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民国时期的书信格式(急)
和现代书信差不多。给你胡适家书一封,供参考:
近仁老叔足下:
得六月十三日手书,喜极。此函之前,曾有一书,收到后已奉答,想曾达览矣。
读来书叙年来景况,令我感喟不已。幸佳儿聪悟,慰情当不少。孩童体弱者,不宜过于爱护,宜多令运动,步行最佳;饱受日光空气,胜日食参苓也,此意前函曾略及之,幸留意。
来书谓拟组织一哀情小说,闻之极欲先睹为快,望先将布局始末及回目见示。来书谓“自问脑海尚不耐过剧之运动”。此言非。脑力愈用则愈出,不用则钝废。如钟表中机械,不用则锈蚀之矣。曾文正曰:“精神愈用则愈出”。此言是也。唯须用之有节制耳。
“梦学”,素所未窥,暇日当一研讨之。如有所得,当以奉闻,以为《梦学真诠》之资料。
美、墨并未开战,美兵在墨登岸,占一城死数十人而已,今已将了结矣。此间并不受影响也。
白特森君是此间商人,业保险,其人极古朴可亲也。其夫人待适真如己子,异乡得此,殊不易也。
承规睡少之弊,极是。适平均睡七八时。去国后身体尚好,数年未尝入病院去。
近颇作诗否?有所作乞寄示一二。近读何书?亦乞见示。
匆匆奉白,即祝
珍摄!并请
菊坪夫人②秋安!
适顿首
七月二十三③
注释:
①胡近仁(1886—1935),安徽绩溪上庄人,行名祥木,字近仁,更字堇人,号松臣,又好晓耘、樨禅。胡适族叔。清光绪癸卯入邑庠,乙巳科试,以一等第一名补廪,与胡适过从甚密,情深谊笃,胡适离家后,家事更多委近仁照料。
②菊坪夫人,即胡近仁妻子,石姓,又名木馥(1888—1962)。绩溪七都(旺川)石家人。
③此信约1912—1914年间写于美国康奈尔大学。
近仁足下:
久不通书甚念。唯每得家书,便见老叔笔迹,相思之怀因以小慰。正如老叔读吾家书,亦可略知适近年以来之景况也。近来作博士论文草稿,日日为之,颇不得暇。故亦不能作书与老叔细谈。
近来颇作诗否?昨在友人处借得《小说月报》观之,深嫌其无一篇可看之文章。甚叹李伯元、吴趼人死后小说界之萧条也。
适近已不作文言之诗词。偶欲作诗,每以白话为之。但以自娱,不求世人同好之也。今写二首呈政,以博故人一笑而已。
孔丘
知其不可而为之,亦不知老之将至;
认得这个真孔丘,一部《论语》都可废。
朋友
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老叔以革命诗读之,可也。一笑。
适
九月四日
注释:
此信一九一六年写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选自东方出版社《胡适家书手迹》
其手迹见:
2.关于民国时期的书信格式(急)
有以下几种格式:1、感谢信:林先生大明尊鉴,谨启者:多谢前日惠赐茶叶一包,佳茗良品,本人无以为报,仅此书信以表恩谢。
特此敬达 敬请大安某某某 谨启2、贺信:林先生大明尊鉴,谨启者:前日听闻阁下金榜题名,获选为考试院长,愚倍感尊崇,因此书信表达恭贺。特此恭贺 敬请大安某某某 敬启3、请束:林先生大明惠鉴,谨启者:某月某日适逢 家母八秩晋九寿诞,恭请阖第光临地点:某某某扩展资料:中华民国1、同义词 民国(中华民国)一般指中华民国2、中华民国(1912——1949),位于亚洲东部、东临太平洋。
是辛亥革命以后建立的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简称民国。 (1)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
(2)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 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主政中国,北洋政府分崩离析后政局动荡不安,孙中山南下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建立黄埔军校随而建立国民政府,促成国共合作后的孙中山不久病逝。
(3) 1926年**继承孙中山遗志领导国民北伐,意欲统一中国,到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从形式上统一中国, **成为继孙中山之后的国民党领袖。 (4)统一之后,民国进进入所谓的“黄金十年”建设时期,此间社会稳定,教育稳步发展、趋于定型。
(5)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中国成为反法西斯同盟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一举成为美英中苏四大国。(6)1949年后因国共内战失利而迁台。
(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华民国)。
3.民国时期书信
宋美龄to蒋中正,写于西安事变期间。
夫君爱鉴:
昨日闻西安之变,焦急万分。
窃思吾兄平生以身许国,大公无私,凡所作为,无丝毫为自己个人权利(力)着想。即此一点寸衷,足以安慰。
且抗日亦系吾兄平日主张。惟兄以整个国家为前提,故年来竭力整顿军备,团结国力,以求贯彻抗日主张。此公忠为国之心,必为全国人民所谅解。目下吾兄所处境况,真相若何,望即示知,以慰焦思。
妹日夕祈祷上帝,赐福吾兄,早日脱离恶境。
请兄亦祈求主宰,赐予安慰。为国珍重为祷!
临书神往,不尽欲言。专此奉达。
敬祝
康健!
妻 美龄 廿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4.写信格式一定要注意好,关于民国时期的书信格式是怎样的
格式如下:1、赵X如晤:时欲入夏,汗暑无常,万请珍重。
昔年一别,不知相见再难,鸿雁南飞,鱼书不至。今物改人非,他日挚友各奔东西。
又忆当时共灯读书,龙涎吊古,畅谈纵横。灯黄依旧,故案如新。
共书人安好否?愿君常来书信,勿忘昔年挚友。2、星茹同砚: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别亦良久,甚以为怀,今微风徐徐,花草芳香,常念及学堂时,与汝同伴前行。
坐于石头楼阶上,立于黄昏浅月下,好似闲人一对,偷半日浮闲,嬉笑整日,欢喜非凡。又叹今日吾汝之间却相隔百里,少有来往,且当我矫揉造作,犹为伤感思念。
时欲入夏,愿自珍重。书短情长,不胜依依。
3、伊阳如晤: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别亦良久,极以为怀。
听闻你在外校学业有成,甚喜。不觉忆起三年之前,你远赴汉阳,自始一江相隔,鲜有来往,然而时离别情怀,今犹耿耿于心。
偶念及少小时欢乐事,你我形影相随,嬉笑打闹;窗下共读,弄笔习筝,未尝不感于其深挚情谊。你已久未归故居,不久之前,樱花正盛。
5.怎样把一封信写出民国的感觉
民国现在还存在. 林先生大明尊鉴,谨启者:多谢前日惠赐茶叶一包,佳茗良品,本人无以为报,仅此书信以表恩谢.特此敬达 敬请大安某某某 谨启贺信:林先生大明尊鉴,谨启者:前日听闻阁下金榜题名,获选为考试院长,愚倍感尊崇,因此书信表达恭贺.特此恭贺 敬请大安某某某 敬启请束:林先生大明惠鉴,谨启者:某月某日适逢 家母八秩晋九寿诞,恭请阖第光临地点:某某某哀悼:林先生大明礼鉴,谨启者:近日闻令严辞世,哀震不已,来信以表哀痛,亦请先生节哀,以免伤身.专此 恭请礼安某某某 谨启(记得要用蓝笔)寻人:某某日报读者惠鉴,迳启者:近日本人之某某亲属在某地失踪,特徵如下,烦请四处留意.特此启示启示人 某某某。
6.民国时期书信
宋美龄to蒋中正,写于西安事变期间。
夫君爱鉴: 昨日闻西安之变,焦急万分。 窃思吾兄平生以身许国,大公无私,凡所作为,无丝毫为自己个人权利(力)着想。
即此一点寸衷,足以安慰。 且抗日亦系吾兄平日主张。
惟兄以整个国家为前提,故年来竭力整顿军备,团结国力,以求贯彻抗日主张。此公忠为国之心,必为全国人民所谅解。
目下吾兄所处境况,真相若何,望即示知,以慰焦思。 妹日夕祈祷上帝,赐福吾兄,早日脱离恶境。
请兄亦祈求主宰,赐予安慰。为国珍重为祷! 临书神往,不尽欲言。
专此奉达。 敬祝 康健! 妻 美龄 廿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7.问一下,古代的书信格式
楼上说的很全了,我这里给你一个范例吧(民国时期的文言书信):是妻子寄给丈夫的,夫妻之间也属平辈,供参考:注意文言书信是竖着写的!
某某亲鉴:
陌头之柳色已绿,而君之音信久杳(音咬),每日登楼,不觉望眼欲穿矣。我初非效寻常女子,徒以儿女之情,与其丈夫相胶(音娇)扰,特每隔若干时,亦当一通消息,使我知君在外情形,以慰远念。且高堂有白发慈亲,终朝倚闾(音驴)望君消息,君果在外另有佳遇,忘有闺中黄脸妇,独不念生身之老母耶?我作此言,初非疑虑过甚,轻君人格,实以过去情形而言,殊觉心有难安。须知酒能乱性,色足戕(音枪)身,酖(音丹)毒妖狐,岂容迷乱;前此之事,几至失足,君岂遽(音句)忘?尚望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并以近状详为告我。是为至盼!手此,敬颂
旅安!
妹某某谨启 某月某日
下面附带一个写给父母的,供您参考,谢谢:
父\母亲大人膝下:敬禀者,
暌(音魁)隔庭闱,瞬已两月,孺慕之情,与时俱积。比维新禧(音喜)安吉福体康强,至慰远怀。女自归某门,深蒙舅姑及夫子垂爱,凡事不令操劳,小姑辈亦互相亲睦,无异同胞,故一切起居,无不惯适,足纾(音书)双亲之垂注也。惟自幼生长家庭,一旦骤离膝前,不能不时时忆念。一俟(音四)来月初旬,即拟禀明舅姑,归宁一次,藉以亲承色笑,一慰依恋之情也。先此驰禀,敬叩
福安!
女某某叩禀 某月某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