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动物的研究报告怎么写
怎么样???? 报告说,森林被大量砍伐、湿润地区变得干燥以及过度捕杀使动物面临越来越艰难的处境。
仅最近几年就有上千种动物被赶上“绝路”。数量减少最迅速的有犀科动物、灰鲸及鱼类等。
非洲犀牛的数量从最初的100万头骤减至现在的1.3万头。非洲的河马现在只剩下1300只,30年前还有大约3万只。
西太平洋灰鲸现在只残留有大约100头,日本北部海域铺设油气输送管道使这些仅存的庞然大物也遭受巨大生命威胁。全球大约75%的海洋鱼类遭到过度捕捞,有的可能面临彻底消失的命运。
油污也威胁着它们的生命,仅波罗的海每年就要“吃”进6万吨油。报告说,乐观的数字也有一些,比如由于有一项国际保护协议,北极熊的数量比30年前增长了一倍多,现在已经有2万多只;中国今年为1000多只大熊猫建立了五个新的保护区;非洲中部地区有3000公顷雨林受到保护。
2.动物调查报告怎么写
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即“发文主题”加“文种”,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3.动物观察报告怎么写
观察日记
我家刚养了一条娃娃鱼,它的样子长的很像蜥蜴,我把它放在生态瓶里和泥鳅一起生活。
娃娃鱼的正面是黑棕色的,而娃娃鱼的背部却是不同的,背部的颜色有朱红、灰和褐色。像砖快一样,错杂的填着娃娃鱼的背部。娃娃鱼是用肺呼吸,但是每隔一段时间,娃娃鱼便会跳出水面呼吸,很快就潜入水里。娃娃鱼的四肢肥短,前肢有4指,后肢有5趾,无爪。两指(趾)长短不一。
我这条娃娃鱼它十分活泼好动,它就是爱爬,它以为自己的四肢能跟爬山虎的吸盘相提并论,每次他往上爬,总会摔下来。不过它能从矮的瓶子里往外爬,它之所以往外爬成功,那是因为它的尾巴。娃娃鱼在水里很容易捉到,因为它的皮肤跟泥鳅的皮肤比起来太不光滑了,它在没水的地方呆久了皮肤就会变的粘粘的,回到水里时皮肤就不粘了。
它这种活泼好动的性格也为它自己惹了麻烦。我把娃娃鱼买来的第二天早上,我到阳台上的生态瓶里去找娃娃鱼,发现它不见了,这可把我急坏了,我急忙把这个消息告诉爸爸妈妈,我们大家一起寻找娃娃鱼的踪影。最终,爸爸在一堆大理石里找到了它,那时娃娃鱼已奄奄一息了,爸爸迅速用手将它拿起,放入生态瓶里,并用手指头敲打它的身体背部,过了一会,娃娃鱼慢慢苏醒过来,随后就在生态瓶里活蹦乱跳了。娃娃鱼的生命力真强啊!
你说我家的娃娃鱼可爱不可爱呢?
4.关于动物的研究报告怎么写拜托了各位 谢谢
怎么样???? 报告说,森林被大量砍伐、湿润地区变得干燥以及过度捕杀使动物面临越来越艰难的处境。仅最近几年就有上千种动物被赶上“绝路”。数量减少最迅速的有犀科动物、灰鲸及鱼类等。非洲犀牛的数量从最初的100万头骤减至现在的1.3万头。非洲的河马现在只剩下1300只,30年前还有大约3万只。西太平洋灰鲸现在只残留有大约100头,日本北部海域铺设油气输送管道使这些仅存的庞然大物也遭受巨大生命威胁。全球大约75%的海洋鱼类遭到过度捕捞,有的可能面临彻底消失的命运。油污也威胁着它们的生命,仅波罗的海每年就要“吃”进6万吨油。报告说,乐观的数字也有一些,比如由于有一项国际保护协议,北极熊的数量比30年前增长了一倍多,现在已经有2万多只;中国今年为1000多只大熊猫建立了五个新的保护区;非洲中部地区有3000公顷雨林受到保护。
记得采纳啊
5.关于动物的研究报告怎么写拜托了各位谢谢
怎么样?报告说,森林被大量砍伐、湿润地区变得干燥以及过度捕杀使动物面临越来越艰难的处境.仅最近几年就有上千种动物被赶上“绝路”.数量减少最迅速的有犀科动物、灰鲸及鱼类等.非洲犀牛的数量从最初的100万头骤减至现在的1.3万头.非洲的河马现在只剩下1300只,30年前还有大约3万只.西太平洋灰鲸现在只残留有大约100头,日本北部海域铺设油气输送管道使这些仅存的庞然大物也遭受巨大生命威胁.全球大约75%的海洋鱼类遭到过度捕捞,有的可能面临彻底消失的命运.油污也威胁着它们的生命,仅波罗的海每年就要“吃”进6万吨油.报告说,乐观的数字也有一些,比如由于有一项国际保护协议,北极熊的数量比30年前增长了一倍多,现在已经有2万多只;中国今年为1000多只大熊猫建立了五个新的保护区;非洲中部地区有3000公顷雨林受到保护.。
6.写一篇有关动物的调查报告
野生保护动物报告书 麋鹿:俗称四不象偶蹄目,栖息于沼泽地带以青草和水生植物为食,1894年以前曾饲养于北京南苑,以后仅余少数于国外,野生种均已灭绝,1985年后由英国运回若干只放养。
大熊猫:栖息于箭竹林间,惧寒畏暑,性孤独,雌雄分居,能游泳,善爬树住树洞石隙喜食竹类,亦食果实和动物尸骨,性温顺,自卫能力弱,常受天敌伤害,分布于我国四川西部和北部。 扬子鳄:又称鼍爬行纲,我国特产珍稀动物,栖息于池沼底部,以鱼、蛙、小鸟为食。
7月繁殖,产卵,以日光和杂草腐熟孵化。雌鳄护巢性强。
大鲵:娃娃鱼,两栖纲,世界最大的两栖类,我国特有,栖息于山地溪流,昼伏夜出,捕食鱼虾昆虫,体外受精,广布我国,以华中和华南多;叫声类婴儿。 金丝猴:灵长目,肩批金黄色长毛,生活于3000米高山树林中,树栖,群居,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我国特产珍稀候类。
白鳍豚:哺乳纲,栖息于洞庭湖及长江中下游,汛期水位上升,结群游入洞庭湖及附近繁殖,水位下降回长江,多在深层活动,晨昏靠近浅水捕食鱼类,濒临灭绝。 鸟类 : 卷羽鹈鹕——别名塘鹅、鹈鹕,属于鹈鹕科,学名为 Pelecanus onocrotalus。
大型涉禽。全长约180厘米。
全身灰白色。枕部羽毛延长卷曲。
夏季腰和尾下覆羽略沾粉红色。嘴宽大,直长而尖,嘴的下面有一个与嘴等长且能伸缩的皮囊。
嘴、眼周裸皮及喉囊黄色,脚肉色。栖息于湖泊、江河、沿海水域,喜群居和游泳,但不会潜水。
以鱼为主食。成年鹈鹕一般配对生活,在地面营巢产卵。
每窝产卵1~3枚。两性孵卵并喂雏。
刚出蛋壳的小鹈鹕体色灰黑,不久就生出一身浅浅的白绒毛。亲鸟以半消化的鱼肉喂雏鸟,等雏鸟长大后,把头伸进亲鸟张开的嘴巴的皮囊里,啄食带回的小鱼。
产于新疆、青海及山东以南沿海等地。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红脚鲣鸟——别名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sula。 游禽。
全长75厘米左右。通体大部呈白色。
雄鸟两翅黑褐色。雌鸟背、腰和尾上覆羽染灰褐色,尾羽先端白。
脸侧裸皮黄色。嘴灰蓝,基部转为粉红或仅稍缀以红色。
脚红色。营海洋群集生活。
翅尖长,善飞行。繁殖期从3月至初秋。
营巢于石滩或岛屿上的矮灌木和乔木上,偶亦在地面筑巢。每窝产卵1~2枚,椭圆形,表面粗糙,色青白。
育雏期间,亲鸟反刍胃内食物哺喂雏鸟。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鲣鸟,属于鲣鸟科,学名为 Sula leucogaster。
游禽。全长约70厘米。
上体棕褐色,翅和尾羽的羽轴色更浓,各羽具白或棕白色羽端。前颈和**与上体色同,**余部纯白色。
嘴及围眼裸皮黄绿色。脚淡黄。
冬候鸟,营海洋群集生活,善游泳,以鱼为食。繁殖习性似红脚鲣鸟。
产于西沙群岛。 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东方白鹳——别名老鹳,属于鹳科,学名为Ixobrychus minutus。 大型涉禽。
全长约120厘米。体羽白色。
眼周红色,前颈下部有饰物。肩羽、翅覆羽、飞羽黑色,具光泽。
嘴长而粗壮,黑色。腿、脚红色。
在沼泽、湿地、塘边涉水觅食。主要吃鱼。
蛙、昆虫等。性宁静而机警,飞行或步行时举止缓慢,休息时常单足站立。
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
我国东方白鹳约有2500~3000只。在东北中、北部繁殖;越冬于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黑鹳——别名乌鹳,属于鹳科,学名为 Ciconia nigra。
大型涉禽。全长约110厘米。
嘴长而粗壮。上体、翅、尾、**羽毛黑色,泛有紫绿色光泽。
眼周裸皮红色。胸以下的**白色。
嘴和脚红色。栖息于河流沿岸、沼泽山区溪流附近。
涉水取食鱼、蛙、蛇和甲壳动物。4月份开始繁殖,在岩崖缝隙中或大树上筑巢,每窝产卵3~6枚,乳白色,有少量浅橙黄色隐斑块。
孵卵期31~34天。65~70日龄的幼鸟有飞翔能力。
在东北、河北、新疆及甘肃北部繁殖;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越冬。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朱鹮——别名朱鹭,属于鹮科,学名为 Nipponia nippon。 全长79厘米左右,体重约1.8千克。
雌雄羽色相近,体羽白色,羽基微染粉红色。后枕部有长的柳叶形羽冠;额至面颊部皮肤裸露,呈鲜红色。
初级飞羽基部粉红色较浓。嘴细长而未端下弯,长约18厘米,黑褐色具红端。
腿长约9厘米,朱红色。栖息于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带。
在附近的溪流、沼泽及稻田内涉水,漫步觅食小鱼、蟹、蛙、螺等水生动物,兼食昆虫。在高大的树木上休息及夜宿。
留鸟,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范围游荡。4~5月份开始筑巢,每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淡青色具褐色细斑。
由双亲孵化及育雏,雏鸟约在30天后破壳,经哺育约40天后离巢。产于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
朱鹮是稀世珍禽,过去在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曾有较广泛的分布,由于环境恶化等因素导致种群数量急剧下降,至本世纪70年代野外已无踪影。
我国鸟类学家经多年考察,于1981年5月在陕西省洋县重新发现朱鹮种群,也是世界上仅存的种群。 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白鹮——属于鹮科,学名为 Threskiornis aethiopicus。大型涉禽。
全长约70厘米。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