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使用药引子
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网络全身,通达表里,内连脏腑外络四肢百骸、筋骨皮毛,使内外表里成为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药引”犹如导游,将诸 药引向一定的经络脏腑,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柴胡引药归肝经,羌活引药归膀胱经,用淡盐水送服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取其咸入肾经。现代医学也认为,“药引”进入体内后,选择性较强,犹如导弹一样,能导向定位,引诸药直达药所从而充分发挥药效。 若在服用成药时辨证地选用“药引”,可达到引药归经,增强疗效,矫味矫臭和减少毒副作用的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药引。
黄酒 酒性辛热,有舒筋活络、发散风寒等作用。可用于送服治疗颈肩腰腿痛、血塞经闭、跌打损伤、疮痈初起等症的中成药。如活络丸、通经丸、七厘胶囊、云南白药。每次10ml~15ml,温热后送服。
姜汤 有散风寒、暖肠胃、止呕逆等功用。可送服治疗风寒外感、胃寒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的中成药。如藿香正气丸。一般取姜3~5片,水煎取汁。
米汤 能保护胃气,减少苦寒药对胃肠的刺激。故常用于送服补气、健脾、利尿及滋补性中成药。如八珍丸、十全大补丸等。用时取煮饭之汤汁,不拘浓淡及用量,以温热为佳。
蜂蜜 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矫味等功能。取蜂蜜1—2汤匙,加入温开水中,搅匀便可送服蛤蚧定喘丸、百合固金丸、麻仁丸等。
红糖 散寒、活血、补血。可单用25g~50g开水溶化送服。也可配生姜三片,煎汤送服更佳。可作为治疗妇女血寒、血虚、血滞所引起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淤滞等病症的中成药引药,如当归丸等。
菊花 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主要用于送服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肝火上攻、目赤翳障及痈肿疔疮等病症的中成药。如障翳散、牛黄解毒片等。可单用菊花10g~15g煎汤送服。或加茶叶10g同煎送服即可。
大枣汤 有补中益气、补脾胃、缓和药性等功用。一般用大枣5~10枚,加水煎汤送服归脾丸等。
2.喝中药的时候,药引有什么用
常用的药引有生姜、大枣、葱白、灯心、白茅根、茶、白糖、红糖、荷叶、藕节等。这些药引的主要作用是:
1.引经作用。药引可使各种药物的作用集中于某一部位或脏腑。如治疗肾阴虚的六味地黄丸,常用淡盐水送服,因盐能入肾,可引药性集中于肾,以充分发挥治疗作用。
2.增强疗效。如治疗风寒感冒的辛温解表药中,常加入生姜或葱白为药引,可增强发汗解表之功效。
3.解毒作用。有些生药有毒,加入药引可减低毒性,如川乌、草乌、甘遂的毒性必须用药引;生姜能降低生南星、生半夏的毒性等。
4.矫味作用。有些中药苦涩难咽或有异味,如治疗小儿百日咳的鸡苦胆,则用白糖或红糖为药引,可减少低苦涩味。
5.保护胃肠道作用。有些药物可影响消化功能,刺激胃肠道,影响消化、吸收。如清热解毒的白虎汤,苦寒败胃,常用粳米或大枣为引,以护胃扶正。 因此,药引不是可有可无的,应当按处方要求,正确使用药引。
3.“药引”能有什么用
第一,增强所用方药疗效2113。
如治疗风寒5261感冒的药剂中加入4102生姜、香葱或四季葱的“葱白”,增强解表1653发汗的作用;清热解暑的方药中加入鲜芦根、鲜荷叶,增强其清解暑热的作用。第二,缓和药物的毒副作用。
如半夏、天南星有毒,加生姜以抑制其毒副作用。甘遂、大戟、芫花有毒,为药力峻猛的峻下逐水药,在方中加入红枣,既可缓解其毒性,又可顾护脾胃。
第三,引药归经。如“食盐”,味咸性寒,能引药入肾,具有滋阴补肾之功,故服用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左归丸及健步虎潜丸等成药时,古人在服用方法中多注明可用淡盐水送服,以增强滋阴补肾作用。
又如,用酒活血通络或引药上引,故在服治疗伤痛的跌打丸、七厘散、活络丹、醒消丸等时,宜用黄酒或白酒加强活血通络作用。第四,矫味。
有些药苦涩难服,故常加入少许白糖、红糖、冰糖或甘蔗汁等,以纠正不良气味,便于服用。当然还有为适应病症病情特殊需要而采用的“药引”,如以茶叶为引,以焦麦芽、焦谷芽、焦山楂为引,或以米汤或稀粥为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