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砚台怎么用
砚台使用方法;1、如何研墨 研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大圆圈式,一种是上下拉锯式,可看个人喜好。
个人比较推荐大圆圈式,这样研磨的范围更大,不会只集中在某一区域,砚堂使用更均匀。研磨时,按墨要重,移动要慢,边磨边加少量加水,不要心急,这样磨出来的墨才浓艳均匀。
2、不用宿墨 尽量每天新鲜,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宿墨伤砚质,同时也能呈现最好的墨色。磨好的墨汁若放到第二天或更长的时间才使用,墨汁有胶性,会因天气影响而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墨色渐灰暗。
《屠隆考余事》云:“日用砚须日洗去其积墨败水,则墨光莹润。若过一二日,则墨色差减。
3、不常用的砚台要保持干净 砚要经常保养它,才会容光焕发,若是冷落了它,就不会给你好脸色看的,可以避免碰撞损伤,也可以防止灰尘。4、不要放在阳光下暴晒,会影响石质,同时也会使砚盒变形 端砚忌常置于阳光照射的地方,或者暴露在干燥的空间,这样会使砚石逐渐失去滋润,会出现干燥、爆裂等情况,使研磨出来的墨亦相对减弱甚至失去原有的优点。
另外,尽量不要让砚台和金属、玻璃器物有“亲密接触”的机会,因为这些硬器物很容易把砚台刮伤。5、形成“包浆” 经常在手上把玩,擦拭的砚台,表面会变得更平滑,如小儿肌肤般油润光泽,形成“包浆”。
把玩、擦拭、使用得更加频繁,“包浆”也会愈加明显。6、如何退蜡 砚厂的砚台在出售之前大部分已上蜡保养。
客户购买回去以后,可用1000号以上的水砂纸湿水打磨一下砚堂,先把蜡退去,再使用,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砂纸法”吧。在水帘洞购砚时,为了方便大家,都会配一小张2000号的水砂纸供大家退蜡,也可称之为“开砚”。
除了砂纸,另一种退蜡的方法是用杉木烧成木炭粉末沾水,以毛刷磨砚堂数遍,然后清水洗净。因相对麻烦,所以一般较少使用这种方法。
7、养砚的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水养” “水养”就是把砚台放在水里,保持滋润。特别是老坑,未开采出来之前常年水浸,石质非常滋润,出土之后就开始风化了,所以水养是一种不错的好方法,很多砚友家里就放一个大鱼缸,里面除了水养一些砚台外,还有几尾小鱼相伴,非常雅致,一举两得。
当砚台长期不使用时,可用上蜡的方法对其进行保养。砚台上蜡就如家具上漆一样,既可保护材质,也能增加美感。
同时也可以防止风化,使端砚的美丽珍贵石品花纹可以清晰呈现。拓展资料 砚亦称为研,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
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
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
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
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其中采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端砚、歙砚、洮河砚。
史书将端、歙、临洮砚称作三大名砚。清末,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
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徐公石砚代替澄泥砚,合称四大名砚。
2.砚台怎么用
砚台使用方法; 1、如何研墨 研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大圆圈式,一种是上下拉锯式,可看个人喜好。
个人比较推荐大圆圈式,这样研磨的范围更大,不会只集中在某一区域,砚堂使用更均匀。研磨时,按墨要重,移动要慢,边磨边加少量加水,不要心急,这样磨出来的墨才浓艳均匀。
2、不用宿墨 尽量每天新鲜,这样做是为了不让宿墨伤砚质,同时也能呈现最好的墨色。磨好的墨汁若放到第二天或更长的时间才使用,墨汁有胶性,会因天气影响而不同程度的发生变化,墨色渐灰暗。
《屠隆考余事》云:“日用砚须日洗去其积墨败水,则墨光莹润。若过一二日,则墨色差减。
3、不常用的砚台要保持干净 砚要经常保养它,才会容光焕发,若是冷落了它,就不会给你好脸色看的,可以避免碰撞损伤,也可以防止灰尘。 4、不要放在阳光下暴晒,会影响石质,同时也会使砚盒变形 端砚忌常置于阳光照射的地方,或者暴露在干燥的空间,这样会使砚石逐渐失去滋润,会出现干燥、爆裂等情况,使研磨出来的墨亦相对减弱甚至失去原有的优点。
另外,尽量不要让砚台和金属、玻璃器物有“亲密接触”的机会,因为这些硬器物很容易把砚台刮伤。 5、形成“包浆” 经常在手上把玩,擦拭的砚台,表面会变得更平滑,如小儿肌肤般油润光泽,形成“包浆”。
把玩、擦拭、使用得更加频繁,“包浆”也会愈加明显。 6、如何退蜡 砚厂的砚台在出售之前大部分已上蜡保养。
客户购买回去以后,可用1000号以上的水砂纸湿水打磨一下砚堂,先把蜡退去,再使用,这种方法我们称之为“砂纸法”吧。在水帘洞购砚时,为了方便大家,都会配一小张2000号的水砂纸供大家退蜡,也可称之为“开砚”。
除了砂纸,另一种退蜡的方法是用杉木烧成木炭粉末沾水,以毛刷磨砚堂数遍,然后清水洗净。因相对麻烦,所以一般较少使用这种方法。
7、养砚的一种简单的方法是“水养” “水养”就是把砚台放在水里,保持滋润。特别是老坑,未开采出来之前常年水浸,石质非常滋润,出土之后就开始风化了,所以水养是一种不错的好方法,很多砚友家里就放一个大鱼缸,里面除了水养一些砚台外,还有几尾小鱼相伴,非常雅致,一举两得。
当砚台长期不使用时,可用上蜡的方法对其进行保养。砚台上蜡就如家具上漆一样,既可保护材质,也能增加美感。
同时也可以防止风化,使端砚的美丽珍贵石品花纹可以清晰呈现。 拓展资料砚亦称为研,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墨、纸合称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以广东肇庆的端砚、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 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
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
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
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
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其中采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肃临洮的洮河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端砚、歙砚、洮河砚。
史书将端、歙、临洮砚称作三大名砚。清末,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
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徐公石砚代替澄泥砚,合称四大名砚。
3.笔墨纸砚的墨砚用法
在市面上能买到的瓶装墨汁种类不少像“一得阁”、“曹素功”、“中华”等都是上好的书画墨汁。中国画对墨的质量要求很高,瓶装墨汁胶大.颗粒较粗,而墨锭研磨的墨汁墨色滋润细腻,涂于画面无糊腻之感墨有油烟、漆烟、松烟三种,油烟是用油料(主要是以桐柚籽或猪油为原料)燃烧后收集其烟所制的墨。漆烟、松烟分别是用生漆和松树油燃烧后收集其烟所制的墨。
墨的制作非常讲究,选料纯正加工精细,上等的墨极为细腻、香醇.而细腻的程度主要取决于加工时捣件的次数,捣杵次数愈多愈细腻,据说一臼捣杵有上十万次的。墨的其它成分主要有胶、香料,另外,古时皇家用墨(称贡墨)还掺有麝香、龙脑、珍珠等二十多种名贵作料,价等黄金,珍贵至极。就油烟、漆烟、松烟三者比较而言,各有特色,各有用途。油烟、漆烟有一定光泽,色相偏暖.色阶丰富且有光泽,可浓可淡,多用来勾线、渲染。松烟乌黑无光,略呈冷色古人常用于渲染头发、须眉等。作画以当天研磨的新墨最为上乘,隔夜墨汁不宜使用,古人称其为“宿墨”,因为宿墨脱胶,墨的附着力差而写意画有的却利用宿墨的特性表现出独特的水墨效果。墨锭在使用后应将下端的水分擦干,以免墨块下部干裂,影响使用。
砚是“文房四宝”之一,砚与墨锭的配合才能研出墨汁,因而砚的品质就十分重要。砚的种类繁多,有石、陶、瓷、铜、铁、玉等不同材料制成的砚,能用来磨墨作画的则以石砚为佳。我国的“四大名砚”有端砚、歙砚、澄泥砚及洮砚,广东端溪之石加工而成的端砚、安徽歙县龙尾溪所产的歙砚,是砚中历史悠久、质地精良的品种,最为著名。
好的砚台石质比重大,细而坚硬,发墨较快而且墨汁研磨出来细腻无渣,需要提醒的是,在研墨时不宜用力过大、速度太快.要心平气和地顺着一个方向研磨,正所谓“磨墨如病夫”,才能研出好墨。
4.新买的砚应该怎么使用
如果新砚砚堂过于腻滑,大约是500粒以上的水砂纸打磨过的,启用前要用约为400粒的水砂纸重新打磨,这也是新砚启用的必要程序。
平时储水:砚也需要滋润,平时需要每日换清水贮之,砚池不宜缺水,以前的人叫做「养研」。
用后刷洗:砚台使用之后,须将余墨涤去,不可使之凝于砚上。不然残墨干则结成渣块,第一妨碍研磨,第二伤笔亳,且会损害砚面。若与新墨相混,则无下墨或发墨之利。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砚台平时需要储水来滋润,砚台不宜缺水。
2、使用砚台的时候必须换清水,将清水滴在砚台表面。不能用热水,否则会伤润损墨。
3、砚台用完用后需要及时清洗,将余墨除掉,否则残墨结成渣块,妨碍研磨并且损害砚面。
4、不要和新墨相混,否则下墨或发墨有影响,如果外出携带,最好在阴凉处晾干,不要用纸或抹布等物擦拭,否则会造成残屑留存和墨相混。
5、新墨块使用时需要轻轻研磨,用力研磨会损害砚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