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么写一篇课文的读后感
写好读后感活用“四字诀” 读后感是议论文中最常见的文体之一,也是初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文体。
但从以往读后感训练的情况来看,效果并不尽人意。其实,写好读后感也有章可循。
若活用“四字诀”,则更容易生效。一、引——围绕感点,引述材料。
读后感重在“感”,而这个“感”是由特定的“读”生发的,“引”是“感”的落脚点,所谓“引”就是围绕感点,有的放矢的引用原文:材料精短的,可全文引述;材料长的,或摘录“引”发“感”的关键词、句,或概述引发“感”的要点。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引述,“引”都要简练、准确,有针对性。
二、议——分析材料,提练感点。在引出“读”的内容后,要对“读”进行一番评析。
既可就事论事对所“引”的内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现象到本质,由个别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对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后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点。三、联——联系实际,纵横拓展。
写读后感最忌的是就事论事和泛泛而谈。就事论事撒不开,感不能深入,文章就过于肤浅。
泛泛而谈,往往使读后感缺乏针对性,不能给人以震撼。联,就是要紧密联系实际,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
既可以从大处着眼,也可以从小处入手。当然在联系实际分析论证时,还要注意时时回扣或呼应“引”部,使“联”与“引”“藕”断而“丝”连。
四、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总结既可以回应前文,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
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结尾,都必须与前文贯通,浑然一体。读后感始终要受“读”的约束,开头要引“读”,中间还要不时地回扣“读”的内容,结尾也要恰当回扣“读”的内容不放松。
当然要写好读后感,关键还要读透材料,抓准感点。怎样读透材料?一般说,如果是记叙文,就要抓住人物最突出的某种品质,最有价值的语言行动或事件所包含的深刻意义;如果是议论文,就要把握中心论点;如果是寓言或哲理性的散文,就要领会其深刻的寓意。
当然,读一篇文章,感可能是多方面的,要在分析、思考的基础上,选择最值得发表,感受最深,见解新颖独到,最有针对性和现实感的感受来写,一篇读后感只能容纳一个感点,其他感点无论多么好,都要忍痛割爱。明智之举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并围绕一个感点,联系实际,谈深谈透。
附:读后感例文 读《哈佛家训》之《篱笆上的铁钉》有感 一提起《哈佛家训》这本书,相信大家都并不陌生。《哈佛家训》是威廉·贝纳德博士的教子课本。
在《哈佛家训》里写品性是站立生命的基石,其中的《篱笆上的铁钉》这篇文章让我深受启发。故事讲了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说,在每次发脾气或跟别人吵架以后,就在院里的篱笆钉一根钉子。
在以后的日子里,男孩慢慢学着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逐渐减少。终于有一天,一根钉子也没钉,他把这件事告诉他的爸爸。
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没有发脾气,就可以从篱笆上拔一根钉子。日子一天天过去了,篱笆上的钉子全部拔光了。
爸爸对他说:“看看篱笆上的钉孔吧,这些孔永远不可能变回原来的样子,就像你和一个人吵架,说了难听的话,就会在他心里留下一个伤口,像这个钉子孔一样。” 当我读了这篇文章后,深有感触。
想起自己原来和一位好朋友在讨论问题,因两个人的意见不相同,我就顺口骂了好友两句。之后,我觉得后悔极了!毕竟她是我最好的朋友,无论怎样都要珍惜友谊。
后来几天她一直没有理我,想起《哈佛家训》中的那个钉钉子的小男孩。我终于鼓起勇气向她道歉。
没想到她原谅我了,并对我说:“我们是最好的朋友,无论是什么事情都不能伤害我们的友谊!” 感谢《哈佛家训》让我学会了宽容和理解。从此我凡是面对任何事情都会冷静思考,也懂得伤人的话就像一柄双刃剑,在伤害别人的时候,同时也伤害了自己。
读《走向生活》有感 学习了美国作家戴维科宁斯写的《走向生活》这篇课文后,我深有感触。这篇课文通过回忆自己对罗斯福夫人的采访经过,提出并倡导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走向生活,广交朋友。
“和一个陌生人会晤并开始一种关系,这是生活中最令人感兴趣的。”这是罗斯福夫人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含义深刻,应当细细咀嚼。
它是说生活中充满了偶然,人生是由一连串的经历组成的,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是一种由不认识到认识的逐步发展的,这也是一个人投入新的生活,扩大社会生活的开端。所以,要放开生活的怀抱,拥抱生活,珍视老朋友,结交新朋友,只有这样,生活才会有意义,你才会过得快乐,过得幸福。
以前,我上课对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总是不发言,有时是不会,有时是会,但没有把握对。过了一段时间,我试着举手发言,发现其实回答问题也是一种乐趣,会让我高兴,然后,我就尽量地积极发言,尽管有时的回答是错误的,但老师从来都不批评。
每次发言以后,我都会感到很高兴。现在,学习了《走向生活》这篇课文,我想我以后应该再积极一点应该为学习改变一下自己内向的性格。
作者把罗斯福夫人的回答引为自。
2.语文课文读后感怎么写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从而抓住重点,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就是文中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对一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面面俱到,应写自己读后在思想上、行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一点做文章.إ
3.您好,想问下课文读后感怎么写
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以下是读后感写作方法,先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一般来说,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都需要一段时间,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因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再者,虚假不实,这样才能感人,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大体上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因此要自然真实,具体谈感受是什么。我们读书看报阅读文章都有一个过程、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简单但明确,不含糊,这样就可以了,得到升华。
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打动读者。
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不要照抄原文,但可以引用原文句子,不过不能太长,由读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千万不要绕圈子,“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卖关子,这样也影响文章的结构。
第三部分,树立学习的榜样,找出差距,找出不足!不必展开来说。
第二部分,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
第四部分,文章的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要不就毫无意义了。具体说来、这段时间内一点一点产生的,感受由浅到深,“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和文章中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较与对比,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4.五年级上册的课文“珍珠鸟”的阅读心得怎么写
读完《珍珠鸟》,我终于明白了信赖在交往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了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这是作者在与一只小鸟的交往中发出的感慨,一只胆小的珍珠鸟,在与作者真诚的交往中,信赖作者,把他当作朋友,于是胆子逐渐大了起来。
的确,信赖确实是人际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如果一个人在交往中信赖他人,真诚相待,诚实守信,那么其他的人就会把他当作知心的朋友,也会同样信赖他,友好相处,即使在危难的时候也会给他带来帮助;反之,如果一个人不信赖他人,处处疑神疑鬼,那不知会造成多少恼人的误解,引起多少无辜的争吵,树起多少势不两立的敌人。
越过历史的年轮,飞过浩瀚的书海,面对着这个五彩缤纷的世界。我们难以忘却,一个又一个的条约因为不信赖而失败;一次又一次的合作因为不信赖而解散;一个又一个的微笑因为不信赖而误认为是虚情假意;一句又一句的寒暄因为不信赖而误认为是假作关心……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乞丐,因为没有讨到钱而饿死在路边,是因为路人的冷漠吗?我想不仅仅是因为冷漠,更重要的是大家之间的不信赖,因为不信赖,所以冷漠。在这个各种信息充斥的社会里,看到在大街上的那些乞丐,我们很自然的会想到“骗钱”这个词,正是因为我们的这些疑神疑鬼的想法,才使得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被误认成为骗子。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敞开心扉,信赖他人,那将是怎样一个美好境界?小则促进人际关系,中则推动社会发展,大则中华民族之腾飞、世界之持久和平可即日而待也!让我们用信赖点燃起交往的蜡烛,共创美好的社会吧!
这是一位热心网友的答案,我摘抄来的,望对你有帮助~!
5.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21课的感想怎么写
读《圆明园的毁灭》有感
今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读了《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
《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揭露了帝国主义的野蛮罪行,表达了作者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之情。
读了文章后,我才知道圆明园是圆明、万春、长春三园的总称。始建于1709年,历时150年陆续建成。清王朝倾全国物力,集无数精工巧匠,填湖堆山,种植奇花异木,集国内外名胜40景,建成大型建筑物145处,内收难以计数的艺术珍品和图书文物。在这些建筑中,除具有中国风格的庭院外,长春园内还有海晏堂、远瀛观等西洋风格的建筑群,被誉为“万园之园”。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烧杀掳掠,慈禧太后挟光绪皇帝逃奔西安,八旗兵丁,土匪地痞即趁火打劫把园残存和陆续基本修复的共约近百座建筑物,皆拆抢一空,使圆明的建筑和古树名木遭到彻底毁灭。其后,圆明园的遗物,又长期遭到官僚、军阀、奸商巧取豪夺,乃至政府当局的有组织地损毁。北洋政府的权贵们包括某些对圆明园遗址负有保护责任者,都倚仗权势,纷纷从圆明园内运走石雕 、太湖石等,以修其园宅。那侵略者不仅抢夺了那珍贵的历史文物,而且毫不留情地把它化成灰烬。
我真为这个犹如人间仙境,巧夺天工,丰富多彩,美不胜收的园林而感到惋惜啊!为了不再让这段屈辱的历史重演,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奋发图强,学好各项本领,继“神州五号”之后,为研制并发射更多的火箭做后备力量,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
我们的国家不容侵略,我们的人们民不再受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