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明朝各个皇帝的号
姓名 庙号 谥号 年号 陵墓 朱元璋 太祖 高皇帝 洪武(1368年——1398年) 孝陵 朱允炆 惠宗 让皇帝 建文(1399年——1402年) 待考 朱棣 成祖 文皇帝 永乐(1403年——1424年) 长陵 朱高炽 仁宗 昭皇帝 洪熙(1424年——1425年) 献陵 朱瞻基 宣宗 章皇帝 宣德(1426年——1435年) 景陵 朱祁镇 英宗 睿皇帝 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1457年——1464年) 裕陵 朱祁钰 代宗 景皇帝 景泰(1450年——1457年) 景泰陵 朱见深 宪宗 纯皇帝 成化(1465年——1487年) 茂陵 朱祐樘 孝宗 敬皇帝 弘治(1488年——1505年) 泰陵 朱厚照 武宗 毅皇帝 正德(1506年——1521年) 康陵 朱厚熜 世宗 肃皇帝 嘉靖(1522年——1566年) 永陵 朱载垕 穆宗 庄皇帝 隆庆(1567年——1572年) 昭陵 朱翊钧 神宗 显皇帝 万历(1573年——1620年) 定陵 朱常洛 光宗 贞皇帝 泰昌(1620年——1621年) 庆陵 朱由校 熹宗 悊皇帝 天启(1621年——1627年) 德陵 朱由检 思宗 烈皇帝 崇祯(1628年——1644年) 思陵 南明朱由崧 安宗 简皇帝 弘光(1644年——1645年) 待考 朱聿键 绍宗 襄皇帝 隆武(1645年——1646年) 隆武陵 朱聿鐭 文宗 节皇帝 绍武(1646年——1646年) 绍武陵 朱由榔 昭宗 匡皇帝 永历(1646年——1662年) 永历陵。
2.请给一下
1.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1368年-1398年在位
2.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98年-1402年在位
3.明太宗(成租)永乐皇帝,朱棣1402年-1424年在位
4.明仁宗,洪熙皇帝,朱高炽1424年-1425年在位
5.明宣宗,宣德皇帝,朱詹基1425年-1435年在位
6.明英宗,正统(天顺)皇帝,朱祁镇1435年-1449年,1457年-1464年在位,因做过两次皇帝,故用两个年号。
7.明代宗,景泰皇帝,朱祁钰1449年-1457年在位
8.明宪宗,成化皇帝,朱见深1464年-1487年在位
9.明孝宗,弘治皇帝,朱佑樘1487年-1505年在位
10.明武宗,正德皇帝,朱厚照1505年-1521年在位
11.明世宗,嘉靖皇帝,朱厚熜1521年-1567年在位
12.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15海害奋轿莪计烽袭甫陋67年-1572年在位
13.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1527年-1620年在位
14.明光宗,泰昌皇帝,朱常洛1620年在位28天
15.明熹宗,天启皇帝,朱由校1620年-1627年在位
16.明思宗,崇祯皇帝,朱由检1627年-1644年在位
3.古代人的字、号是怎么来的
字一般是和名字有联系的,一般是成年以后起,标志已成年,一般是士大夫或知识分子才有,平民一般没有 相近的就像 李白,字太白 杜甫,字子美(甫就是美的意思) 诸葛亮,字孔明 陶渊明,字元亮 相反的就像 韩愈,字退之(愈和退是反义) 还有有联系的 苏轼,字子瞻(轼,就是车前扶手的横木,全车最高处,曹刿论战中就有登轼而望之,而瞻就是望的意思,两者有一定的联系) 号一般是自己起的,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情趣,也有别人起的,就像水浒传里108将的外号 以上是个人见解 下面是引用 (一)什么是名、字 所谓“名”,是社会上个人的特称,即个人在社会上所使用的符号。
“字”往往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
《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又《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
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 由此可见,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
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要举行冠礼,这标志着本人要出仕,进人社会。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母家而许嫁,未许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字”。
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笄礼,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唤。 在上古,早期的人名一般都很朴实,如夏商两代留下的人名孔甲、履癸、外丙、雍己、盘庚、武丁、小辛等,都以干支人名,可能与当时人重视时辰的观念有关。
后来随着社会的前进,语言文字的发展,意识观念的加强,人名越来越复杂,给人起名也成了一门学问。取名时,要对其所包容的内涵慎重考虑,反复斟酌。
《左传·桓公六年》记载着春秋时代命名的五个原则:“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这是鲁国大夫申儒在回答桓公问名时提出来的,意思是:或根据其出身特点,或从追慕祥瑞、托物喻志、褒扬德行、寄托父辈期望等几个方面比照取名。
并且提出七不:“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隐疾、不以畜牲、不以器币”来取名。 古人命名重取义、重内涵的做法,几千年来一直延续至今。
对于所生男孩、女孩,因其生理。性格以及将要从事的职业不同,所以取名也就有了差别。
对男的取名多用威武勇智、刚强猛毅之字,对女的多选贤淑、艳丽、优美动听之词。 另外,取名还反映着时代特点,上面提到的夏商两代喜欢用干支人名就是典型的例子。
后来在长期封建社会里,官宦富贵之家,多以忠孝节义、福禄寿康、升官发财之义来命名,所以叫仁、义、礼、智、信、得福、德贵、延寿、荣升、继祖、耀祖、续宗的人特别多。平民百姓也想过好日子,盼望多子多孙,上学念书,所以叫富贵、德福、进财、志学、平安、长顺、满仓、满囤、保成、金锁、栓柱等名字的特别多。
建国后又出现了许多新名,如建国、援朝、卫国、拥军、建军、支越、留苏、卫东、红卫、**、学工、支农等。 开放以来,又兴起取外国名宇,这就不可取,不可提倡了。
(二)表字和名在意义上有何联系 古人取表字十分讲究,情况也非常复杂,但仔细考察、分析、研究,也是有规律可寻的。如常见的有按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第取字,如孔子排行老二,所以字仲尼,他还有个哥哥为老大,字孟跛。
最典型的要属三国时东吴孙氏弟兄了。孙策为长子取字伯符;孙权为次子取字仲谋;孙翊排行老三,取字叔弼;孙匡排行老四,取字季佐。
还有在表字上用“子”的情况也很多,因为“子”在古代是男子的美称或尊称。所以人们喜欢用它,如孔桩,字子思;仲由,字子路;司马迁,字子长;曹植,字子健;苏轼,字子瞻;杜甫,字子美;袁枚,字子才。
这些表字虽然常见,但是与本名联系不大,实际上伯、仲、叔、季和子,还不是真正的表字,而它们后面的那个字如“策”、“权”、“思”、“长”、“美”等才是表字的主要成分。这个主要成分与本名意义是有联系的,下面分别作介绍: 1.意义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义相同,相通,是并列关系,所以又叫“并列式”。
如: 屈平,字原。广平曰原,意思相同。
颜回,字子渊。渊,回水也,意思相同。
宰予,字子我。予,我也,意思相同。
樊须,字子迟。须、迟都是“待”义。
张衡,字平子。衡、平义同。
陆游,字务观。游、观义同。
曾巩,字子固。巩、固义同。
班固,字孟坚。坚、固义同。
孟轲,字子舆。轲、舆都是车。
2.意义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为辅助,称做“辅助式”。如: 梁鸿,字伯鸾。
鸾和写都是飞禽,但不是一种,鸿雁和鸾凤可以互为辅助。 陆机,字士衡。
机、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为辅助。 郑樵,宇渔仲。
樵是打柴的,渔是钓鱼的,常为侣伴,互相辅助。 李渔,字笠翁。
渔翁常戴蓑笠。 陈琳,字孔璋。
琳、璋都是玉石制品,互为辅助。 3.意义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这种情况可称为“矛盾式”,如: 曾点,字皙。
点为黑污,皙为白色。 朱熹,宇元晦。
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刘过,字改之。
改了就不为过错。 王绩,字无功。
成绩和无功正好相反。 4.意义相顺的:即表字与名往往出自一句话。
4.明朝全部年号
明朝年号按时间顺序依次为: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弘光、隆武、绍武、永历 。
朱元璋,(洪武,1368年——1398年) ;朱允炆, (建文,1399年——1402年);朱棣,(永乐,1403年——1424年);朱高炽, (洪熙,1424年——1425年);朱瞻基,(宣德,1426年——1435年);朱祁镇,(正统,1436年——1449年)、天顺(天顺,1457年——1464年);朱祁钰,(景泰,1450年——1457年) ; 朱见深,(成化,1465年——1487年); 朱祐樘,(弘治,1488年——1505年) ;朱厚照, (正德,1506年——1521年) ; 朱厚熜, (嘉靖,1522年——1566年) ;朱载垕, (隆庆,1567年——1572年) ; 朱翊钧, (万历,1573年——1620年) ;朱常洛, (泰昌,1620年);朱由校, (天启,1621年——1627年) ; 朱由检, (崇祯,1628年——1644年) ;朱由崧, (弘光,1644年——1645年) ; 朱聿键, (隆武,1645年——1646年) ;朱聿鐭, (绍武,1646年) ; 朱由榔, (永历,1646年——1662年) 。明朝自太祖朱元璋开始,多为一帝一号。
故自明朝时,便习惯以年号来称呼皇帝。虽然明英宗例外,拥有两个年号正统、天顺,人们也仍以其年号而称之。
正统皇帝和天顺皇帝便指的都是是英宗朱祁镇。扩展资料: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
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
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
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年号制度发端于中国,后来朝鲜新罗在6世纪、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古代越南、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曾使用过年号。
年号,作为五千年的中华帝国时代中国皇帝的专有产物,伴随着现今文明社会,早已成为历史,但年号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它是中国历史中的精神文化遗产。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
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以及韩国、越南因为已经废除君主制已经全面废止年号。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明朝年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