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德国风格论文怎么写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
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
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2.论文:德国风格论文怎么写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3.德国崛起 写一篇论文
德国真正的崛起之迷
从17世纪到18世纪中期的德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比英国和法国都要落后,长期处于分裂状态,300多个封建邦国各据一方。这些邦国,尤其是普鲁士、奥地利等大的邦国,为了强化统治和扩大军事实力,企图通过教育造就忠顺的臣民和得心应手的兵士,所以急于把国民学校管理权从教会转到国家手中并大力提倡强迫义务教育。早在16世纪后半期,就有威登堡和萨克森等邦国颁布了强迫教育法令;从17世纪开始,大多数邦国都竞相颁布这种法令。其中以1763年普鲁士王腓特烈二世颁布的法令最为著名,它进一步规定5~12岁的儿童必须到学校受教育,否则对家长要课以罚金。
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较英法等国早一个世纪,使得德国人具备了自然科学索要求的严谨和内涵!1708年虔信派信徒席姆勒(Zemmler)在哈勒创办了"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以教授数学、物理、力学、自然、天文学、地理、法律为主,并辅之以绘画、制图。此后,德国各城市陆续有人创办这类学校,有的实科中学则增设建筑、商业制造、贸易、经济等科目。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但由于它的毕业生不被允许进入高等教育,所以地位很低,所以学生也不多,很快被没有门第观念的美国超过,在科学应用方面输给了美国。
受到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它在教育上的突出表现是泛爱主义和洪堡德改革。泛爱主义是受到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尤其是卢梭思想和德国新人文主义的深刻影响而产生的。泛爱主义教育家如巴斯多(J.Basedow)、萨耳士曼、堪比等认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培养掌握实际知识、具有泛爱思想、健康、乐观的人,因此德育、体育、劳动教育、现代语和自然科学知识受到重视,采用让儿童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注重实物教学。他们热爱儿童、肯定儿童的天性是善良的,反对经院主义、古典主义教育,禁绝体罚,这种方法后来传入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国。
1807-1815年普鲁士施太因-哈登堡改革期间,新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历史学家、政治活动家洪堡德(K.W.Humboldt)曾出任教育部长,他根据新人文主义的精神对各级学校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初等教育和师范教育方面,积极贯彻裴斯塔洛齐的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有所扩充、教学方法有所改进,出现了第斯多惠等著名的教育家。此后的美国发展的杜威教育方式也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等教育方面,实科中学进一步得到发展,增加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的科目,通过考试选择教师,打破了只由教士充任教师的局面。在高等教育方面,洪堡德较早明确地提出大学的任务一方面是要向学生传授各科知识,一方面是要发展科学(即办成教学中心和科研中心),他创办和领导的柏林大学就是这方面的典型。
由于德国较早地抓教育,国家强大也是来源于方法的更为先进、合理。这是素质教育的又一明例,和有的人吹嘘的基因、染色体毫无关系!
大国的崛起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是人才的较量。不客气地说,中国由于难以接受别人的教育思想,国民整体素质与发达国家的相比都不是一个等级。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21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
1876年,美国庆祝独立100周年的时候,在费城举办国际博览会,有37个国家参展,当时清政府也派出了展览团。在这次博览会上,英国展出最新的蒸汽机车,美国展出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中国展出的是纯银打制的27套件耳挖勺和小脚绣花鞋。
这是就是时代的差距!
一个居安思危的国家才有资格谈论谁是第一!
4.德语毕业论文怎么写 写什么
我的建议是你锁定一本文学作品来写。这样主题比较集中,查资料也比较方便。
最好考虑到你周围能利用的资源,来选择书的普及度和作者的知名度。太有名的作家或者作品的话,你只要把前人的东西整合一下就可以,但是很难写出新意。冷僻的作品的话,毕竟德语资源有限。
定下大体的方向最好征求导师的意见,毕竟是他说了算,不能只求自己爽快。
文学作品的话,基本的流程就是,作家背景介绍,大体的风格流派。作品的情节介绍。特色分析。最好能找出条线索或者主题出来,这样比较容易凑字数。
5.已“德国品牌对中国的影响”为题的毕业论文该如何写啊
德国的品牌以严谨,实用著称,在于机械,医疗器材,化工,食品质量,电子,计算机,这些领域内影响尤其显著.国内已知的品牌如机械方面的机密仪器这块的,机械手表Ingosoll,casino,等等.激光检测平面,机器人操作Roboter technik,机械3D设计软件CATIA,再到汽车BMW,VW,BENZ.机械车床CNC.等等,在化工方面的各大生活用品,药剂等等,电子方面的如sensor,电子可控装置,导航装置,如奔驰前车Montage部分都是世界目前最先进的,在食品质量上也尤其突出,目前中国急需的食品质量上的检测都可技术引进.虽然价格昂贵.在医疗器材上也,其不断改进的技术都会应用在最新的仪器上,目前国内临床检测,图像分析,牙科仪器都是德国引进.。
6.求一篇1000字左右的《我对德国文化的感受》的论文
德国文化,带着中世纪日尔曼“条顿骑士团”的威严、峻峭山岩上古堡的神秘、科隆大教堂尖顶的至尊和勃兰登堡门的壮阔,从青少年时期便在我的脑海中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印象最深的是,在寒冷的冬夜,我和妹妹坐在火炉边,我大声给妹妹朗读《格林童话》中的一篇篇精彩的故事,特别是读到《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时,声泪俱下,此情此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Bildunterschrift: Großansicht des Bildes mit der Bildunterschrift: 科隆大教堂的威严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德意志文化的精妙和深邃有了更多的了解,浏览过康德、黑格尔的哲学巨著,领教了马克思《资本论》的严谨,对歌德和席勒文学和戏剧作品中洋溢的理性和文采更是惊喜有加。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1978年,“**”浩劫刚刚过去,为了在新华书店购到一本新版《浮士德》,我早晨5:30分就起床赶往新华书店排队,足足等到10:30分才从书店购到书,我高擎新书,满脸泛着红光,奋力冲出拥挤的购书人群,就像刚刚打了一场胜仗一样。
对于德国文化,我还有一点很深的感受,近两年,我的家乡成都,通过细致寻觅,找到了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德意志帝国派驻中国成都的领事魏斯(音译)留下的大量珍贵的老照片,魏斯先生的这些照片,真实地记录了清末民初成都的山川、河流、寺庙等风土人情,使我们在相隔将近100年后还能形象地感受到辛亥革命前后激荡的社会风云,在成都市广大市民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响。我认为,这是德国文化在中国土地上绝妙的折光。
对德意志文化的偏爱,还与我的家庭背景有关。听母亲讲,我外公任永珍二十世纪初就读于北京大学时,因爱好德国文化,经常到德国驻华公使家登门拜访,与公使一家人成了很好的朋友。他毕业后,公使曾劝他到德国留学深造,但他挂念外婆一家还是毅然回到了故乡成都,就任四川大学理学院教授。我妹妹张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有幸通过考核被选派到联邦德国北莱茵——威斯特伐利亚州进修林业科学,是当时中国大陆为数不多赴德留学人员中的一位。这些都加深了我对德国文化的亲近感。
不容讳言,在德国现代史上,以希特勒为首的法西斯分子建立的所谓“第三帝国”,给世界人民包括德国人民带来了空前的劫难,这是德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我从大量的二战作品中了解到德国爱国民主人士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坚持反抗法西斯暴政的可歌可泣的事迹。战后,德国文化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随着“柏林墙”的坍塌,德意志民族的重新统一,德国文化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欣喜地看到这一切,我也由衷地向德国人民表示祝福,愿中德两国文化交流的纽带越系越紧,历久弥新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有关德国的论文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