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清相国的内容简介
陈廷敬曾被康熙皇帝赞为完人,但我并不相信世上真有这样的人。
不过世人好为尊者讳,隐恶扬善又是古风,陈廷敬即便真有瑕疵,也无史料可供探觅。我们的祖宗并没有那么好,祖宗的家国也并没有那么好。
可面对现世红尘,人很容易沉溺于古往。古人评价历史人物,多流行朴素的民间思维,不是大忠大善,就是大奸大恶。
中国古典小说就惯用这种民间思维,刻画人物多走极端,曹操大奸,诸葛大智,张飞大勇,关羽大义。我写所谓的历史小说,不自觉地就落了这个窠臼。
我其实是自愿陷入这种古典审美范式的,与其说是写了历史上真实的陈廷敬,不如说我希望历史上真有这样的人物。 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塑造了以陈廷敬为主要代表的大臣群相,反映一个特定历史境遇中官场人物的人格、道德和行为的艰难选择,再现三百多年前的官场风云。
康熙王朝名臣辈出,千古传诵。然而宦海风高,沉浮难料。
明珠罢相削权,索额图身死囹圄,徐乾学去官之后郁郁早逝,高士奇倍享尊荣却被斥退回藉。满朝重臣名宦少有善终,陈廷敬却驰骋官场五十多年,历任工、吏、户、刑四部尚书,官至文渊阁大学士,乞归之后仍被召回,最后老死相位。
清官多酷,陈廷敬是清官,却宅心仁厚;好官多庸,陈廷敬是好官,却精明强干;能官多专,陈廷敬是能官,却从善如流;德官多懦,陈廷敬是德官,却不乏铁腕。
2.大清相国陈廷敬是真实存在过的吗
是真实存在过的。
陈廷敬(一六三九——一七一二),原名陈敬,字子端,号说岩,又号半日村,山西阳城人。他从小聪颖好读书,精通各类经典。
清顺治十四年(一六五七)考中举人,次年考中进士,因上榜进士中有与他同姓同名者,顺治皇帝特意给他加了一个“廷”字,从此成为陈廷敬。他起先任翰林院庶吉士,以后不断升迁,做过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工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等高官。
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O),陈廷敬以耳朵有病要求去官休养,康熙应允。不久,由于大学士张玉书去世,康熙手下无得力人手,又召他入阁管事。
两年后因病辞世,终年七十四岁,朝廷授予他“文贞”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