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访录作文如何写
采访就是访问者(记者)和被访问人坐在一起,(记者)问他或者她事先准备好的问题(在采访的进行过程之中会有新问题产生,被称为"跟随"问题。)记者们轮流提问,而编辑则帮助他们笔录和音录采访。
·采访前准备
1 编辑准备用品,测试设备,派发问题给记者
2 复查所有问题以及引导采访的策略
记住:
要准时
要有所准备
要礼貌
要积极
要富有成效
要专业
在采访过程中的重要的小贴士: LEFT
倾听
你永远无法预知采访过程中被访问者会说些什么,如果你不倾听,你也许会错过一些重要讯息。
眼神交流
当你在采访提问过程中,永远都要用眼神和被访者进行交流,这样,他们就会知道你在耐心倾听而作出更好的回答。
跟随提问
跟随提问就是在采访过程中基于被访者的叙述,你思考之后的提问。往往,一些最精彩的提问就是跟随提问。
团队合作
和你的同事记者和编辑一起工作。彼此尊重和彼此支援,这样你的采访故事会更好!
·采访小贴士:
准备
礼貌
积极
富有成效 =专业
倾听
眼神交流
跟随提问
团队合作
·第四步-汇报
一个汇报就是采访团队录音记录下来的讨论,复查一下关于简报和采访的重要讯息,然后加入记者自己的经验和观点。汇报是团队表达他们观点和把他们自己的声音加入采访故事中的一次机会。
汇报是由编辑通过四个步骤制作管理的,编辑运用他 / 她的记录笔记和研究讯息来和记者们讨论采访,涉及的问题,以及他们观点和经验。
汇报准备:
准备和测试的工具,收集所有简报材料和问题
汇报步骤:
1 再现故事:
编辑要求记者们去复查访问和故事的基本事实:采访谁,被访问者说了什么,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为什么他们作采访等等,团队仅仅需讨论那些他们从简报和采访中了解到的相关故事的事实,而不需他们对此的个人经验和观点……两个步骤:
2 记者个人体验和观点
编辑询问记者对于此次采访以及相关题目的自我感受和观点。
3 介绍采访故事
每个记者轮流提出故事的介绍,选其中的稍后用来作为完稿的开头。
4 故事结束
每个记者轮流提供一个对这个故事或者汇报的简短结论和总结,选择其中的稍后用来作为完稿的结论。
要点:
-每一次都遵循汇报的步骤和同样的要求
-让每位记者说出和分享他们的经验和观点
-尊重记者彼此的观点和论点
-在采访之后尽快管理制作汇报
再现故事
记者的个人体验和观点
故事介绍
故事结束
圆桌会议
圆桌会议是一个编辑和其他几位青年人关于年轻话题录音记录讨论。编辑事先为圆桌会议准备好问题,引导参与者在讨论中探索他们个性体验以及观点。
圆桌会议准备:
如同简讯一样,编辑事先为圆桌会议的参与者(包括参与者以及其他年轻人)设计一系列问题,使用谁,什么,在哪里,什么时候,为什么,和怎么样作为每个提问的开头。
编辑需事先准备和测试所有的设备。
圆桌会议小贴士
所有参与者彼此尊重
获取每个人的观点和评论
每一次说出你的名字,讲完整的话
很多的跟随提问以及持相反意见的争辩问题
2.采访作文内容怎么写
我的采访
今天我们学了一篇名叫《走向生活》的课文,这篇课文讲了一个初出茅庐的校报记者去采访一位前总统夫人,提出了一个自认为“别具一格”的问题,得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回答。读了这篇文章,我想当小记者的欲望就更强烈了。
没想到,今天的家庭作业竟是做一次小记者,采访一个人。看到老师布置的作业,我激动不已。心想,我终于可以当个小记者了,终于有机会采访大人了。于是,我便开始“忙”起来。
我先选好被采访的人,被采访的人是妈妈。我选了一些很有趣的采访话题,并做了充足的准备,以便采访时万无一失。
我准备了一个小本子,坐在妈妈身旁,便采访起来。“请问一下,妈妈,我可以对您进行一次采访吗?”“好的。”(采访开始)“您平时感到疲劳时,您最想干什么?”“如果让您重新选择一次职业,您还会选择会计吗?为什么?”……
我一口气提出了这么多问题,把我自己都给弄晕了。没想到妈妈竞然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有条理的回答了出来。我静静地听着妈妈精彩的回答,觉得当一个小记者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呀!
采访的时候我做到了大胆,口齿清晰,认真听别人说话这几条,妈妈还表扬了我,说我这个小记者当的还不错。
采访后,我把采访过程进行了简单的整理后写了下来。我想,这一次的采访过程还挺有意义呢?我这个小记者当的也还不错咧!
我爱采访,我爱记者这个行业,这个行业不但让我增加了勇气,而且还锻炼了我独立思考和口语的能力。
3.5年级作文访谈录怎么写呢
地点:家中 采访人:刘欣萌 被采访人:妈妈 萌萌:妈妈,今天我要对您做一个有关读书方面的采访。
妈妈:好的。那你就随便问吧! 萌萌:妈妈,我想了解一下你小时候的读书生活。
您小时候的书籍丰富吗?您都看些什么书? 妈妈:嗯,我小时候书比较少。我一开始都看连环画,如《杨家将》、《大闹天宫》、《马兰花》等。
每次我都看得津津有味,不厌其烦。毕竟书比较少,有时走在路上,看到流动书摊,就会花一分钱看上一本,但那是比较奢侈的事情了。
萌萌:妈妈,我现在的书种类可不少了。 妈妈:是呀!你现在科普类、童话类、文学类的书籍可不少,但是,你读书的速度可不如我。
小时候,我们互相换着书看,看书速度可快了,这可真应了那句话“书非借而不读”。你现在都到了高年级了,读书还只是泛泛而读,是不是缺少一些读书的方法呢? 萌萌:是的。
读书有哪些方法呢? 妈妈:我觉得书要先“泛读”,再“精读”,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 萌萌:那“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是什么意思? 妈妈:从薄读到厚的意思就是在读得过程中,要做笔记和心得,毕竟”不动笔墨不成书”。
因为书中有了自己的东西,所以变“厚”了。从厚读到薄就是读出了书中的“灵魂”,品出了书中的“精髓”。
萌萌:妈妈,您还有什么读书经验,再给我传授传授。 妈妈:再就是“温故而知新”。
一本书,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你现在读过不少书了,等你回头再读,你也会有不同的感受。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嘛。平时读书,积累也很重要。
我小时候也有积累本,看得多了,积累的也多。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写了。
萌萌:我现在正在积累呢! 妈妈:记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现在积累多了,对你的写作会有帮助的。
萌萌:读书要积累,妈妈,我记住了。其实书对我的帮助真不少。
当我一开始写作文时,总想不出写些什么,有时心里感触很多,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但看书时,一看到作者和我有相似的经历,看到那一句句优美的语言,便马上觉得:呀!这不正是当时我想说的吗?作者把自己的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现在,我已经喜欢上读书了,它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妈妈:既然这样,我就希望你与好书交朋友,不断地积累,愿书香伴你成长! 萌萌:好!妈妈,我会和好书交朋友的! 地点:家中 采访人:刘欣萌 被采访人:妈妈 萌萌:妈妈,今天我要对您做一个有关读书方面的采访。 妈妈:好的。
那你就随便问吧! 萌萌:妈妈,我想了解一下你小时候的读书生活。您小时候的书籍丰富吗?您都看些什么书? 妈妈:嗯,我小时候书比较少。
我一开始都看连环画,如《杨家将》、《大闹天宫》、《马兰花》等。每次我都看得津津有味,不厌其烦。
毕竟书比较少,有时走在路上,看到流动书摊,就会花一分钱看上一本,但那是比较奢侈的事情了。 萌萌:妈妈,我现在的书种类可不少了。
妈妈:是呀!你现在科普类、童话类、文学类的书籍可不少,但是,你读书的速度可不如我。小时候,我们互相换着书看,看书速度可快了,这可真应了那句话“书非借而不读”。
你现在都到了高年级了,读书还只是泛泛而读,是不是缺少一些读书的方法呢? 萌萌:是的。读书有哪些方法呢? 妈妈:我觉得书要先“泛读”,再“精读”,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
萌萌:那“从薄读到厚,再从厚读到薄”,是什么意思? 妈妈:从薄读到厚的意思就是在读得过程中,要做笔记和心得,毕竟”不动笔墨不成书”。因为书中有了自己的东西,所以变“厚”了。
从厚读到薄就是读出了书中的“灵魂”,品出了书中的“精髓”。 萌萌:妈妈,您还有什么读书经验,再给我传授传授。
妈妈:再就是“温故而知新”。一本书,每一次读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感受。
你现在读过不少书了,等你回头再读,你也会有不同的感受。“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嘛。
平时读书,积累也很重要。我小时候也有积累本,看得多了,积累的也多。
写作时,就不会无话可写了。 萌萌:我现在正在积累呢! 妈妈:记住“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你现在积累多了,对你的写作会有帮助的。 萌萌:读书要积累,妈妈,我记住了。
其实书对我的帮助真不少。当我一开始写作文时,总想不出写些什么,有时心里感触很多,却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但看书时,一看到作者和我有相似的经历,看到那一句句优美的语言,便马上觉得:呀!这不正是当时我想说的吗?作者把自己的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我怎么就没想到呢?现在,我已经喜欢上读书了,它已经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 妈妈:既然这样,我就希望你与好书交朋友,不断地积累,愿书香伴你成长! 萌萌:好!妈妈,我会和好书交朋友的! 地点:家中 采访人:刘欣萌 被采访人:妈妈 萌萌:妈妈,今天我要对您做一个有关读书方面的采访。
妈妈:好的。那你就随便问吧! 萌萌:妈妈,我想了解一下你小时候的读书生活。
您小时候的书籍丰富吗?您都看些什么书? 妈妈:嗯,我小时候书比较少。我一开始都看连环画,如《杨家将》、《大闹天宫》、《马兰花》等。
每次我都看得津。
4.访谈作文格式是什么
访谈作文就是访谈录,顾名思义就是对访问谈话的记录。它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文体,在当今的各种新闻媒介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香港凤凰卫视的王牌栏目之一——“杨澜工作室”,本质上就是访谈录的一种,其文字结集出版,名之曰《我问故我在》。而国内所有高品位的报纸,也都有这种文体。
访谈录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访谈录通常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访问对象、访谈内容、时间背景等的介绍;第二部分是访者与谈者的对话。前者相当于小序,后者则是全文的主体。
如《林文韬同学访谈录》一文,开端先介绍了访问对象林文韬,然后点出采访的时间(中考前夕)和访谈内容(对高中生活的感受等),这是本文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作者向林提出四个问题,林分别作答,构成了本文的主体。最后一次问答则是访谈结束时的礼节性语言。至此,一篇完整的访谈录就成型了。以上介绍了访谈录的基本结构格式。
写好访谈录的关键是什么呢?
如果说写诗“功夫在诗外”的话,那么,写访谈录,成败的关键也在“写”外——那就是“访问”。而成功的访问,首先要有一个中心话题,它是和读者关心的焦点问题、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目的等分不开的。仍以《林》文为例,其中心话题是“对高中生活的感受”。之所以以此为中心话题,是因为很多同学及家长对高中生活非常关心又缺乏了解,而本文的写作目的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因此四次问答都围绕这一中心展开,这样就抓住了关键,重点突出,访谈不枝不蔓,记录成文自然就紧凑严整。其次,提出的问题要按一定的次序展开,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由主到次、由此及彼等)等,这样才利于访问的顺利进行,形成文字也才能脉络清晰,条理分明。切忌东拉西扯,乱问一气。《林》文就主要是以时间先后为序展开提问的。再次,提的问题要内容具体,让访问对象有话可说,切忌空泛。更不要提假大空的问题,否则被访者要么不愿配合,要么胡乱应付,都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形诸文字,读者也会望而生厌。
另外,还可以在每次提问新的话题前,适当的接过对方的话,延说几句,然后再转换到新的问题上,这样可以缓和采访现场的气氛,使文章过度自然,前后连贯。如《林》文的第四问,作者就先接着林谈的游戏机大赛的话题延说一句:“对,我也现场观看了比赛,对了,你还是参赛选手之一呢!”一句话拉近了采访者和受访者之间的距离,然后话题一转,过渡到下一个问题。总之,访谈录的写作难度并不大,关键是要做好写前的访问。
5.第一次采访作文怎么写
我穿着大好几号的记者马甲,胸前挂着几乎垂到大腿的小记者证,在人海中缩成一团——这是二年级的我第一次去采访。
坐在车上,我的心扑腾腾地像要跳出嗓子眼。瞧前后座上的哥哥姐姐们那像是去春游似的样子,我不禁低下了头,想着怎么说话才好。越是害怕,感到车子越是飞快,不一会儿就开到了目的地。我低着头,跟在小记者队伍后边。
进了一个房间,这儿的东西好新奇呀!听着解说员口中富有感情的解说:这是最大的南瓜、听过却从未见过的北瓜、可当药材的人参、灵芝和一些从未听过名字的草药。我好奇地踮起脚,可惜我太矮了,什么也没看见。我开始后悔为什么要排在队伍后面了,我不停地在笔记本上记着,把我想看的都写了下来。
队伍又出发去了另一个房间,我飞快地挤过人群,站在了最前头。这是一个盛满家具的屋子,弥漫着一股潮湿木头发霉的呛人味道,我打了好几个喷嚏。好容易适应了房间的阴暗,堆在我面前的一大堆家具立刻紧紧抓住我的目光。一个长柄一端有熟铁打成的铁片,一个像一种盛东西的器皿,一个簸箕似的东西……我看得眼花缭乱,边听边记:铲土的铁锹,筛米的筛子,松土的铲子,我边记边想:一定回家给妈妈看看我的成果。想到这儿,我不禁又在本子上把它们的样子画了下来。
解说员看我写得这么认真,便问我:“小妹妹,你还有什么问题呀?”我愣了一下,反应过来,又开始后悔为什么要挤到前面来,望着一片黑压压的人头,我只好硬着头皮问:“这……这是做什么用的?”我指向一件蓑衣。解说员像是看出了我的慌张,鼓励道:“那是防雨用的,这个小妹妹问得很好,太像一个小记者了!”“哦,原来当记者这么简单,只要克服内心的恐惧就行了。也许很快的某一天我也能像哥哥姐姐一样自如地去参加采访!”我心想。
6.采访作文怎么写
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开始盼望下雪,盼望那洁白天使的礼物,雪的那冰清玉洁、柔迈飘逸、高雅气韵早已深深得藏在了我的心中,可能我诚心感动了冬姑娘,雪终于来到了人间,
冬雪作文400字
刚开始,雪零零落落,只是一粒粒美丽的小雪粒,接着,一阵寒风吹过,鹅毛般的雪花纷纷扬扬的飘落下来,不久,眼前就呈现出一个崭新的世界,层层叠叠的白雪,像一个无比巨大的羊毛毯子,覆盖着这座美丽的城市,月光下,闪烁着寒冷的银光,
小学四年级作文
《冬雪作文400字》
◆分享好文◆
这边,落到树上的雪,像开满了满树的梨花了;那边的房屋也是银装素裹,而走在松软雪地上的行人,把一个个大小小的脚印抛在身后。最高兴的是我们这些天真无邪的孩子们,我们欢笑着,在雪地里追逐着,那冻得红彤彤的小脸蛋,点缀着银色的世界里绽放,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有的滑冰、有的打滚、有的翻跟头……与其说这是银色的世界,
7.怎样写非常访谈录作文
点:家里
人物:爸爸
采访记录人:李蕴晗
采访过程:
问:请问您爱读书吗?为什么爱读书?
爸爸:我爱读书。书中有知识,书中有智慧,读书可以知事明理,使自己成长、进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问:那么请谈一谈您对“开卷有益”这一词的说法。 爸爸:只要是书,去读了去学了,抱着一个正确的态度去读去学,对人都是有益处的。好的书,用积极的态度的去学习,吸收精华,不好的书用批判的眼光去读去看它,从反面也能吸取教训,获得知识,这就是我对开卷有益的理解,这说明了只要是知识的东西你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去对待它,去学习它,去理解它,对人都是有用的。
问:那么请问您一般喜欢读些什么书?
爸爸:从分类来讲,我喜欢读历史、地理、人物传记和科学一类的书。
问:读完书后从书中得到了启发吗?这些启发在生活和学习上有帮助么?
爸爸:我读译本书,都受到一定的启发。有写启发,直接用与我的生活供桌和学习,对我帮助很大,对我的能力提高很快,可以说读书是我更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途径。
问:请问您有些什么关于读书的故事吗?
爸爸:有。我小时,图书不多,身边的书籍也不多。有依次,我从别人那里借来了叶永列的科普小说《未来世界》,在煤油灯下一口气就读完了,还不觉得过瘾,一直读到了天亮,这本书中提到的一些人类发展进步的设想,现在基本上都实现了,可以说是我读的第一个科普启蒙书,对我以后的学习帮助很大。
问:请问您一般是怎么读书的?能介绍一下读书的方法吗?
爸爸:我接触一本书,首先看它的序,或者先看简介,看完简介以后再看看它的纲目,在阅读前大致了解一个这本书的主要内容,和故事梗概间架,然后根据时间安排,再去认真的仔细阅读。
问:很多人读书都常常会把一本书读两遍,请问您一般会么?
爸爸:会的。有争议的书,或者是写得非常好的书,很感很有教育意义的书,我在第一遍阅读的基础上,都会更认真地读第二遍,精彩的章节,甚至会读第三遍,第四遍,有时还会做一些简要的读书记录。所以,重要的观点,精彩的故事情节,在我脑海里都能记很久。
问: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请问你有这方面的经验吗?
爸爸:有,上面讲的就是这个道理。我们每个人的知识积累和认识的水平是有限的,有些名著我们的能力还不足以读一遍就能领会的这种程度,因此,我们必须要一遍,两遍,三遍,多遍的去阅读,去理解,甚至有些问题,读更多遍仍然无法理解,这是阅读的现实。但是有一点,每多读一遍,多一次思考,就会多理解一些,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并不是说读书读一百遍你就会理解,而是说,读书需要重复读,读多了,慢慢地你就领会了。
8.怎样写学习采访的作文
所谓采访式作文训练是指让学生进入生活深处,贴近生活选取文材,零距离寻找写作内容的训练。其主要目的是解决孩子们写作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思路短、灵感慢、断桥和文章结构层次乱等问题。经过十几年的一线教学尝试实践,探索完善,下面的采访式写作六法可供参考。
一、聊天、转告及访问描写
让学生把自己与同学间、父母间的聊天过程有选择的记录下来,然后整理成一片完美的文章,且加上合体的作文题目。或把别人转告给你的事情及你访问别人的经过记叙下来,作为日记式作文描写。聊天、转告及访问式描写把学生写作选材带入零距离,使学生短时间内透过写作雾纱,摘掉写作墨镜,看到写作清晰的境界。
二、家庭中的喜事、忧事、烦事等描写。
家庭是一个团体,是一个时钟式的运作机构,每天总要发生一些可泣可歌的事情,这种事情可以直接敲击着学生的心灵,伴随着他们的生活。因此,让学生把这些内容写入自己的文章,即真实可信又能生动感人,还可以把学生带入生活这片人生的田野写自己的故事。可谓三全其美。
三、影视观后回忆描写。
影视片是学生不可缺少的文化生活品之一,如何让学生看好这些剧片,是现实生活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因而,让学生带着写作目的去观看电视内容,借着剧中内容让学生展示写作技能,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另一条捷径。这种练笔方式既可以对剧中情节内容进行描述,也可归纳剧中主要内容,还可以内容与感想同时练笔。 四、设计场面情景描写。
设计场面进行情景描写,可有教师课前设计,也可由学生分组进行自己设计,但这个过程事先不必公开,以免失去写作意义。其做法是:设计一些通俗易懂的场面表演过程。让学生看后,把情节中的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和外貌及故事情节写出来,然后让学生修改交流,评选出优秀文章。这是一种极端直观性的写作训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使学生懂得写作是地地道道的生活描述。
五、班会、队会和校会描述。
班会、队会和校会是学生经常见到的会议。各种动员会、总结会、表彰会等周周必开,月月必有。如果能把这些宝贵的资料用于写作,是何等的重要。因此,各种会后安排学生把会议的过程和对会议的感受写下来,不仅可以巩固对会议内容的记忆,还能促使学生感受到写作材料无处不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会议记录,什么叫做写作,把学生作文带到现实生活。
六、故事、读感悟描写
学生时期最大的兴趣是听别人讲故事,我们不妨抓住这一兴致,开展写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把故事内容同生活现实联系起来,借助故事情节加上自己的经历感受变成自己的文章。这是创新作文训练的一种新举措。学生运用半嫁接式写作既可减少了写作难度,又可以开发想象力。借助别人的马走自己的路,学生写起来就感到轻松自如,很有班货物兴趣感。特别是对那些写作时,灵感慢、兴趣低的学生垒了一个好大的写作“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