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关徐州的介绍
徐州古称彭城,位于江苏省西北部,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现辖丰、沛、铜山、睢宁4县。这里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徐州地形以平原为主,低山和丘陵地相间,海拔19—45米,沂河、沭河、京杭大运河、古黄河穿境而过,骆马湖、微山湖分布在南北两缘。
徐州号称“百里煤海”,煤炭探明储量36亿吨、预测储量69亿吨,还有铁矿石、石灰石、石英岩(预测储量8.3亿吨)、石膏(探明储量3.2亿吨、预测储量44.4亿吨)、岩盐(探明储量5.53亿吨、预测储量21亿吨)、钾长石、大理石等30余种矿产资源。
徐州是国家和江苏省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拥有国家级和省级农业生产和加工基地10多个。盛产优质稻麦、棉花、蚕茧、肉牛、肉兔、山羊、水产品以及苹果、梨、银杏、苹果、板栗、白蒜、芦笋、牛蒡、山药、何首乌等优质水果和特种蔬菜。正在兴建的"淮海食品城"为淮海经济区最大的食品批发集散地。
徐州地处南北相交之处,历史上有英雄美人的传说。湖光山色,刚柔相济,自然风光兼有北方的豁然大气和南方的钟灵秀丽。这里依山带水,岗岭四合,山围着城,城环着山,山水特色十分明显。故黄河穿城而过,大运河傍城而流。
徐州是江苏省最古老的城市,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这里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两汉文化最具特色,还有楚霸王项羽的戏马台、楚汉鏖兵的九里山古战场以及与苏东坡有关的放鹤亭、黄楼、东坡石床、快哉亭等,都是很有观赏价值的历史人文景观。
以两汉文化为特色的徐州旅游产品已形成系列,“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已逐步为有关专家和国内外旅游者所公认。城南的云龙山、云龙湖、亚洲最大的淡水鱼水族馆、闻名中外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泉山自然保护区等景观已浑然一体,构成了60平方公里的风景区是值得玩味的地方。
目前以徐州为中心,向山东曲阜、峄山、泰安、荷泽、安徽皇藏峪、亳州、江苏淮安、东海以及河南开封辐射所形成的区域性旅游网络,更加丰富了来徐旅游的内容。
位置:位于江苏省西北部的徐州,是苏北最大城市和由苏、鲁、豫、皖边区组成的淮海经济区的中心。京沪、陇海两大铁路干线在这里交汇,作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素称“五省通衢”。
面积:全市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963平方公里
人口:全市总人口896万,其中市区人口160多万
行政区划:辖云龙、鼓楼、九里、泉山、贾汪5个区,新沂、邳州2个县级市和铜山、睢宁、沛县、丰县4个县
概貌:徐州古称彭城,有着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意经和养生学的鼻祖彭祖、汉代开国皇帝刘邦、人杰鬼雄项羽都在徐州留下了他们的痕迹
2.徐州简介
徐州,古称“彭城”,为江苏省省辖市、第二大城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接壤地区,长江三角洲北翼,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民国时期国家八大中心城市之一,淮海省省会,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徐州有超过六千年的文明史和四千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千年帝都,是两汉文化和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
徐州是中国经济30强城市,国际性新能源基地,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世界硅都”的美誉,成长竞争力居全国首位,是目前最具潜力的二线城市之一。
3.徐州的介绍
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12,江苏省省辖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北倚微山湖,西连萧县,东临连云港,南接宿迁,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3。徐州是华东重要门户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科教、文化、金融、旅游、医疗、会展中心,也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商业和对外贸易中心。14原始社会末期,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徐州称彭城自始起,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一直是淮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5。徐州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千年帝都,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6徐州是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7,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长江三角洲区域中心城市8,徐州都市圈核心城市,国际新能源基地,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的美誉。徐州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3037平方公里。徐州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90%。现辖5个市辖区、3个县、2个县级市。徐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3徐州有云龙湖、云龙山、彭祖园、楚王陵、戏马台、窑湾古镇、徐州潘安湖湿地公园等旅游景点,有彭祖、刘邦、孙权、李煜、张道陵等历史名人。
4.写家乡徐州的作文总分总
我的家乡徐州是一个景色宜人,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
在我的眼中,最适合人们游玩的地方,是美丽的云龙湖。今天早上,妈妈带我去云龙湖游玩,我高兴极了。来到云龙湖畔,远远望去,在薄雾的映衬下,云龙湖显得格外幽静。走近几步,隐隐约约地看到几只小船在湖中慢慢地行驶,船后留下一条条波纹。四周一片寂静,堤岸上的树木郁郁葱葱,不时有几只小鸟飞过,它们在树林中来回穿梭,嬉戏着,玩耍着。我们来到岸边柳树旁,湖面碧波荡漾,不是有几条鱼跳出水面。一阵微风拂过,身边的花儿也摇摆起来,多像婀娜多姿的少女在翩翩起舞,蜜蜂蝴蝶也伴随着花香飞了过来。游人越来越多,有的手握鱼竿,静静地坐在岸上钓鱼;有的小朋友边跑边笑地捉蝴蝶;还有的则被这美丽的云龙湖深深地吸引住了,进入了美好的遐想……
徐州不仅景色优美,还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在旅游界有这么一种说法:“秦唐文化看西安,明清文化看北京,两汉文化看徐州。”徐州历史文化遗存十分丰富,特别是古文化遗产中的汉代三绝:汉墓、汉兵马俑和汉象化石。其中以汉墓位列第一。
在我眼中的徐州是个景色优美、历史悠久的城市,更是我热爱的家乡。
5.徐州市介绍
徐州,简称徐,古称彭城 ,江苏省地级市,地处江苏省西北部、华北平原东南部,长江三角洲北翼,北倚微山湖,西连萧县,东临连云港,南接宿迁,京杭大运河从中穿过,陇海、京沪两大铁路干线在徐州交汇,素有“五省通衢”之称 。
徐州是华东重要门户城市,华东地区重要的科教、文化、金融、旅游、医疗、会展中心,也是江苏省重要的经济、商业和对外贸易中心。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原始社会末期,帝尧时彭祖建大彭氏国,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
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 ,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一直是淮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徐州有超过6000年的文明史和2600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 。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徐州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037平方公里。
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原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90%。辖5个市辖区、3个县、2个县级市。
徐州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有云龙湖、云龙山、彭祖园、楚王陵、戏马台、潘安湖等旅游景点,有彭祖、刘邦、孙权、李煜等历史名人。
6.用3句话来介绍徐州
交通要塞。
帝王之都。徐州,华东重要门户城市,江苏省第二大城市,是**定位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特大型区域中心城市,中国经济30强城市,国家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国际性新能源基地,有“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世界硅都”的美誉,成长竞争力居全国首位,是目前最具潜力的二线城市之一。
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徐州有超过六千年的文明史和四千年的建城史,是著名的千年帝都,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
徐州是两汉文化的发源地、中国佛教的发源地,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因其拥有大量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被称作“东方雅典”。
7.祥细的介绍一下江苏徐州
徐州是苏北最大城市,是**批准的拥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是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现为第二亚欧大陆桥东端一个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
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铁路、陇海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北滨微山湖。
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我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徐派作家王茂飞这样评价自己的家乡:一州,两汉,三楚之西,乾隆四巡,五省通衢,六千年文明,主席七访,八百寿彭祖,九朝帝王徐州籍,十里长街淮海路。
市情概览 英文名:Xuzhou 简称: 徐 经纬度:市中心位于北纬34°15′、东经117°11′。 省份: 江苏省(Jiangsu Province) 时间:北京时间UTC+8 牌照:苏C 苏OC(徐州警察和行政用车) 政府:市委书记曹新平,市长张敬华。
人口:2008年市辖区人口184万。 面积:市区面积1180平方公里。
行政区类型:地级市 云龙区 面积 118平方千米,人口 30万人。邮政编码221009。
鼓楼区 面积 212平方千米,人口 38万人。邮政编码221005。
九里区 面积 98平方千米,人口 25万人。邮政编码221040。
贾汪区 面积 690平方千米,人口 49万人。邮政编码221011。
泉山区 面积 62平方千米,人口 43万人。邮政编码221006。
邳州市 面积2088平方千米,人口169万人。邮政编码221300。
市人民政府驻运河镇。 新沂市 面积1571平方千米,人口 99万人。
邮政编码221400。市人民政府驻新安镇。
铜山县 面积1856平方千米,人口118万人。邮政编码221100。
县人民政府驻铜山镇。 睢宁县 面积1767平方千米,人口132万人。
邮政编码221200。县人民政府驻睢城镇。
沛 县 面积1349平方千米,人口115万人。邮政编码221600。
县人民政府驻沛城镇。 丰 县 面积1450平方千米,人口116万人。
邮政编码221700。县人民政府驻凤城镇。
[编辑本段]自然地理 徐州市位于东经116°22′~118°40′、北纬33°43′~ 34°58′之间。东西长约210公里,南北宽约140公里,总面积11258平方公里,占江苏省总面积的11%。
域内除中部和东部存在少数丘岗外,大部皆为平原。丘陵海拔一般在00-200米左右,丘陵山地面积约占全市9.4%。
丘陵山地分两大群,一群分布于市域中部,山体高低不一,其中贾汪区东北的大洞山为全市最高峰 ,海拔365米;另一群分布于市域东部,最高点为新沂市北部的马陵山,海拔122.9米。平原总地势由西北向东南降低,平均坡度1/7000--1/8000,平原约占土地总面积的90%,海拔一般在30-50米之间。
徐州市地处古淮河的支流沂、沭、泗诸水的下游,以黄河故道为分水岭,形成北部的沂、沭、泗水系和南部的濉河、安河水系。境内河流纵横交错,湖沼、水库星罗棋布,废黄河斜穿东西,京杭大运河横贯南北, 东有沂、沭诸水及骆马湖,西有复兴河、大沙河及微山湖。
拥有大型水库两座,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84座,总库容3.31亿立方米,以及众多的桥、函、渠、闸等水利设施,初步形成具有防洪、灌溉、航运、水产等多功能的河、湖、渠、库相连的水网系统。 徐州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
年气温14℃,年日照时数为2284至2495小时,日照率52%至57%,年均无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气候资源较为优越,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主要气象灾害有旱、涝、风、霜、冻、冰雹等。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
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春季天气多变,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潮频袭。 徐州地处南北相交之处,历史上多出英雄美人。
湖光山色,刚柔相济,自然风光兼有北方的豁然大气和南方的钟灵秀丽。这里依山带水,岗岭四合,山围着城,城环着山,山水特色十分明显。
黄河故道穿城而过,大运河傍城而流。被誉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自古便为兵家必争之地,素称“五省通衢” 。
黄河故道明嘉靖31年(1552年)黄河决徐州,淤四十里。明万历2年(1574年)8月,黄河于砀山决口, 淮河亦在高家堰决口而东泄,徐州、邳县、淮河南北淹没千里,徐州城内进水。
万历18年(1590年),大溢徐州,水渍城中愈年,众议迁城改河,季训(潘季驯)浚魁山支河(今奎河),以通之,积水乃消。是时,水势横溃,徐淮泗扬间无岁不受患。
据史料记载:毁城最甚者为明天启4年(1624年)6月,河决徐州魁山堤,一向东北灌州城,城中水深1丈3尺,一自南门至云龙山西北大安桥入石狗湖(今云龙湖),一由旧支河南流至邓二庄,历租沟东南以达小河,出白洋,仍与黄会。徐民苦淹溺,议集赀迁城。
给事中陆文献上徐城不可迁六议。而势不得已,遂迁州治於云龙(即云龙山)。
8月又复大雨,河水持续泛滥。幸存的百姓避在云龙山及户部山等高处。
地质构造徐州地处苏鲁豫皖交界中心,大地构造上属于华北断块区的南部,在地震区划上则属于大华北地震区的南缘。徐州的地质条件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