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术前讨论制度
原发布者:蒋崇胜
医院术前讨论制度1、根据手术分级制度规定,二级以上手术均应开展手术术前讨论并书写术前讨论记录。2、术前讨论由科主任或主(副主)任医师主持,对将要进行的二级以上手术、有严重并发症的手术、疑难手术进行讨论。3、除提交全科讨论的手术外,其他手术应在各病区或小组进行,由小组主治医师主持。4、术前讨论前填写术前讨论单,由术者签字。5、术前讨论时经治医师应做到对术前讨论患者准备必要、充足的材料,包括化验、造影、ct等。有重点的介绍病情,并提出自己或专业小组的诊断及治疗方案。必要时检索有关资料。6、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诊断、手术适应症、术中术后并发症、意外以及防范处理预案、术前准备、麻醉方式等。7、各级医师充分发言,提出自己的意见和见解。8、科主任最后指导、完善制定出的治疗方案。首次讨论难以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者应进行多次讨论。9、各级医师必须遵守、落实科主任制定的诊疗方案。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于记录本及病历中。10、术前谈话和签署《手术同意书》依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要求进行。11、术前1天由各病区经治医师填写手术通知单并送交手术室统一安排手术。手术通知单由专业组主治医师或科主任签署。手术分级管理制度1.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卫生部《医院分级管理办法》要求,根据医院功能制订手术分级管理制度.2.各科室要认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讨论,根据科室各级人员技术状况,科学界定各级人员手术范围.3.科室根据科内人员晋升及
2.麻醉前纪录的书写格式是怎样的
麻醉记录是临床麻醉工作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麻醉者必须对病人在麻醉手术过程中的情况与变化、采取的处理措施及术后随访等全过程作出及时、真实、确切的记录。
麻醉记录不仅有助于确保临床麻醉准确,总结经验教训,提高麻醉技术水平,也为临床麻醉教学、科研提供极为宝贵的第一手材料;此外,还是举足轻重的法律依据。因此,麻醉记录的优劣是临床麻醉质量考评的重点之一。
1、总的要求 (1)及时:麻醉术前小结要按时完成记录;麻醉中管理在麻醉中完成;麻醉小结应在麻醉结束24小时内完成;麻醉后应随访72小时,每次随访须立即记录。 (2)准确:按实查结果,准确无误,实事求是记录原始数据和 过程,记录“符号”必须按麻醉记录单左侧样板,切勿自设“符号”。
(3)清晰;字体正楷,字迹清楚,字的大小不应超出格子。 (4)完整:每一项目必须有内容或“/、“未查”,不能有空格, (5)一致:正副页记录必须一致。
2、麻醉前访视 (1)病史复习:首先要详细复习全部住院病史记录,然后有目的地追询与麻醉有关的病史,着重了解。 ①主诉现病史:了解发病以来的症状,体征及演变过程,了解与麻醉用药有相互作用的一些治疗用药的时间、剂量。
②既往史及个人史:了解个人嗜好,有无吸服麻醉毒品成瘾史,有无长期使用安眠药史,有否怀孕等,特别注意与麻醉有关的疾病,同时追问曾否发现过心肺功能不全或休克等症状。 ③麻醉手术史:做过哪些手术,用过何种*********和麻醉方法,麻醉中及麻醉后的情况,有无并发症或后遗症。
④过敏史:有无药物(包括*********)过敏史。 (2)全身情况:体检、化验、特殊检查。
通过视诊观察病人有无发育不全,营养障碍、贫血、脱水、紫绀、发热、消瘦或过度肥胖,注意体温,测定血压、脉搏和呼吸、体重,身长、ASA评级,了解血、尿、粪、出疑血时间等常规检查、特殊检查的结果,针对与麻醉实施有密切关系的器官和部位进行重点复查,包括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脊柱、颈部、口腔和体表器官。对拟施复杂大手术的病人,或与常规检查有明显差异者,或合并有各种内科疾病时,尚需进一步作有关的实验室检查和特殊功能测定,必要时请有关专科医师会诊,商讨进一步的术前准备措施,按会诊要求作好记录。
(3)术前评价:根据麻醉前有关访视结果包括病史、体检测和实验室资料,全面了解手术病人的全身状态和某些特殊病症;明确全身状态和器官功能存在哪些不足,麻醉前尚需做哪些积极处理;明确器官疾病和特殊病情的危险所在,手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其防治措施;结合手术类别,对病人接受本次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简明扼要地填写在病情估计栏内。 (4)麻醉前用药:麻醉前为减轻病人精神负担和完善麻醉效果,在麻醉前预先给病人使用某些药物。
常用的麻醉前用药有:①镇静和催眠药;②麻醉性镇痛药;③神经安定;④抗胆碱药;⑤抗组胺药。药物的种类、剂量、用药时间和途径,总的要求是希望药效发挥最高峰的时间,恰好是病人被送人手术室的时间,并记录药名与剂量和效果。
3、麻醉中管理 (1)一般项目: ①全身情况:根据 ASA分类标准评级和急诊或择期上划“√” ②麻醉用药常要根据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对危急或不能站立的病人,凡无法作体重测量者,简单地做法是询问病人或作大致的估计,填写“约**kg”,当然准确性差些,但也实用。
不过对择期及小儿病人必须强调测量并记录。 ③体温、血压、脉搏、呼吸:指术前接近手术麻醉时最近的测量值,便于术中对照。
体温摄氏度、血压 kPa(或 mmHg)、脉搏呼吸bpm,术中血压脉搏呼吸每3分钟测量一次。 ④临床诊断:记录需手术的疾病诊断和其它并存的疾病诊断。
(2)*********:记录麻醉用药(可简单)名称、浓度。而用药时间、每次用量、吸人药浓度时间、静脉用药滴速应填写在记录单上。
诱导用药可写在麻醉期用药量栏内。 (3)监测:监测结果数值写在记录单上方所标时间部位下。
(4)术中吸氧及体位改变:记录在记录单上方所标时间部位下。 (5)呼吸机:应用呼吸机必须在记录呼吸处写明潮气量、频率、气道压力等参数。
(6)输血输液:有两格,供两路静脉开放应用。注明输液名称、量、滴速、标明起止时间,↓5%GS500ml--↓。
输血要标明成份、血型、数量、起止时间。如 ↓AB型全血400ml(或血浆200ml)——↓。
(7)附记:此栏填写治疗用药和手术关键操作。书写格式为横写。
(8)麻醉剂总量:是指整个麻醉过程的总用药量,按所列剂量 单位表示。 (9)麻醉方法:连硬、侧入(直入)、穿刺间隙(L1~2)、针深cm、置管方向(如↑↓ )。
全麻:如清醒鼻腔插管静脉复合加吸入麻醉,快诱导插管静脉复合麻醉, (10)麻醉效果评价:分级评定。 4、麻醉后医嘱 根据麻醉种类和病情开出麻醉后医嘱, 5、麻醉总结 (1)病人人室后麻醉前生命体征和精神状态。
麻醉前用药是否达标,并作出评价。 (2)找出麻醉操作中的优势、缺点和存在的问题,特别对操作 困难获成功或失败加以分析总结,以便提高和改进。
(3)麻醉过程中对手术的意外或特殊要求的配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