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科学家的故事(除袁隆平和邓稼先
1、钱学森作为一名在美国搞了十几年空气动力力学和火箭导弹技术的科学家,钱学森受到了中国国防和军事部门的高度重视。
陈赓向国防部长彭德怀汇报钱学森参观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事之后,彭德怀希望尽快见到钱学森,亲自征询他关于中国如何搞导弹的具体意见。钱学森尚未回到北京,彭德怀就几次给科学院打电话,询问钱学森回来没有。
1955年12月下旬,钱学森从东北回到北京,彭德怀虽患病住院,仍然召集钱学森去见面。26日下午,在朱兆祥的陪同下,钱学森来到北京医院高干病房会见了国防部长彭德怀,陈赓陪同在旁。
彭德怀元帅的谈话直截了当,没有寒暄,没有客套。他说:“钱先生,我是个军人,今天找你来,想谈谈打仗的问题。
我们不想打人家,但若人家打过来,我们也要有还手之力。”2、李四光1948年,李四光接受国际地质学会的邀请,来到英国出席第18届大会。
在大会上,他发表了自己最新研究成果的论文《新华夏海的诞生》动摇了传统的地质学理论,轰动了欧洲。大会结束后,他夫妇俩来到英国南部养病。
然而,他们的心却时刻挂念着动荡的祖国。他参加中国留英学生总会年会,发表演说:“我虽然60岁了,身体一直不好,但我一定要回祖国去,把自己的余生贡献给新中国!”随后,他办理了回国的签证,预订了船票。
国民党驻英大使馆秘书找到李四光夫妇,掏出一张5千美金的支票说:“请你向全世界发表一个公开声明,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拒绝政协给你的全国委员的任命。否则,将你扣留在国外!”李四光夫妇严厉斥责道:“难道我们归国之心能用金钱来收买吗?我们要回国,不要你们的美金!”1950年4月,几经周折,李四光夫妇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3、竺可桢竺可桢5岁进学堂,7岁开始写作文。竺可桢写作文,常常是写了一遍,自己觉得不好又重新再写一遍,等到他自己认为满意了才停笔。
竺可桢读书很用功,一天晚上,当他上床睡觉时,大公鸡已经“喔、喔”地啼叫了。母亲怕累坏了他的身子,就常常用陪学的办法督促他早睡。
竺可桢很聪明,有时随母亲睡了,可当他听到鸡叫时,知道天快亮了,又轻轻地爬起来,背诵老师教的国语课。竺可桢不仅爱学习,还爱用脑子思考问题。
家乡雨水特别多,屋檐上老是滴水,落在石板上发出“滴滴答答”的响声。竺可桢站在一旁数那滴答作响的水滴,数着数着,他像发现了奇迹,眼睛盯住石板出神,他心里纳闷:哎,这些石板上怎么有一个一个的水坑呀,水滴正好滴在小坑里。
再看看另外一块石板,也是同样的情况。他立即跑去请教父亲。
竺嘉祥听了儿子的问话,由衷地高兴,耐心地向他解释说:“小熊啊,这就叫‘水滴石穿’呀!别看一滴一滴的雨水没有什么厉害的,但是,天长日久,石板就被滴出小坑了。读书、办事情,也是这个道理,只有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4、钱伟长出身江苏无锡县农村的钱伟长,由于家境贫穷,少年时长得十分瘦弱,穿得十分寒酸。见他这副模样,连祖母也断定他不会有什么大出息。
为了生计,钱伟长从小就不得不帮助家里干活。白天帮妈妈摘桑叶养蚕,晚上在油灯下跟妈妈学糊火柴盒和挑花,从早到晚地忙碌着。
可忙里偷闲他还是常常和其他小伙伴到河中摸些小鱼小虾,或到田野里挖野菜。钱伟长原本在本村的一所小学里读书。
不幸的是一场无情的大火吞噬了他家的房子。全家人只好到镇上租房子住,因而上学地点也经常变动。
懂事的他深知上学机会的来之不易,所以他加倍用功、努力地读书。5、侯德榜1921年10月,侯德榜回国任永利碱业公司总工程师,任务是要创建中国第一家制碱工厂。
当时制碱通用的方法是用苏尔维制碱法生产。由于外国人封锁制碱技术,侯德榜只能自己摸索。
经过不断地研究、试验、探索,在克服了种种困难之后,侯德榜终于探索出了苏尔维制碱法的奥秘。1924年8月13日中国第一家制碱厂正式投产。
在具体生产过程中,侯德榜发现苏尔维制碱法存在着很多问题,制碱用的食盐质量低下,有30%的食盐都是废品,按照这样的生产方法来计算,成本太高。侯德榜打算用一种新的制碱法来取代苏尔维制碱法。
他首先分析了苏尔维制碱法的缺点,发现原料中有一半的成分没有利用上。怎样才能变废为宝呢?为此他设计了好多种方案,但都被一一推翻了。
最后,他突然想到,能否把苏尔维制碱法和合成氨法结合起来,也就是说制碱用的氨和二氧化碳直接由氨厂提供,滤液中的氯化氨加入食盐水,让它沉淀出来。氯化氨既可作为化工原料,又可以作为化肥,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食盐的利用率,还可以省去许多设备的开支,例如石灰窑、化灰桶、蒸氨塔等。
设想能否成功还要靠实践来验证。于是他又带领技术人员作了无数次实验,终于使梦想变成了现实。
2.丈夫因病去世欠债,儿子上大学导致家庭特困申请低保书怎么写
只要你自己认为生活困难的都可以申请低保,能否批准低保是另外一回事。
凡是中国公民,只要其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均有从当地人民政府获得基本生活物质帮助的权利。直白的解释则是:“低保”等于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城市低保”)加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简称“农村低保”)
低保是在城市已经建立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等"三条保障线"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实行最低生活保障的制度。目前全国城乡低保对象达7487.4万人,其中城市低保2307.8万人,月标准240元,同比增长7.1%,人均补助水平168元,同比增长15.9%;农村低保5179.6万人,年标准1136元,同比增长8.8%,月人均补助水平62元,同比增长22%。
向低保审批部门递交申请低保所需材料:
一、城市低保
1、申请人向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要说明以下事项:
①申请人及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收入情况。
②已婚子女家庭收入情况。
③收入情况包括:申请人本人、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及已婚子女家庭收入的:工资、奖金、补贴;离退休费、社会养老金、下岗职工生活费、失业金;赡养费、抚(扶)养费收入;各种劳务收入;出租或者变卖家产收入;储蓄存款;其它收入等。
④家庭财产情况。包括:房产(套数、建筑面积)、车辆、注册企业(含个体工商户)、钢琴、电脑、空调、冰箱、名贵宠物、其他高档电器。另外注明:是否缴纳住房公积金、是否缴纳个人所得税。
2、申请人应提供的证件:本人身份证原件、复印件;本人及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户口簿原件、复印件;失业证原件、复印件;残疾证原件、复印件;住院病历首页复印件。
3、申请人应提供的证明:本人及家庭成员(包括已婚子女家庭成员)的收入证明。有工作单位的人员,由所在单位出具收入证明;无工作单位的人员,由社区居委会调查了解后出具收入证明。
二、农村低保
按属地管理原则,由申请人向户口所在地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申请书要详细说明家庭收入情况,致贫原因。并提供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是残疾人的提供残疾证复印件,因病致贫人员提供近期住院病历首页复印件,申请人提供本人及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和已婚子女家庭成员收入证明等材料。
3.曾国藩的后代还有哪些
朋友,这个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子:曾纪第(又名桢第,早夭)子:曾纪泽(1839—1890,字吉力刚,号梦瞻,晚清著名政治家、外交家),妻贺氏(1840—1857,婚后一年难产死,贺长龄女);继刘氏(1841—1903,继配,刘蓉之女。生子女各3人)子:曾纪鸿(1848—1881,字栗诚,数学家),妻郭氏(1847—1935,名筠,字诵芬,《艺芳馆诗钞》作者,郭沛霖之女)长女:曾纪静(1841—?,字孟衡),适袁秉桢(乃同乡好友袁芳瑛之子,性傲慢,不甚长进)次女:曾纪耀(1843—1881,字仲坤),适陈松年(字远济,茶陵人,好友陈源兖之子,曾随纪泽出使欧洲,幼育于曾国藩家,有隐疾)三女:曾纪琛(1844—1912,字凤如),适罗允吉(1846—1888,字兆升,湘乡人,罗泽南子)四女:曾纪纯(1846—1881),适郭依永(1845—1869,字刚基,一名立篪,湘阴人,郭嵩焘子)五女:曾纪芬(1852—1935,晚号崇德老人),适聂缉槼(1855—1911,字仲芳,衡山人,聂亦峰子)侄子:曾纪梁(魏氏)侄子:曾纪渠(朱氏)侄子:曾纪瑞(江氏)侄子:曾纪官(欧阳氏,刘氏)侄子:曾纪湘(易氏)侄子:曾纪寿(李氏,李氏,劳氏)延伸: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
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4.《穷人》 读后感
在这学期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令我很感动的课文,名字叫《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这篇文章讲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自己已有五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当她看到邻居西蒙死了,而且身旁还有两个熟睡的孩子时,就毫不犹豫地把他们抱回家。经过丈夫的同意,他们打算把这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课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桑娜想的一句话:"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桑娜宁可自己挨揍,也不愿让西蒙的两个孩子饿死,充分地表现了她善良的心灵。渔夫说的一句话也使我感动:"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几句话是那么坚定,也表现了渔夫助人为乐的品质。虽然这些话都很朴素,但能体现他们的善良和伟大。
渔夫一家的生活那么困难,还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而我们呢?有些人有很多钱却不为那些有困难的人着想,渔夫和桑娜是我们的好榜样,他们善良的心感动着我。
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还是有许多失学儿童上不了学,我们应该像桑娜和渔夫一样,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也能学到知识、文化,希望所有的人都充满爱心,去帮助他们,让世界更美好!
5.《穷人》 读后感
在这学期的语文课本里,有一篇令我很感动的课文,名字叫《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
这篇文章讲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自己已有五个孩子,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当她看到邻居西蒙死了,而且身旁还有两个熟睡的孩子时,就毫不犹豫地把他们抱回家。经过丈夫的同意,他们打算把这两个孩子抚养成人。
课文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桑娜想的一句话:"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桑娜宁可自己挨揍,也不愿让西蒙的两个孩子饿死,充分地表现了她善良的心灵。渔夫说的一句话也使我感动:"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这几句话是那么坚定,也表现了渔夫助人为乐的品质。
虽然这些话都很朴素,但能体现他们的善良和伟大。 渔夫一家的生活那么困难,还去帮助那些更需要帮助的人,而我们呢?有些人有很多钱却不为那些有困难的人着想,渔夫和桑娜是我们的好榜样,他们善良的心感动着我。
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但还是有许多失学儿童上不了学,我们应该像桑娜和渔夫一样,伸出援助之手,让他们也能学到知识、文化,希望所有的人都充满爱心,去帮助他们,让世界更美好。
6.高分 、150字摘抄 加简短(不超过30字)的读后感
一只小鸟正在飞往南方过冬的途中。
天气太冷了,小鸟冻僵了,从天上掉下来,跌在一大片农田里。 它躺在田里的时候,一只 母牛走了过来, 而且拉了一泡屎在它身上。
冻僵的小鸟躺在牛屎堆里,发掘牛粪真是太温暖了。 牛粪让它慢慢缓过劲儿来了! 它躺在那儿,又暖和又开心,不久就开始高兴地唱起歌来了。
一只路过的猫听到了小鸟的歌声,走过来查个究竟。顺着声音,猫发现了躲在牛粪中的小鸟, 非常敏捷地将它刨了出来,并将它给吃了! 这个故事的寓意是…… 1) 不是每个在你身上拉屎的都是你的敌人。
2) 不是每个把你从屎堆中拉出来的都是你的朋友。 3) 而且,当你陷入深深的屎堆当中(身陷困境)的时候,闭上你的鸟嘴! 1、建筑师 一位夫人打电话给建筑师,说每当火车经过时,她的睡床就会摇动。
“这简直是无稽之谈!”建筑师回答说,“我来看看。” 建筑师到达后,夫人建议他躺在床上,体会一下火车经过时的感觉。
建筑师刚上床躺下,夫人的丈夫就回来了。他见此情形,便厉声喝问:“你躺在我妻子的床上干什么?” 建筑师战战兢兢地回答:“我说是在等火车,你会相信吗?” 【顿悟】有些话是真的,却听上去很假;有些话是假的,却令人无庸置疑。
2、引诱 英国绅士与法国女人同乘一个包厢,女人想引诱这个英国人,她脱衣躺下后就抱怨身上发冷。先生把自己的被子给了她,她还是不停地说冷。
“我还能怎么帮助你呢?”先生沮丧地问道。 “我小时候妈妈总是用自己的身体给我取暖。”
“小姐,这我就爱莫能助了。我总不能跳下火车去找你的妈妈吧?” 【顿悟】善解风情的男人是好男人,不解风情的男人更是好男人。
3、调羹 麦克走进餐馆,点了一份汤,服务员马上给他端了上来。 服务员刚走开,麦克就嚷嚷起来:“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服务员重新给他上了一个汤,他还是说:“对不起,这汤我没法喝。” 服务员只好叫来经理。
经理毕恭毕敬地朝麦克点点头,说:“先生,这道菜是本店最拿手的,深受顾客欢迎,难道您……” “我是说,调羹在哪里呢?” 【顿悟】有错就改,当然是件好事。但我们常常却改掉正确的,留下错误的,结果是错上加错。
4、穿错 饭厅内,一个异常谦恭的人胆怯地碰了碰另一个顾客,那人正在穿一件大衣。 “对不起,请问您是不是皮埃尔先生?” “不,我不是。”
那人回答。 “啊,”他舒了一口气,“那我没弄错,我就是他,您穿了他的大衣。”
【顿悟】要做到理直气壮,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理直的人,往往低声下气;而理歪的人,却是气壮如牛。
5、回电 一个苏格兰人去伦敦,想顺便探望一位老朋友,但却忘了他的住址,于是给家父发了一份电报:“您知道托马的住址吗?速告!” 当天,他就收到一份加急回电:“知道。” 【顿悟】当我们终于找到最正确的答案时,却发现它是最无用的。
6、伤心故事 有三个人到纽约度假。他们在一座高层宾馆的第45层订了一个套房。
一天晚上,大楼电梯出现故障,服务员安排他们在大厅过夜。 他们商量后,决定徒步走回房间,并约定轮流说笑话、唱歌和讲故事,以减轻登楼的劳累。
笑话讲了,歌也唱了,好不容易爬到第34层,大家都感觉精疲力竭。 “好吧,彼德,你来讲个幽默故事吧。”
彼德说:“故事不长,却令人伤心至极:我把房间的钥匙忘在大厅了。” 【顿悟】我们痛苦,所以幽默;我们幽默,所以快乐。
7、卖书 一个很有名的作家要来书店参观。书店老板受宠若惊,连忙把所有的书撤下,全部换上作家的书。
作家来到书店后,心里非常高兴,问道:“贵店只售本人的书吗?” “当然不是。”书店老板回答,“别的书销路很好,都卖完了。”
【顿悟】“拍马屁”是个奇怪的词:你象是在奉承他,又象是在侮辱他。 8、帮忙 在邮局大厅内,一位老太太走到一个中年人跟前,客气地说:“先生,请帮我在明信片上写上地址好吗?” “当然可以。”
中年人按老人的要求做了。 “谢谢!”老太太又说:“再帮我写上一小段话,好吗?” “好吧。”
中年人照老太太的话写好后,微笑着问道:“还有什么要帮忙的吗?” “嗯,还有一件小事。”老太太看着明信片说,“帮我在下面再加一句:字迹潦草,敬请原谅。”
【顿悟】你若不肯帮忙,人家会恨你一个星期;如果帮得不够完美,还不如不帮忙.9.看它是一条黑母牛,牛奶一样是白的。珍妮是个总爱低着头的小女孩,她一直觉得自己长得不够漂亮。
有一天,她到饰物店去买了只绿色蝴蝶结,店主不断赞美她戴上蝴蝶结挺漂亮,珍妮虽不信,但是挺高兴,不由昂起了头,急于让大家看看,出门与人撞了一下都没在意。 珍妮走进教室,迎面碰上了她的老师,"珍妮,你昂起头来真美!"老师爱抚地拍拍她的肩说. 那一天,她得到了许多人的赞美。
她想一定是蝴蝶结的功劳,可往镜前一照,头上根本就没有蝴蝶结,一定是出饰物店时与人一碰弄丢了。自信原本就是一种美丽,而很多人却因为太在意外表而失去很多快乐。
【顿悟】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是貌若天仙,还是相貌平平,只要你昂起头来,快乐会使你变得可爱——人人都喜欢的那种可爱。
7.宋神宗的八个儿子都是怎么死的
宋神宗,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惜壮志未酬,殁于元丰八年,享年三十八岁。
育14子,10女. 长子——赵佾,早殇,封成王 (年龄在20多后病故《有推测成分》) 次子——赵仅,早殇,封惠王 (18 9岁时候病故;有推测成分) 三子——赵俊,早殇,封唐哀献王 (6 7夭折 有推测成分) 四子——赵伸,早殇,封褒王(十几岁病故 有推测成分) 五子——赵僩,早殇,封冀王(我也不知道,可能刚出生不久就死了吧) 六子——赵煦,宋哲宗,母钦成皇后朱氏 (元符三年(1100年)1月病逝于汴京(今河南开封)。 ) 七子——赵价,早殇,封豫悼惠王 (我也不知道,大概刚出生不久就死了吧) 八子——赵倜,早殇,封徐冲惠王 (可能刚出生不久就死了吧) 九子——赵佖,吴荣穆王,母惠穆贤妃武氏 (一身低调和气,崇宁五年(1106)去世,赠太师、尚书令兼中书令、冀州牧、韩王。)
十子——赵伟,早殇,封早殇仪王 (6 7夭折 有推测成分) 十一子——赵佶,宋徽宗,母钦慈皇后陈氏 (《宋史·本纪第二十二·徽宗四》的记载是“(“靖康耻”后)金人胁帝北行。绍兴五年四月甲子(1135年04.01)),崩于五国城,年五十有四。”
没有说明死因。) 十二子——赵俣,封燕王,母贤妃林氏 (燕王为金人胁而北行,北行至庆源境上,饿死。
其妾2人入洗衣院。儿媳4人、女儿及孙女6人中,只有女儿赵飞燕被封为次妃,其余下落不明。
其妻死于何年不知。) 十三子——赵似,宋哲宗的同母弟弟,封楚荣宪王,母钦成皇后朱氏 (赵似的身份网上说法很乱有说楚荣宪王、蔡王、简王、还有陈王的,,后查《,《宋史》卷246《神宗子楚荣宪王似传》》,得“蔡王赵似为神宗第十三子、徽宗异母弟,生于元丰六年(1083)十二月,与哲宗均为神宗朱氏所生,年龄与徽宗相差不到一岁。
他在哲宗时,初封简王;徽宗即位,徙封蔡王;死后,改封楚王,谥荣宪。”因政治打击,落魄失意,放纵酒色,于崇宁五年三月(1106),蔡王死去,年24岁。
{哲宗晏驾,无嗣,宰相章敦认为应照嫡庶礼法,当立哲宗同母弟简王赵似。简王赵似虽然是哲宗同母弟弟,但排名在赵佶之后,人缘也一般(不像赵佶那样会讨好太后),幼时患有目疾,一只眼睛瞎了,向太后以此不同意。
后徽宗继位,杀其护随。}) 十四子——赵偲,封越王,母贤妃林 (越王赵偲,因北上乏食,越王与其妻殁于韩州(1126年);(妾2,1殁于燕山御寨,1殁于洗衣院;儿媳6人,女儿3人,孙女1人,其中女儿檀香入宫为夫人,儿媳陈艳入兀术寨,其余下落不明。)
其遭遇与燕王略同。) 楼主,难为我了,我把《宋史》(列传第五 宗室三)给你吧,不是我不说,而是它没记,我只能推,根据一些小说推。
不准确也没法了。 列传第五 宗室三: “ 神宗十四子:长成王佾,次惠王仅,次唐哀献王俊,次褒王伸,次冀王僴,次 哲宗,次豫悼惠王价,次徐冲惠王倜,次吴荣穆王佖,次仪王伟,次徽宗,次燕王 俣,次楚荣宪王似,次越王偲。
八王皆早薨:佾、仅、伸、伟,徽宗赐名追封;俊、 僴、倜、价,徽宗改封。 吴荣穆王佖,帝第九子。
初授山南东道节度使,封仪国公。哲宗立,加开府仪同三司、大宁郡王,进申王,拜司空。
帝崩,佖于诸弟为最长,有目疾不得立。徽宗嗣位,以帝兄拜太傅,加殊礼,旋拜太师,历京兆、真定尹,荆、扬、太原、兴元牧,徙国陈。
崇宁五年薨,辍视朝七日。赠尚书令兼中书令、徐州牧、燕王,谥荣穆。
又加赠侍中,改封吴王。子有奕,武信军节度使、和义郡王。
燕王俣,帝第十子;越王偲,帝第十二子。母曰林婕妤。
俣初授定武军节度使、检校太尉,封成国公;偲初授武成军节度使、检校太尉、祁国公。哲宗朝,俣加开府仪同三司,封咸宁郡王;偲加开府仪同三司,封永宁郡王。
是后累换节铖,历任尹牧,俣进封莘王,偲封睦王。徽宗朝,俱历太保、太傅,俣进封卫王、魏王、燕王,偲进封定王、邓王、越王。
靖康元年,同迁太师,俣授河东剑南西川节度使、成都牧,偲授永兴成德军节度使、雍州真定牧。 二年,上皇幸青城,父老邀之不及,道遇二王,哭曰:“愿与王俱死。”
徐秉哲捕为首者戮之,益兵卫送二王于金营,北行至庆源境上,俣乏食薨,偲至韩州而薨。 绍兴初,有崔绍祖者至寿春府,称越王次子,受上皇蜡诏为天下兵马大元帅,兴师恢复。
镇抚使赵霖以闻。召赴行在,事败,送台狱伏罪,斩于越州市。
楚荣宪王似,帝第十三子。初为集庆军节度使、和国公,进普宁郡王。
元符元年出阁,封简王。似于哲宗为母弟,哲宗崩,皇太后议所立,宰相章敦以似对。
后日:“均是神宗子,何必然。”乃立端王。
徽宗定位,加司徒,改镇武昌、武成,徙封蔡,拜太保,移镇保平、镇安,又改凤翔、雄武。以王府史语言指斥,送大理寺验治,似上表待罪。
左司江谏江公望上疏,以为:“亲隙不可开,开则言可离贰;疑迹不可显,显则事难磨灭。陛下之得天下也,章敦尝持异议,已有隙迹矣。
蔡王出于无心,年尚幼小,未达祸乱之萌,恬不以为恤。陛下一切包容,已开之隙复涂,已显之迹复泯矣。
恩意渥缛,欢然不失兄弟之情。若以暧昧无根之语,加。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丈夫因病去世家庭简价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