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的感受器是 ,效应器是
排尿反射的感受器是膀胱壁的牵张感受器,当膀胱内尿量充盈到一定程度(成人约400~500ml)时,牵张感受器兴奋,冲动沿盆神经传入,到达骶髓排尿反射初级中枢;同时也上传至脑干和大脑皮层排尿反射的高位中枢,产生排尿欲。若条件允许,冲动沿盆神经传出,引起逼尿肌收缩、尿道内括约肌松弛,于是尿液进入后尿道。此时,尿液还可以刺激尿道的感受器,冲动再次传入脊髓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其活动,使尿道外括约肌开放,于是尿液被膀胱内压驱出。这是一个正反馈活动,直至膀胱内尿液排完为止。
排尿反射的高位中枢可对脊髓初级中枢施加易化或抑制性的影响,控制排尿反射活动。小儿大脑皮层的发育尚未完善,对脊髓初级排尿中枢的抑制能力较弱,故小儿排尿次数多,且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当膀胱炎或膀胱受到机械刺激时,可引起排尿次数过多,出现尿频。如果骶髓初级排尿中枢受损、反射弧遭到破坏或尿道受阻时,可导致膀胱内尿液充盈过多而发生尿潴留。当初级排尿中枢与大脑皮层失去联系时,排尿将失去意识控制,出现尿失禁现象。
2.排尿反射的过程
排尿反射的过程:一种脊髓反射。
大脑皮层向下发放冲动,传至骶髓初级排尿中枢,引起盆神经传出纤维兴奋,同时抑制腹下神经和**神经,从而引起膀胱壁逼尿肌收缩,内、外括约肌舒张,将贮存在膀胱内的尿液排出。
当逼尿肌开始收缩时,又刺激了膀胱壁内牵张感受器,由此导致膀胱逼尿肌反射性地进一步收缩,并使收缩持续到膀胱内尿液被排空为止。
排尿时,逼尿肌收缩可使后尿道缩短并加宽,于是膀胱内压升高,尿道阻力减小,尿液被送入后尿道。当尿液进入后尿道时,尿液还可刺激尿道的感受器,冲动沿盆神经再次传到骶髓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其活动。此外,提肛肌和会阴肌的松弛,也可缩短后尿道并减小尿道的阻力。
扩展资料:
排尿反射异常表现为:
如果膀胱的传入神经受损,如果高脊髓受损,膀胱充盈的传入信号不能传递到骶脊髓,那么膀胱充盈的传入信号就不能反射并引起张力增加,所以膀胱充盈肿胀,膀胱扩张。急诊室壁张力下降,称为无张力膀胱。当膀胱过度充盈时,可能发生溢出滴漏。
如果支配膀胱或骶脊髓的传出神经(盆腔神经)受损,则不能发生排尿反射,膀胱松弛扩张,大量尿留在膀胱中,称为尿潴留。
如果高脊髓受损,骶骨排尿中心的活动不能由高中心控制。虽然排尿反射反射的反射弧是完整的,但此时可发生尿失禁,主要发生在脊髓休克恢复后。脊髓休克时,由于骶部脊髓排尿中心处于休克状态,排尿反射消失,可发生溢出性尿失禁。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排尿反射
3.如图是反射弧的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参与排尿反
(1)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组成.所以完成排尿反射的反射弧的组成为:1感受器→2传入神经→3神经中枢→4传出神经→5效应器.完成该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为简单反射.
(2)能有意识地控制排便和排尿反射,表明脊髓里的神经中枢也是受大脑控制的,如婴幼儿因大脑的发育尚未完善,对排尿的抑制能力较弱,所以排尿次数多,而且容易发生夜间遗尿现象.排尿反射是生来就有的、神经中枢在脊髓的非条件反射,脊髓是低级的神经中枢,反射活动要受到大脑的控制,大人在没有厕所的地方憋尿,是排尿反射受到大脑的控制,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此时的排尿反射为复杂反射.
(3)如果因意外,4传出神经被切断,反射弧不完整,上述反射不能完成.
故答案为:(1)1→2→3→4→5;简单
(2)大脑;复杂
(3)不能
转载请注明出处育才学习网 » 排尿反射反射弧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