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种中药,土名瓜芦,求学名和它的用途以及使用方法
这种植物的中药学名叫“瓜蒌”是一种经典的传统药材,其产地,药性及作用如下:
瓜蒌为葫芦科植物栝楼和中华栝楼的成熟果实。栝楼为多年生攀援藤本,生长于海拔1800米以下的山坡林下、灌丛中、草地和田边路旁,在自然分布区广为栽培,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及辽宁、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中华栝楼生于山坡林下、灌丛及草丛,分布于陕西南部、甘肃东南部、江西、湖北西南部、四川东部、贵州、云南东北部。果实开始有白粉并变淡黄色时采收,成熟一批采摘一批,用剪刀在距果实15厘米处连茎剪下,悬挂通风干燥处晾干。
瓜蒌果实类球形或宽椭圆形,长7至15厘米,直径6至10厘米,表面橙红色或橙黄色,皱缩或较光滑 ,顶端有圆形的花柱残其,基部具残存果梗。质脆,易破碎。内表面黄白色,果瓤橙黄色,具焦糖气,味微酸、甜。同属植物中华栝楼(双边栝楼)的果实在四川等部分地区亦做栝楼入药。以完整、皮厚柔韧、皱缩、色杏黄或红黄、糖性足者为佳。
性味:瓜蒌味甘微苦、性寒,归肺、胃、大肠经;
脾胃虚寒,食少便溏及寒痰、湿痰者慎服。
作用:质润散降;具有清热润肺化痰,宽胸散结,解渴利肠,消肿的功效;
主治:痰热咳嗽,肺痿干咳,胸痹,结胸,消渴,便秘,痈肿疮毒。
食物相克:瓜蒌恶恶干姜,畏牛膝、干漆,反乌头。
用途:
1. 痰热壅肺,肺失清肃,而见胸闷咳嗽,痰黄粘稠密不易咯出者,可与黄芩、枳实、贝母、桔梗等到配伍。
2. 痰浊痹阻,胸阳不振,而致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者,可与薤白、白酒配伍。
3. 肺胃阴虚有热,渴饮不止、小便多者,常与黄连、甘草配伍。
4. 治乳痈肿痛可与乳香配伍,或与穿山甲、甘草同用。
2.瓜芦有什么药用价值
《中华本草》:皋芦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陶弘景:瓜芦,木亦似茗,苦涩,取其叶作屑煮饮,即通夜不睡。
【拼音名】 Gāo Lú
【英文名】 Largeleaf Tea
【别名】 过罗、拘罗、物罗、瓜芦、苦簦、苦艼。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皋芦的叶。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lia sinensis (L.)O.kuntze.f.macrophyll (Sieb.)Kitamura
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集,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大叶茶 常绿灌木,全体与茶相似,惟枝干较粗大。叶长椭圆形,长10-15cm,宽5-7cm,边缘有锯齿。花腋生,白色,较茶药略大;花梗长;萼片5;花瓣5;雄蕊多数;子房上位。蒴果扁圆形。花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中。
资源分布: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性状】 性状鉴别 幼嫩叶多干缩成条形,长1-4cm;老叶长椭圆形,长可达15cm。叶片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表面绿褐色或棕绿色;叶柄短;嫩叶纸质,老叶微革质,易碎。气微清香,味苦、微涩。
【性味】 苦;寒
【归经】 心;肝;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 清热除烦;止渴;明目。主烦热头痛;口渴;目昏;咽喉肿痛;淋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
【注意】 胃冷者不可用。
【各家论述】 1.《本草拾遗》:煮为饮,止渴明目,除烦,不睡,消痰。
2.《海药本草》:通小肠,治淋,止头痛烦热。
3.《纲目》:噙咽清上膈,利咽喉。
【摘录】 《中华本草》
3.葫芦的含义
葫芦是一种吉祥的象征 葫芦文化研究者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敬文认为,葫芦文化是中华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意义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好些民族都有起源于葫芦的神话,葫芦被当作祖先的来源看待。从文献上看,我国古代民间就有以葫芦等为多子象征的信仰。
后来道教兴起,葫芦被纳入其宗教体系,增加了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佛教的传入和流布,也给葫芦增添了新的花叶。
现在民间传承的故事中,葫芦成为一种“灵物”。例如广泛流传的“宝葫芦”故事就说故事的主人翁拥有了宝葫芦,想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
这表现了过去贫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那使他们欲望得到满足的手段就是得到宝葫芦。所以说,葫芦是中华文化中有丰富内涵的果实,它是一种人文瓜果,而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瓜果! 更多的民俗学研究者认为,由于葫芦在我国古代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曾经出现过对葫芦的信仰和崇拜,这不但可以征之以古代典籍的记载,还可以从现存的众多民俗现象中考察出来。
山东大学副教授赵申就提出葫芦代表的八大吉祥意义: 一、吉礼、吉事中为吉器 。 “合卺,夫妇之始也”。
将一只葫芦剖作一对瓢,以线相连用以饮酒合婚,古代称为“合卺”,象征新婚夫妻连为一体。由自然物为吉器即吉祥物,正是早期居民的经验与创造,葫芦获得了“文化”属性,开始成为文化载体、文化事象。
二、五福与宝葫芦。 围绕葫芦的生长态势、性能与实用,古人不断将逐步发展的感知、希望、幻想加诸于它。
如? ?1?适应性强、长势好、果实累累圆润饱满,令人联系家族兴旺,繁衍,美满。 ?2?既为食,又为器;作器皿既能容纳、包藏,并且不拒固体、液体,又便于多种使用,携带,贮存;除因袭上古为吉器,象征天生品质以及被重视、重用,又寓意顺利,富裕,如意。
?3?由济水,共济,代表保平安、济世救人;以利水与易燃成灰等可入药,还可用以装药及作火器、兵器,进而代表医药,健康,长寿,甚至包括驱灾难、避凶险。 仅此,已足够“五福”,不论是《尚书·洪范》所列?“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命终”?抑或通常所指?福、禄、寿、喜、财。
不仅如此,经《葫芦枣》、《壶公》传说,善待道人可由葫芦带给致富财源或得登入“壶中仙境”,“壶中仙境”在道家臆想中即至高无上的福地?无忧无虑、长生不老。因《八仙过海》传说,葫芦跻于“暗八仙”亦即“八宝”,获“宝葫芦”之誉,并“葫芦中岂只存五福”之谓,包罗了“应有尽有”、“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由于葫芦所具封闭、包藏等原生形状与性能,诱发了人类的想像力及神秘感。 三、福、禄、万、生、升的谐音。
福、禄与福禄因谐音用葫芦表示,子孙万代用枝叶繁茂、多果的葫芦藤蔓表示,笙表示生与升,葫芦的称谓与书写仅汉字楷体不下50种?也是葫芦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以最基本的瓠?壶、葫?,钟?卢、芦?,匏,瓢而言,可直析为大瓜,大圆球,大包或大泡,和瓢瓜?对照方言并虑及早期居民发音或较单一,或不尽相同,瓠一浮一蒲一匏一漂一瓢有所近似?结合声韵,恰似仿效葫芦受物体、流体作用的拟音,即噜,呼噜,浮噜,噗噜……葫代福,芦代禄,蔓代万,笙代生、升均为约定俗成,笙又因声音如春天生机勃发而代表生机。
葫芦笙成了许多民族的吉祥乐器。 四、合卺,婚礼专用吉语。
合卺是结婚的同义词,吉祥词,专用的庆贺词。首先,它源于前文所述《昏义》等记载。
其次,合婚饮酒用葫芦作瓢特定字——卺从楷体解?上部丞即承,为继、延续,和佐,相辅、相助之义;下部巳,为篆体卩,即竹,现作节,指贞节、节操、操守。如《昏义》所讲?“婚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一对新人各以一系红绳之半瓢交杯对饮,后合二半瓢为一体用红绳系牢成为婚礼上最重要的仪式,寓意不言而明。
五、葫芦多种多样造型超越吉祥图谱。 吉祥图谱?或图案?是中华吉祥文化历史的积累和重要部分,为建筑,装璜,雕塑,绘画、刺绣,剪纸等不同材质、不同工艺、不同需要的构思与设计提供参照。
葫芦或花、果、叶、蔓连绵,或突出果实,在有关图谱中或为主,或为辅。猴子上葫芦意为从此见者一家代代封侯,葫芦金刚、葫芦兄妹是正义与神通的化身。
诸多的葫芦图谱,表明了葫芦在中华吉祥文化中的地位和作为吉祥物过去与现在的稳固地位。 六、葫芦谐音“福禄”。
因它是草本植物,其枝茎称为“蔓”。“蔓”与“万”谐音,“蔓带”与“万代”谐音。
“福禄”“万代”即是“福禄寿”齐全,故它是吉祥的象征。葫芦与它的茎叶一起被称为“子孙万代”表意家族人丁兴旺、世世荣昌。
七、送瓜求子是我国民俗活动的重要事项,《清稗类钞·迷信类·食瓜求子》条记载?“中秋夕,徽州有送瓜之俗,凡娶妇而数年不育者,则亲友必有送瓜之举。” 八、道观及佛庙也多以葫芦宝顶作为镇寺庙之灵宝。
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比较起来?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特殊思维方式的民族,象征主义就是这种特殊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和标志。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