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政案例写作
例题三
1.某区城管中队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在大、中城市,为了城市管理的需要,一般都设有城市管理监察队伍。这支队伍是不是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法规也没有明确授权,因而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他们所进行的处理或处罚,只能是受主管行政机关的委托,以委托机关的名义进行。其行为效力归属于委托的机关,由委托的行政机关对其行为负责,由其在行政诉讼中作被告。
2.行政职权必须由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即行政主体或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行使。非行政机关的组织没有法律、法规授权和行政机关的委托而行使行政职权是非法的,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从而也不能作为适格被告,城管机构的法律地位应通过立法予以明确。
例题四
1.B区人民法院不能受理此案。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辖。该案件,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位于A区的市卫生局,据此,此案应由A区人民法院管辖。B区人民法院应当告诉冻肉厂,应以市卫生局为被告,向A区人民法院起诉。
2.相对方对受委托的组织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以委托的行政机关为被告。卫生检查队是由市卫生局委托的人员组成的临时性工作组织,它不能成为行政主体,不能以自己的名义而只能以市卫生局的名义进行行政执法活动,其执法活动的后果由市卫生局承担。故本案的被告应为市卫生局。
参考资料:
2.怎么写行政案例分析论文
原发布者:勤奋的爱骄傲
教学案例撰写基本格式 教学案例集理念、实践、反思于一体,它是针对一个真实的具体发生的教育教学问题或者事件的描述、反思与探讨,是对实践中存在或者发生的事实的再现与思考。它是教学活动中的典型事例,是教学过程中有价值的主题鲜明的事件及行为的真实记录。因用途、使用主体等不同,其体例、格式、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教师一般可参照以下格式撰写: 一、案例主题(主题与背景) 主题是案例需解决的问题,也是整篇案例的核心思想,每个案例都应提炼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核心理念,困扰事件,要富有时代性,体现改革精神。背景主要叙述案例发生的地点、时间、人物的基本情况,还可包括教育背景:教材的地位、重点、难点以及教学目标;学生的基本知识和思维特点;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学风格、教学思想;教学环境与当前社会研究的热点等。这些内容不必面面俱到,不宜很长,只须提纲契领叙述清楚即可。 二、案例描述 案例的描述一般是把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某一片段,像讲故事一样原原本本地、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来。描述的形式可以是一串问答式的课堂对话,也可以概括式地叙述。通过巧妙的事件描述,把问题寓于情节中,本质寓于现象中,答案寓于故事中。案例描述的材料要求真实、完整、具体、典型、有效、适时。 三、案例诠释 案例诠释是结合有关的教育理论来诠释教学活动,针对描述的情景谈个人感受或理论的说明,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
3.求详细的行政案例分析
张某和邻居李某因琐事争吵并导致殴打,结果双方均受轻伤,不过张某伤势稍微重一点。
县公安局在得到张某的报案后,对事实进行了调查,得知是李某先动手。于是对李某作出行政拘留15天的处罚决定,对张某则进行了口头批评。
李某不服决定提起行政复议。请分析: 1)李某应向哪个机关提出复议申请,法律依据是什么? 2)假设行政复议机关受理后,将县公安局的处罚行政拘留15天决定改为罚款200元,李某还是不服,能否提行政诉讼,为什么? 3)李某若提起行政诉讼,应以谁为被告,为什么?。
4.高分悬赏:行政案例分析
钱真多啊!嘿 行政法案例分析题 案例1 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 某市原有甲、乙、丙、丁四家定点屠宰场,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屠宰许可证等证照齐全。
1997年**发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该市政府根据其中确认并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的规定发出通告,确定只给甲发放定点标志牌。据此,市工商局将乙、丙丁三家屠宰场营业执照吊销,卫生局也将卫生许可证吊销。
乙、丙、丁三家屠宰场对此不服,找到市政府,市政府称通告属于抽象行政行为,需遵守执行。三家屠宰场遂提起行政诉讼。
[问题] (1)市政府的通告属于何种类型的行政行为?理由是什么?(2)谁是此案的被告?理由何在?(3)此案乙、丙、丁是否有权提起行政诉讼?理由是什么?(4)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属于何种性质的行为,工商局、卫生局能否据此吊销乙、丙的执照许可证?(1)市政府的通告属于具体行政行为。本案中市政府发布的通告,明确确定只给甲发放定点标志牌,而该市原仅有甲、乙、丙、丁四家定点屠宰场,这就意味着剥夺了乙、丙、丁三家屠宰场的屠宰资格。
可见,该通告是针对定点屠宰这一特定的事和甲、乙、丙、丁这一特定的人作出的,侵害了乙、丙、丁三家屠宰场的公平竞争权,属于典型的具体行政行为。(2)市政府、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均可成为本案的被告。
依《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3条第(一)项可知,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可以对涉及其相邻权或者公平竞争权的具体行政行为提出行政诉讼,由于市政府的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且直接侵犯了乙、丙、丁的利益,故乙、丙、丁均可依据《行政诉讼法》第25条第1款的规定,以市政府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依《行政诉讼法》第11条第1款第(一)项规定,乙、丙、丁可以市工商局、市卫生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3)乙、丙、丁可以提起行政诉讼。理由如上题所述。
(4)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是行政许可行为,具体而言是属于资格许可行为,即赋予行政相对人从事某种活动的资格的许可。既然颁发定点屠宰标志牌的行为是资格许可行为,未获得该牌的企业就不得从事生猪屠宰的经营活动,市工商局、市卫生局就有权据此吊销其执照与许可证。
但本案中,由于市政府的行为违法,所以,工商局、卫生局就不得据此吊销乙、丙、丁的执照与许可证。具体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基于法律、法规的授权,针对特定的人或事作出具体处理决定,并对其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
针对特定对象即特定的事和特定的人作出的行为,这点是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的重要区别所在。而抽象行政行为是行政机关针对不特定的人或事制定和发布的具有普遍适用的行为规则的行为,它一般不针对特定对象,而是规定在何种情况和条件下,行政机关和被管理一方的行为规则和权利义务关系,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我国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条例是以具体行政行为为对象的,所以现实生活中区分具体行政行为和抽象行政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案例2 行政合理性原则和行政合法性的原则 李某系从事饮食业的个体工商户,出售自制的蛋糕,李某蛋糕未经有关部门进行检验。
这一行为被某工商所查获。根据《个体饮食业监督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对此类违法行为,应予以警告、没收违禁区食品和违法所得,并处以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吊销其营业执照。
在工商所查获前李某出售蛋糕共获利590元。根据上述有关规定,工商所没收了李某尚未出售的蛋糕,没收其违法所得590元,并且工商所认为李某曾因伤害罪而被判刑3年,一年前刚出狱,因此要重罚,又处以李某1500元的罚款。
[问题] 工商所对李某的违法行为进行的行政处罚是否合法适当?是否符合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工商所的行政处罚行为是合法的,但不合理,违背了行政合理性的原则。主要表现在对李某的罚款行为上。
本案中,根据法定的罚款幅度的规定,工商所对李某处以1500元的罚款属于法定的幅度内,其行为没有超越法律,不与法律相抵触,是合法的。但工商所在法定幅度内的自由裁量权行使的不恰当,对李某进行1500元的罚款,除以其违法事实情节等为依据外,于一种不正当的考虑而作出的行政处罚行为,违背了行政合理性原则的要求,属不合理的行为。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贯穿于行政法之中,是指导行政法的立法和实施的根本原理和基本准则。行政合法性原则与行政合理性原则是行政法的两大基本原则。
合法性原则是指行政权力的设定,行使必须依据法律,符合法律,不能与法律相抵触。具体内容包括:行政职权基于法律的授予而存在,行政职权依法律行使,行政授权、行政委托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要旨。
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决定的内容要客观、适度,符合理性,即合理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是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行政目的;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理性。
案例3 行政主体资格 某市人民政府计划对本市各个农贸市场环境卫生进行整顿,决定先由市人民政府的政策研究室组织制订一份。
5.行政法案例分析
具体解析如下:根据行政处罚法第29条的规定: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可见行政处罚的追诉时效一般为2年,本案中万达公司在办理变更登记时提供虚假验资报告发生在1997年5月,而工商局直到2001年7月才发现该违法行为,因已过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时效,工商局此时再就该违法行为进行处罚不符合法律规定因此A项正确。行政处罚法第24条规定: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本案中工商局于2002年4月作出撤消万达公司变更登记,恢复变更前的状态的决定,本身并非行政处罚,更不属于罚款,因此针对本案,由于万达公司的虚假验资行为已过追究时效,工商局只能撤消其变更登记这才是正确的行政行为。所以B项错误至于2004年6月工商局又就同一问题作出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决定也违法了追究时效的规定,同时行政行为一经作出即具有确定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得变更,即使工商局先前的行政处罚有误,也应经过法定程序先行撤消,再作出新的行政处罚。而不能用另一个行政处罚进行默认的补充和修改。因此C项错误关于D项,应当分清违法行为处于继续状态与违法行为引起的后果处于继续状态的区别。万达公司凭一份虚假验资报告取得变更登记后该违法行为即已结束,并不存在持续问题万达公司连续4年通过年检。只是说明其1997年5月的违法行为引起的后果处于持续状态,如前所述万达公司的违法行为已过追诉时效,并且没有持续状态,工商局并不能对其作出处罚,只能撤消原变更登记而对违法行为引起的后果,行政处罚法仅规定处罚违法行为,并不处罚违法行为引起的后果,D项错误。
以上回答你满意么?
6.行政管理学案例分析
行政管理学又称行政学,也称公共行政学或公共管理学。它是一门研究政府对社会进行有效管理规律的科学,是国家公务员和其他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必备的知识。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发达国家,行政管理(公共行政)已成为一个独立的,具有众多理论流派,多学科交叉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一门科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学的研究蓬勃发展。行政管理在各种管理中起领导、主管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需要各方面的有效管理,其中行政管理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影响着国家、社会的发展。行政管理作为政府管理和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具有全局性,统筹性,这就要求新一代的管理人员具备管理职能、协调职能和服务职能。
案例分析基本步骤和要求(参照规范):
1. 案例描述——背景材料,关键表述的含义;
2. 案例主线——主要事项(成功或失败)的性质、类型、形成发展脉络、影响因素和处理结果;
3. 分析方法——观察和分析的方法,所用方法的利弊(优势和不足);特别是如果原案例提供的材料论据不充分,还应该从那些方面收集,最适合用什么方法分析研究;
4. 案例发掘——总体评价,哪些方面可深入探讨,相关问题,借鉴与启示。
7.行政案例分析的目录
前言 导论:案例教学方法与行政案例教学 第一编 行政结构与功能 第一章 行政环境 案例1 贫困县的“摆谱症” 案例2 GDP数据疑局 案例3 跨国公司在华环保危机 案例4 “小姐培训班”引发的纷争 第二章 行政价值与目标 案例1 消费者维权行动的无奈 案例2 陕北油井民间投资者之痛 案例3 S市暂住证风波 案例4 广电、电信话语权之争 第三章 行政功能与职能 案例1 广州不明病毒危机 案例2 内蒙T县政府“护污”事件之后 案例3 我国政府应急预案的紧急启动 第四章 政府间关系 案例1 五陵源规划困局 案例2 湖北Х市财政债务危机 案例3 浙江“强县扩权”改革进行中 第五章 政府与社会关系 案例1 村公章的集中保管试验 案例2 浙江瑞安外来工自治尝试 案例3 “厅级会长”难产记 第六章 政府与企业关系 案例1 “常乐”申办定点屠宰厂受阻记 案例2 D市农民自建变电站的合法性危机 案例3 M集团的经营危机 第七章 行政组织与编制管理 案例1 一个贫困县的十二个“县官” 案例2 S市政府驻汉办谢幕 案例3 陕西黄龙机构改革困局 第二编 行政过程 第八章 行政领导与责任 案例1 女教师之死谁的错?案例2 山西Y金矿大爆炸后的台前幕后 案例3 一个中部贫困县县长的履政模式 第九章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案例1 听政会怎么成了“走过场”?案例2 西路神殿被拆记 案例3 轧硅钢的决策疑问 案例4 怒江水电开发“大调整”方案的神秘纷争 第十章 行政执行的动力与阻力 案例1 城管困局 案例2 新疆棉花市场化路径选择 案例3 浙江“指标圈地”动力 案例4 中西部一些乡镇“买税”现象调查 第十一章 行政监控 案例1 一场审计风暴 案例2 一个普通纳税人的公益诉讼 案例3 广东省政府预算决策改革 第三编 行政方法与规范 第十二章 传统行政方法 案例1 美国82岁老妇的烦心事 案例2 广东省财政增收奖励制度实施之后 案例3 纺织品出口配额制度实施困境 第十三章 现代公共行政工具 案例1 警察破 案招标制的启动 案例2 苏州园林的社会化管理尝试 案例3 湖北J县的教育券制度改革尝试 案例4 长沙市 第一张排放噪音污染许可证的发放 第十四章 行政法规与依法行政 案例1 D县“《人民日报》事件”始末 案例2 红头文件抗衡判决书 案例3 陕西省L市质监局的培训通知 案例4 镇政府对市、县两级政府的起诉 第十五章 行政道德与以德行政 案例1 “拖拉局长”拖掉官帽之后 案例2 小甲之死 案例3 防空警报误响之后 第四编 行政维持与发展 第十六章 人事行政 案例1 人事行政的难题:选贤任能 案例2 吉林省试水政府雇员制 案例3 挂职锻炼:制度与现实 案例4 侯某升官记 案例5 中国官员出国培训热 案例6 J县裁员风暴 第十七章 财务行政 案例1 H县预算改革的影响 案例2 T部违规借款事件的缘由 案例3 有钱养草无钱灭蝗?案例4 安徽省“乡财县管”实验 案例5 药品招投标制度运行困局 第十八章 机关行政 案例1 S镇公车改革试行 案例2 办公室配置标准的争议 案例3 政府大楼世界 第一的谣传 案例4 政府大楼统一经营管理?案例5 财政部政府采购监管责任官司两例 第十九章 发展行政 案例1 塞得港的变革之痛 案例2 一场超前的试验 案例3 上海行政事业性国资改革试行 案例4 湖州“政绩观”之变 案例5 深圳市行政三分制改革方案的生命历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