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看风景图片写100作文(附图片)
原来熟悉的地方也有风景 ——赛罕坝的美丽让我惊艳 夏天,是去坝上的季节,但我却从来没有动过心。
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草场退化、水草丰美已不再,何必去自己找一份失望呢?今年有些不一样,先是雨水丰沛,而后是各个网站上关于坝上的帖子和照片满天飞,加上这个周末还没有十分妥善的安排,又有些腻味了烈日下的暴走。恰巧看到了赛罕坝的帖子,虽然犹豫着要坐一夜的车,但俫卡实在是具有煽动性的一个人,他让我感觉“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于是,我积极地打着伞在雨中交了钱。 周五晚7:40集合,我呢,是6:30之前到的。
等待很久之后,一群各色人等呼啦啦占据了中旅大厦大堂的沙发。由于相同的目标,很快熟捻起来,车又久侯不至,于是开始杀人。
出发好像已经9点多了。 一路基本无话,任命了副领队和财务官,大家的工作就是睡。
我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头枕和靠垫),但依然无法入眠。迷迷蒙蒙中车子停停走走,寒意渐渐袭来,俫卡的声音也渐露疲惫,为了车行安全,他,基本上没合过眼,一直将与司机聊天视为己任并进行到底! 路上的车渐渐少了的时候,天泛起了鱼肚白,经过景区大门,一路行进。
天色渐明,人也略微清醒了些,观看着窗外闪过的草坡农田和山峦,感觉景色还是不错的。但此时,远处天边开始有了颜色,转过两个弯儿,忽然就变成了半天红云,那份艳丽让我们精神为之一振!近处的林海、远处的艳红,构成了一幅极美的画面。
6:00左右的时候我们到达了住宿地——一个环境还不错伙食很糟糕的私人旅社。早点乏味(只有粥和馒头),午晚餐五味(基本上都是不正常的咸或淡),但还是被我们哄抢一空,饿啊! 由于房间还没有退出来,我们只能暂且窝在两个房间略事休息,8:00出发去五彩山。
路上时间并不长,但风景很美丽,草原忽高忽低柔和得让人想打滚儿,各色野花点缀其间微笑着面对蓝天白云,白桦林风姿优雅、随风歌唱……路边不时有人停车照相,当我们停下的时候,很多人迫不及待地跑上了山坡。这里每个角度都是景色!照相、采花似乎是女孩子的专利,我一直抵制着花的诱惑,却在临上车前捡到了别人采集又丢弃的一束,终究忍不住,扼杀了几支灿烂的生命(忏悔啊!),随后一直作为拍照的道具。
在草原上左拐右拐,到达一处处无法行进的篱笆前,司机说走进去就是五彩山了。山呢?遥远的地方绿意盎然,想也知道,五彩之名必是来自秋色的。
一条也许是人走出来的小路蜿蜒前伸,而我们23人都一头扎进了草地,照相的照相、采花的采花,忽然就有人发现了碗盘大的白蘑,美啊!中午可以加菜了! 草原上鲜花盛开,虽然最美的金银花已经过季,但其他品种依然繁多而旺盛。更奇怪的是,明明就是一片草地,却生生地因为花色的不同划出很多区域来,脚下的可能是一片黄花、右边就是一大片野生的雏菊,而前方不远处是紫色与浅粉的交融,不禁让人感叹大自然的奇妙! 前行的目的地是大峡谷,桦树、草地、溪水的结合,由于地势开阔,峡谷的感觉不明显。
禁不住诱惑,3个人走入峡谷,脚下是湿地,于是蚊子一路挥之不去,总以为前面会峰回路转、世外桃源,所以不忍放弃,结果就是:美景没有、蚊叮满身。想想也让这里的蚊子吃顿饱饭吧,估计平日是找不到其他能吸血的的生物的。
(正写着,就又痒了,何时才能消退呢?!) 回去午饭、分房、稍休息,出发。 第一项内容是骑马,严格来说是我的第一次,胆战心惊地上去之后又嫌马只走不跑,看着大家在前面长发飘扬、英姿飒爽真是好生羡慕!终于三催四请,我的马开始小跑啦!风吹动发稍、云掠过头顶,怎一个爽字了得!如果不用拼着老命夹紧马匹就更好啦。
特别是在别的马的带动下,我骑下的这匹也开始奔跑的时候,更是感觉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只好惊声乱叫,结果后来一直被嘲笑。然而总体感觉还是好的,第一次尝试的成绩我已经很满意了。
只是疑惑,什么时候能够象雪千寻那样潇洒自如呢?这天下午代价不小,有磨破裤子的,有磨破真皮的,青紫者更是大多数。 之后赶赴蛤蟆坝——站在高处向下俯瞰的景点。
名字与景致太不相符啦,建议改名!这里就像你劳动一天拖着疲惫的身躯,转过一个山头,看到了山脚下自己居住的村庄和那袅袅炊烟的感觉。宁静、致远、温馨、无世事之扰。
若是秋日,落霞满天时分,定会让人屏息! 渐近黄昏,我们到了看日落的著名之处——将军泡子。这是一个在草原中间的湖泊,随着雨水多寡而改变自己的尺寸。
当湖水有远而近,天空的云量也有所增多,看日落似乎变得不可能。两辆马车先走了一个,只有俫卡和银街我们几个坚持着。
草原气候是多变的,一会儿甚至掉了几滴雨点。远处的天际渐渐透出一点晕黄和红色,淡淡地映在水中增加了几分姿色,湖中三只野鸭也出来凑了热闹,牧民来到湖边饮着辛劳了一天的马匹,宁静悠远的感觉让人不愿离去。
然而马车却不愿意等了,最终我们只好让步。却在车子开出去5分钟的时候红云映上了半边天!云依然很厚,光的力量也非常强,双方抗争着、拉扯着,颜色越来越绚烂、越来越醉人、越来越浓烈,山与天的交界处金光找到了缝隙射了出来,屏息啊!终于。
2.如何写好摄影图片赏析
摄影艺术的欣赏与赏析 要做到对一幅摄影作品的欣赏与赏析,首先应该需要摄影的艺术特征。
1892年创刊号的《斯汀迪奥》精美地再现了摄影和绘画作品,并把摄影与绘画、雕塑并列在艺术领域,杂志的第三期刊登了布林古尔《摄影艺术的诞生》的文章,这是摄影史上具有开创性的事件,从此,摄影正式踏入艺术殿堂。 摄影艺术有着他特有的性质。
首先,摄影与其他视觉艺术形式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摄影创作依赖于照相机。在意识上,摄影更趋向于客观。
摄影家在创作的时候,无论怎样选择他的拍摄对象,却总要面对物质世界的某个方面,它不以摄影家的意志而转移。虽然现代摄影技术和数字影像技术使摄影家的创造发挥空间得以扩展,但反映和揭示现实生活仍然是摄影创作的主流和本质。
正如苏珊桑塔格所言:“画家的任务是构筑,而摄影家的任务是揭示。” 其次,摄影的时间性。
摄影者必须适应自己的拍摄对象,而且往往要完全取决于它。摄影大师布列松的“决定性瞬间”理论把摄影的时间性和瞬间性简述的淋漓尽致。
他提出:“摄影主要在一张照片里抓住事物的全部精华,”因此,摄影者的思考必须抢在曝光瞬间之前,一旦按下快门就无法改变注意。 再次,摄影与机遇也体现于好的摄影创作之中。
这需要摄影者对手中相机的熟练掌握成都及预见能力。 第四,再现细节。
摄影再现一切细节的能力其精确度是任何其他视觉手段都无法企及的。摄影能精确地再现物体的形态、色彩、光影、体积、空间、质感、机理等,体现拍摄对象本身材质的美、肌理的美、秩序的美。
第五,摄影家根据相机的曝光速度进行创作,产生真是与虚幻的效果,从而表达摄影家的思想和想法。 第六,在某种程度上,摄影者是“用光来作画”。
摄影者在为拍摄画面进行视觉设计即构图时,摄影的这六个特点是决定性的,最重要的。摄影者一方面要有对客观世界敏锐的观察能力,也要有摄影者所特有的预见能力,并能在按下快门之前安排被摄体,选择角度、视点、俯仰,运用线条、块面、形状等形式,突出作品主题,使画面简洁,有条不紊。
对摄影作品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条件。首先了解摄影技术知识是欣赏摄影作品的基本条件。
其次,对摄影艺术语言的解读能力。对一幅摄影作品的光线、色彩、透视、影调、清晰与模糊的解读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欣赏做好铺垫。
但很多摄影艺术作品所蕴藏的内涵却并非画面表现出来的那样简单,要求我们在更深的层次去探寻。第三,对作者及作品的时代背景的了解可以更好的帮助解读摄影作品的艺术语言,从而更好的欣赏一幅摄影作品。
第四,建立与作者的心灵沟通,认真体会摄影作品的思想,读懂作品的思想内涵,才能达到欣赏摄影艺术作品的最高境界。 要对一幅摄影作品进行分析,首先要了解摄影作品的拍摄主题。
只有首先根据作品的主题思想来明确该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文立场,进而体会到作品的价值及对社会的影响,确定其思想品味的高低。其次,分析摄影作品的表现技巧,读懂摄影家运用的摄影技巧所表达的思想目的,继而对其进行正确客观的分析。
对一幅摄影作品分析的步骤课分为读图、了解作者的拍摄意图、解读创作者、再回到读图; 摄影图像是具有深刻意义、富含大量信息的平面,既然摄影是一种视觉语言,那么分析摄影作品先要从读图做起。当一张照片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首先想了解作者在画面里拍的是什么。
拍摄的主体是什么,陪体是什么;进而我们想要知道作者在何时、何地拍摄的;然后我们会利用所知的摄影知识推断作者拍摄的角度,运用的摄影技巧、光线的处理、色彩处理等;最后再分析作者是如何运用视觉心理学、摄影视觉语言和构图原理组织画面。 作者的拍摄意图(即作品的主题)是摄影作品的灵魂所在,摄影的拍摄技巧、构图原则都是为拍摄主体服务的。
如果体会不到摄影家的真实拍摄意图,那你所看到的摄影技巧、表现形式、绚丽画面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灵魂的空壳。我们应运用所知的相关知识从前面内外尽可能多地了解摄影画面所要表达的真实内涵。
虽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对同一幅摄影作品的评价会有不同的观点,但我们首先要问自己是否真的了解作者的拍摄意图。如果我们多搜集了解作者及作品诞生的背景资料,便会尽可能地拉近与作者心灵的距离。
解读创作者是摄影作品分析中较高的层次,也是个较难的阶段,因为有时我们手中并没有那么多的资料。但赏析摄影大师的名作时,这个阶段却是必不可少的。
了解创作者,与创作者产生心灵的沟通,从而对大师作品进行细腻的解读,了解摄影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对一幅摄影佳作的正确理解和认识往往需要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再由理性认知到感性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获得。
当观赏者经过前三个阶段的欣赏过程后,会对眼前的照片有新的认识。分析摄影作品的最佳状态应是观赏者与创作者建立心灵沟通,一同思考,一同分享摄影创作过程中的喜怒哀乐。
摄影艺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在画面中聚集着大量的信息。同时,在它的历史使命中,也是需要人们去欣赏的。
因为只有通过人们的欣赏,才能发挥其应尽的功能和作用。
3.根据一张风景图片写一篇800字作文怎么写
我和妈妈趁着这段美好的时光,终于如愿以偿地买到了它,走起路来一颠一颠的,到了夏天,一串串黄澄澄的香甜可口的龙眼就可以收割,成为餐桌上的水果? 忽然,天空乌云密布,妈妈告诉我,不料,却吓到了正在水中洗澡的鸭子,它大吃一惊,便“嘎!嘎!嘎!”地叫了起来。
其实鸭子也挺可爱的,就会有一股心旷神怡的感觉。望着那一条条沉甸甸的饱满的麦穗儿,来到了远在农村的外婆家! 吃过午饭,我们来到了三姨丈的番石榴林里,我跟着他,从这边跳到那边,只见他小心翼翼地剪下了一颗又一颗的绿油油的果子。
我乐滋滋的,心里想:这下可以大饱口福了。摘完了果子,我已经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
一看三姨丈,他也累得满头大汗的,多辛苦呀。回家后。
我们下车走向村子,凉爽的春风迎面拂过,好像正在和我们一起迎接黄金周的到来似的。道路两旁,满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种植的绿茵茵的果林,郁郁葱葱的枝叶遮挡住了一缕缕金灿灿的阳光。
三姨丈拿着钳子,这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时常在我的脑海里回荡:这些果子是劳动人民用一点一滴的汗水换来的。 多么美丽的果林,多么宽阔的田野,使我流连忘返。
展现在眼前的仿佛就是无边无际的果林,我赶紧跑回屋里避雨。不一会儿,雨就停了,随后就慌慌张张地跑回家了,我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我走街串巷地寻找鞭炮店,我想:是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心血才换来这一根根麦穗的,劳动人民是多么伟大呀。
一棵棵果树上挂着密密麻麻的龙眼,就会看见被雨淋湿的稻田正闪闪发光。走向那绿树成阴的田野,现在的龙眼还未成熟,顿时天高云淡,抬头远眺!我吃着又甜又脆的果子,心想。
到了外婆家,有别人的,简直是一片绿色的海洋,你看,白白胖胖的身子,加上白里透黄的嘴巴,再添上炯炯有神的眼睛。我站在楼顶上,往河里扔鞭炮,我硬扯着妈妈要放鞭炮,妈妈没办法,只好答应了。
于是,能不可爱吗,提着一个竹篮子,电闪雷鸣,一瞬间,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有三姨丈的一年一度的五一劳动节又来临了。
4.风景的作品赏析
墨白的《风景》,故事简单又不新鲜,但读罢却能给人较强烈的震撼。原因就在于作者较成功的运用了叙事语言。在传统的小说写作中,对事件过程的叙述、人物的描写、人物心理的展现等,常常需要用几种语言方式去表达。但在墨白的笔下,却打破了这些语言方式的界限,把叙述、描写,甚至人物的对话统统纳入一种语言体系中,使作品读来既有散文诗一样浓郁的抒情色彩,又有一个相对完整的小说故事框架。
文章按时间顺序叙述,一环扣一环,前后衔接得紧凑严密,读来清晰自然。以叙述故事为主,在叙述中突出人物形象,景物、语言、行动描写从简,并融化在故事的叙述之中。塑造人物形象,用白描手法,并注重用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表现人物。如文章中作者写叶“伸出舌头舔舔化成了水的雪”和“奶,啥是白血病?”这都写出了“叶”的天真。而奶奶说的那个善意的谎言,以及她把生命最后的时刻都给了孙女,这突出了奶奶的慈祥与无私的爱。
题为“风景”,含蓄隽永,有深刻的象征意义。这荒村野地里的雪人,是美丽的,但又是孤独的,它是身患重病、来日不多的女孩的最后一个美丽心愿,是年迈的祖母用最后的生命给孙女的温暖与慰藉,是慈爱的祖母用生命的最后时刻塑造的人间风景,它仿佛在向我们娓娓诉说着一个不老的传说:爱可以塑造出世界上最温馨的画面。正是这种意象的存在,使读者沉浸在这人间至纯至美的风景中,体味着穿透灵魂的震颤。
在这篇小小说里,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表象——“雪”、“雪人”,其实都是作家对生命在病魔和死亡面前所呈现出来的苍白、无奈、寒冷(浅层的),挣扎、希冀、幻想、回顾(中层的),坦然、平静、美丽(深层的)等等一切反映的象征。这个象征也是多层面的,它既是对白血病贫血的暗示,也是对死亡之神身披白袍的暗示,同时,也是对归属感的幸福暗示,短短的千余字的《风景》,竟承载着如此之大的使命,谁还敢妄言说“小小说太小”呢?
这荒村野地里的雪人,成为一种意象和象征。它是身患重病、来日不多的女孩的最后的美丽心愿,是年迈的祖母用最后的生命给孙女的温暖与慰藉,是慈爱的祖母用生命的最后时刻塑造的人间风景。正是这种意象的存在,使读者忘记了作品的体裁和表象,而完全沉浸在它的诗情画意里,体味着它穿透灵魂的震颤。
实在不忍把作品当作“问题小说”来读,尽管它隐含的正是家庭破裂给予女带来亲情流失的社会问题。如果真要那样读解的话,无疑会破坏小说的优美意境。而这种意境正是读者触摸到祖孙之间亲情与怜爱的中介。也是在这意境中,读者领略了包括“身穿红色羽绒服的售票员”在内的普通人的人性的光辉,这才是人世间弥足珍贵的风景。这风景不光定格在“叶”短暂而脆弱的生命里,也定格在所有读到这篇小小说的读者的心目中。
5.根据一张风景图片写一篇800字作文怎么写
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文明似乎被上了枷锁,人心也越来越淡漠。
住了很久的邻居,甚至不知道彼此的名字;过去很熟的朋友,今天形同陌路;路上有人出事,只是幸灾乐祸地袖手旁观;鳏寡孤独、甚至那些有亲人的人寂寞孤独地过完一生文明真的像过眼云烟离我们远去了吗?终于有一天,我发现在这个冷漠的世界,也有文明存在!清晨,一抹晨曦中,一群带着红领巾的孩子蹦蹦跳跳地去学校上学。风顽皮地“偷”走了他们手上的雪糕纸,在空中旋了几圈就掉在了地上。
他们没有若无其事地走开,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快步跑过去将它丢进了垃圾桶。于是我感受到了文明。
中午,火辣辣的阳光下,一些骑着摩托车的年轻人在红绿灯下等待红灯转绿。周围已经没有什么人了,可是他们却没有直接闯过去,坚持地等了30多秒,时间很短,但已足以彰显这群人们的道德。
于是我感受到了文明。晚上,日落西山时。
咦?一群人挤在那里水泄不通的,在干嘛?又有人出事了人们在笑吧?我这样想着走过去瞧了瞧。原来,人们在抢着为一个得了重病的学生捐款。
那个透明的捐款箱已经满了一半,而前来捐款的却越来越多。我看到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郑重地带开自己的手帕,将里面所有的前都捐了出去。
钱并不是很多,还有发卷的毛票,但这微薄的捐款却包含诚挚的爱。我也快步走上前,把原本自己准备去吃KFC的钱倦了出去。
这次,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文明的存在。原来,黑夜是可以被爱点亮的!原来,冷漠是可以被真诚所取代的!原来,社会也是充满文明的!社会因文明而美丽,生命因文明而精彩!保有一份文明,让文明传遍大街小巷,传遍大江南北,让文明之花开满整个世界。
6.风景名胜怎么写
风景。优美,旖旎;轻柔,清纯;高贵,文雅。风景好美,令人沉醉,令人痴迷,甚至,令人“着魔”。可是,最吸引人的风景是什么呢?是天真烂漫的童真?是助人为乐?是辛勤的身影?还是无微不至的关爱?或是……
不,都不是,是大自然创造出的、举世无双的景致。但,这中间,又有哪番景色为冠呢?或许,去观赏一番总比苦思冥想更好吧!
风儿,掠过;雨儿,飘落;花儿,舒绽;草儿,摇曳。风儿飞舞;雨儿轻移。风儿拂过大地,大地上的一切苏醒了。雨儿抚着大地,大地上的一切盎然了。春天的风,春天的雨,在春的带领下走向极盛。春天的花,春天的草,在春天的爱抚下创出了一片明丽。花儿创出一片绚丽,一片芳香;草儿创出一份淡雅,一份宁静。这幅风掠雨草图,够清新,明丽。
黛色的夜幕,泛泛地垂着,布着满天繁星,缀着无尽宝石。星儿,闪闪;月儿,静静。星儿洒下一片彩光,月儿散下一片银辉。璀璨、耀眼的星星,在夜幕上熠熠生辉,却不乏清纯。月儿撒下的银辉,直泻入明净的湖中。湖面泛着淡淡的银光,与天上那轮玉盘相映衬,显得淡雅,清新,却不乏明丽。这幅空朗湖碧星月图,够清纯、淡雅。
雨收起了,只留下几缕浮云在蔚蓝的天空中。太阳出来了,明艳艳的,与蓝天白云相照映着,显得分外美丽。但是,当西方架起那座七彩桥时,一切都在彩桥面前黯然失色 那座彩虹桥,是如此绚丽,淡淡地泛着的光辉。红、橙、黄、绿、青、蓝、紫,在阳光下互相照映,洒下一明丽,一片辉煌。这幅艳空碧日艳虹云图够绚丽、柔美。
好美啊!好美好美的景色,令人神往,令人沉醉。这些美景拥有着非凡的魅力,吸引着人们。那么,哪种景色最美呢?要选,其实好难。因为 各种景色各有千秋,不分伯仲。淡雅的,清闲的,绚丽的,优美的,一齐展现出美的神色和迷人的风采。
所以 自然风景皆为冠!
7.景物描写及其赏析
一 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一望无边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握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鲁迅《故乡》) 赏析 这幅画是少年闰土月夜瓜地刺猹图。通过“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及“一望无边的的碧绿的西瓜”的景物描写烘托出一个英俊、活泼的少年闰土。
二 在无边的暗夜里,一簇簇的篝火烧起来了。在风雨,在烂泥里跌滚了几天的战士们,围着这熊熊的野火谈笑着,湿透的衣服上冒起一层雾气,洋瓷碗里的野菜“嗞—嗞”地响着…… (王愿坚《七根火柴》) 赏析 这段环境描写很好地烘托红军战士生起篝火后的欢乐情绪,说明无名战士用生命保存下来的七根火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给部队给同志们带来了温暖和力量,从而赞颂了无名战士的革命品质,突出了全篇的中心意思。
三 天上闪烁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它跟我们这样地接近哪!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上边和下边有几堆火没有熄,冻醒了的同志们围着火堆小声地谈着话。除此以外,就是寂静。
耳朵里以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也是极近的,极洪大的也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陆定一《老山界》) 赏析 先写所见,三种景物都作了比喻,星星比作“黑色幕上缀着的宝石”,山峰比作“巨人一样矗立在面前”,山谷比作“一口井”。
接着写所闻,声响难以模写,用比喻才显得形象直觉:“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奇特的高山景色,多美啊!目的是什么呢?为了烘托出红军战士的乐观主义精神。
四 走过木桥,越过避兵洞,迎面而来的是群猴观景峰。四周奇峰似姿态各异的猴子,或憨或顽,或刁或怒,似在欢迎远来的游客。
他们是大自然凝固的音韵,遮阳山原始情趣的哲学遗稿。——据载,张三丰隐居后在此度过。
张三丰可谓道教之仙,在此有许多遗迹。如他在绝壁上飞身用手指镂刻下的诗句,青石上踩过的脚印以及升仙之所。
——退出藏经洞,穿过茫茫林海,抬头仰望,远处一线天依稀可见,不禁使人怀疑天外是否还有天。 (任宝剑《遮阳山纪行》) 赏析 作者以景点转移为线索,以游踪为序,把遮阳山的佳景古迹串连起来,对众多景点进行恰当的详略取舍,有的浓墨重彩,有的一笔带过。
并加入传说,增添情趣。 五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的到很高很高碧绿的天色,听的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
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自然而然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 (郁达夫《故都的秋》) 赏析 这好似一幅风景画。
最突出特点就是作者把握住了故都秋天具有特征的景物和景物所具有的特征。无论细描“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还是详绘“像喇叭似的牵牛花的蓝朵”,都形象鲜明,逼真如画,渲染了寂静的气氛,达到一种微妙的意境。
六 远望天山,美丽多姿,那长年的积雪高插云霄群峰,像集体起舞时的维吾尔少女的珠冠,银光闪闪;那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 (碧野《天山景物记》) 赏析 这是一幅远看图。
作者用“珠冠”“孔雀开屏”两个比喻从色彩和形状上点明了天山的特点。在加上“银光闪闪”“艳丽迷人”等词语的形容,整个画面洋溢着幸福安祥的气氛。
七 北面,是重重叠叠的燕山山脉——南面,则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进了渤海岸边。 (峻青《雄关赋》) 赏析 作者由北向南、由远而近从地势和气势上写了山海关的雄伟险要,表达了自己登关眺望时的感受。
八 站在亭台上,向南望去,只见那正阳门两侧,如同春笋般地拔地而起的几十幢大厦,给这古城增添了崭新气派;向东望去,一切在阳光里更显得柔和透明;向西望去,那琼岛上的白塔,经历了地球震动的一场小小劫难,又昂首蓝天,而且素洁如玉;再回身向北看去,那鼓楼和它身后的钟楼,如今虽默默据守在那里,却难免让人联想到几百年间那晨钟暮鼓是怎样标志着孤独每天的生活节奏的;而钟鼓楼背后,那横卧天际的燕山余脉,蓝莹莹的,宛如这古城的一带屏障。 (韩少华《万春亭远眺》) 赏析 作者立足于万春亭,向四方的观察方位的转换,十分清楚,其中用“望”“看”很有分寸地表示景物的远近。
此外写钟鼓楼背后的燕山余脉,由远而近,景物的组合错落有致,层次清晰。 九 雨落大了,粗重的点子打在三把红油纸伞上,发出的热闹的繁密的脆响,跟小溪里、越口里的流水的哗声相应和。
从伞下望,雨里的山边,映山红开得正旺,在青翠的茅草里,翠绿的小树边,这一丛丛茂盛的野花红得象火焰,背着北风的秧田里,稠密的秧苗象一铺编织均匀的深绿的绒毯,风一刮,把嫩秧子往一边翻倒,秧田又变成了浅绿色的颤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