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居字繁体字怎么写
此字繁体写法如左图 基本字义 ● 居 jū ㄐㄩˉ1. 住:~住。
~民。同~。
隐~。~处(chǔ)(a.住所;b.指生活处境)。
2. 居住的地方:新~。故~。
迁~。蜗~(喻窄小的住所)。
3. 当,占,处于:~首。~中。
~高临下。二者必~其一。
4. 安着,怀着:~心(怀着某种念头,有贬义)。5. 积蓄,储存:奇货可~(a.指商人把珍稀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b.喻挟持某种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谋求功名利禄)。
6. 停留:~守。7. 平时:平~。
8. 姓。详细字义 ◎ 居 jū 〈动〉(1) (象形。
金文字形,是“踞”的本字,象人曲胫蹲踞形。本义:蹲着)(2) 同本义。
后作“踞” [squat;sit] 居,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俗居从足。
——《说文》不宜居见长者。——《史记》昔阖庐食不二味,居不重席,室不崇坛。
——《左传》(3) 居住 [dwell;live;reside] 则居可知矣。——《易·系辞下》仁者居之。
——《吕氏春秋·离俗》卒不居赵地。——《吕氏春秋·达郁》寝居直梦。
——《淮南子·地形》居者,居其所也。——《谷梁传·僖公二十四年》天王出居于郑。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面山而居。——《列子·汤问》楚人贫居。
—— 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君子居必择乡。——《荀子·劝学》自吾氏三世居是乡。
——柳宗元《捕蛇者说》城居者未之知。——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居者皆猎户。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4) 又如:居俭(居家俭约);居恒(安闲度日);居移气,养移体(人的所处环境可以改变人的气质,供养可以改变人的体质)(5) 坐 [sit;have a seat] 居,吾语女。——《礼记·乐记》。
注:“坐也。” 孔子闲居。
——《仲尼燕居》数各居其上三分。——《礼记·王制》令女居其上。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6) 处在,处于 [be in;be in a certain position] 佛印居石。——明· 魏学洢《核舟记》鲁直居左。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居右者椎髻。
(7) 又如:居先(处于先位);居卖(在市场上做买卖);居贫(处于贫困的境地);居安资深(掌握学问牢固而根底深厚);居易(处于平常情况)(8) 积储 [store up] 假货居贿。——《国语·晋语》居物致富。
——《汉书·张汤传》居为奇货。——《聊斋志异·促织》居之以为利。
(9) 又如:居积(囤积财物);居仁由义(内心存仁,行事循义);居物(囤积财物);居贩(居积贩卖)(10) 占 [occupy] 谋计居多。——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11) 又如:二者必居其一;居多(占多数);居有(据有,占有)(12) 治理;安置 [manage] 居天下之人,使安其业。
——柳宗元《梓人传》(13) 又如:居材(处置木材);居处(安置;处置)(14) 停止;休息;止息 [stop; rest;stay] 居十日。——《韩非子·喻老》居五日。
居数月。——《淮南子·人间训》不可久居。
——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15) 当;担任 [hold the post of]。如:居位(居官任职);居职(在职,任职)(16) 〈形〉 通“倨”。
傲慢 [arrogant] 莫肯下遗,式居娄骄。——《韩非子·诡使》词性变化 ◎ 居 jū 〈名〉(1) 住所,住宅 [house;residence;dwelling] 问其名居,不告而退。
——《左传·宣公二年》居停主人勿复言。——《宋史·丁谓传》其居仅仅足。
——清· 洪亮吉《治平篇》一人之居。(2) 又如:居停(主人,东家;寓所,临时借住的地方);居址(住所地址);居庐(泛指住房);居宿(指住处)(3) 平素家居[dwell usually] 居则曰:“不吾知也。”
——《论语·先进》(4) 又如:居平(居常);居冠(古代官员退朝居家时所戴的帽子);居盈(过富贵生活);居常(平时,平常)(5) 可以吃到茶点、饮料或饭菜的店铺[restaurant]。如:六朝居;同和居;金陵居;砂锅居 康熙字典 〔古文〕《广韵》九鱼切《集韵》《韵会》《正韵》斤於切,音车。
《说文》凥处也。从尸,得几而止也。
引孝经,仲尼凥,凥谓闲居,如此会意。今文作居。
又《广韵》安也。《书·盘庚》奠厥攸居。
《礼·王制》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居民,必参相得。又《书·舜典》五宅三居。
《注》三居,谓周之夷服,镇服,蕃服也。又坐也。
《论语·阳货》居,吾语女。又积也,蓄也。
《书·皋陶谟》懋迁有无化居。《注》化,易也。
谓交易其所居积也。又《史记·平准书》富商谷百数,废居,居邑。
《徐广注》废居,贮蓄之名。有所废,有所蓄,言乗时射利也。
又止也。《礼·月令》季秋行春令,师兴不居。
《疏》不休止也。又海鸟曰爰居。
《鲁语》爰居止於鲁东门外。又姓。
汉居般,封宋城侯。又《广韵》《集韵》《韵会》居之切,音基。
语助辞。《礼·檀弓》公仪仲子之丧,舍其孙而立其子。
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闻也。《注》怪之之辞,犹言何故也。
一说何居,犹言此义何处。居读如字,不必改音基。
《集韵》通作其。又叶居御切,音据。
《诗·召南》惟鸠居之。叶下御。
《唐风》无巳太康,职思其居。叶下瞿。
瞿去声。○按《说文》居,一训蹲。
《长笺》以凥为凥处,居为蹲踞。《韵会》《正韵》收入御韵,引《诗》居居怀恶,不相亲比,是居有倨音。
《正字通》云:蹲踞通作倨。居止,居处,与蹲。
2.“同”繁体字怎么写
“同”字繁体字和其本体一样——“同”,共6划。
同 tóng
1、【动词】
(会意。从冃,从口。冃(mào),重复。本义:聚集)
举例:
(1)同本义〖converge〗
同,合会也。——《说文》
同重体合类。——《墨子·经上》
同人亲也。——《易·杂卦》
六曰同衣服。——《周礼·大司徒》
又如:同心戮力(同心合力);同功一体(功绩地位一样);同号(称号相同;运算符号相同);同忾(相同的愤慨);同义(仁义或道义相同);同义字(意义相同的字);同源字(音、义相同或相近)
(2)参与;一起干某事〖participatein;share〗
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孙子·谋攻》
又如:同举(一同举荐);同乐(一同娱乐);同栖(一同栖息);同休(同享福禄);同枕(共枕而卧);同利(共享利益);同车(同乘一车);同室(同居一室)
2、【副词】
举例:
共同。到一处〖together;jointly〗
同行十二年。——《乐府诗集·木兰诗》
同是宦游人。——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少同学。既同寝。——明·魏禧《大铁椎传》
又如:同参(共同参与);同晷(同受日光照耀);同奖(共同辅助);同庆(共同庆贺);同进(一同前进);同举(一同举荐);同来同去;同吃同住;同宿;同游
同
3、【名词】
举例:
(1)中国古代诸侯朝见天子的六礼之一。每隔十二年,诸侯一齐来朝见天子叫“同”〖tong〗
(2)奠此中国,四夷来同。——王安石《赠贾魏公神道碑》
(3)中国古代土地面积单位,地方百里为同〖〗
(4)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5)中国古代爵一类的酒器〖winevessel〗
用作姓名。
4、【介词】
(1)引进共同行动者〖with〗。
如:我同你去;我同她说话
(2)给,为〖for〗
合共还他三十六,还要同他做一年。——《中国歌谣资料》
5、【连】
和,表示并列关系〖and;with〗。
如:我同农民;教师同塾师
“同”tòng 例如:“胡同”hútòng
3.这两个哪个是繁体字“启”的写法
在图中下面“启”为启的繁体写法
“启”的繁体字写法有两种“启”和“启”。这两种写法都可以被看做是“启”字的繁体字写法。
释义
1.打开:~封。~门。某某~。~齿。 2.开始:~用。~程。~运。 3.开导:~迪。~发。~蒙。~示。~明(古代指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出现在东方天空的金星)。承上~下。 4.陈述:~事。 5.书信:书~。小~。
常用词语:笺启 启路 启机 启动 启蛰 启强 启奠 刺启 启札 启予
4.郑繁体字怎么写
“郑”(zhèng)的繁体字是“郑”。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新郑县一带:郑人买履(讽喻那些只相信教条,不顾客观实际的人)。
“郑”(zhèng)的繁体字是“郑”。
形声。从邑,奠声。从邑,与地名、邦域有关。本义:周代诸侯国名,姬姓。
同本义 [Zheng state]郑,京兆县,周厉王子友所封。从邑,奠声。宗周之灭,郑徙缯洧之上,今新郑是也。——东汉·许慎《说文》至于南郑。——《穆天子传》。此旧郑也。郑穆公使视客馆。——《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周西都畿内地。周宣王封季弟友(桓公)于此。在今陕西华县境。其后犬戎杀周幽王,桓公死之,其子武公与晋文侯定平王于东都,武公迁居东都畿内,都新郑,即春秋之郑国。战国时为韩所灭。
原指春秋战国时郑国的民间音乐,后与所谓雅乐对举,指与雅乐相背的“淫邪之音” 改华服以就紫,变雅音而入郑。——《 惟皇诫德赋》
郑音(本指春秋时郑国的音乐,后多指俗乐)
郑是姓氏之一
郑的常用词组:
①郑重 zhèngzhòng:指严肃认真,郑重宣誓。审慎,殷勤
②郑州Zhèngzhōu:是现在的河南省省会。
5.素斋的“斋”繁体字怎么写
斋
斋[zhāi]
1.屋舍,常指书房、学舍、饭店或商店:书~。聊~。荣宝~。 2.祭祀前或举行典礼前清心洁身:~戒。封~(亦称“把斋”)。~月。~坛。~会。~果。 3.佛教、道教等教徒、道徒吃的素食:~饭。~堂。吃~。 4.舍饭给僧人吃:~僧。
素食
我们是行脚僧,遇庄化饭,适处求斋。——《西游记》
又如:斋粮(僧尼的生活用粮);斋供(供奉神佛的食品)
书房。如:书斋;东斋;斋屋(读书、休息,思过,斋戒的房舍)
屋舍,多指学舍。如斋房(学舍;书房);养心斋;斋长(舍长。指旧时学校宿舍的主管人员)
专指拜忏诵经、祈祷求福一类活动
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唐·元稹《遣悲怀》
又如:斋献(敬献祭礼)
斋宫的简称
王即斋宫,百官御事,各即其斋三日。——《国语》
商店用名。今北京有荣宝斋,苏州有采芝斋
〈形〉
庄重;恭敬
洁斋俟兮惠音声。——宋玉《登徒子好色赋》
又如:斋如(严肃而谨慎的样子);斋明(无所不明,无所偏颇);斋庄(严肃庄敬);斋肃(专一庄敬)
斋肃〔zhāi sù 〕
(1).庄重敬慎。 汉 班固 《白虎通·姓名》:“大子生,举之以礼:使士负之,有司斋肃端緌,之郊,见於天。”《清史稿·乐志四》:“斋肃恭敬柔雍彰,金钩绿籧懿筥筐。”
斋速〔zhāi sù〕
庄敬貌。《楚辞·九歌·大司命》:“吾与君兮斋速,导帝之兮九坑。”斋,一本作“ 齐 ”。诸说纷坛,如 王逸 注:“斋,戒也;速,疾也。” 朱熹 集注:“齐速,整齐而疾速也。” 王夫之 通释:“斋,偕也;速,言化之倏忽也。” 清 俞樾 《俞楼杂纂·读》以为“斋速”二字连文,训“谦悫貌”,近是;唯其谓《礼记·玉藻》之“齐遬”与此“斋速”义同,则非。参见“ 齐4遬 ”。
做斋
做斋又称“打斋”,有“一日一夜”“一日两夜”至“七日八夜”,视主家的经济能力而定。最简单的叫“三辰救苦”,俗称“半夜光”、“鸭嬷斋”,只做一夜。属于客家丧葬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