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亲子陪读读后感怎么写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亲子活动是少之再少,大多是父母长期工作,工作下班后又给料理饭菜,而孩子放学就是做作业,根本没有一点时间来陪孩子,更不要说在一起学习读书了,所以这次学校组织亲子共读,我们要好好珍惜.
读书,是人生的一大积累,它能塑造健全的人格,锤炼顽强拼搏的意志,更能丰富课外知识与大脑的智慧积累,它可能影响我们新一代的一生.一个不重视读书的学生,是一个难有发展的学生;一个不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是一个不称职的家长.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并不能做到每天陪儿子共读,但我每星期至少能陪孩子两次共读.
自从开始亲子共读,在与儿子的一同阅读、一同学习中,我又重新找回了那种美妙与神奇,每次亲子共读都是乐在其中,回味无穷!
我们在读《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时,一起享受书中人物的喜怒与哀乐,一起感受到主人公顽强不息的精神和超强的生存能力,给孩子讲解碰到困难时,要象鲁滨孙在困难环境中顽强不息的精神,不可以遇到困难就逃避,而是想方设法的去克服解决它.
我在欣赏孩子的成长中也收获了快乐,书中的童真童趣拂去了我心灵上的尘埃,让我有幸走进孩子的世界,懂得如何去亲近这些纯真的天使.
2.怎么写家长感言简短
尊敬的各位老师,家长朋友,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我们每个家长的愿望,青出之于蓝而胜于蓝是每个老师对学生的殷切希望。因此,要想我们的孩子安全、健康的成长,离不开学校这片沃土,离不开园丁的辛勤培育,更不能缺少家庭的关怀。家校携手,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学校精心的哺育我们的孩子,那么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重视孩子的“健康”
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
三、把孩子当作一个朋友,多理解,多表扬,多鼓励,少批评,不指责。
四、积极配合老师和学校
最后,我再次代表家长向各位老师道一声:你们辛苦了!祝你们工作顺利,身体健康,合家欢乐!祝所有孩子更加懂事,学习进步!
谢谢大家!
3.家长感言怎么写
家长感言:
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反复反省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导一个孩子除了经常督嘱他学习,在学习上刻苦用功学习之外,还要叫他为人处事,使自己的孩子学会怎样为人,待人,为人处事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在这样的情况下再明确学习目的,这样学习的积极性自然会明显地提高。
通过这次家长会我体会到:1、要时常和孩子沟通,要把孩子当朋友。不要以命令口气去教育和强迫方式教孩子去做事。2、多给予孩子以鼓励和表扬,孩子做错什么事情不要一味的去批评和指责。3、要培养孩子自信心。父母要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因为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父母的习惯将会影响孩子的性格和命运。4、培养孩子在学习中需要有一个积极心态。
回想自己的教育方式,确实需要许和改进。首先没有放下身架和孩子做朋友,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与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心理变化。对于孩子的优点和成绩,觉得理所当然,应该是这样的,而对于他的缺点和失误,只是一味的训斥他,没有正确加以引导和分析,鼓励他勇敢走出低谷,培养他的自信心,重新去主动进取。
我觉得今后是我们做家长的更新观念,与孩子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的时期,改变以往的方式、方法,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充分表露自己的情感,抽出更多的时间去了解,去交流。做好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给他足够的自主权,不能加给自己的观念。同时给孩子经历失败的机会,让他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笑对人生,给予他足够的力量,尽可能的多鼓励,让他知道健康的心态是最重要的,失败,不过是重头再来。
还有就是和孩子一同去多看积极向上、丰富的课外书,和孩子共同学习,对于困难,共同面对。健康、向上,乐观、进取,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4.家长感悟怎么写简单
这次的家长学校实在是让我受益匪浅!我在这次的学习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真的很感谢。
孩子是每个家庭放飞的希望,和很多家长一样,我也期盼自己的孩子在小学六年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但是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往往由于不得法,取得的效果事倍功半。感谢学校的良苦用心,让我在陪孩子的成长中找到了正确的方法。
上了家长学校,让我这个有7年年龄的家长深感惭愧,以前事事替孩子做的做法是多么的错误,这样的爱会害了孩子,要做一个新型的合格的家长。为了能使自己孩子能够健康全面的发展,今后我们要始终坚持关爱而不溺爱;教育引导而不束缚,启发指点而不硬性规定;平等相处互相尊重而不居高临下长辈气实足。把孩子视作朋友,视作知己,使孩子始终在一种宽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健康地发展。营造一种家庭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自我作起,从点滴入手,引导孩子主动生活的能力,主动学习的习惯。
校长的报告很精彩,为各位新生家长介绍学校概况、教学理念、教学成绩等,使我对我们学校有了进一步了解,我的孩子在这样一个师贤友爱的环境中学习,是多么的骄傲和自豪,我相信我的孩子在老师们的教育爱护下也会优秀的。
班主任、任课老师和家长的交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之间一次难得的集体交流活动。第一次走进孩子的教室,坐在矮矮的课桌椅上,亲切而又久远,浮想联翩,感慨万千。遇到这样尽心敬业有爱心的的班主任和老师,我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多么的幸运,作为家长是多么的放心,我们一定配合老师做好各项工作。
最后我非常感谢塔山小学举办的家长学校,也非常感谢辛勤讲课的校长、老师和专家。希望学校今后多办家长学校,让我们家长也不断丰富、充实自己,一起努力学习知识,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优秀人才,也让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家长。
学习不可能一蹉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孩子的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家庭教育也是,家长学校可以说是抛砖引玉,引导家长如何更好的掌握教育方式方法来教育孩子学习成长。
5.我们上课调皮 老师就叫我的家长来陪读 还让我写陪读感想 这个感想怎
老师,您好,我知道自己犯下错误,今后一定会改正的。您请家长 来陪读,都是应该 的 ,我以后一定 好好遵守纪律,上课认真听讲 ,按时完成作业 ,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做一个不迟到不旷课,文明礼貌,尊敬师长的 同学。今天我终于认识到自己犯下的错误 给同学和老师们 带来了多大的麻烦,上课不听讲,还调皮捣乱,这样多影响同学啊 ,耽误了同学的时间 ,同学们 成绩不好 ,整体 的风气也不好 ,没有良好 的学习氛围,我们是搞不好学习的,上课 调气真的不好,他会让我丧失学习的时间,荒废学业,长大了 也会一事无成的 ,最终变成了一个没什么用的人,我现在真的意识到了上课调皮捣乱的坏处了,从今以后 在也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我要监督同学们,上课都不能乱说话 ,都要严肃起来,这样,大家的学习成绩才能步步高升,以后长大了,才会有出息,谢谢老师的一片苦心,我真的真心感谢遇到您这样的明师。
你的学生XX 特此致歉,希望老师能给我一次改错的机会,祝您身体健康。
6.对父母陪读现象怎么看
家长陪读是无奈之举
陪读现象并不鲜见,可以说是现行教育下的特有共象。农村家长如此,城市家长也无以幸免。如果说农村家长采取的是全程陪读,那么城市家长也好不了多少。
仅就表现来说,农村家长的全程陪读“有些过度”,属于对孩子的一种溺爱,不符合独立的教育趋势,其行为应当反对和禁止。不过,从陪读的目的而言,说“过度陪读”显然是一个伪命题。其实,家长陪读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受制于多个客观因素。在“客观决定主观”的作用下,家长们的选择就变成了一种集体行为,最后演变为现行教育的一大特点,并加重了教育负担的外延性。
农村家长陪读有两个特点,一是总量相对较大,涉及的人数很多,越是贫穷的地方数量越多。二是陪读的层次很深,往往是全程陪读。不过,这种陪读取决于两个因素,是由基层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教育环境决定的。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公,农村家长们只有付出更多的努力,提供更好的环境,才能让孩子在学习上更具有优势,并考出更好的成绩。
另一个原因在于,分数和高考的重要性,决定了农村家长们无法释怀和放手。虽然读大学已相当普遍和容易,不过读好大学变得更为艰难,“千军万军过独木桥”的竞争态势,反倒较扩招前更为激烈。农村孩子要想出人头地,高考依然是人生最重要的转折点。“高考改变命运”的底层逆袭依然未能得到改善,农村学子实现人生梦想的路径,还得靠高考与分数来承载,这是最简单也是最公平的方式。除此之外,向上的路径变得极为逼仄。
有人主张,“我们无法改变自己的出身,也无法改变自己曾经接受的教育方式,但可以意识到自己缺失的部分,可以用勤奋去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某种意义讲,高考仍然是寒门学子改变社会阶层的最公平途径,也正是对这一路径的重视与依赖,才使得家长们明知陪读代价高昂,但依然乐此不疲。因而,重视家长陪读现象,一般的倡导与劝解没有实质意义,需要从制度层面赋予学生更多能够承载梦想的机会,让上大学不再是唯一,而有更多的渠道和途径。
陪读的教育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尤其需要回答“如何让农村孩子真正成长与成才”的公众之问。故而,立足于现实情况和底层诉求,持续推进教育改革,提供多元的成才路径,让高考与分数不再是唯一,才是真正的破题之道,也是亟待破解的制度瓶颈。一言概之,只有教育环境真正发生变化,家长陪读的现象才会真正转变。
“陪读”陪丢了成长自觉
笔者以为,时下的教育,正被一些“不正常”所包围,而这些“不正常”契合了当前教育的发展实际,于是逐渐被认同乃至默许,“家长陪读”这一现象便是如此。
因为学生、老师和社会的支持,陪读的家长群体不断扩大。然而,剥开家长陪读现象的外在,其核心却是在架空学生的自主成长空间,对学生的成长而言,并不见得是件好事。
正如文章所指出的那样,家长陪读被广泛认可的背后,原因明晰可见。孩子可以安心学习,学校可以更好地进行“家校合作”,地方政府更是从中看到了经济效益。然而,大家说好未必就是真的好,仔细思考过后,便发现家长陪读的背后潜藏着不少问题。
一者,陪读让孩子能够安心学习,这意味着除了学习之外,孩子不用再去关注任何事。现实的教育正是如此——家长越俎代庖,做了很多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于是孩子对家长的包办习以为常,从而有意去忽略其他成长锻炼的机会。孩子看似精力集中了,实则失去了很多成长机会。二者,如果说当前的家校合作还需建立在家长陪读基础上,那么这样的家校合作实际上并非合作,而是在推卸责任。家长随时陪伴,学校便可能将很多该自身承担的责任推卸给家长。无论是家长推卸责任给学校,还是学校推卸责任给家长,这种不对等的合作背后,都反映出家校合作的无序和无效。三者,家长陪读现象在一些名校更加凸显,而这些所谓的名校,无一不是靠着升学率来吸引众人。升学率的背后,又是对学生的无所不用其极。支持家长陪读,就是在变相支持这些名校唯升学率论的目标导向。
更为重要的是,家长陪读的对象虽然还是未成年人,但他们已然能够自己去处理一些问题。家长的出现,对孩子而言是种依靠,但这种依靠很容易变成依赖。加之陪读的环境下,孩子压力大,父母的压力也很大。为了避免孩子分心,家长只会将“保姆”的角色无限放大,从而给孩子提供最佳保障。恰恰是这种过度的保障,让孩子走上社会后时常难以适应。
显然,家长陪读的背后,是对应试教育和唯升学率论的屈服,也是对孩子成长的一种阻碍。尽管一段时间内能够帮助孩子减轻些压力,但成长本就如此,压力只能靠孩子自己去扛。如果学习压力大到非需家长来帮助应对时,那则意味着教育问题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