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濒死体验的典型实例
冯志颖及同事对1976年唐山大地震幸存者濒死体验调查中,虽只获得81例有效的调查数据,却是当前世界濒死体验研究史上采集样本最多的一次。
据统计分析,这些幸存者中,半数以上的人濒死时在对生活历程进行回顾,近半数的人产生意识从自身分离出去的感受,觉得自身形象脱离了自己的躯体,游离到空中。自己的身体分为两个,一个躺在床上,那只是空壳,而另一个是自己的身形,它比空气还轻,晃晃悠悠飘在空中,感到无比舒适;约三分之一的人有自身正在通过坑道或隧道样空间的奇特感受,有时还伴有一些奇怪的嘈杂声和被牵拉或被挤压的感觉;还有约四分之一的人体验到他们“遇见”非真实存在的人或灵魂现象,这种非真实存在的人多为过世的亲人,或者是在世的熟人等,貌似同他们团聚。
一位唐山大地震时只有23岁的刘姓姑娘,被倒塌的房屋砸伤了腰椎,再也不能站起来。她在描述自己得救前的濒死体验时说:我思路特别清晰,思维明显加快,一些愉快的生活情节如电影般一幕幕在脑海中飞驰而过,童年时与小伙伴一起嬉笑打逗,谈恋爱时的欢乐,受厂里表彰时的喜悦……我强烈的体验到了生的幸福与快乐!她说,我将在轮椅上度过一生,但每当我回忆起当时的那种感受,我便知道,我要好好的活下去!“我感到自己飞在天花板上,飘飘荡荡,有一个躯体(我的)躺在病床上。
我清楚地感受到了它的脉搏和呼吸。”这是一位精神病学专家对他的同行讲述的一次亲历离体体验。
“我对此确实感到特别吃惊。” “我感到思维特别清晰,过去的某些生活场景镜头画面似地一一从头脑中迅速闪过。
有小时候受奖的镜头,也有结婚时兴奋的镜头,就象生活的‘全景回忆’。那时我不害怕,也不痛苦,也不思念亲人,就象情感丧失了一般。”
这是冯院长对唐山大地震幸存者中81例濒死体验的研究中,41例讲述有类似的短暂经历。 雷蒙-穆迪博士在她的另外一本书《光亮之外》(TheLightBeyond)提到了一个九岁女孩的濒死体验,她在一次阑尾手术中失去了知觉,被抢救过来以后,她回忆道:“我听见他们说我的心跳停止了,我发现我飘在天花板上往下看,我从那儿可以看见所有的东西,然后我走到走廊上,我看见我妈妈在哭,我问她为什么要哭,但她听不见我,医生们认为我死了。
然后一位美丽的女士走到我面前想帮助我,因为她知道我害怕。我们走过一条隧道,隧道又黑又长,我们走得很快,在隧道的尽头是很亮的光,我感觉非常愉快。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雷蒙德R26;AR26;穆迪博士在研究过150个濒死体验者(经历过“临床死亡”后复生的人)的案例之后,试图为人们揭开死亡真相。尽管濒死体验发生的情境,以及亲历该种体验的个人性格都有着巨大的差别,但需要肯定的是,在这些人“濒死体验”的陈述中,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相似性——我把它们大体归纳为14条,他们是按照感受出现的先后次序排列的 :1、听到自己的死讯:他们亲耳听到医生或是在场的其他人明确宣告自己的死亡,会感觉到生理的衰竭到达极限2. 从未体验过的舒服:濒死体验的初期有一种平和安详、令人愉悦的感受。
首先会感到疼痛,但是这种疼痛感一闪而过,随后会发觉自己悬浮在一个黑暗的维度中。一种从未体验过的最舒服的感觉将他包围。
3. 听到奇怪的声音:在濒死或者死亡的时候,有奇怪的声音飘然而至。一位年轻女子说,她听到一种类似乐曲的调子,那是一种美妙的曲调。
4. 被拉入黑暗的空间:有人反映他们感到被突然拉入一个黑暗的空间。你会开始有所知觉,那就像一个没有空气的圆柱体,感觉上是一个过渡地带,一边是现世,一边是异域。
5. 自己看着自己的躯壳:发现自己站在了体外的某一处观察自己的躯壳。一个落水的男人回忆说,他自己脱离了身体,独自处在一个空间中,仿佛自己是一片羽毛。
6. 你的话别人听不到:他们竭力想告诉他人自身所处的困境,但没有人听到他们的话。有一名女子说,我试着跟他们说话,但是没人能听到。
7. 不停出入自己肉体:脱体状态下,对时间的感受消失了。有人回忆说,那段时间里,他曾不停地出入自己的肉体。
8. 感官从未如此灵敏:视觉、听觉比之前更加灵敏。一个男子说,他从未看得如此清楚过,视力水平得到了不可思议的增强。
9. 孤独无助 无法交流:在这之后,会出现强烈的孤立感和孤独感。一位男子说,他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和别人交流,所以,我感到非常孤单。
10. 周围有他人陪伴:这时,周围出现了别的人。这个人,要么是来协助他们安然过渡到亡者之国,要么是来告诉他们丧钟尚未敲响,得先回去再待一段时间。
11. 最后的时刻出现亮光:在濒死体验最后的时刻,会出现亮光。这道光具有某种人性,非常明确的人性。
12.回望人生 全程回顾:这个时候,当事人会对一生做一次全景式的回顾。当亲历者用时间短语来描述它时,都是一幕接着一幕,按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移动的,甚至伴随着画面,当时的一些感觉和情感都得以重新体验。
13. 被界限阻隔:在这时,人会遇到一道可以被称作是边缘或者界限之类的东西,阻隔你到某个地方去,关于它的形态有多种表述:一摊水、一团烟雾、一扇门、一道旷野中的。
2.功夫不负有心人的自己亲身体验事例
有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功夫不负有心人。其实,你如果在某一件事情上下了功夫,就一定能成功。
纵观千百年的科学发展史,那些发明家。高科技产品的发明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事物中发现它的特点,再不断研究,反复进行试验,最后把一个细小的东西改变成了一个高科技产品。
电灯是生活中的一个常用的照明工具没但是,这个工具是爱迪生经过1600多次试验才制作出来的,虽然他把他的房子都炸垮了,把亲人也炸伤了,但是他还是什么也不管,继续工作。他是一个人异常勤奋的人,自从法拉第发明了电机之后,爱迪生就决心制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经验后,制定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个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的耐热的材料;二是改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度真空度。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试验下来,唯独白金丝性能最好,但白金丝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1879年,几经试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线作灯丝。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埚里中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中,在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的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就这样,世界上的第一批炭丝白炽灯在1879年问世了。
无独有偶。古时候的鲁班上山去砍柴时,忽然被路旁的一种带刺的草划破了手,鲁班觉得这种草很神奇,就把它带回家研究。鲁班想: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锯木头的时候,总是没有方便的工具,不如我来发明一样工具,让人们方便锯木头呢?鲁班想了又想,最后决定发明锯子。他先是把找来的铁片和木块,然后再把铁片炼成跟那种草很相似的尺子,再把这种铁片的一头装上木块,这样,鲁班的试验品——锯子就诞生了。再经过反复的改造,最后,终于制成了锯子。在以后的日子里,锯子意志被广泛应用于各户人家中。
电灯的发明,锯子的诞生,这些都是很平常的东西。但是,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却从中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成就。
在科学史上,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它说明成功并不神秘,也并不遥远。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在练了若干年后,就会成功,因为“功夫不负有心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诶茵诶体验事例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