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此致的意思
书信中的“此致敬礼”,“此致”指的是前面的内容讲完了,而并不是针对后面的“敬礼”而言。
“此”指的是前文内容,例如,写回信时,末尾用“此复”;下通知时,末尾用“此通知”;发布命令时,末尾用“此令”。这些都是煞尾语。
“此”字的作用在于概指前文,了结全篇。 “致”字即“尽”或“与”讲,含有无保留地给与或呈献之意。
“致**书”,即“与**书”;“致词”,即“献词”。 “此致”两字连用,意思就是“上面的话说完了”,这是从文言文中因袭下来的。
“此致'是一封信的煞尾,它与“敬礼”之间并不存在动宾关系。 “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 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 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
“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2.此致是什么意思
此致"此"者不是指后面的“敬礼”,而是指前面所写的内容。“此”字在于概括全文,了结全篇;”“致”者也,“此致”二字连用,意思是上面的话说完了,它是信的结尾词。
书信中的“此致敬礼”,“此致”指的是前面的内容讲完了,而并不是针对后面的“敬礼”而言。
“此”指的是前文内容,例如:写回信时,末尾用“此复”;下通知时,末尾用“此通知”;发布命令时,末尾用“此令”。这些都是煞尾语。“此”字的作用在于概指前文,了结全篇。
“致”字即“尽”或“与”讲,含有无保留地给与或呈献之意。“致**书”,即“与**书”;“致词”,即“献词”。
“此致”两字连用,意思就是“上面的话说完了”,这是从文言文中因袭下来的。“此致'是一封信的煞尾,它与“敬礼”之间并不存在动宾关系。
「此致」后亦可写受文者,乃平行公牍用法,「此致」本身称为「送达语」。此时,「此致」后面的文字为在公文格式上称为「受文者」(此封公文的收件者)。如写「此致行政院」,此封公文即应由行政院启封并处理。受文者应平抬示敬。相应之上行送达语为「右申」、「右呈」、「谨呈」。近义其他平行送达语有「右移」、「此咨」、「右咨」等。下行文前清例用「右仰」,受文者接写不抬头,为轻藐下级之语风,民国废止,改用「此令」、「此发」
3.此致是什么意思
书信中的“此致敬礼”,“此致”指的是前面的内容讲完了,而并不是针对后面的“敬礼”而言。 “此”指的是前文内容,例如,写回信时,末尾用“此复”;下通知时,末尾用“此通知”;发布命令时,末尾用“此令”。这些都是煞尾语。“此”字的作用在于概指前文,了结全篇。 “致”字即“尽”或“与”讲,含有无保留地给与或呈献之意。“致**书”,即“与**书”;“致词”,即“献词”。 “此致”两字连用,意思就是“上面的话说完了”,这是从文言文中因袭下来的。“此致'是一封信的煞尾,它与“敬礼”之间并不存在动宾关系。 “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 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 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4.“此致”、“敬礼”格式
①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如亲爱的等。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否则,就会违反构段意义单一的要求,变成多义段了。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此致”可以有两种正确的位置来进行书写,一是紧接着主体正文之后,不另起段,不加标点;二是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称呼和祝颂语后半部分的顶格,是对收信人的一种尊重。是古代书信“抬头”传统的延续。古人书信为竖写,行文涉及对方收信人姓名或称呼,为了表示尊重,不论书写到何处,都要把对方的姓名或称呼提到下一行的顶头书写。它的基本做法,为现代书信所吸收。
⑤具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
5.此致敬礼的正确格式
此致敬礼的格式书面写法一般有以下两种写法:
1、在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敬礼”写在“此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要注意的是,“此致”后边不加任何标点,因为这句话未完。“敬礼”后加惊叹号,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此致敬礼的位置可以在全部征文的后面写“此致”,“敬礼”换行顶格。
2、正文后紧接着写“此致”(其后不加标点),另起行顶格写“敬礼!”。此致敬礼的位置在全部正文的尾部换行,空2格写此致”,“敬礼”换行顶格,加感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