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王冕的《墨梅》是怎么写的
你贴出的是正确的。
墨梅①
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②,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
只留清气满乾坤。
译文:
我家画中洗砚池边的梅树,花开朵朵,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它不需要别人夸奖颜色美好,只要留下充满乾坤的清香之气。
疑难点注释:①墨梅:水墨画的梅花。 ②洗砚池:写字、画画后洗笔洗砚的池子。王羲之有“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诗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同姓,故说“我家”。
赏析点拨:
这是一首题画诗。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此诗最大的特点是托物言志。诗先在一、二句描绘墨梅的形象,然后在三、四两句写墨梅的志愿,一个外表虽然并不娇妍,但内在气质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形象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权贵,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孤芳自赏的品格。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2.王冕的《墨梅》
墨梅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赏析
这是一首作者自己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诗中 一、二两句运用白描手法写梅花的形态,一个“淡”字道出画梅花的技法,又刻画出梅花朴素淡雅、傲立于严寒的风骨,令人耳目为之一新。 看末句,一个“满”字,不仅传神地写出了梅香的充盈激荡,而且使得诗人人格魅力的凸现与辐射分外的耀眼!《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在这首诗中,一“淡”一“满”尽显个性,一方面,墨梅的丰姿与诗人傲岸的形象跃然纸上;另一方面令人觉得翰墨之香与梅花的清香仿佛扑面而来!从而使“诗格”、“画格”、人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3.王冕的墨梅
(一)墨梅流派和他的风格。
墨梅的创始,和文学有密切关系,先是北宋林和靖、苏东坡等诗人热情地歌颂梅花的丰神和风骨,使人们对梅花产生了无限珍爱的感情,“无声之诗”的画继之而起,梅花也就成为画坛上盛极一时的题材了。当时对画梅最有创造和贡献的当推释仲仁和扬补之。
仲仁又名华光和尚,一日,他因月光映梅影于窗纸上而得到启发,创作了用浓浓淡淡的墨水晕染而成的所谓墨梅。大诗人黄庭坚见了大加赞扬说:“如嫩寒清晓,行孤山篱落间,但欠香耳。”
一时华光的墨梅便成了画坛上一个新的品种。赵孟\墨梅题跋也曾说:“世之论墨梅者,皆以华光为称首。”
扬补之接受了华光的衣钵,在此基础上发展,把自己写的墨梅,送给宋徽宗赵佶看。赵佶说他写的是“村梅”,因而他自称为“奉敕村梅”。
他创造了两种画梅的方法:一种用水墨涂于绢上烘托出梅的点点白葩,另一种是以墨笔圈出梅花洁白芳馨的特色。金冬心(农)说:“扬补之为华光和尚入室子弟,其瘦处如鹭立寒汀,不欲为人作近玩也。”
(《冬心画梅题记》)后来扬的两个外甥汤叔雅、汤叔用也擅长此道。《冬心画梅题记》:“扬补之甥汤叔雅,宋开禧间与弟叔用皆工墨梅,各出新意,谓之倒晕花枝。
时有茅进士汝元亦擅名当世。叔雅画梅,曾见于吾乡梁少师乡林家,不愧逃禅叟(扬补之)。
而叔用及汝元之疏枝瘦萼未尝睹者。” 发展到元代,据说元四家的吴镇(仲圭),以及王冕,都是画梅能手。
范成大云:“近世始画墨梅,江西扬补之者尤有名,其徒仿之者实繁,盖吴仲圭、王元章皆用其法。”(《范村梅菊谱》)由此看来,王冕正是这派的嫡系。
元末蒲庵禅师有《梅花歌》:“会稽王冕高颊颧,爱梅自号梅花仙。豪来写遍罗浮雪千树,脱巾大叫成花颠。
有时百金闲买东山屐,有时一壶独钓西湖船。暮校梅花谱,朝诵梅花篇。
水边篱落见孤韵,恍然悟得华光禅。我昔识公蓬莱古城下,卧云草阁秋潇洒。
短衣迎客懒梳头,只把梅花索高价。……”(郎瑛《七修类稿·山农刺时》) 从《梅花歌》来看,王冕正是接受了华光、扬、汤一派的传统,孜孜不倦地学习梅花谱和梅花篇,在这基础上,发挥了他的艺术才能。
王冕的墨梅,是和他的思想感情分不开的。正如清朝朱方霭说的:“画梅须高人,非人梅则俗,会稽煮石农,妙笔绘寒玉。”
(《画梅题记》)这种意识在王冕的题画中表现得很突出,有的反映了人民的疾苦,有的显示了孤傲正直的性格,有的表达了与统治阶级不合作的精神,有的流露了爱国主义的热忱,有的表现出自己的不凡抱负和乐观的感情,他想把自己的情感激流灌注在绘画创作的园地上。王冕爱画的梅花,据清代宜兴吴仲伦在题郑小僬(淳)梅册上说:“王元章喜写野梅,不画官梅。”
(《竹波轩梅册》)何谓野梅?凡生长在山野清绝的地方,梅干劲直,尽自然之本性,都叫野梅,有时也叫村梅。何谓官梅?凡由人工造作,失却天真,干多盘曲,叫做官梅,也称宫梅。
有人往往以野梅比为“疏旷平远”,以官梅比为“金碧庄严”,借以隐喻不同环境中的不同人格。明朝孙长真往往摹仿王冕此种画法,所以他题诗说:“梅花取直不取曲,此理世人多未推。
诗人独得梅清性,不画官梅画野梅。”(《画梅辨难》) 且看王冕墨梅(图1)。
一枝梅花,横斜在画幅的中间,枝干一拉数尺长,显出很有劲,枝的梢头,露出了笔的尖锋,更突出了它的清高拔俗,十数朵梅花,含苞欲放地洋溢着蓬勃的生气,令人感到醒目清新。这是他抓住最典型的一枝,表达了集中凝聚的效果,从他内心的感情来渲染花枝的景色,又以花枝的景色来反映自己的胸襟。
题诗曰:“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
(按《竹斋诗集》,“流”字作“留”) 他的“墨梅”风格,可用“神韵秀逸”四字来概括。试从构图、枝干、花等方面来分析。
画梅构图以枝干为主。王冕画梅花的成功,与他构图是分不开的。
构图可分疏的、密的、不疏不密三种。疏的如疏影横斜,以疏淡有致,雅淡出尘为妙。
不疏不密的,如俯仰得直,照应有情,要密中见疏,疏中仍有聚散谓之得直。密的如繁花密蕊。
第三法,首开其宗的就是王冕。朱方霭说:“宋人画梅,大都疏枝浅蕊,至元煮石山农始易以繁花,千丛万簇,倍觉风神绰约,珠胎隐现,为此花别开生面。
明时陈宪章常师其意,吾友汪巢林、金吉金继之。”(《画梅题记》)王冕这种构图就是以密取胜,同时做到密而不乱,繁而有韵。
在枝干的构图上,能疏疏密密,做到长处疏,短处密,疏散处疏,交错处密,疏可走马,密不容针;他能把握虚虚实实,而且层次分明,应有尽有。他在华光和尚的“多而不繁,少而不亏”,扬补之的“交枝而花繁累累,分梢而萼蕊疏疏”的理论基础上更有所发挥。
在枝干的质感上,运用了汤叔雅的“其为梢也,有如斗柄者,有如铁鞭者,有如鹤膝者,有如龙角者,有如鹿角者,有如弓梢者,有如钓竿者”的理论,加以具体实践,因此他立干如龙,劲似铁;发梢如箭,短如戟。梅干如龙不容易,画时必须弯曲有力,用笔多转折,或以飞白出之。
要劲也不易做到,画时笔须顿挫得。
4.王冕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
王冕为什么要写《墨梅》这首诗???
不是意思!
我来答
ruchen0822
LV.8 2016-12-02聊聊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画梅须具梅气骨,人与梅花一样清。”人们是这样称赞王冕的。现实中的王冕与他笔下的梅花一样,坚贞不屈、孤芳自赏。相传由于王冕的画画得特别的好。当地的县官和一个有权势的大财主慕他之名,几次想见他都遭到了拒绝,最后,当县官亲自下乡见他时,他听到消息后赶紧躲了起来,又让县官吃了闭门羹。因而《墨梅》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5.王冕写墨梅的背景
1、王冕在《墨梅》中用”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来赞誉梅花。
2、墨梅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版本一、王冕原版、苏教版六年级)
吾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版本二、人教版六年级、鄂教版四年级)
3、译文
这画仿佛是从我的洗砚池边生长的是一棵梅花,朵朵梅花都似乎是洗笔后淡墨留下的痕迹而没有鲜艳的颜色,因为它并不需要别人去夸许它的颜色,在意的只是要把清淡的香气充满在天地只间。
4、创作背景
这是一首作者王冕题咏自己所画梅花的诗作。画作为《墨梅图》,纸本,墨笔,纵31.9cm,横50.9cm。自题:“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元章为良佐作。”钤“元章”、“文王子孙”。另有清乾隆皇帝御题诗及鉴藏印。画面中一枝梅花横出,枝干秀挺,花朵疏朗。以淡墨点染花瓣,再以浓墨勾点萼蕊,墨色清润,高情逸趣溢于笔端。
5、赏析
诗中所描写的墨梅劲秀芬芳、卓然不群。这首诗不仅反映了他所画的梅花的风格,也反映了作者的高尚情趣和淡泊名利的胸襟,鲜明地表明了他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6、作者简介
王冕(1287年~1359年),字元章,号煮石山农,亦号“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诸暨人,元朝著名画家、诗人、篆刻家。他出身贫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学成为诗人,画家。他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