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百孝故事读后感
《中华孝道故事》读后感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往今来一直提倡的一种行为,一种精神。
«中华孝道故事»一书,所选故事,既有古人,也有今人,既有名人,也有普通人,感人至深,篇篇动人。有的耳熟能详,有的未曾听闻,都是鲜活的例子。告诉了我们,敬老、爱老、助老,乃人伦之大道也。
“乌鸦尚反哺,羊羔犹跪乳。人不孝其亲,不如禽与畜。”多么的震耳发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孝不只是对我们自己的父母亲长,还应是对整个社会的老人,长者。爱是博大的,是包容的。家家有老人,人人有老时。我今不敬老,人谁敬我老?还记得小学思想品德课本上那个故事吗?一家人吃饭,爸爸妈妈儿子围坐一桌,很丰盛。身后的小桌子上老人端着木碗,只有少量的菜。小儿子走到角落捡木块。父母很奇怪,就问他在做什么,他回答:我在收集木头做碗呢,等你们老了,我也像你们对奶奶那样对你们啊。父母大窘,立刻请老人上桌一起吃。可见我们的行为不仅影响着现在,还会影响到下一辈。我想,这是我们这些80、90后们以及所有人都应该共识的。
孝敬老人,从身边做起。最简单的,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让我们把孝行传递,把文明传承。
虽然现实社会中,帮扶老人反被诬告的案例不止一例,造成了社会的热议话题“谁消灭了雷锋”,但那不是孝行的错,不是见义勇为的错,不是助人为乐的错。相信,世间自有真情在。我们应该坚持孝行,坚信孝行。
古语有云:父母在,不远游。南京分公司的各位同事们,你们大多数不是我们南京本地人,但你们为了事业,为了家庭,也为了公司,来到了这里。肯定会时常的想念自己的父母亲长。
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爱无言。
父母长辈们之于我们又何尝不想念的狠呢?
做儿女、子孙的我们要细心体会。
儿行千里母担忧。我们该怎么做呢?
孝,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一个电话,一个短信,温馨的问候。虽不能常回家看看,这样一来,可略尽孝道,二者,减轻父母长辈们对我们的挂念担心。这不也是一种孝吗?
2.关于孝的故事作文怎么写
今天从我爸爸的一本玉器书上看到二十四孝的故事,不过今天只讲二个我最拿手的。因为以前有这二个故事的动画片,所以不用看书,我就先给妈妈讲起来。
第一个是“哭竹生笋”。以前有个孩子,因为他母亲病了,想吃竹笋,可是这大冷的天,到哪儿去找竹笋呀。于是,他感到很对不起妈妈,就抱着一棵竹子大哭起来。他的眼泪居然把雪都融化了,长出了许多竹笋,他就把这些竹笋统统摘回家煮给妈妈吃,妈妈吃了以后,病果然好了。
第二个故事是“扼虎救父”。从前有对父子,他们家很贫穷。有一天,他们在田里种地,突然一只非常凶猛的老虎跳了出来,咬住父亲的腿。别人看到有老虎都吓得抱头鼠窜,只有他儿子不仅不逃,反而勇敢地猛冲过去掐住老虎脖子不放,最后老虎被掐死,老父亲得救了!
我很喜欢看二十四孝的故事,因为他们个个都孝敬父母,现在我们小朋友虽然生活越来越好,但对家人和长辈还是要孝顺的呦!
3.幼儿成长故事怎么写
我的成长故事
**
大家好,我叫***,我今年6岁了,很高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成长故事,首先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我成长过程中第一次当升旗手的故事。
这张照片是我第一次当升旗手的时候,妈妈给我照的。看,照片中的我,穿着小海军制服,挺男子汉的吧。我喜欢这张照片。清楚的记得,这是去年秋天我们幼儿园开学后不久的事。上课时,老师给我们讲了国旗和国歌的含义。我们国家的国旗是五星红旗,五星红旗的红色象征革命,左上方的大五角星代表我们伟大的中国**,这颗大五角星和其它的四颗小五角星一起,象征着我们中国**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国旗是我们国家的象征和标志,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应当尊重和爱护我们的国旗。我们的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你们还记得吗:“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是**他老人家选了这首歌作为我们的国歌,**他老人家是要教导我们永远不忘国耻,居安思危!“少年强则中国强”,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一定要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拥有强健的体魄、广博的知识和睿智的思维,才能肩负起祖国的明天。我相信我们都能做到的。
这次升旗中,我是神圣的护旗手。在园长阿姨的主持下,我们几位升旗手护着我们的国旗,迈着正步走上了升旗台,看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我们的护卫下,在庄严的国歌声中,缓缓升起,我觉得我像极了男子汉。从托班到大班,从看大哥哥大姐姐升旗到我自己成了神圣的升旗手,成长的痕迹皆可一一追寻,鼓励着我大踏步勇往直前,谱写美好的未来。谢谢你,我的海事幼儿园!
这张照片是我在骑自行车,照这张照片的时候,正好是去年的春天,那时我刚满5周岁。看,我的自行车骑得还不错吧。感谢我的妈妈和我的朋友们。是妈妈,教会我骑自行车。是朋友友谊的陪伴,让我的自行车骑得越来越棒。
在我的成长经历中,还有很多很多的故事和很多很多需要感谢的人。 谢谢您,养成教育我的老师!谢谢您,给我生命和关爱的爸爸妈妈!谢谢您,和我一起快乐成长的朋友们!
4.如何写如何对大班幼儿进行孝道教育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孝”是开启人类心灵的金钥匙,孝心开了,百善都开。所以,“孝道”教育是儿童健康成长的根基,我们应该加强“孝道”教育,让儿童在感恩中健康成长。
一、以身作则,言传身教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时期是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孩子们的模仿能力特别强,他们的耳朵就是录音机,他们的眼睛就是摄影机,他们无时无刻不在录制我们的一言一行,模仿着我们的举止。
所以作为师长,我们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良好的言行来实践孝道,作力行孝道的示范者。 例如,家长常带孩子回家看望父母;根据天气变化,及时为父母购置衣服;买当季的水果给父母尝鲜,利用节假日为父母做可口的饭菜;跟他们谈谈心,帮老人家捶捶背,做点家务事,趁父母年轻还走动自如,常挤时间陪父母外出旅游,引导他们参加有益的群众活动等等。
长辈的这些“孝道”行为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必定能在幼儿的心灵中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二、寓教于乐,启迪孝心 大家知道,心动才会有行动。
要孩子实践孝的行为,必须先启迪他们的孝心。那么,如何启迪孩子的孝心呢? (一)护蛋实验,“体验”母爱 在学校的教学中,我们常常会让孩子了解母亲从怀孕到生产养育整个过程,体会母亲的恩德,使他们懂得知恩报恩。
我们让小班幼儿做“护蛋”的游戏,交给孩子每人一个鸡蛋,要求他们保护鸡蛋半天。结果,孩子保护鸡蛋的意识不到几分钟就忘记了,渐渐地就会蹦蹦跳跳,一不小心鸡蛋马上就破掉了,结果鸡蛋几乎是全军覆没。
我们让中大班的幼儿做“准妈妈”的游戏。林悦小朋友说:“我吊一个书包在自己的肚子上扮准妈妈,怀孕的妈妈真累,走路要向后仰,不能跑,不能跳,吃饭时还往下掉,睡觉时就更惨了,左躺右躺都挤得慌,平躺着又压得我喘不过气来。”
通过游戏,教师让孩子思考:自己保护一个小小的鸡蛋、吊上一个书包连一个下午都坚持不了,而母亲保护这么大的一个孩子,而且保护了十个月,那是多么辛苦啊!怀胎到后期,躺着也不舒服,睡觉也睡不好。十月后还要生产,那更是辛苦,而且特别痛苦。
可是,我们伟大的母亲把自己的疼痛置之脑后,生产后第一个念头就是孩子健不健康,孩子现在如何,这就是我们伟大母亲的恩德!孩子生下来后养育更辛苦,又要哺乳,又要给孩子换尿布,哄孩子不哭不闹睡好觉,还要料理家务,母亲自己每天休息不到几个小时,又困又累,相当辛苦。所以,我们在引导的过程中,要让孩子去体悟他们的整个成长过程都是离不开母亲的呵护,从而培养他们感念母亲的恩德。
接着,我们引导孩子要知恩报恩,懂得要当一个孝子来报答母亲的恩德。 (二)庆祝生日,感恩母爱 学校可以每月开展一次生日庆祝会,组织全班孩子为当月出生的小朋友庆祝,进行“感恩母爱,争做好孩子”教育,让他们知道,是妈妈给了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生日就是母亲的受难日,开展生日庆祝活动可改为感恩母亲生育的活动,这对于孩子的成长更有利,更能促使孩子带着感恩的心爱父母,爱家庭。
教师可以问孩子:“什么是生日?谁把我们带到这个世上?什么是十月怀胎?我们生日的时候妈妈怎么样?是谁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的?”这样,孩子就知道是母亲忍着巨大的痛苦才把我们带到世上,父母辛勤劳动让我们过上幸福的生活。教师还可以提出问题:“今天是小朋友的生日,小朋友可以用哪些方法来纪念自己的生日呢?”然后,教师可让孩子充分地讨论。
有的孩子说:“我生日的时候,妈妈最痛苦,我要为妈妈捶捶背。”受启发后,孩子都想方设法为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擦桌椅、洗碗;妈妈回家时给妈妈递拖鞋,倒水给妈妈喝;吃饭时把好的食物送到妈妈的碗里;挨妈妈的批评时不顶嘴;在学校要遵守纪律、专心听讲;争取每天做一件以上的好事,让父母高兴……孩子真诚的表态,句句带动着全班小朋友的孝心,作为教师,我及时加以肯定,使孩子懂得要养父母之心,长父母之志,要让父母高兴,不做父母不高兴的事,不让父母伤心,要学会守纪律,克服不良习惯,使自己的行为举止适应集体的需要,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讲述孝行,启迪孝心 教师要向孩子讲述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如小黄香温席、孟宗哭竹生笋、黄庭坚涤亲溺器等;向孩子介绍全国道德模范陈进梅孝老爱亲,3岁“坚强妞”照顾瘫痪父亲,12岁少年邵帅捐髓救母,北京市爱心的哥魏勇多年照顾空巢重病老人,21岁孟佩杰带着母亲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房子悉心照料着养母“久病床前有孝子,养儿当如张闻斌”等感人故事。通过讲述故事,教师向孩子提问故事中的人物、故事的内容,鼓励孩子回家把这些故事讲述给周围的人听,以此强化孝道教育,巩固教育效果,扩大教育范围,启迪孩子的孝心。
三、抓住契机,强化孝行 从婴儿“呱呱”落地到长大成人,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是无私的,父母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述说不完的。教师必须通过引导使孩子知道父母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爱,是我们最大的恩人,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
当孩子的“孝”心打开时,他们就会在日常生活。
5.百孝图中的小故事白话文版的
故事选段
缇萦救父书陈情
缇萦,姓淳于,西汉时山东临淄人。父亲淳于意任山东太仓县令遭奸人诬陷,被免职,将押解于长安治罪。临行时,见三个女儿在他身边哭泣,更为懊恼,哀叹道:生女不生男,援急无人啊!
缇萦决意陪同父亲前往长安。她跪于皇宫门前求见汉文帝,手捧长状,上书愿终身为官婢以换取父亲的清白。汉文帝得知后,取来状纸细读,派人查访,最后特赦了淳于意。
缇萦的状书还说:即便有罪之人,若处以极刑,则不可复生,无法使之改过达善,重新做人。汉文帝深为赞许,于是诏告天下,废除肉刑,减轻刑事。天下百姓无不称颂文帝仁义之心,也称颂缇萦身为弱女子能冒死替父陈冤,又使天下百姓蒙受恩惠,真是才孝双全,女中英杰也。
李密辞官养祖母
李密,字令伯,西晋犍为武阳(今四川乐山东南)人。年幼时父母先后去世,是祖母把他抚养成人。祖母年高多病,李密日夜侍奉在其身边,片刻不离,衣不解带,连打盹的工夫就不曾有。
三国时李密为蜀郎官。蜀灭亡后,晋武帝聘他为太子洗马。李密上书《陈情表》:“臣如果没有祖母,就不会有今天;祖母如果没有臣,就无法安度晚年。臣今年44岁,祖母刘氏今年96岁,这就是说臣为陛下效力的时间长,报答祖母的时间短。臣这种心情就像是乌鸦反哺一样,希望能够侍奉祖母终身。”
晋武帝嘉奖其忠诚,命令郡县供给李密祖母的农食之需。祖母死后,李密守孝三年后,朝廷提升他为汉中太守,后来因事离职,于是就回到家乡,不再出来做官,而是耕种读书。当时的人钦佩其节操。
“日簿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词语,皆出自李密《陈情表》,
南朝.粱·昭明太子选编的《文选》,清人编的《古文观止》,都收入这篇文章。
更多故事请搜索 百孝图,其中有个网站 “念网 ”
中国网站已经完成插图与白话文翻译的故事有52个
帝王篇 贤孝篇 贫养篇 厚养篇 救亲篇 爱亲篇 悦亲篇 珍养篇 受教篇 食药篇
另外还有
祈福篇 哀思篇 舍身篇 孝义篇 孝女篇 营葬篇 祭亲篇 护棺篇 守丧篇 报仇篇
6.关于孝的故事100
1、戏彩娱亲
老莱子,春秋时期楚国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顺父母,尽拣美味供奉双亲,70岁尚不言老,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一次为双亲送水,进屋时跌了一跤,他怕父母伤心,索性躺在地上学小孩子哭,二老大笑。
2、卖身葬父
董永,相传为东汉时期千乘(今山东高青县北)人,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今属湖北)。其后父亲亡故,董永卖身至一富家为奴,换取丧葬费用。
上工路上,于槐荫下遇一女子,自言无家可归,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三百匹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返家途中,行至槐荫,女子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帮助董永还债。言毕凌空而去。因此,槐荫改名为孝感。
3、刻木事亲
丁兰,相传为东汉时期河内(今河南黄河北)人,幼年父母双亡,他经常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于是用木头刻成双亲的雕像,事之如生,凡事均和木像商议,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门前一定禀告,回家后一定面见,从不懈怠。
久之,其妻对木像便不太恭敬了,竟好奇地用针刺木像的手指,而木像的手指居然有血流出。丁兰回家见木像眼中垂泪,问知实情,遂将妻子休弃。
4、行佣供母
江革,东汉时齐国临淄人,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战乱中,江革背着母亲逃难,几次遇到匪盗,贼人欲杀死他,江革哭告:老母年迈,无人奉养,贼人见他孝顺,不忍杀他。
后来,他迁居江苏下邳,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贫穷赤脚,而母亲所需甚丰。明帝时被推举为孝廉,章帝时被推举为贤良方正,任五官中郎将。
5、怀橘遗亲
陆绩,三国时期吴国吴县华亭(今上海市松江)人,科学家。六岁时,随父亲陆康到九江谒见袁术,袁术拿出橘子招待,陆绩往怀里藏了两个橘子。临行时,橘子滚落地上,袁术嘲笑道:“陆郎来我家作客,走的时候还要怀藏主人的橘子吗?”
陆绩回答说:“母亲喜欢吃橘子,我想拿回去送给母亲尝尝。”袁术见他小小年纪就懂得孝顺母亲,十分惊奇。陆绩成年后,博学多识,通晓天文、历算,曾作《浑天图》,注《易经》,撰写《太玄经注》。
7.最美孝心儿童怎么写啊
爱的指引,带我们众里寻你;孝的承诺,温暖了你我的心。
一段思念一点忧伤,一点违心一笑一段离别往事,狂妄的病魔无情地撕咬着人性,痛楚迷茫,时时牵绊着几十个天真的儿童。人们都说孝心会感动天和地,无知的我认为止增笑耳,千里寻你让我看见了人性中的那一束光芒,那深深的源于内心的震撼。
黄凤、吴林香、邵帅、龙花、徐沁烨、赵文龙、路玉婷、高雨欣、林章羽和何秀巡姐弟、王芹秀是这次颁奖的主人公。他们用单纯、善良的孝行诠释着血浓于水的亲情,对于在蜜汁里生活的我们有何言对他们品头论足?只不过是“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的一种全新的担当,无论我们如何的体会,不变的让然是那可望而不可及的孝道。
孟子曰:“世俗所谓不孝者五:隋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奕好欲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狠,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完美的诠释了溢于言表的孝道,我也知道我们在现在的生活中也做不到这些惊天动地的事,无非是在早上向他们恭恭敬敬得道声早安,无他耳。
我们要孝敬的太多太多,只想告诉我们自己,选择孝敬,不要让迷雾遮住双眼,让污垢蒙蔽心灵,为老人,为自己,捧一颗清纯、孝敬之心。一颗清纯的,圣洁的心。.
有人医治老人,千金散尽;有人赡养老人,不惜重金。有人信奉“百善孝为先”;有人恪守“一闯孝义生死关”。有人选择善待老人,有人选择拒绝赡老。美与丑,善与恶,全在一念之间,遗臭万年还是流芳百世,系于一瞬。
最美孝心少年,带来的不是几个精彩的片段,而是灵魂的洗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