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字的草书怎么写
微字的草书:
1. 博洋草书:
2. 于右任标准草书:
3. 钢笔草书:
知识点延伸:
从草书的发展来看:草书发展可分为早期草书、章草和今草三大阶段。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实际上夹杂了一些篆草的形体。初期的草书,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率的写法。称为“章草”。章草是早期限草书和汉隶相融的雅化草体,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 。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汉末,章草进一步“草化”,脱去隶书笔画行迹,上下字之间笔势牵连相通,偏旁部首也做了简化和互借,称为“今草”。
2.怎么快速练好钢笔(行楷)字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书写有明确目标:“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要求“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深圳市走在改革的前列,将书法课程化,对促进书法艺术的欣赏和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大语文观的体现,而且明年的中考书写可能视全卷给分,所以练出一手漂亮的字至关重要。
首先,在没有教材的情况下,选一本好钢笔字帖。字帖最好要有练习要领讲解和基本笔画练习,便于揣摩。
其次,按书法的基本要求和练习步骤严格练习。
1、坐姿。纠正弯腰驼背,身体侧歪,翘腿等不良坐姿。
2、握笔。避免手紧腕僵,做到“紧而不死,活而不松”。
3、学会读帖。读帖就是与名家“谈心”,读字的间架结构,看字帖的笔画是怎样补承呼应,看“天覆者”怎样用上阔之势使下部安然,看“地载者”又是怎样以其下宽之态令上部稳实,看体斜者如何斜中见正,体正者又如何正中寓奇。读字帖不光是读硬笔字帖,最好还要读读古代的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大家的毛笔名帖。只有这样才能放开眼界,具备一定的审美高度。
4、基本笔画书写要领。“作字如人,点如人之眉目,横如人之肩背,竖如人之体骨,撇捺如人之手足,挑钩如人之步履。”讲究侧转顿提轻重。
5、描字帖。摹写时用“心”体现字的美感,虽然是描摹,但仍然要心中有字,而不要简单机械地描摹。
6、临字帖。可延用小学生使用的田字本,这个阶段应描和临相结合。
7、行楷练习。行楷要更重视“读”帖,读出“游丝”的自然之趣,读出笔画与笔画间的呼应,读出借代的变化之妙,读出间架的俯仰生姿,每天练习的字可控制在三五个字。
8、运用于所有的作业书写之中。只是纯练,不能在作业中运用的练习是无效的。
再次,要练好字必须把握两个原则:
1、循序渐进。先练习正楷字体,再练行楷字体;先练笔画再练组合;先描摹再临摹,再练习字在“心中”,才能做到下笔即能写出“神气”。
2、持之以恒。要求学生每天都必须写,不必占时间太多,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练字中应注意克服两种弊病:一是盲目,二是急躁。练字也是练“心”,练“气”。
3.如何写好钢笔字,行书体
怎样写横 汉字是由笔画组成的,在汉字中横是用的最多的笔画。
故它的重要性就可想而知了。但横的种类很多有平横、凹横、左尖横、右尖横等,在这样繁多的笔画中从何入手,先写那个后写那个,以笔者之见不要管它那么多,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万变不离其宗。”
就是这个道理。横有两种基本写法,一是次笔(图一),二是主笔(图二),在这两种写法中起笔、行笔是一样的,只是长短不同,收笔不同。
在收笔处,前一个是驻笔,就是在结尾处停一下笔,停的目的就是为下一个笔画做准备,同时也就产生了节奏。毛笔在此还有个作用是墨没有走到,通过驻笔使墨走到。
在收笔处,后一个是顿笔,在此前有一个提笔,这个提笔就是为顿笔做准备的,提是往上顿是往下,一上一下、一提一按完成了顿笔。毛笔写大字提按还明显些,写小楷和钢笔字时,提笔只是靠感觉而已。
下边就具体地谈谈横的写法。 横的起笔:从左上角往右下角顿笔,这就是前边说的“落笔如空中坠石”。
顿笔少驻。(也就是少停一下)注意:在这我强调的是,顿笔不能行笔。
也就是说笔从左上往右下自然落下,型如桃点。 横的行笔:在顿笔的基础上笔往右平稳的运动。
注意:不能提笔,不能写斜。如能达到平如桌子面者更好。
横的收笔:横的收笔有两种一是没有顿笔,二是有顿笔。注意:顿笔也是往右下顿笔。
然后回锋,与下个笔画连接。 横的种类:一是主笔横,在一个字中只有一个,特点长而少。
如同首领不能有二。二是次笔横,多而短,如同士兵多而精。
横的手法:毛笔和钢笔都是靠手腕进行运动,从上往下(顿笔)--再从左往右(行笔)--往上运动(提笔)--从上往下(顿笔)--从下往里(回锋)这是主笔的收笔,次笔的收笔是驻笔。 横的练习:在练习时可以单独练习,也可用字练习,可选用 一、二、三进行练习。
横的节奏:由慢到快再到慢的过程。注意:这里的快是稳中求快,切忌随意的快。
怎样写竖 竖和横方向是不同的,一平一直,一宽一窄。竖就像柱子,一根顶梁柱,可见竖的作用有多大。
故竖必须写的结实、有力,否则不能挑起大梁。横竖是平与直,均属于“静”的范畴。
所以要求写“稳”,不要求写“动”。竖的种类很多,它和人一样有高低和胖瘦之分,也就产生了长竖和短竖。
有灵巧和魁梧之别,也就形成了细竖与粗竖。在书写中应灵活掌握,以不变应万变。
比如上尖竖起笔就要轻,顺锋落笔,注意在此就不要顿笔,否则就写不成上尖竖了。下尖竖就与此相反,它在收笔处不能顿笔,不然就写不成下尖竖了。
此外还有腰细竖、腰粗竖等等。但竖的基本写法从形态上分只有两种,一种是垂露竖,它的用途比较广。
(图一)另一种是悬针竖。它的用途就比较窄,只用在中间,如“中”字等。
(图二)从此可以看出竖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长短、粗细、轻重之变化。下边就谈谈竖是怎么写的。
竖的起笔:竖的起笔有两种,一是顿笔法、二是顺锋落笔法。不同的笔画有不同的用途,你在今后的临帖中就能发现,这两种起笔方法。
第一种先说顿笔法。笔锋从左上角往又下角顿笔,稍驻,然后方向转变,向下行笔。
形态:笔画头部不能有尖的出现。 第二种顺锋落笔法。
就是笔画从左上角向右下角顺锋落笔,稍驻,然后向下行笔。注意:不能顿笔。
形态:笔画头部呈尖状与顿笔法相反。竖的行笔:在起笔的基础上,笔向下运动,笔毫向两边铺开。
要求要稳,不能有锯齿状。竖的收笔:竖的收笔根据不同的需要,也有不同的写法。
一是垂露竖,二是悬针竖或下尖竖。具体的写法是: 第一种先说垂露竖:在行笔的基础上向右下顿笔,然后向左上提笔回锋。
笔画下边状如露水珠,故称之垂露竖。 第二种是悬针竖或下尖竖:先说悬针竖,在行笔的基础上逐步向上做收笔动作,形成一个尖型,形似刚针故称之“悬针”竖。
注意:不能有虚尖。此笔画多用在一个字或一个部首的中间,如:中、半、十、羊、峰、样、针等字。
下尖竖的写法是在行笔的基础上向左下角收笔。下尖竖的特点是竖较短,只用在左边较短的竖。
竖的练习:可以单独的练习,也可结合字的练习。如:结合横的练习可选用 “王”、“圭”、“十”等字。
(图三) 写竖速度:起笔慢、行笔快、收笔慢。 怎样写撇 前边我们已经讲过横和竖,即平和直,现在我们讲讲撇,讲讲斜。
撇是斜的。斜是美的,斜是动的、斜是一切生命的体现。
这使我想起“风吹哪个杨柳,唰、啦、啦、啦。”
这使我看到“在那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有一 个弯弯的小船。”
在这美丽、迷人的景色中,给人们带来的无限遐想。是啊!美是斜的,美是动的,美是有生命的。
书法也是一样,它美就美在那个撇,它从左上往右下运动而形成的极富动感的线条,那不就是杨柳、那不就是小船吗?多么富有诗意啊!古人对撇有另一种评价,形象地称之为“犀角”,可想而知撇之锐利。在艺术上,斜与平是动与静的对比,是活拨与端庄之变化,故浪漫是撇的一大特征,所以在书写时要把握这一特征。
须注意的是,不要得意忘形,要既美丽、潇洒而又不失其风度,这是最美的追求。 一.撇的种类:从大小上分,有长撇、短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