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折花逢驿使,寄予陇头人”中的“折”是读“shé”还是读"zhé"
折下来的意思zhe[shé] 播放读音1.[动]亏损:~本|~耗|~钱断:木棍~了|绳子~了|树枝~了2.[名](Shé)姓:[zhē] 播放读音1.[动]〈口〉翻转:~了一个跟头〈口〉倒过来倒过去:用两个碗~一~就凉了[zhé] 播放读音1.[动]兑换;抵销:~合|~价|~对弯转;弯曲:曲~|波~|周~堆聚;叠:~纸|~衣服|~起一角损失;减少:~福|~寿|损兵~将返转;回转:~回|~返|转~断;弄断:~断|骨~|~戟沉沙挫辱:~磨|挫~|百~不挠心服;佩服:~服|口~|心~2.[形]迭起的:~扇|~尺3.[名]买卖中减去若干成费用后的实价所占原价的成数(即十分之几):打~|对~|七~小本子:存~|手~|奏~汉字中有曲折的笔画:4.[量]元杂剧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一折相当于后来的一场:。
2.“折花逢驿使,寄予陇头人”中的“折”是读“shé”还是读"zhé"
折下来的意思zhe
[shé] 播放读音
1.
[动]
亏损:
~本|~耗|~钱
断:
木棍~了|绳子~了|树枝~了
2.
[名]
(Shé)姓:
[zhē] 播放读音
1.
[动]
〈口〉翻转:
~了一个跟头
〈口〉倒过来倒过去:
用两个碗~一~就凉了
[zhé] 播放读音
1.
[动]
兑换;抵销:
~合|~价|~对
弯转;弯曲:
曲~|波~|周~
堆聚;叠:
~纸|~衣服|~起一角
损失;减少:
~福|~寿|损兵~将
返转;回转:
~回|~返|转~
断;弄断:
~断|骨~|~戟沉沙
挫辱:
~磨|挫~|百~不挠
心服;佩服:
~服|口~|心~
2.
[形]
迭起的:
~扇|~尺
3.
[名]
买卖中减去若干成费用后的实价所占原价的成数(即十分之几):
打~|对~|七~
小本子:
存~|手~|奏~
汉字中有曲折的笔画:
4.
[量]
元杂剧每一个剧本分为四折,一折相当于后来的一场:
3.龙字的拼音字母怎么写龙的拼音怎么写
一、龙字的拼音: lóng
二、龙字的组词:龙龈、龙公、过龙、龙节、龙烛、龙物、浮龙、交龙、龙祠、龙胄、龙举、龙跳、洋龙、头龙、龙堆、两龙、骇龙、龙犀、龙墀、龙步。
三、龙字的基本字义:
1、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
2、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的爬虫。
3、封建时代用作皇帝的象征,或称关于皇帝的东西。
4、姓。
扩展资料
一、笔画顺序:横、撇、竖弯钩、撇、点。
二、笔顺图解:
三、词语解释:
1、龙龈 [ lóng yín ]
于琴尾端,用以承弦者。
2、两龙 [ liǎng lóng ]
喻指两个豪杰。
3、浮龙 [ fú lóng ]
指航行的船。
4、龙胄 [ lóng zhòu ]
龙的子孙。借指帝王和贵族后裔。
5、龙胄 [ lóng zhòu ]
龙的子孙。借指帝王和贵族后裔。
4.寄与陇头人的意思
《赠范晔》
作者:【陆凯】
年代:【南北朝】
体裁:【未知】
类别:【未知】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寄一枝春。
【注释】:
古今吟咏岭梅诗词不下千章,最早的是陆凯《赠范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直隶南雄州志》载,南雄城南有寄梅驿,即取折梅逢驿使诗语。该驿曾经宋绍兴知州李岐重修。清道光知州戴锡纶有《寄梅驿》诗云:“一枝春可当人情,投赠南州艳此清。妙是不登供帐例,香风千古被征行。”
陆凯是三国时人。《三国志.陆凯传》载:“陆凯,字敬风,吴郡吴人也。丞相逊族子也。黄武初为永兴诸暨长,所在有治迹,拜建武都尉。领兵虽统军众,手不释书。……赤乌中除儋耳太守,讨珠崖,斩获有功,迁为建武校尉。”又《三国志.孙权传》载:“赤乌四年秋七月,遣将军聂友、校尉陆凯以兵三万讨珠崖儋耳。”
这首诗当是陆凯率兵南征度梅岭时所作。他在戎马倥偬中登上梅岭,正值岭梅怒放,立马于梅花丛中,回首北望,想起了陇头好友范哗,又正好碰上北去的驿使,就出现了折梅赋诗赠友人的一幕。他那“虽统军众,手不释书”的儒将风度跃然出现在读者眼前。
《赠范哗》寥寥2 0字,简朴中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平淡中显出了高雅的意境。“一枝春”作为梅花的象征,向人们预示着美好的春天即将来临,祝愿人们的美好祈望定能实现。
范哗是谁?南北朝刘宋时有个编写《后汉书》的范哗,但他距三国近200年,肯定不是这个范晔,而是三国另一个范晔。有的人则认为范哗是刘宋时的范哗,而陆凯不是三国吴的陆凯,而是刘宋时的另一个陆凯。孰是孰非,有待考证。
5.陇 怎么读
陇只有一个读音,拼音是 lǒng,意思是陇山,山名。
基本释义:
一、通“隆”。盛,多。
日中而阳陇为重阳。——《灵枢·营卫生会》
二、通“拢”。凑起,集合。
洪涟陇蹙。——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
三、形声。从阜( fù),表示与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龙声。本义:古地名。在今甘肃东部。
四、即陇山。绵延于陕西、甘肃交界的地方。
陇,天水大阪也。——《说文》。 沈涛注:“今本合三处互订,古本当作‘陇山,天水阪、大阪也。’”
五、甘肃省的简称。因古为陇西郡地而得名 。
如:陇西(古郡名。在今甘肃省东南部一带);陇上(地名。在今甘肃省)
六、通“垄”。田埂。
席陇亩而荫庇。——《战国策·赵策三》
七、泛指山 。
如:陇断(土岗子,即垄断。指山脉阻隔。陇,山冈高地)
扩展资料
相关组词 陇亩 陇剧 陇头 畮陇 陇驿
一、陇亩
[lǒng mǔ]
田地。《战国策·赵策四》:“昔者 尧 见 舜 於草茅之中,席陇亩而廕庇桑,阴移而授天下传。”《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 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二、陇剧
[lǒng jù]
甘肃地方戏曲剧种之一,由甘肃东部的皮影戏、陇东道情发展而成。
三、陇头
[lǒng tóu]
陇山。借指边塞。南朝 宋 陆凯《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 陇头 人。”宋 苏轼《行香子》词:“别来相忆,知有何人?有湖中月,江边柳,陇头 云。”
四、畮陇
[mǔ lǒng]
同“亩陇”。宋 王禹偁《杜伏威传赞序》:“庶民惟星尔,君之明也,则耕田凿井,皷腹于畮陇间,资山泽之利,输黍稷之税。”
五、陇驿
[lǒng yì]
指远地。语出 南朝 宋 陆凯《赠范晔诗》:“折梅逢驿使,寄与 陇头 人。”宋 王沂孙《望梅》词:“正斜飞,半窗晓月,梦回 陇 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