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 计算分析题
①计算某企业受让甲公司存货成本.
【答案】旧制度下:
某企业受让甲公司存货成本=46 800-(30 000*17%)=41 700(元)
【解析】
某企业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 41 700(这数字多虚伪,既不是30 000也不是24 000,人为地高估)
借:应交税费_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 100
贷:应收账款 46 800
注:因某企业不再单独支付甲公司增值税额,所以某企业受让甲企业产品的成本以账面价值为基础,加上支付的相关税费,因题目说不再支付增值税,所以减去它.
可以看出:老制度下,债务重组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是以自己应收债权的帐面价值为基础,加上支付的相关税费确定.它既不看对方的账面价值,也不看对方的公允价值.这是很不科学的.如,本题,你看甲公司的产品,公允价是30 000元,账面价是24 000元,可是到了某企业却以41 700入账,比公允价30 000元还高估了41 700 - 30 000=11 700元,为什么按41 700入账,是因为自己的应收账款有46 800元,按老办法,挤出来就有这么高.这里典型的虚增资产,很不科学,新制度摒弃了这种做法.
本小题,新制度下的处理为:
入账成本=对方的公允价值 =30 000元.(按公允价值入账,没有高估资产)
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 30 000(多公允,多科学!)
借:应交税费_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 100
借:营业外支出_债务重组损失 11 700
贷:应收账款 46 800
②甲公司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并作出会计分录.
【答案】旧制度下:
甲公司计入资本公积的金额为:46 800-24 000-5 100=17 700元(元)
甲企业分录为:
借:应付账款 46 800
贷:库存商品 24 000(本身实现了收入,却按成本转账,多别扭!)
贷:应交税费_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 100
贷:资本公积_其他资本公积 17 700
注:旧制度下,甲企业以产品抵债,不确认收入,以成本转账,成本加上相关税费与应付账款的差额,计入资本公积.
也就是说,旧制度下,即使产品出去了,也不允许确认收入,只能确认为资本公积.这也很不科学,新制度在这方面,既确认收入,同时也结转相关资产的成本.比旧制度科学得多.
新制度下是这样处理的:
借:应付账款 46 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 000
贷:应交税费_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5 100
贷:营业外收入_债务重组收入 11 700
同时,结转商品成本:
借:主营业务成本 24 000
贷:库存商品 24 000
(看,上面的分录多漂亮!多科学!)
可以看出:新制度下,确认了30 000元的收入,结转了24 000元的成本,产品换出去实现毛利30 000 - 24 000=6 000元,同时,实现11 700元的营业外收入,新制度根本不确认资本公积.原因是以产品抵债,这本身相当于把产品卖出去,以卖出去所获价款再去抵债,理应确认收入,结转成本.根本就不应该确认什么资本公积.这块新旧制度也相差很大,自学考试教材这么落后,新准则都实现三年了,不更新教材,害了一大批人.
2.会计计算分析题
把分录写下就很清楚啦:
1.借:固定资产40000 贷:实收资本40000 (资产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4万)
2.借:银行存款200000 贷:短期借款200000 (资产和负债同增20万)
3.借:长期借款100000 贷:银行借款100000 (资产和负债同减10万)
4.借:库存现金3000 贷:银行存款3000 (资产内部一增一减,资产总额不变)
5.借:银行存款50000 贷:应收账款50000 (资产内部一增一减,资产总额不变)
6.借:原材料 70000 贷:应付账款70000 (资产和负债同增7万)
7.借:应付账款150000 贷:实收资本150000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一增一减,资产总额不变)
8.借:应付账款50000 贷:短期借款50000 (负债内部一增一减,资产总额不变)
综上:资产总额=100+4+20-10+7=121
至于你说是116万,可能是8题中间未通过公司银行账户,所以短期借款的增加尚未显示,应付账款减少5万,所以是121-5=116
3.会计基础计算分析题一般考什么题型
会计基础计算分析题常见的有六大题型: 题型一:银行余额调节表的编制; 题型二:利润表的编制(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的计算) ; 题型三:资产负债表部分项目的填制(5-6项); 题型四:试算平衡表的编制(发生额试算、余额试算); 题型五:错账更正法(5笔); 题型六:编制会计分录(5笔)。
计算分析题答题技巧: 计算分析题通常包括资料和要求两大部分。要求部分不仅指出了应该计算的结果,也往往显示了计算分析步骤。
这种题目的特点一是难度大,涉及问题多,通常要涉及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数据关系、计算公式,解题首先要弄清这些有关问题;二是份量重,分数比重高,对考试总成绩举足轻重。解题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详细审读试题,注意解题步骤。
计算分析题一定要认真看题,最好是阅读两遍。因为这种题目内容多、数字多,不仔细看就容易忽略必要的计算条件,不少考生就因此而丢失分数。
通过审题还可以弄清楚相关数字间的关系,获得解题信息。例如,题目中要求利用以销售收入为周转额计算的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但所给的资料中却只有以销售成本为周转额计算的流动资产周转天数,那就必须通过公式推导来求得答案。
同时,答题要按题目要求的步骤和计算指标循序渐进地进行演算,计算的指标一定要算出来,特别要详细列出计算过程。因为计算分析题每题所占分数较多,通常要按步骤给分,如果不按步骤答题,可能要丢分。
二是尽量列出计算公式。在试卷上写出公式,对答题和得分都可能带来好处。
首先,按公式进行演算,步骤清楚,指标关系明确,可以避免计算错误。更重要的是,答题时先写计算公式,即使在代入数字计算时出现笔误,阅卷人也可以看出这是疏忽造成的,可能会判给一定分数。
但是,如果考生没有列出公式而发生误写误算,阅卷人就只能认为你理解有误,很可能会不给分数。 三是认真检查答案,核对计算结果。
计算分析题解答完毕,一定要认真进行检查。一是要按做题步骤顺序检查计算过程,尤其是对关键性的、比较复杂的数据要重新计算一遍,以免出错;二是要检查计算结果有无明显不合理现象。
比如,计算出来的流动比率高达23:1,存货周转率多达52次,这显然不符合常规,说明计算可能有误;三是发现错误进行改正时,必须对错误发生以后的计算步骤依次进行改正,不能遗漏某些项目。
4.会计计算分析题,要具体分析过程,会计分录,急等
借: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0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60
借:递延所得税资产 15(60*25%)
贷:所得税费用 15
借:本年利润 45
所得税费用 15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60
借:未分配利润 45(60-15)
贷:本年利润 45
借:盈余公积4.5(45*10%)
贷:未分配利润 4.5
不明追问~~~~~~~~~~~~~~~~
啊~~~是2010年啊~~~看错了~~~那答案应是~~~~
借:未分配利润——年初 45
递延所得税资产 15
贷: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60
借:盈余公积——年初4.5(45*10%)
贷:未分配利润——年初 4.5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会计计算分析题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