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分子量肝素的用法和用量
【制剂及其特点和用法】(1)达肝素钠(法安明、吉派啉),Dalteparin Sodium(FRAGMIN)平均分子量为5000。体外抗Xa/Ⅱa活性比值为2.2:1。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约90%。静脉注射3分钟起效,t1/2约为2小时;皮下注射后2~4小时起效,t1/2为3~4小时。 用于:①治疗急性深静脉血栓:皮下注射200U/kg,每日1次,一日用量不超过18000U。出血危险性较高的患者可给予100U/kg,一日2次。使用本品同时可立即口服维生素K拮抗剂,联合治疗至少持续5天。②预防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术前1~2小时皮下注射2500U,术后12小时注射2500U,继而每日1次,每次注射2500U,持续5~10天。③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皮下注射120U/kg,每日2次,最大剂量为每12小时10000U,用药持续5~10天。持续同时使用低剂量阿司匹林(70~165mg/d)。④血液透析和血液过滤期间预防凝血:慢性肾衰竭,无已知出血危险可快速静脉注射30~40U/kg,继以每小时10~15U/kg,静脉输注;急性肾衰竭有高度出血危险者,快速静脉注射5~10U/kg,继以每小时4~5U/kg静脉滴注。 (2)依诺肝素钠(克赛),Enoxaparin Sodium(CLEXANE),ATC编码BO1AB05,分子量3500~5500。体外抗Xa/Ⅱa活性比值约4:1。皮下注射后生物利用度接近100%,tmax为3~5小时。主要在肝脏代谢,肾脏以原形清除约10%,肾脏总清除率为40%。 用于:①治疗深静脉血栓:每日1次,皮下注射150U/kg,或每日2次,每次100U/kg。疗程一般为10天,并应在适当时候开始口服抗凝剂治疗。②预防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外科患者有中度的血栓形成危险时,皮下注射2000U或4000U,每日1次,首次注射于前2小时给予;有高度血栓形成倾向的外科患者,可于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每日1次,每日4000,皮下注射;内科患者预防应用,每日1次皮下注射4000U,连用6~14天。③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或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每日100U/kg,12小时给药1次,应同时应用阿司匹林,一般疗程为2~8天。④防止血液透析体外循环的血栓形成:100U/kg,于透析开始时由动脉血管通路给予。 (3)那曲肝素钙(低分子肝素钙,速碧林,立迈青,博璞青),Nadroparin Calcium(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s-Calcium,Fraxiparin Calcium),ATC编码 BO1AB06,均分子量为3600~5000。体外抗Xa/Ⅱa活性比值为4:1。皮下注射生物利用度接近100%,tmax为3小时,经肾脏以少量代谢的形成或原形清除。t1/2约3.5小时。 用于:①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皮下注射,每次可根据患者的体重范围按0.1ml/10kg的剂量,间隔12小时注射,治疗的时间不应超过10天。除非禁忌,应尽早使用口服抗凝药物。②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皮下注射。普外手术每日1次,每次0.3ml,通常至少持续7日,首剂在术前2小时用药;骨科手术使用剂量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进行调节,每日一次,至少持续10日,首剂于术前12小时及术后12小时给予。③血液透析时预防凝血:通过血管注射。透析开始时通过动脉端单次给药,体重70kg,每次0.6ml。
2.请教低分子肝素的应用
【药理作用】因子Ⅹa活性,对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影响不大。其抗凝血因于Ⅹa活性/抗凝血酶活系用化学或酶法使普通肝素解聚而成,平均分子量约为4~6kD。具有选择性抗凝血性比值一般为1.5~4.0,而普通肝素为1左右,分子量越低,抗凝血因子Ⅹa活性越强,这样就使抗血栓作用与出血作用分离,保持了肝素的抗血栓作用而降低了出血的危险。
临床用于预防手术后血栓栓塞、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血液透析时体外循环的抗凝剂、末梢血管病变等。少数资料报道尚可用于因肝素引起的过敏或血小板减少症的替代治疗。尚有报道用于一些栓塞性疾病的特殊治疗。本品临床应用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最佳剂量和标准化问题,有待解决。
3.低分子肝素的作用
肝素钠为抗凝血药,是一种黏多糖类物质,系由猪、牛、羊的肠黏膜中提取的硫酸氨基葡萄糖的钠盐,在人体内系由肥大细胞分泌而自然存在于血液中。肝素钠具有防止血小板集聚和破坏,抑制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单体,抑制凝血活素的形成和对抗已形成的凝血活素,阻止凝血酶原转变成凝血酶和对抗凝血酶等作用。
肝素钠在体内体外均能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其作用机理极为复杂,对凝血过程中许多环节均有影响。其作用为:①抑制凝血致活酶的形成及作用,从而防碍凝血酶原变为凝血酶; ②在较高浓度时尚有抑制凝血酶及其他凝血因子的作用,阻碍纤维蛋白原变成纤维蛋白; ③能阻止血小板的凝集和破坏等。另外,肝素钠的抗凝血作用尚与其分子中具有负电荷的硫酸根有关,具有正电荷的碱性物质如鱼精蛋白或甲苯胺蓝都能中和其负电荷,故能抑制其抗凝作用。由于肝素在体内能活化和释放脂蛋白酯酶,使乳糜微粒的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水解,所以还有降血脂作用。
肝素钠可用于治疗急性血栓栓塞性疾病,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近年发现肝素有清除血脂作用。静脉注射或深部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每次5000~10000单位。肝素钠的毒性较低,自发性出血倾向是肝素过量使用的最主要危险。口服无效,须注射给药。肌内注射或皮下注射刺激性较大,偶可发生过敏反应,逾量甚至可使心脏停搏;偶见一过性脱发和腹泻。此外,尚可引起自发性骨折。长期使用有时反可形成血栓,可能是抗凝酶-Ⅲ耗竭的后果。有出血倾向、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高血压、血友病、颅内出血、消化性溃疡、孕妇及产后、内脏肿瘤、外伤及手术后均禁用肝素钠。
肝素钙呈无定型粉末。不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肝素钙注射液是肝素钠的一种皮下注射新剂型,黄褐色灭菌水溶液。由于肝素对Ca2+离子的亲和力大于对Na+离子的亲和力,在使用肝素钠时,往往会在各个不同的组织,特别是在血管和毛细血管等部位引起钙的沉积,尤其是大剂量皮下注射,钙的螯合作用破坏邻近毛细血管的渗透力,因而产生瘀点和血肿现象。肝素钙可避免由钠盐转变为钙盐过程可能引起的血中电解质的平衡紊乱等。 既具有肝素钠的抗凝血、消血栓功能,又稳定、速效、安全、减少瘀点和血肿硬结。
抗凝血、血栓药。目前,国外采用肝素钙代替肝素钠,日本、西欧、美国、意大利均生产并广泛用于临床。
注意事项:偶见出血发冷。很少出现过敏现象,一旦出现过敏反应立即停药;出血性血液病、手术、中枢神经手术7天内,活动性消化器官溃疡、严重高血压、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阻塞性黄疸、肝肾功能不全者及妊娠后期妇女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