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歌的内容有哪些
七言律诗
就是每一句都有7个字组成的诗
五言律诗
每一句都由5个字组成
藏头诗
其诗意分两层,第一层是普通的读法,第二种是每句的首字串联起来,又是一个新内容
藏尾诗
同上,每句句末一字串联,为第2层意思
按国别可分为本国诗歌和外国诗歌。
中国诗歌按创作的时代和诗歌所反映的时代内容,可分为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古典诗歌)。1919年,"五四"新文学运动开始并发展起来的新诗以及反映现代生活和思想感情的某些旧体诗,是现代诗歌;1919年"五四"运动以前写作的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等等旧体诗,是古代诗歌。旧体诗中,除词和曲之外的诗歌,还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与绝句、律诗等格律诗相对而言,除绝句、律诗以外的旧体诗称为古体诗;从南朝开始到唐代形成的绝句、律诗、排律等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旧体诗称为近体诗
按内容,诗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抒情诗主要是通过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感受来反映社会生活,根据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诗歌内容,抒情诗又可分为颂歌、哀歌、恋歌、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史诗等等。叙事诗主要是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现实生活,它以叙事为主,且以抒情的方式叙事,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人物形象。
按形式,诗歌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民歌等,它们都具体体现各自不同的形式特点
2.诗歌写什么内容好写又有意义
任何表达真情实感的是个都是好写的,
例如1当于同学分别事的不舍可以写一种带有悲伤和不舍的诗歌;
2与同学友谊的快乐的诗歌;
3可以分别写对春夏秋冬四季喜爱的诗歌;
4可以写对其他地区受灾自己而感到悲痛的诗歌;
5可以写表扬别人助人为乐的诗歌;
6可以写父母的爱是无私的诗歌……
还有关于动物植物的诗歌。
这些诗歌的是内容好写又有意义的,只要是自己写的都可以。
希望我的回答让你满意。
3.收集诗歌的故事,把它的主要内容写下来
诗的故事
这里有一个宋之问巧遇骆宾王的故事。
初唐诗人骆宾王曾参与起兵反对武则天,但归于失败,他只得隐姓埋名,出家当和尚。
这天,杭州灵隐寺来了一个年轻的游客,此人正是宋之问。晚间,宋之问于寺间长廊漫步,见皓月当空,野山魃魃,便诗兴大发,吟出“鹫岭郁昭哓,龙宫隐寂寥”两句诗来,自觉有些意味,可是下面两句却一时接不上来。长廊尽头,宋之问忽见一老僧打坐。他便上前招呼。老僧抬眼寒喧几句,道:“老衲倒有两句——”于是,他缓缓吟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宋之问听了,深感佩服。
宋之问回房细细品味,觉得老和尚的两句妙不可言,第二天一早就兴冲冲地跑去拜见老和尚,可不见人影。正在徘徊怅然之际,一个小和尚经过,宋之问赶忙上去询问,和尚道:“噢,他就是骆宾王啊。”
诗的故事
宋之问曾经被朝廷流放到广东罗定县一带,后来偷偷地从那里逃回家乡,这首诗就是逃跑途中,经过汉江时写的,感情比较真挚。
前两句回忆流放到广东时,不仅生活困苦,而且还得不到家人的任何消息。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断”和“复”字用得很好,表现出诗人在广东度日如年,与世隔绝的痛苦。
后两句写了一个逃亡之人接近故乡时的矛盾之情:一方面诗人日夜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由于自己的牵累而遭受不幸。而且这种矛盾之情越接近家乡时就越强烈,导致诗人特别害怕碰到熟人,害怕自己的担心会变成现实。
此诗写了古人在遭受流放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的发展。读者可以从中体会到诗人的心情。这种抒写真切可感、富有感情,耐人寻味。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后代曾广为流传。
4.诗歌怎么写
现代诗歌怎么写 诗歌的题目一般是整首诗歌的灵魂,需要仔细提炼。
也可以是诗歌内在的主线,类似小说的主体思想。当然,诗歌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简单的代号而已,那是对于诗歌内容相对比较丰富的而言,在这里,并不提倡把诗歌的题目代号化。
总体说来,诗歌的长度没有严格的限制,可以长,长到几时行乃至几百行;可以短,短到只有几行,甚至几个字。但是,诗歌本身有一定的语言张力在里面,要根据语言的张力而定,不可肆意缩短和延长。
要根据诗歌的语言的张力来定,不能过火,也不可不足,这两者都不是好的选择。 诗歌本身可以无立意,可以有立意,但是要根据语言和技巧来定是否需要立意。
严格的来说,诗歌的立意同小说的立意不同,但,也可以参考小说的立意来给诗歌立意。诗歌的立意不象小说那样要求严格,诗歌的立意仅仅是一条线索而已,如果要具体的说诗歌的立意是没有办法讲清楚的,因为诗歌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更不可能谈到写成什么理论性教材。
具体的说,诗歌的立意是一个瞬间的事情,脑子中形成诗歌的句子的时候,立意已经产生,可能产生的仅仅是几个字或者几个词,但是,立意跟随的就是这几个字或者词产生。 要是非得将立意说明白的话,可以参考小说的立意去定;但是,还要根据诗歌的题目来定,诗歌的题目本身就是诗歌要围绕的中心,所以,一个诗歌的题目可以简单的认为是诗歌的立意所在 诗歌的语言运用相当复杂,在这里仅仅讲几个重点。
诗歌的语言要求精炼而且要有张力,就是所谓的短小精悍。 A。
掌握语言的火候。所谓语言的火候就是要掌握好诗歌的本身对于语言的要求,不能过火,不能可意把主旨拔高,不可肆意的宣泄,但是,也不可不足,不可将主旨压缩,不可萎靡的沮丧。
B。要有内在的音乐感。
音乐感,就是写出来的一首诗歌要可以朗朗上口,可以把诗歌用唱的形式唱出来,要语言优美,精炼,不能拖沓,严格的要求不能拖泥带水。一首好诗是可以直接谱曲,可以直接让歌手唱出来的。
C。要有内在的张力。
张力就是诗歌的弹性,象小说的语言的弹性一样,不可太长,也不可太短,至于诗歌的长短,要根据诗歌的立意而定,不能拖沓。 始终不会象两岸泛滥。
散文则不然,你可以将两岸完全淹没,也可以只在河岸里流淌,这个就是诗歌和散文的相对的区别。所以,诗歌就是一条河流,一条从不泛滥的河流。
第五: 诗歌的技巧是最复杂的事情了,但是,总体上来说,诗歌和其他文体的写作基本都要经过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就是:1,意识流阶段,也就是纯意识的流动性创作,脑子中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一种没有章程的写法。2,运用各种技巧,提纲契领阶段,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写作的意图、构思和立意去选择自己适合的写法去创作,一般搞写作的人可以从当中看出其写作的意图,和明确的主线,以及准确的立意,是一种循规蹈矩的类似在道路上面看着路标前行的创作阶段。
3,无我的阶段,也就是已经熟练掌握了各种的技巧,可以不用提纲已经可以进行创作,类似技巧跟着你在走的阶段,类似在天空自由飞翔的阶段性创作,已经把各种的技巧融会贯通,不需要再去找什么技巧,技巧自然不自然的就流露出来的阶段。 想像力在诗歌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一句话说:“你没有丰富的想像力可以成为好的小说家,哲理学家,或者政治学家,但是绝不可能成为好的诗人”。
这句话很正确,但是,还有一句话说:“诗歌来自胡说”,当然,诗歌不是在胡说,但是,这也恰恰说明了诗歌的创作的形象性,与诗歌的创作的想像力的体现。 丰富的想像力是诗歌创作者所必须的不能摒弃的技巧之一,是有重要作用的。
例如下面一首诗: 我的寂寞是一条蛇, 静静的没有言语, 你万一梦到它时 诗歌本身并没有什么,但是,在运用了想像之后,给人的感觉很好,“我的寂寞是一条蛇”,此句巧妙的运用了想像,'寂寞‘和“蛇”是相通的,蛇的习性是喜欢黑暗和潮湿的地方,索群独居,的确很像“寂寞”,这就是想像。想像要合理,你不能这样说“我的寂寞是一头羊“,本身羊的习性不是独居,而是喜欢群居,所以,用在这里很不合理。
所谓的通感就是感觉上的挪移和假借,也就是人的感觉的转换,把视觉转换为听觉,把嗅觉转换为触觉,也就是通感。当然,感觉是可以随意转换的,但是,也要把握一个原则,就是合理性。
幻觉是直觉的改变和错乱,是有意借助真相的错乱的外在形式以达到其艺术创造的手段。也就是借助直觉的错乱来达到诗歌创作的目的的手段。
蒙太奇就是形象上的跳跃和超时空画面的组合,也就是空间和时间,以及感觉和形象上的跳跃。 例如下面一首诗,湘客的,《小名》 在乡下 随便出去走走 都能遇到一些小名 小名是种很普遍的鸟儿 特别是在黄昏 小名飞的满山遍岭 我的小名与石子有关 石子在乡下躺了千万年 而我却远离了乡村 小名被山弯弯拦过 飞不过山门 听惯了钢筋和水泥的声音 最先迎来总是小名 它从亲人的笑容里飞出 乘着乡音 翅膀上悬着我永远的童年 诗歌本身运用的多种技巧,这里主要讲通感·幻觉·蒙太奇,”小名是种很普遍的鸟儿。
5.《青春》诗歌的主要内容
席慕容的诗歌《青春》的内容
青春
作者:席慕蓉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有生的瞬间遇见你,竟花光我所有运气。(7张)
无论我如何的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 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席慕容,
女,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
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
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后随家定居台湾。
十三岁起在日记中写诗,十四岁入台北师范艺术科,
后又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
1964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
毕业后任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副教授。
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出过画集,多次获多种绘画奖。
她于一九八一年出版第一本新诗集《七里香》,
在台湾刮起一阵旋风,其销售成绩也十分惊人。
一九八二年,她出版了第一本散文集《成长的痕迹》,
表现她另一种创作的形式,延续新诗温柔淡泊的风格。
席慕容多写爱情、人生、乡愁,写得极美,淡雅剔透,
抒情灵动,饱含着对生命的挚爱真情。
影响了整整一代人的成长历程。
6.王维诗歌的主要内容
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王维从中年以后日益消沉,在佛理和山水中寻求寄托,他自称“一 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这种心情充分反映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过去时代不少人推崇王维此类诗歌,一方面固然由于它们具有颇高的艺术技巧,一方面也由于对其中体现的闲情逸致和消极思想产生共鸣。明代胡应麟称王维五绝“却入禅宗”,又说《鸟鸣涧》、《辛夷坞》二诗,“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诗薮》),便是一个明证。雪景 传为王维作 王维其他题材的作品,如送别、纪行之类的诗中,也经常出现写景佳句,如“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送邢桂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个侧面。《观猎》生动地描写了打猎时的情景。《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少年行》四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这些作品一般认为是王维早期所作。还有一些诗歌,如贬官济州时所作《济上四贤咏》以及《寓言》、《不遇咏》和后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赵女弹箜篌》,对于豪门贵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现象表示愤慨,反映了开元、天宝时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阴暗面。《洛阳女儿行》、《西施咏》、《竹里馆》则以比兴手法,寄托了因贵贱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对权贵的讽刺。还有抒写妇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一些赠送亲友和描写日常生活的抒情小诗,如《送别》“山中相送罢”、《临高台送黎拾遗》、《送元二使安西》、《送姚子福归江东》,《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思》、《杂诗》“君自故乡来”等,千百年来传诵人口;《送元二使安西》、《相思》等在当时即播为乐曲,广为传唱。这些小诗都是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诗歌的主要内容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