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纪实文学的特点(附写法指导)
现在提出了报告文学、非虚构、纪实文学、传记文学等等新的文学体裁、门类或者概念,每个人的理解不同,允许存在。我个人认为,纪实文学有它的特点,纪实性不可缺少,必须通过自己的亲历采访或者尊重客观的历史文档、书信日记等材料,但又要有艺术性,通过作者一定的思想、写作经验,用文学艺术地手段表现、反映出历史或者现实生活、人物事件等,包括历史、案列、回忆录、人物传记等各种纪实文学文体。
纪实文学在写作中应该注意到一下几个方面:
一、题材的选取。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社会,作者要根据自己熟悉的情况和驾驭的能力选取题材,大手笔、大视野未尝不可,但是小而精、深而思,是首选。重大题材能写尚好,写自己最熟悉、能写到骨子里的我赞成。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逼近客观真相,真实写作。
二、“度”的选取。“纪实文学”对立统一,要精准地把握纪实文学中“纪实”与“文学”、“实”与“虚”的度比较困难,要统筹考虑,方可下笔。过多强调“纪实”,那是材料简单的堆积,索然无味;过分强调“文学”,过多抒情,无病呻吟,过度议论,过度解读,那成了虚构的小说,无本之木,无水之源。
三、责任与担当。一个作者,要有责任和担当,要有良知,不能丢失写作的“底线”。我们既不要大而全,一味歌颂式、过分强调和粉饰、主旋律的“纪实文学”;也不需要基于各种因素,过分解读个人隐私或者极端暴露甚至无端棒喝的“纪实文学”,这与作者的写作立场,责任与担当,敏锐地洞察力有关,我觉得“纪实文学”,是有温度和深度的,立体化、多角度、多方面的。
“纪实文学”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和“报告文学、非虚构、传记文学”等有异同点,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我觉得“纪实文学”比之“报告文学”可能范围、深度、人性化更突出些,“报告文学”突出时代的新闻性明显些,“纪实文学”的文学性多些。
2.纪实文学写作方法与模式、技巧
1.细观察。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
2.多阅读。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等。
我读书、学习、积累知识一般是用快速阅读法,这里说的快速阅读不是简单地阅读速度快,跟略读、跳读扫读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快速阅读是一种科学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快速阅读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的高效上,更是理解的高效:对抓住文章段落的脉络和重点有非常好的作用,帮助我们对文章做整理、分析和归纳。掌握速读记忆之后,可以把阅读效率提高很多倍,无论是阅读素材积累还是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的,特别是对于时间紧张的高中生来说,非常有必要练习提高一下。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我自己用的是这个。
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的,阅读从大的作用来说,滋养着人的心田,提高自我修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终生收益,从小的方面来说,中学生阅读可以增加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尤其对于写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常练笔。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写日记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3.纪实文学写作方法与模式、技巧
1.细观察。
细致观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金钥匙。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从生活现象的矿藏中发现碎金璞玉,于泥沙混杂中攫取闪光的宝物。
2.多阅读。广泛阅读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条件。
要写出好文章,就必须多读书。“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我们强调既要多读,又要选择地读,更要读进去,理解所读文章的结构技艺,语言特点”等。
我读书、学习、积累知识一般是用快速阅读法,这里说的快速阅读不是简单地阅读速度快,跟略读、跳读扫读等有着本质的区别。快速阅读是一种科学高效的阅读、学习方法。
快速阅读不仅体现在阅读速度的高效上,更是理解的高效:对抓住文章段落的脉络和重点有非常好的作用,帮助我们对文章做整理、分析和归纳。掌握速读记忆之后,可以把阅读效率提高很多倍,无论是阅读素材积累还是学习,都有极大的帮助的,特别是对于时间紧张的高中生来说,非常有必要练习提高一下。
具体练习可以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我自己用的是这个。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中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是非常必要的,阅读从大的作用来说,滋养着人的心田,提高自我修养,养成读书的好习惯,终生收益,从小的方面来说,中学生阅读可以增加知识面,提高语文素养,尤其对于写作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3.常练笔。经常练笔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关键。
要想入作文的大门,并求得不断进步,更重要的是多练。谚语说的好:“文章读十篇,不如写一篇。”
这就道出了作文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写日记是一种有效的练笔方式,天天坚持写日记,以后作文就有了坚实的基础。
4.什么叫纪实写法
纪实写法指的是纪实文学,是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新兴文学样式,亦称“报告小说”,是报告文学化的小说,也是小说化的报告文学。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可以有一定的虚构性,但对虚构还有一定的限制。
关于纪实文学的定义,还有多种观点。如李辉的表述是:“纪实文学,是指借助个人体验方式(亲历、采访等)或使用历史文献(日记、书信、档案、新闻报道等);
以非虚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或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与真实事件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报告文学、历史纪实、回忆录、传记等多种文体。”
扩展资料:
纪实作品举例:
1、《中国八零后调查》
段东涛著,2011年3月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第一次由80后的作家深入采访中国国内的各个行业和不同地域的24位80后人物,而完成的一部纪实文学著作。
书中通过80后的就业、爱情、房子、孩子、选择、责任、亲情、梦想等八个部分来真实地记述了书中人物的行走轨迹,给读者以一种真实感,对社会学研究80后群体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该书还配有80后创作歌手陈楚生为本书创作的主题歌《她们》。赵忠祥、崔健、韩寒等等社会精英人物也对通过该书传达了声音。该书中“触目惊心的80后生存群像”在社会中尤其是80后一代的读者中引起了巨大反响。
2、《透明的性感》
东方竹子著,1994年中国文联出版公司第一版,1998年中国社会出版社再版。此书不仅是一个独闯深圳的少女生活纪实,而且是颇有力度的深圳近代史大纪实。
它以深圳原野股停牌下市为大背景,展开的不仅是深圳的表面,更是深圳的神韵。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纪实
5.小说、传记文学、纪实文学、报告文学,四者最大不同是什么
小说是文学体裁四分法中的一大样式。它是通过塑造人物、叙述故事、描写环境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的一种文学体裁。
传记文学(biographical literature),记载人物经历的作品称传记﹐其中文学性较强的作品即是传记文学。
传记文学VS小说
以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描写对象﹐所写的主要人物和事件必须符合史实﹐不允许虚构。在局部细节和次要人物上则可以运用想象或夸张﹐作一定的艺术加工﹐但这种加工也必须符合人物性格和生活的特定逻辑。在这一点上﹐它有别于以虚构为主的小说。所写的人物生平经历必须具有相当的完整性。它有别于普通的人物传。传记文学一般采用散文的形式和手法﹐有的和小说接近。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深刻的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以完整的布局、合理的发展及贯穿主题的美学原理为表现的文学艺术作品。 也可以说: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要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和个人内心世界的一种文学体裁。与其他文学样式相比,小说的容量较大,它可以细致地展现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可以表现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同时还可以描述人物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小说的优势是可以提供整体的,广阔的社会生活。
纪实文学是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新兴文学样式,亦称“报告小说”,是报告文学化的小说,也是小说化的报告文学。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可以有一定的虚构性,但对虚构还有一定的限制。
传记文学VS通讯
通讯是较详细、生动地描述事件的一种体裁。一篇好的通讯报道必须有一个生动感人、富有思想内涵的典型事件。一篇好的通讯报道还要着力写好几个鲜活而有深度的典型情节。通讯报道尽管允许使用文学手法,可以有一点合情合理的推想、想象,但它毕竟属于新闻类体裁,推想、想象必须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不得随意发挥。。《登上地球之巅》中,描述王富洲等四名登山队员向最后380米高度冲击的过程中,所遇到的艰险、怎样战胜困难、每个人的表现等等,都是真真实实、有根有据的。刘连满后来身体已非常虚弱,不得不在途中留下休息,他在几近昏迷的状态中有一段心理活动:他对“活下去”的渴望,他甘愿牺牲自己也要把氧气留给战友的清醒意识…… 这段内心矛盾作者自然是没有体验的,但作者熟悉这些队员们的性格和心理,他设身处地地推想和想象,就显得是真实的、符合情理的,并不违背新闻的真实性要求。传记文学其实是传记和文学的“合成”体裁。作为传记,它属于应用文,像新闻一样,必须遵循严格的真实性;但传记一旦与文学结缘,就又跑到文学领地里去了,获得了一些文学的“权利”,可以想象甚至虚构,可以运用更多的艺术表现手法。但这“权利”也是有限的,人物和事件的基本真实不能违背。可以说传记文学是一种跨领域的写作文体。《伟大的悲剧》中,英国人斯科特等五人南极探险队,他们最终的失败和毁灭,其原因有多种,有的说是源于他们计划上的失误,有的说是因为那一年气候的超常寒冷。但作者在他的作品中淡化处理了这一重要内容。斯科特比挪威人阿蒙森迟到南极“五个星期”,但不知为什么,茨威格却写成了“仅仅一个月”,显然是不准确的。然而传记文学的重心在表现人物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性格心理,作者的“忽略”和“误记”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也不会影响对人物的塑造。如果换成通讯报道,那就算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