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编写一个完整全面的测试用例
一、编写测试用例的原则测试用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是软件测试全部过程的核心,是测试执行环节的基本依据。
测试用例编写应该遵循的原则:1、测试用例要达到最大覆盖软件系统的功能点。测试工程师应该测试计划编写完成之后,在开发阶段编写测试用例,参考需求规格说明书和软件功能点对每个功能点进行操作上的细化,尽可能趋向最大需求覆盖率。
2、测试用例对测试功能点、测试条件、测试步骤、输入值和预期结果应该有准确的定义。3、测试用例的设计应包括各种类型的测试用例。
在设计测试用例的时候,除了满足系统基本功能需求外,还应该考虑各种异常情况、边界情况和承受压力的能力等。4、测试用例的管理。
使用测试用例管理系统对测试用例进行管理。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应该具有较高的发现某个尚未发现的错误的可能性,而一个成功的测试案例能够发现某个尚未发现的错误,通常一个好的测试案例有以下特性:1、具有高的发现错误的概率2、没有冗余测试和冗余的步骤3、测试是“最佳类别”4、既不太简单也不太复杂5、案例是可重用和易于跟踪的.6、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功能需求测试用例不可能设计得天衣无缝,也不可能完全满足软件需求的覆盖率,测试执行过程里肯定会发现有些测试路径或数据在用例里没有体现,那么事后该将其补充到用例库里,以方便他人和后续版本的测试。
二、如何编写测试用例测试用例的信息有很多,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增删,一般来说一个优秀的测试用例应该包含以下信息:1、产品相关信息(1)软件产品或项目的名称(2)软件产品或项目的版本(3)功能模块名(4)功能描述(5)测试平台这些信息建议可以在测试案例手工选择。2、基本记录信息(1)测试用例入库者(2)测试用例入库时间(3)测试用例更新者(4)测试用例更新时间这些信息建议可以由测试案例自动生成。
3、测试用例的属性(1)测试用例ID:测试用例的ID(由案例管理系统自动生成,方便跟踪管理)(2)测试用例名称:测试用例的名称(3)测试功能点:测试的功能检查点(4)测试目的:该测试功能点的测试目的(5)测试级别:主路径测试、烟雾测试、基本功能测试、详细功能测试。 下面对这几个测试级别进行说明:A、主路径测试:对照需求中重要模块和功能的最主要功能路径,主路径测试为设计探针模块,快速检查程序的可测试性(可测试性还包括安装测试是否成功)的主要依据的测试案例B、烟雾测试:对照需求中所有模块的主要功能路径,主路径测试案例为烟雾测试案例的子集,烟雾测试为做回归测试的主要依据的测试案例。
C、基本功能测试:对照需求和总体设计中所有模块和功能的基本功能路径,基本功能测试为测试软件产品的非重要级别模块,书写完全的自动测试脚本的主要依据。D、详细功能测试:对照总体设计中所有模块和功能的功能路径,测试各个模块及功能各个层次,各种类型。
详细功能测试案例为对重点模块,易发生错误的模块的主要依据。(6)测试类型:功能测试、边界测试、异常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兼容测试、安全测试、恢复测试、安装测试、界面测试、启动/停止测试、文档测试、配置测试、可靠性测试、易用性测试、多语言测试。
(7)预置条件:对测试的特殊条件或配置进行说明(8)测试步骤:详细描述测试过程,案例的操作步骤建议少于15个。(9)预期结果:预期的测试结果三、测试用例设计过程对一个全新的产品来说,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产品需求文档和产品模块之间的关系。
然后需要从需求文档中书写与所有需求相对应的主路径测试案例和烟雾测试案例,这个时候也同时会包括一定的基本路径测试案例甚至是详细测试案例。在这个时候,因为对产品没有直接的使用感受,书写测试案例要考虑面广而不要太过精细。
继续阅读产品功能定义文档,将所有的功能定义直接对应写相关的测试案例,这个时候,最好能够对程序的本身有一定的接触,加深对程序的了解,以便写出更好,更全面的测试案例。最后,在实际测试中,还需要不断扩充,修改以前的测试案例,得到完整的基本功能测试案例和详细测试案例。
如果对于一个已有一定或大部分案例的产品来说,不管测试者是否本身熟悉这个产品,其主要的任务就是阅读,检查需求及相关的变更,然后对原有的案例进行理解,扩充和修改。这就是案例的重用/复用。
2.求测试用例实例
测试用例 1、一个好的用例的表述要点,即用例中应当包含的信息 一个优秀的 测试 用例 ,应该包含以下信息: 1) 软件或项目的名称 2) 软件或项目的版本(内部版本号) 3) 功能模块名 4) 测试用例的简单描述,即该用例执行的目的或方法 5) 测试用例的参考信息(便于跟踪和参考) 6) 本测试用例与 其他 测试用例间的依赖关系 7) 本用例的前置条件,即执行本用例必须要满足的条件,如对 数据库 的访问权限 8) 用例的编号(ID),如可以是 软件名称简写-功能块简写-NO.。
9) 步骤号、操作步骤描述、测试数据描述 10) 预期结果(这是最重要的)和实际结果(如果有BUG管理工具,这条可以省略) 11)开发人员(必须有)和测试人员(可有可无) 12)测试执行日期 2、实例 该测试案例是以一个B/S结构的登录功能点位被测对象, 该测试用例为黑盒测试用例。假设用户使用的浏览器为IE6.0 SP4。
功能描述如下: 1. 用户在地址栏输入相应地址,要求显示登录界面; 2. 输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自动校验,并给出相应提示信息; 3. 如果用户名或者密码任一信息未输入,登录后系统给出相应提示信息; 4. 连续3次未通过验证时,自动关闭IE。 表4-1 登录界面测试用例 用例ID XXXX-XX-XX 用例名称 系统登录 用例描述 系统登录 用户名存在、密码正确的情况下,进入系统 页面信息包含:页面背景显示 用户名和密码录入接口,输入数据后的登入系统接口 用例入口 打开IE,在地址栏输入相应地址 进入该系统登录页面 测试用例ID 场景 测试步骤 预期结果 备注 TC1 初始页面显示 从用例入口处进入 页面元素完整,显示与详细设计一致 TC2 用户名录入-验证 输入已存在的用户: test 输入成功 TC3 用户名-容错性验证 输入: 输入到蓝色显示的字符时,系统拒绝输入 输入数据超过规定长度范围 TC4 密码-密码录入 输入与用户名相关联的数据:test 输入成功 TC5 系统登录-成功 TC2,TC4,单击登录按钮 登录系统成功 TC6 系统登录-用户名、密码校验 没有输入用户名、密码,单击登录按钮 系统登录失败,并提示:请检查用户名和密码的输入是否正确 TC7 系统登录-密码校验 输入用户名,没有输入密码,单击登录按钮 系统登录失败,并提示:需要输入密码 TC8 系统登录-密码有效性校验 输入用户名,输入密码与用户名不一致,单击登录按钮 系统登录失败,并提示:错误的密码 TC9 系统登录-输入有效性校验 输入不存在的用户名、密码,单击登录按钮 系统登录失败,并提示:用户名不存在 TC10 系统登录—安全校验 连续3次未成功 系统提示:您没有使用该系统的权限,请与管理员联系! … … … …。
3.如何写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设计和执行是测试工作的核心,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任务之一。
测试用例(Test Case)目前没有经典的定义。比较通常的说法是:指对一项特定的软件产品进行测试任务的描述,体现测试方案、方法、技术和策略。内容包括测试目标、测试环境、输入数据、测试步骤、预期结果、测试脚本等,并形成文档。
测试用例编写准备
1
从配置管理员处申请软件配置:《需求规格说明书》和《设计说明书》;
2
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和设计说明书,详细理解用户的真正需求,并且对软件所实现的功能已经准确理解,然后着手制订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制定的原则
1测试用例要包括欲测试的功能、应输入的数据和预期的输出结果。
2测试数据应该选用少量、高效的测试数据进行尽可能完备的测试。
用例覆盖
1正确性测试:输入用户实际数据以验证系统是满足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测试用 例中的测试点应首先保证要至少覆盖需求规格说明书中的各项功能,并且正常。
2容错性(健壮性)测试:程序能够接收正确数据输入并且产生正确(预期)的输出, 输入非法数据(非法类型、不符合要求的数据、溢出数据等),程序应能给出提示 并进行相应处理。把自己想象成一名对产品操作一点也不懂的客户,在进行任意操作。
3完整(安全)性测试:对未经授权的人使用软件系统或数据的企图,系统能够控制的程度,程序的数据处理能够保持外部信息(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
4接口间测试:测试各个模块相互间的协调和通信情况,数据输入输出的一致性和正确性。
5压力测试:输入10条记录运行各个功能,输入30条记录运行,输入50条记录进行测试。
6性能:完成预定的功能,系统的运行时间(主要是针对数据库而言)。
7可理解(操作)性:理解和使用该系统的难易程度(界面友好性)。
8可移植性:在不同操作系统及硬件配置情况下的运行性。
测试方法
1边界值分析法:确定边界情况(刚好等于、稍小于和稍大于和刚刚大于等价类边界值),针对我们的系统在测试过程中主要输入一些合法数据/非法数据,主要在边界值附近选取。
2等价划分:将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有效的和无效的)划分成若干个等价类。
3错误推测:主要是根据测试经验和直觉,参照以往的软件系统出现错误之处。
测试用例的填写
1一个软件系统或项目共用一套完整的测试用例,整个系统测试过程测试完毕,将实际测试结果填写到测试用例中,操作步骤应尽可能的详细,测试结论是指最终的测试结果(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
4.软件测试的测试用例怎么写
● 测试用例编号
◇ 规则:编号具有唯一性、易识别性,由数字和字符组合成的字符串
◇ 约定:
系统测试用例:产品编号-ST-系统测试项名-系统测试子项名-XXX
集成测试用例:产品编号-IT-集成测试项名-集成测试子项名-XXX
单元测试用例:产品编号-UT-单元测试项名-单元测试子项名-XXX
● 测试项目
◇ 规则:当前测试用例所属测试大类、被测需求、被测模块、被测单元等
◇ 约定:
系统测试用例测试项目:软件需求项 如:测试手机在没有SIM卡的情况下,可以拨打紧急电话
集成测试用例测试项目:集成后的模块名或接口名 如:测试模块A提供的文件接口
单元测试用例测试项目:被测试的函数名 如:测试函数int ReadFile(char *pszFileName)
● 测试标题
规则:测试用例的概括简单的描述用例的出发点、关注点,原则上不能重复。
● 重要级别
规则
高:保证系统基本功能、核心业务、重要特性、实际使用频率高的测试用例;
中:重要程度介于高和低之间的测试用例;
低:实际使用频率不高、对系统业务功能影响不大的模块或功能的测试用例。
● 预置条件
规则:执行当前测试用例需要的前提条件,是后续步骤的先决条件
● 输入
规则:用例执行过程中需要加工的外部信息,输入、文件、数据库等
● 操作步骤
规则:执行当前测试用例需要经过的操作步骤,保证操作步骤的完整性。
● 预期输出
规则:当前测试用例的预期输出结果,包括返回值的内容、界面的响应结果、输出结果的规则符合度等
5.如何写一份漂亮的测试用例
我一直在想,作为测试人员应该用脑袋去测试,也就是说应该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把自己的发现应用到测试中去,这样你才能有真正的提高,你所具备的理论和能力才有竞争力。
回到测试用例中来,我觉得做好以下三点就是一个好的用例。
第一:依据分明
众所周知,一个项目首先立项,然后经过一系列的动作到了需求分析,昨晚需求分析后,测试就可以做测试需求,然后就可以写测试用例了。所以写测试用例的依据就是需求。这么说太笼统,举一个例子。一个系统经过前期的需求分析,详细设计,模块设计等一系列的动作,最后生成了详细的需求说明和详细设计文档等等,在这些文档中,已经很详细的描述了所有的需求点和功能点,也有较详细的技术说明,接下来的工作就是怎么把这些功能点和需求点变成测试点,这就需要做好测试需求分析和测试方案工作,生成一个个可测试的测试点。这也是需求必须可测的一个体现。
假设经过上一步工作,分析出这个系统有5个模块,50个大的功能点,500个具体需求点,最后生成了5000个测试点。那么 ok,我们就要写5000个测试用例。还是那句话,一个测试用例只能对应一个测试点,测试点和用例是1对1的关系;一个需求点可以对应多个用例,需求点和用例是1对多的关系。这样做的目的在统计中讲。
第二:目的明确
用例都有个测试目的,这就是要目的明确,并且也只能有一个目的。前面无论多少步骤,都是为了找到这个目的途径。功能从大到小有层次的划分,我们做测试用例也是有层次的,不然你怎么定义用例的优先级呢?等到测试最小的功能点是,支持这个功能点的其他上层功能点,我们都默认正确就可以了,这就是我们的预期,所以在测试步骤中不用对上层的功能专门考虑测试数据,只把他当成一个正确的找到目前的功能点的途径就行。换句话说,你要测试的功能点需要点10个连接才能找到,那么前9个连接我们再以前就应该设计了用例,在第10个连接中默认他们正确就ok,这个用例的前9步,只是告诉你如何找到第10步。就是这样。
第三:便于统计
测试用例对整个测试过程的质量控制和评估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可以做测试需求覆盖分析。这样如果一个用例写几个测试点,那么就无法完成需求覆盖分析工作,至少是不符合规则的。
你还可以通过模块划分,来分析哪个模块存在的问题较多,还有可能存在更多的问题(应为程序员不同,能力就不同,缺陷喜欢扎堆分布,这个大家都知道),存在问题较多的模块需要做进一步的测试或者下一次作为测试重点。如果你统计的数据不准确,会误导结果的。
三,做缺陷分析。用例失败了,就生成一个缺陷。
6.如何编写一个完整全面的测试用例
一、编写测试用例的原则 测试用例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它是软件测试全部过程的核心,是测试执行环节的基本依据。
测试用例编写应该遵循的原则:1、测试用例要达到最大覆盖软件系统的功能点。测试工程师应该测试计划编写完成之后,在开发阶段编写测试用例,参考需求规格说明书和软件功能点对每个功能点进行操作上的细化,尽可能趋向最大需求覆盖率。
2、测试用例对测试功能点、测试条件、测试步骤、输入值和预期结果应该有准确的定义。3、测试用例的设计应包括各种类型的测试用例。
在设计测试用例的时候,除了满足系统基本功能需求外,还应该考虑各种异常情况、边界情况和承受压力的能力等。4、测试用例的管理。
使用测试用例管理系统对测试用例进行管理。一个好的测试用例应该具有较高的发现某个尚未发现的错误的可能性,而一个成功的测试案例能够发现某个尚未发现的错误,通常一个好的测试案例有以下特性:1、具有高的发现错误的概率2、没有冗余测试和冗余的步骤3、测试是“最佳类别”4、既不太简单也不太复杂5、案例是可重用和易于跟踪的.6、确保系统能够满足功能需求 测试用例不可能设计得天衣无缝,也不可能完全满足软件需求的覆盖率,测试执行过程里肯定会发现有些测试路径或数据在用例里没有体现,那么事后该将其补充到用例库里,以方便他人和后续版本的测试。
二、如何编写测试用例 测试用例的信息有很多,可以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增删,一般来说一个优秀的测试用例应该包含以下信息:1、产品相关信息 (1)软件产品或项目的名称 (2)软件产品或项目的版本 (3)功能模块名 (4)功能描述 (5)测试平台 这些信息建议可以在测试案例手工选择。2、基本记录信息 (1)测试用例入库者 (2)测试用例入库时间 (3)测试用例更新者 (4)测试用例更新时间 这些信息建议可以由测试案例自动生成。
3、测试用例的属性 (1)测试用例ID:测试用例的ID(由案例管理系统自动生成,方便跟踪管理) (2)测试用例名称:测试用例的名称 (3)测试功能点:测试的功能检查点 (4)测试目的:该测试功能点的测试目的 (5)测试级别:主路径测试、烟雾测试、基本功能测试、详细功能测试。 下面对这几个测试级别进行说明:A、主路径测试:对照需求中重要模块和功能的最主要功能路径,主路径测试为设计探针模块,快速检查程序的可测试性(可测试性还包括安装测试是否成功)的主要依据的测试案例 B、烟雾测试:对照需求中所有模块的主要功能路径,主路径测试案例为烟雾测试案例的子集,烟雾测试为做回归测试的主要依据的测试案例。
C、基本功能测试:对照需求和总体设计中所有模块和功能的基本功能路径,基本功能测试为测试软件产品的非重要级别模块,书写完全的自动测试脚本的主要依据。D、详细功能测试:对照总体设计中所有模块和功能的功能路径,测试各个模块及功能各个层次,各种类型。
详细功能测试案例为对重点模块,易发生错误的模块的主要依据。(6)测试类型:功能测试、边界测试、异常测试、性能测试、压力测试、兼容测试、安全测试、恢复测试、安装测试、界面测试、启动/停止测试、文档测试、配置测试、可靠性测试、易用性测试、多语言测试。
(7)预置条件:对测试的特殊条件或配置进行说明 (8)测试步骤:详细描述测试过程,案例的操作步骤建议少于15个。(9)预期结果:预期的测试结果 三、测试用例设计过程 对一个全新的产品来说,首先需要了解的是产品需求文档和产品模块之间的关系。
然后需要从需求文档中书写与所有需求相对应的主路径测试案例和烟雾测试案例,这个时候也同时会包括一定的基本路径测试案例甚至是详细测试案例。在这个时候,因为对产品没有直接的使用感受,书写测试案例要考虑面广而不要太过精细。
继续阅读产品功能定义文档,将所有的功能定义直接对应写相关的测试案例,这个时候,最好能够对程序的本身有一定的接触,加深对程序的了解,以便写出更好,更全面的测试案例。最后,在实际测试中,还需要不断扩充,修改以前的测试案例,得到完整的基本功能测试案例和详细测试案例。
如果对于一个已有一定或大部分案例的产品来说,不管测试者是否本身熟悉这个产品,其主要的任务就是阅读,检查需求及相关的变更,然后对原有的案例进行理解,扩充和修改。这就是案例的重用/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