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燕的笔画笔顺怎么写
燕的笔画笔顺:横、竖、竖、横、竖、横折、横、竖、横、提、撇、竖弯钩、点、点、点、点。
基本信息:
拼音:yàn,yān
部首:灬,四角码:44331,仓颉:tlpf
86五笔:auko,98五笔:akuo,郑码:EARU
统一码:71D5,总笔画数:16
基本解释:
1、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燕尔(形容新婚夫妇亲睦和美的样子)。燕好(常用以指男女相爱)。燕侣。燕雀处(chǔ)堂(喻居安而不知远虑,临祸却不能自知)。
2、轻慢:“燕朋逆其师”。
3、古同“宴”,安闲,安乐。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1、燕窝[yàn wō]
也叫燕菜、燕根。金丝燕在海边岩石间筑的巢。是金丝燕口衔海藻或其他柔软植物纤维后混合着唾液吐出来的胶状物。含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营养价值较高,是一种珍贵食品,并可供药用。
2、燕子[yàn zi]
家燕的通称。
3、燕雀[yàn què]
鸟,身体小,嘴圆锥形,喉和胸褐色,雄的头和背黑色,雌的头和背暗褐色,边缘浅黄色。吃昆虫和植物种子等。
4、燕鸻[yàn héng]
也叫土燕子。鸟类。体长约22厘米。头顶和上体褐灰色,尾上覆羽白色。尾羽深叉状如燕。主食昆虫,是蝗虫的天敌。在中国分布很广。鸻(héng)。
5、燕尔[yàn ěr]
同“宴尔”。
2.怎么写好语文作文喉.
写好作文有两个好办法,一是多写,写多了就会下笔如有神了,一是多读,看书多了好的思路就有了。 创新的思维很重要,网上的东西最多看看做参考,不可照抄。
一、擦亮慧眼,从身边寻找作文材料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孩子们常常会在拿起笔写作文的时候,显得茫然不知所措。孩子们经常会抱怨着:“我没有东西可以写”,“我不知道该写什么”。在这时,老师的首要任务便是要帮学生找到习作的素材。针对不同的学龄水平,可以区别对待。例如教学中文教材第四册的班级中,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我拿出了自己心爱的玩具猫,然后用已有的材料指导学生讲一段话,要求根据从头部到尾部的顺序讲清楚,让学生个个有话可说,让他们觉得作文原来并不难,只要把自己的看到的和感受写好就行了。此外在看图写话上,要求做到先来讲,后来写的过程。这样一来,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会话能力,一方面又帮助学生练笔。其实,文章的素材生活中处处都有,在高学年的班级里,就要求孩子自己去寻找作文的素材。如:郊外的旅行,学校举行运动会了,学校组织去工厂参观访问了……老师若能有意识地提前给学生辅导,学生当然能学会有目的地观察生活,去抓住生活中感人的镜头。因为这些材料来自大家熟悉的真人真事,同学们也自然而然地会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去寻作文的源头。 二、利用范文,让孩子学会模仿学会创作 有了材料,不等于就能写出好的文章,写作文方法的指导是学生作文的拐杖,对于我们海外学中文的孩子们,我提倡学生模仿和借鉴范文。如今海外学中文的孩子们普遍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1、词汇缺乏。比如在写作时形容“开心”的事,通篇都是“开心”,没有考虑到别的形容词。 2、句子不通顺。在学习中我们的孩子们虽然掌握了一定量的词语和句型,但是在碰到写作时,运用这些词语和句型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先在脑海中构造一个日文的句式,然后把它翻译成中文。例如“书我读了”(正确是“我读了书”)、“我吃先”、“我走先”等(正确是“我先吃”、“我先走”)。 3、观察力不够,描写不深入。例如在写人物作文时,对描写人物特点时,没有举例具体说明,缺少人物的心理活动。 针对以上一些特征,如果选用一些同年龄孩子的佳作,印发给学生阅读,对文章中好的手法或好的构思作适当的评点。这么一来既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又给不会读书和写作的同学作一点指导。日积月累,他们自然会掌握不少新的形式。 三、多看、多读、多记,多积累 写作是一种创作。要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观察积累,记忆储存;从说到写,推敲修改,多读勤写。在教学中,我建议学生们多多阅读,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让学生多收集模范文章和剪报,抄写和背诵好词好句好段,让他们记熟和运用。熟能生巧,经过练习,笔头熟了,素材多了,写起文章来也就能得心应手了。海外孩子学中文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但我相信只要下定决心肯学,一定能学好
3.乃字的笔顺正确的写法
拼音:nǎi;
笔划:2
五笔:ETN
部首:丿
结构:单一结构
五行:火
笔顺: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撇
释义:才:今~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是,为:~大丈夫也;竟:~至如此;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
引用: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春秋经·定公十五年》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韩愈《师说》
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汉·刘向《列女传》
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婉贞挥刀奋斫…敌乃纷退。——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
4.乃字的笔顺
国际标准汉字大字典
乃
nǎi
ㄋㄞˇ
1 才:今~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
2 是,为:~大丈夫也。
3 竟:~至如此。
4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
5 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
郑码:YMVV,U:4E43,GBK:C4CB
笔画数:2,部首:丿,笔顺编号:53
备注:12345 即 横竖撇捺折; 53 即 先折后撇
5.乃笔画顺序怎么写
乃字笔画顺序是: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撇乃字共2划读音:乃nǎi部首:丿结构:单一结构释义:1.才:今~得之。
“断其喉,尽其肉,~去”。2.是,为:~大丈夫也。
3.竟:~至如此。4.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
5.你,你的:~父。~兄。
“家祭无忘告~翁”。〈动〉是,就是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副〉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春秋经·定公十五年》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聊斋志异·狼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