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外径千分尺怎样使用
我把我的千分尺操作指引都给你啦!
用前检查
千分尺整体是否有污物和锈斑,如有要用棉纱部仔细擦净。
紧固螺钉(有的千分尺没有)没锁紧时,旋转测微螺杆,其进退是否自如,如过不灵活,则不正常,应送计量室修理。
在测微螺杆与测砧没有密合时,紧固螺钉也没锁紧,慢慢旋转手轮,如果手轮发出“咔咔”响动声,则不正常,应送计量室修理。
在测微螺杆与测砧密合时,旋转手轮,如果手轮没有发出“咔咔”响动声,则也不正常,应送计量室修理。
在测微螺杆与测砧密合时,按清零键,千分尺应能自动清0,对普通千分尺其刻度也应该处于0刻度位置,否则,应送计量室调校。
使用
测量物件时,千分尺要先对0位,测微螺杆与测砧密合后按清零键清0。
在测量过程中,先旋转微分筒,当测微螺杆快接近被测物件时,再旋动手轮,直到手轮发出3-5声响声为止,方可读数,数显千分尺直接读其显示数,普通千分尺,读数为主尺刻度数+微分筒刻度读数。
在测量运动中的涂布时,要使千分尺同极片同方向同一起运动,不允许极片在千分尺两测量面间滑动。
不允许用千分尺测量正在机床上运动的加工物件。
注意事项:
千分尺要轻拿轻放,防止摔坏。
不允许用除锈剂给千分尺除锈
不允许用丙酮清洗或擦拭数显卡尺。
当千分尺出现故障,不许私自拆卸。
要严格按照千分尺校准标签所注明的有效期限送检。
在千分尺用完之后,必须放回其包装盒中保存。
不允许有机溶剂或其他液体溅入数显千分尺的显示屏里。
2.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
原发布者:北仑教案
外径千分尺的使用与读法一、外径千分尺的结构二、外径千分尺的使用方法:(1)测前调零使用前应先检查零点,方法是缓缓转动保护旋钮,使测微螺杆和砧座接触,到棘轮发出(咔、咔)声音为止,此时微分筒上的零刻线应当和固定套筒上的基准线(长横线)对正。(2)测时开口大于(或小于)工件左手持曲柄(U型框架),右手转动测力装置使测微螺杆与测砧间距稍大于被测工件,放入被测工件,转动旋钮到夹住被测工件,棘轮发出(咔、咔)声音为止(3)测后锁紧读数拨动锁紧旋钮使测杆固定后进行读数。是否调零与读数的关系:(1)读数准确50045基准线和0刻线对齐,读数准确(2)读数偏大500基准线在0刻线以上,读数偏大45(3)读数偏小5基准线在0刻线以下,读数偏小0045三、外径千分尺使用注意事项:1.转动保护旋钮时不可太快,否则由于惯性会使接触压力过大使被测物变形,造成测量误差,更不可直接转动大旋钮去使测杆夹住被测物,这样往往压力过大使测杆上的精密螺纹变形,损伤量具。2.被测物表面应光洁,不允许把测杆固定而将被测工件强行卡入或拉出,那会划伤测杆和测砧的经过精密研磨的面。3.轻拿轻放,防止掉落摔坏。4.用毕放回盒中,存放中测杆和测砧不要接触,长期不用要涂油防锈。微分筒刻度:50等分主尺上的0.5mm,每两四、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刻线为0.01mm半刻度:每刻度为0.5mm整刻度:每刻度为1mm0
3.求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步骤
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步骤如下:
1、数显千分尺
测量值:直接读出所显示的数据。
2、刻度显示千分尺:
测量值:主轴刻度+副轴刻度
我们根据如下图所示的主轴和副轴放大图,说明如下。
〈1〉 首先读出副轴边缘在主轴上的刻度。
由于其边缘在主轴上处于7和7.5之间,所以主轴刻度是7mm。
〈2〉 读取和主轴刻度基线重合的副轴刻度。
图中,主轴刻度基线对齐到副轴上的37和38之间位置,再根据刻度分量读出其分刻度,就可得0.4,因此副轴刻度是37.4。
〈3〉 往在〈2〉中得到的数据上乘于主轴1个刻度的单位。
图中,由于主轴1个刻度单位是0.1mm,因此
0.01*37.4=0.374mm。
〈4〉 把〈1〉和〈2〉的结果相加,就得到(最终)测量值。
所以,其测量值是7+0.374=7.374mm
扩展资料
外径千分尺零位校准步骤:
1、使用千分尺时先要检查其零位是否校准,因此先松开锁紧装置,清除油污,特别是测砧与测微螺杆间接触面要清洗干净。
2、检查微分筒的端面是否与固定套管上的零刻度线重合,若不重合应先旋转旋钮,直至螺杆要接近测砧时,旋转测力装置,当螺杆刚好与测砧接触时会听到喀喀声,这时停止转动。
3、如两零线仍不重合(两零线重合的标志是:微分筒的端面与固定刻度的零线重合,且可动刻度的零线与固定刻度的水平横线重合),可将固定套管上的小螺丝松动,用专用扳手调节套管的位置,使两零线对齐,再把小螺丝拧紧。
4、不同厂家生产的千分尺的调零方法不一样,这里仅是其中一种调零的方法。
5、检查千分尺零位是否校准时,要使螺杆和测砧接触,偶尔会发生向后旋转测力装置两者不分离的情形。这时可用左手手心用力顶住尺架上测砧的左侧,右手手心顶住测力装置,再用手指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旋钮,可以使螺杆和测砧分开。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外径千分尺
4.您好,请问外径千分尺怎么用
夹住要测的东西 怎么夹 旋转呗 然后是读数 怎么读 中间会有一根线(简称中线) 先看下面有几根杠杠 一根下面的的杠杠(简称下杠杠)代表一毫米 再看看最后露出来的的下杠杠和没露的下一个下杠杠中间的那根上杠杠露出来没有,露出来就再加0.5毫米 再看看中线对着的右边的什么数字 那个数字代表0.01毫米 (假如是23,就是0.23毫米) 最后还要估读一位 看上去像23.4你就当他0.234毫米 然后加上前面的毫米数或者半毫米(如果有最后露的是上杠杠的话) 之所以叫千分尺就是因为毫米为单位是小数点有三位 (千分之一)。
5.外径千分尺怎么读数
螺旋测微器是依据螺旋放大的原理制成的,即螺杆在螺母中旋转一周,螺杆便沿着旋转轴线方向前进或后退一个螺距的距离。
因此,沿轴线方向移动的微小距离,就能用圆周上的读数表示出来。螺旋测微器的精密螺纹的螺距是0.5mm,可动刻度有50个等分刻度,可动刻度旋转一周,测微螺杆可前进或后退0.5mm,因此旋转每个小分度,相当于测微螺杆前进或推后0.5/50=0.01mm。可见,可动刻度每一小分度表示0.01mm,所以以螺旋测微器可准确到0.01mm。由于还能再估读一位,可读到毫米的千分位,故又名千分尺。
测量时,当小砧和测微螺杆并拢时,可动刻度的零点若恰好与固定刻度的零点重合,旋出测微螺杆,并使小砧和测微螺杆的面正好接触待测长度的两端,那么测微螺杆向右移动的距离就是所测的长度。这个距离的整毫米数由固定刻度上读出,小数部分则由可动刻度读出。
6.请问外径千分尺如何使用和读数
首先将千分尺调到测量内孔要求的尺寸,如你举例说的40,将千分尺固定死,再调整杠杆表的测量内孔的部分,使这部分的长度要大于内孔尺寸0.2~0.5,然后将测量部分卡到千分尺上,调校,将百分表壳上0刻度转到指头针逆时针转到最左边的刻度,这个步骤要多调校几次。这个的道理就是百分表在0刻度位置的尺寸就是千分尺调到的尺寸,跟曹冲称象的道理一样,测量孔的大小假如在0刻度左边,说明孔小了,针逆时针转时说明小,顺时针说明是大,40+0.30应当是指针在0和30刻度之间,还有一点要注意就是百分表里面还有一个12345的刻度,那每个刻度是1mm,要记得这个要与调校的位置是一样的,不然尺寸会相差1mm的。
千分尺是一种应用广泛的精密量具,其测量精确度比游标卡尺高。千分尺的形式和规格繁多,按其用途和结构可分为:外径千分尺,内径千分尺,深度千分尺,公法线千分尺,尖头千分尺,壁厚千分尺等。
工具/原料千分尺。
步骤/方法1. 1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和规格
常用外径千分尺的结构如图1-18所示。
外径千分尺的规格如按测量范围划分,在500mm以内时,每25mm为一档,如O~25mm;25~50mm等。在500mm以上至1000mm时,每1OOmm为一档,如500~600mm;600~700mm等。外径千分尺按制造精度可分为0级和1级两种,0级最高,1级次之。
2. 2外径千分尺的读数原理及读法。外径千分尺的读数原理 外径千分尺是利用螺旋传动原理,将角位移变成直线位来进行长度测量的。由外径千分尺结构可知,微分筒6与测微螺杆7连成一体,且上面刻有50条等分刻线。当微分筒6旋转一圈时,由于测微螺杆7的螺距一般为0.5mm,因此它就轴向移动0.5mm,当微分筒旋转一格时,测微螺杆轴向移动距离为0.5mm÷50=0.01mm。这就是千分尺的读数装置所以能读出0.01mm的原理,而0.01mm就是外径千分尺的读数值。外径千分尺的读数方法外径干分尺的读数部分是有固定套筒和微分筒组成,固定套筒上的纵刻线是微分筒读数值的基准线,而微分筒锥面的端面是固定套筒读数值的指示线。
固定套筒纵刻线的两侧备有一排均匀刻线,刻线的间距都是1mm且相互错开0.5mm,标出数字的一侧表示1mm数,未标数字的一侧即为0.5mm数。
用外径干分尺进行测量时,其读数步骤为以下三步:
1)读整数:微分筒端面是读整数值的基准。读整数时,看微分筒端面左边固定套筒上露出的刻线的数值,该数值就是整数值。
2)读小数:固定套筒上的基线是读小数的基准。读小数时,看微分筒上是哪一根刻线与基线重合。如果固定套筒上的0.5mm刻线没露出来,那么微分筒上与基线重合的那根线的数目即是所求的小数。如果0.5mm刻线已露出来,那么从微分筒上读得的数还要加上0.5mm,才是小数。
当微分筒上没有任何一根刻线与基线恰好重合时,应该进行估读到小数点第三位数。
3)整个读数:将上面两次读数值相加,就是被测件的整个读数值。
END注意事项3. 要经常保持千分尺的清洁,使用完毕后擦干净,同时还要在两测量面上涂一层防锈油并让两测量面互相离开一些,然后放在专用盒内,并保存在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