里讲的是狭义的记叙文。
记叙,是使用范围十分广泛的表达方式。除了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记叙文之外,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里常常也有记人记事的片断。
材料,就是记叙文所反映的事实。我们平时观察生活、阅读书报所得到的零散的事实称为“素材”;如果从素材中概括出了中心思想,回过头来再根据中心思想进行选材,那些经过加工挑选出来的彼此有内存联系的材料就叫做“题材”。
掌握丰富的素材,是写好记叙文的基础。因为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作者对客观事物应有详细的了解,如果对客观事物(素材)一无所知或知之不多,又怎么能把客观事物反映出来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炊”;没有米,饭是难以做出来或根本做不出来的。常常有同学说:“老师,我不会写。”其实,那常常是“没得写”,头脑里空空如也,文章就写不出来了。如果仔细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人物,了解各种各样的事情,不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而是“视而有见,听而有闻”,再加上广泛阅读各种书报,头脑里或笔记本里积累了各种素材,写文章时就会左右逢源,得心应手了。所以,完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收集各种素材,是写好文章的前提。
文章通过记叙人或事物所反映出来的观点,就是中心思想。请注意,中心思想是一个观点,是一种思想,不是指事情的经过或人物的特点。有时老师让同学写个中心思想,一些同学写“通过这一件小事,说明这个人物脾气不大好。”或者“描写一件平凡的小事,说明书包失而复得的经过。”这都不是中心思想。如果改为“通过一件小事,说明这个人脾气不好,影响团结”、“通过书包失而复得的过程,表现社会风气正在好转”,这才叫做中心(“中心思想”也叫“主题、主题思想、中心思想”,日常生活里也简称“中心”)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可以利用判断的形式用一些语句明白地表示出来,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明白地告诉读者:志愿军战士确实是最可爱的人。但是,更多的记叙文并不是这样,而是通过记人记事来表现中心意思,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头到尾没有哪句话能表达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通过全文的记叙表达出来的。中心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材料里提练出来的。譬如有了一件事情,这件事情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说明的问题或道理就是中心思想。可见,中心思想是从事情(材料)中得来的。这跟在课堂里学习每篇文章时概括中心是一样的。例如学习《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这一课,我们可以从人们到各地找药、王府井特药商店为送药而做各种准备、空军为送药而不顾危险、县委为救民工而多方面设法等材料(题材)里概括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社会主义制度真好”这样一个中心思想。这跟写文章相似,所不同的只是学课文是最后才概括出中心,而写文章则是动笔之前就把中心定好。
从材料里概括出中心思想,这是写记叙文的基本功,应该扎扎实实地进行训练。提炼中心也有一些思维方法,如概括事物的共同点、比较事物的不同点、展开联想、开展逆向联想、表达自己的态度、寻找因果联系等等。
9.作文以寻访红色足迹为主题(不少于600字)
800字习作 提起笔,谱写红色的旋律;落下笔,寻访红色的足迹。一边写、一边想,红色在哪儿呢?
红色是鲜艳的五星红旗。
清明之时,正是花儿盛开的季节,烈士陵园里的花格外的红、格外的艳,它们一定是烈士的鲜血染成的。布满青苔的石壁长满了杂草,四周插满了崭新而鲜艳的五星红旗。烈士的雕像是那么庄重与肃穆,他们的眼神显得深情而坚定,仿佛正向我诉说英雄背后的不朽故事……
《红岩》是中国比较著名的一部红色小说,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是描写重庆解放前夕残酷的地下斗争,特别是狱中斗争为主要内容的一部长篇小说,我是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的。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的故事: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从不畏惧;刘思扬出身豪门却参与革命;成瑶在战友们的帮助下渐渐成长,懂得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渣滓洞的难友们,相互帮助,智斗敌人;白公馆的人们战胜敌人,迎来新中国。我佩服江姐的坚贞不屈、许云峰的临危不惧,我喜欢视死如归、佯装疯癫、机智深沉的“疯老头”华子良……我更喜欢书里瘦小聪明的“小萝卜头”,在那种恶劣的环境中仍然顽强的活着,并利用自己孩子的身份帮助大人们完成了许多工作,我放下这本书后心情依然无比激动,闭上眼睛一幅幅让我感到崇敬、悲愤和感叹的画面闪现在我脑海里。“晨星闪闪,迎接黎明。林间,群鸟争鸣,天将破晓。东方的地平线上,渐渐透出一派红光,闪烁在碧绿的嘉陵江,湛蓝的天空,万里无云,绚丽的朝霞,放射出万道光芒。”这是《红岩》对新中国诞生后“天将破晓”时的憧憬,这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是无数战士用鲜血换来的,血染红岩,才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更因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永远不忘那些伟大的战士,将他们铭记在心中!
我认为“红色”这个光荣称号同样也属于像烈士一样层林尽染的枫叶。它没有像花那样选择肥沃的土壤,却把根深扎在山上,大山赋予了它坚强的性格和不屈的精神,在所有植物即将枯黄的时候,它为大山披上了比彩霞还要鲜艳的衣裳。秋风吹过她婆娑的树冠,显得更加婀娜多姿;秋雨飘洒将它火红的叶片冲刷的更加艳丽。在寒流面前,她挺直的树干,没有低头。醉人的红叶,红的那样热烈、那样迷人。它有火一般的激情,旭日一般的艳丽。它没有芳香却胜过千万朵玫瑰;它没有温度却像火一般的灼热。季节终将变换,第一场雪来了,白色和红色相互衬托,雪将它的叶子用白色遮掩,但透过冰棱依然清晰可见的还是你那比彩虹还瑰丽的色彩!虽然枫叶的枝条没有被雪压弯,但终究没有力气挽留自己的树叶,叶片飘落,呈弧形旋转为你跳了最后一支舞,散落在枫树的脚下。它铺上了一层厚厚的棉被,让枫树预防寒冬!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当我置身于烈士陵园,却仿佛真切地听到了战场上传来隆隆的枪炮声和先烈们冲锋陷阵的呐喊声;仿佛看到了战场上熊熊燃烧的火焰和遮天蔽日的硝烟;深切的感受到了血染疆场的惨烈和凯旋高奏的欣喜。一种对历史的敬畏感,徒然而起。如今的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为祖国献一份力。
停下笔,我对红色又多了几分了解。让我们“留意寻常小事,寻访红色足迹”。
10.寻金记作文300字 怎么写
从前,有父子二人在一个小山村里种植果园。虽然没有山珍海味,可一日三餐倒也不愁。
日子一天天过去了,年迈的父亲得病了,渐渐地失去父亲管教的儿子变得好逸恶劳。
冬去春来,父亲对儿子说:“儿呀,快去给果园除除草吧,人误天一时,天误人一年呀!”儿子不以为然地说:“除什么草呀?除草就能结果子啦?不去!”
炽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父亲劝儿子洒水,儿子说:“你操什么心呀?下雨的时候老天帮它浇,不就得了。”
父亲催儿子施肥,儿子不耐烦地说:“施什么肥呀?叶落归根嘛!叶子落下来,根就会吸收的,有什么好施肥呀?”。
没有人打理果园,草一个劲的猛长,都快没到腰间了,地面也都干裂了,渐渐地果园荒芜了。
一天,老人把儿子叫到床前,他有气无力的说:“儿……儿子,我快……快不行了,我有一罐金子,就埋……埋在果园里……”“父亲,父亲金子到底埋在哪儿呀?”孩子两眼发亮,摇晃着父亲问道。可是父亲已经说不出话了。
埋葬老人后,儿子急忙扛着锄头就在果园里挖,挖了一棵、两棵、三棵、四棵……挖遍了果园也没见那装着金子的罐子。儿子觉得自己挖得不够深,又挖了一遍,这次挖得更深了,大约有一尺,可依然连金子的影子都没见到,儿子大失所望,埋怨父亲骗了他。
秋天来了,红艳艳的苹果缀满了枝头,把树枝都压弯了,儿子因给园子翻了一遍土,果园获得了大丰收。儿子这才明白父亲说的金子的含义。
劳动才能创造真正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