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仪怎么使用
地球仪 1.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
在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于正确的。地球是运动的星体,由于它的自转和倾斜地绕太阳公转而形成了种种自然现象,用地球仪作为教具来解释这些自然现象,直观易懂,所以地球在坐中、小学的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要的教具。
学校中常用的地球仪是直径30厘米左右的、地轴倾斜约23°27′而又可以绕轴旋转的地球仪。为了适应教学上的多种需要,地球仪有以下几种类型:(1)经纬网格地球仪,在它的球面上只有经纬网格以及度数的注记。
(2)政区地球仪,球面光滑的表示行政区划的地球仪。(3)地貌地球仪是球面光滑的表示自然面貌的地球仪。
(4)地形地球仪,是表示地形的模型,球面是起伏不平的。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东半球的中心点是:东经70西半球的中心点是:西经110。
2.地球仪怎么使用
地球仪
1.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在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于正确的。地球是运动的星体,由于它的自转和倾斜地绕太阳公转而形成了种种自然现象,用地球仪作为教具来解释这些自然现象,直观易懂,所以地球在坐中、小学的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要的教具。学校中常用的地球仪是直径30厘米左右的、地轴倾斜约23°27′而又可以绕轴旋转的地球仪。
为了适应教学上的多种需要,地球仪有以下几种类型:
(1)经纬网格地球仪,在它的球面上只有经纬网格以及度数的注记。
(2)政区地球仪,球面光滑的表示行政区划的地球仪。
(3)地貌地球仪是球面光滑的表示自然面貌的地球仪。
(4)地形地球仪,是表示地形的模型,球面是起伏不平的。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西经20和东经160
东半球的中心点是:东经70
西半球的中心点是:西经110
3.地球仪的用处
你好!
证明地球自转偏向力演示:(工具:红,黑墨水)
使地球仪的地轴垂直于地平面,将地球仪北极向上,先在北半球高纬度处滴1至2滴红墨水,在地球仪不转动的情况下,红墨水会沿着经线由高纬度向低纬度流动并留下墨迹。然后再在高纬度原地滴1至2滴黑墨水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就会发现黑色墨水流动的方向与原来红色墨水流动的方向比较发生了向右改变。同样将地球仪侧转过来,南极向上,用同样方法演示,可发现黑色墨水流动墨迹与红色墨水流动的墨迹相比,向左偏转了。
再将地球仪平放不动,在赤道上某点滴一至二滴红墨水,发现红墨水的流动沿赤道线而行;然后在原点再滴一至二滴蓝墨水,并转动地球仪,发现蓝墨水流动墨迹与红墨水一致,说明其流动轨道未受地球自转影响。
因此,此演示证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地球自转演示(工具:手电筒)
利用一个手电筒充当太阳,使之与地球仪的球仪心在同一平面上,地球仪按其轴自西向东转动,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仪呈反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赤道上空看地球仪自西向东旋转.同一时间手电筒只能照射地球仪一半,也就是东西半球,演示一日昼夜交替.
地球仪还有其他作用可以查看(中国地理课程网地球仪的六大功用)
谢谢!
4.怎么用乒乓球自己做地球仪(要图片)
1、首先我们拿一个乒乓球,来画上必要的经线和纬线,比如赤道,30、60度南北纬,极点、本初子午线和180经线等等。当然自你也可以画中国地图。
2、拿出画好了地球仪bai的球,我们还要在两极极点上扎个洞,地球上没du这个洞,不过我们的地球仪固定在支架上,还是要用到的。这样地球仪的球就算是做好了。zhi现在我们就来做地球仪的支架。最dao简单的方法就是用铁丝,折成一个地球仪支架的形状。,这样就可以了。
3、然后就可以把球穿进去调整好支架的外观,一个简易的地球仪就算是做好了。
4、这只是简易的地球仪,而真正的地球仪可不是这么简单的,精美的地球仪看普天文地球仪吧。
5.地球仪的作用
地球仪的六大功用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它虽然不能象地图那样详细地表示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也不能完全反应地球的实际情况,但是它却可避免地图上存在着长度、方向、面积或形状方面的误差和变形,可以帮助我们阐明许多有关的地球概念,获得地球体的主体概念。 地球仪作为一种教学仪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学到许多地理知识。
下面分节介绍十种地球仪的功能。 功能之一:证明地球自转偏向力 为了观察地球自转偏向力,我们可以用一个地球仪使地轴垂直于地平面,将地球仪北极向上,先在北半球高纬度处滴一至二滴红墨水,红墨水在地球仪不转动的情况下,就会沿着经线向低纬度流动并留下墨迹。
然后你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再在高纬度原地点滴一至二滴蓝墨水,你就会发现蓝色墨水流动的方向与原来红色墨水流动的方向比较发生了向右改变。同样将地球仪侧转过来,南极向上,用同样方法进行两次演示,比较观察,可发生蓝色墨水流动的轨迹与红色墨水流动的轨道相比,向左偏转了。
再将地球仪静止平放,地轴与地平的平行,在赤道上某点滴一至二滴红墨水,发现红墨水的流动沿赤道线而行;然后在原点再滴一至二滴蓝墨水,并转动地球仪,发现蓝墨水流动轨道与红墨水一致,说明其流动轨道未受地球自转影响。 因此,可以证明,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的规律为:北半球右偏,南半天左偏,赤道上没有偏向。
功能之二:演示昼夜更替及其原因 以电灯或一只强光手电代表太阳,使之与地球仪的球仪心在同一平面上,地球仪绕地轴(地轴北端指向正北方)自西向东转动。地球自转的周期(转一周3600)为一个恒星日,即23小时56分4秒。
地球仪自西向东自转时,在北极上空看地球仪呈反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从赤道上空看地球仪自西向东旋转,这三种表述是一致的。由于地球(仪)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同一时间太阳(电灯或强光手电)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即向日为昼,背日为夜。
被太阳(电灯或强光手电)照亮的半球,称为昼半球,半夜照亮的半球,称夜半球。向个斗球之间的分界线(两条)合为一个圆圈,叫晨昏线(圈)。
地球(仪)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时,我们会发现太阳直射点从东向西扫过,晨昏圈也随之自东向西有规律地移动,因此地球上昼夜也就不停地更替。地球仪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就可以演示出地球上有规律的昼夜更替。
功能之三:测定地方时和区时 我们经常使用地球仪的人都会发现,在地球仪地轴的北极一端,装有一个圆形金属片制成的“时规”,一半涂成黑色,表示黑夜;另一半保持金属原色,表示白昼。在两个半圆上,每隔150依反时针方向刻有24个时刻。
地球仪上的“时规”,可以用来测定地方时和区时。使用时可将“时规”绕北极点旋转,其测算方法及步骤如下: 一、测定地方时。
例如已知苏州(东经1210)的地方时为12点整,求武汉(东经1060)和乌鲁木齐(东经910)的地方时各是多少?演示时首先转动“时规”使12点整对准苏州所在的经度,这时可发现武汉的地方时为11点整,尔鲁桥的地方时为10点整。当所求经度不是150的倍数时,可以在地球仪上量算出经度度数。
当所求点经度不正对“时规”上时刻刻度时,可用眼睛估算出1/2小时、1/3小时、1/4小时、1/6小时刻度的大概位置(注:两地经度相差一度,地方时就相差4分钟,相差半度就相差2分钟,东早西晚,因而东加西减)。 二、测定区时。
1、测定书籍时区的区时。例如北京时间(采用车八区区时)为12点整时,求东10区和西2区的区时。
演示时将“时规”上的12点整的刻度对准东八区的中央经线(1200E),即可在“时规”上寻找并读出:东10区(东经1500所对准的时刻)为14点,西2区(300所对准的“时规”上的时刻)为2点整。各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度数,为该一区的区数乘以150。
东区为东经,西区为西经。 2、测定书籍经度的经线上的区时。
例如北京时间(采用东8区区时)为上午12点整时,求西经100和西经810两地的区时。由于西经100和西经810两地均不在所在时区的中央经线上,因此,我们必须认清一点,就是每一时区跨经度150,其范围为中央经线西侧各距7.50。
演示时将“时规”上的12点整的刻度对准东8区中央经线(1200E),这时就可在“时规”上寻找出西经100和西经810最*近的两条中央经线(经度差小于7.50),读出这两条中央经线所对应时区数分别为西1区和西5区,则它们的区时相应为3时整23时(前一天)整。 功能之四:测定地球上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 要测定地球上某地相对于本地(另一地)的方位,首先要在地球仪上确定本地的子午线;再确定本地至某地的方向线;最后量出本地子午线与方向线的夹角。
即为某地相对于本地的方位。其具体测法如下: 1、用一枚大头针插在地球仪上本地所在位置,然后转动地球仪,使大头针与半径标尺(即地球仪的半圆弧形支架)重合;所对半径标尺即为本地的南——北方向线,即本地子午线。
2、确定由本地至某地的方向线。 3、用量角器量出本地子午线与本地至某地方向线之间的夹角度数,并附的方位即可。
6.地球仪的作用是什么
一、教学作用
地球仪在中小学的地理教学中是一种必要的教具,它常用来说明以下内容:
1、地球:理解昼夜交替现象和四季变化现象的成因;分析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2、经纬线分布特点:形状方向长度;知道经纬网的作用。
3、世界海陆:认识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关系及所处的纬度带;认识六大板块位置;认识主要地形区和主要大洲地形特点;找出日界线的位置。
二、测定地方时和区时
我们经常使用地球仪的人都会发现,在地球仪地轴的北极一端,装有一个圆形金属片制成的“时规”,一半涂成黑色,表示黑夜;另一半保持金属原色,表示白昼。在两个半圆上,每隔15°依逆时针方向刻有24个时刻。地球仪上的“时规”,可以用来测定地方时和区时。
三、计算区域面积
1、方格法,先根据地球仪的直线比例尺,求出面积的比例尺。这种方法可以量算地球仪上范围不大和轮廓不很复杂的区域的面积,如非洲各国面积大都可用这种方法来测算。
2、用梯形法量算面积,先估算测量区域在地球仪上各纬度地带内所占的梯形数,再乘以该纬度带内的梯形面积,然后逐一相加,得出总面积。
扩展资料
地球仪的制作:
1、早期地球仪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先印刷出狭长的三角形图块,然后将这些图块剪下来,粘贴在木球上。德国最有名的地球仪制作者,是纽伦堡学者琼汉恩斯·肖纳。他在16世纪早期制作的两个地球仪保存至现如今。
2、地球仪上,会绘制经线和纬线,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半圆。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纬线是与赤道平行,垂直于经线的整圆。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构成了经纬网。
人们把经线和纬线标注了度数,经纬网就成为了一个坐标系,地球上任何一点都可以在经纬网中确定自己的位置。科学家选择了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的经线作为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3、仍然有一些人在用手工制作地球仪,绘图、贴制、上色均是手工完成,这些地球仪不仅保留了科学的严谨性,让冰冷的科学仪器也有了温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地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