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快乐大本营的节目特色有哪些
湖南台的《快乐大本营》是个很新的栏目,于1997年7月13日正式推出,即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喜爱,节目的内容,以游戏为主,辅以歌舞、小品、相声和少部分事先录制的节目,这些节目主题强调贴近生活、贴近观众,以较高品味的娱乐形式给广大观众带来快乐,即不搞阳春白雪,也不为了取悦个别观众而搞过于庸俗的节目,栏目中有众多的明星出现,但没有追求明星效应,甚至下岗女工也请为座上嘉宾,栏目中安排了种类繁多的游戏,不以哗众取宠为目的,着重注重观众的参与,包括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观众的参与。
一年来《快乐大本营》收到数千封电视观众的来信和E-mail,生动地反映了广大观众对节目的关心和挚爱,人们称之为这种现象为“快乐现象”,也有舆论将其称之为“快乐旋风”。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城市与16899168联网,形成了一个全国性的“快乐网络”。
快乐大本营特色的形成不是谢娜一个人促成的,何炅相当于一个顶梁柱,谢娜的主持风格搞笑,容易给观众带来快乐,而快本本身就是一档综艺节目。
《快乐大本营》在当今的娱乐节目中,很具代表性。它的优势突出,缺点也很明显。我认为《快乐大本营》的问题主要在它的节目内容上。(1)节目内容单调。节目定位在娱乐,但内容不应该只局限于“游戏”和能给观众以娱乐的并不只是游戏。(2)节目内容更新慢,内容雷同。游戏节目固有的局限性,使得游戏节目尤其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因为游戏的中心是要参与,而对于广大的电视观众来说,他们是在“看”游戏,而不能亲身参加。如果游戏内容不能及时更新,观众对一些游戏中的小噱头习以为常,嘉宾的表现再出色,也不能引起观众的兴趣了。尤其是对一些比较简单,缺少变化的游戏节目,更新就显得更重要。此外,推出的游戏要新颖,不能照猫画虎。《快乐大本营》中的“快乐传真”小栏目,就和上海卫视“智力大冲浪”中的“COPY不走样”,河北卫视“大家来欢乐”中的“欢乐复印机”如出一辙,山东卫视也有类似的节目,毫无新意可言。(3)一些节目的内容欠妥。比如说“好心情歌迷会”这个小栏目。一群十几岁的孩子席地坐在观众席前面,等嘉宾一出场,孩子们就一起喊“谁谁,我们支持你到永远。”主持人还要问他们一些问题,象“某某嘉宾是哪一年‘出道’的”,“他的成名作是哪首歌”诸如此类。青少年盲目崇拜明星,是心理生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反映。做为电视工作者,不该利用这种幼稚的狂热,客观上对他们不正确的行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无论对现场的还是电视机前的青少年都是误导。(4)《快乐大本营》过于商业化的运做也让观众反感。在现代经济社会中,观众可以接受那些安排合理的广告。但在90 分钟的节目中,节目频频被打断,节目中插播广告4次,尤其是现场两次口播商品品牌,所涉及的商品大到家用电器小到芝麻油,让人有点难以忍受。综上所述,每个节目都有自己的优势,自己的不足。我们既不可一叶障目,也不必自悲自轻;对待节目既不能墨守陈规,也不能生搬硬套,充分分析了解节目,扬长避短,制作出有自己特色的节目,才是真正的出路。
2.电视节目分析怎么写
如何写电视节目分析文章 电视节目分析属于鉴赏分析评论,包括政论、艺术鉴赏和技术分析等等。
观看电视片,写分析评论文章,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分析能力,还能宣传某种理念、观点或技术,对电视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对精神文明建设,都很有促进作用。 电视分析写作要有材料,而材料主要是当时看片获得的。
应该在看过电视片之后,立即有写作的纲要。如果要等到看完片之后再靠回忆写作,就可能丢掉某些有价值的内容。
所以,要在看片的同时用笔记录一些心得要点。 当电视片播放结束时,已经有了写作的材料。
可以根据记录的材料进行分析提炼,确立写作的主旨和文章的标题。然后对记录的材料进行筛选,选择最有说服力、最能靠拢主体的材料进行写作。
这里是一个写作范围提纲,即结构方式表,可以参照。你在观看电视片的时候,一边看一边围绕这个提纲找材料,这样写起来不会跑题,而且方便快捷: 电视片分析提纲 1, 电视片内容概括 占总分10% 2, 本片的思想教育意义 占总分 10% 3, 艺术特色总说 (总体手法、总体艺术特征等) 占总分 20% 4, 艺术特色举例 (选择一到两个艺术独到之处) 占总分 25% 5, 艺术特色细节 (两、三点精彩细节) 占总分 20% 6, 缺点与不足 占总分 10% 7, 结束语 占总分 5% 在看完一部电视片之后,应该立即感受到,这部电视片重点表现的是什么?这对于任何题型都是重要的。
一部专题片或纪录片,它所主要表现的无非是人,或者是事,或者是物,或者是感受。当然这其中并没有一个严格的界限。
有时当考生沉浸在一个兴趣点当中不能自拔时,千万不要忘记拔出思维来,审视一下,这精彩的兴趣点背后蕴藏的真正目的事表现人物的某种品格特征。或者是事物的某种特色。
也许有时会有大量的篇幅集中在某个人物的身上,然而,他其实需要展示的还是是事件本身。有的电视片把笔墨集中在物上,比如一些风光片等。
但是,电视片的表现对象其实常常是一个一目了然的问题,是一个思考层面,紧接着需要花费大量功夫的还是对于这部电视片的特征和表现手法的思考。需要考虑的问题应当集中到电视片所反映的文化内涵上。
比如,分析电视片《江南---绍兴黄酒》,这是一部展现酒文化的专题,重点考查其实在于考生对于片中文化内涵的感悟,而不是片中所出现的人物。 如果你的文学感觉、艺术感觉较好,你会喜欢那种抒情写意色彩浓厚的电视片,因为这个时候,抒发情感的意趣将使你的评述与电视片的意味融为一个整体。
(抒情写意的电视片) 然而,感性的认识对于一个即将跨入大学门槛的年轻人来说不是全部,因此在你沾沾自喜于发挥完一篇情采并茂的伤春文字后,别忘了凝聚已经过于分散的思维,因为,也许有这样一个题目将把你掷往一个分外庄严的场合,闲散的品茶人生背后还聚集着一些更为深刻的思考,那就是表述哲理的电视片所要展现的内涵。 一切理性评述的背后总会有所谓结论的东西。
在电视片的评述中,有时需要达到的是同样的效果。那么,有这种情况,他要你回答一部电视片想要说的是什么?它揭示的是什么问题?你的体会是否能够挖掘倒在表面的镜头语言下面蕴藏的意义呢?(揭示一定问题的电视片)。
对于全面分析题的类型,大致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作品主要表现了什么?其主题以及主题的现实意义、给我们的启示。这个方面的分析,多数考生都能考虑到。
比如,在评卷中发现大多数考生都具备严谨的主体。
3.50字快乐大本营的节目特色及推荐理由
快乐大本营,天天好心情!”一听这口号,你一定会想到脍炙人口的《快乐大本营》。《快乐大本营》是湖南电视台于1997年7月11日开办的一档综艺性娱乐节目,是湖南卫视上星以来一直保持的品牌节目之一。它能在综艺界保持着永久的屹立不倒是有原因的,《快乐大本营》由何炅、维嘉、谢娜、杜海涛、吴昕五人组成的“快乐家族”搭档主持。《快乐大本营》栏目开办播出三、四期后,即在观众中引起反响,迅速占据全国电视市场的周末黄金时段,《快乐大本营》现象在当时被专家、媒体称之为“快乐旋风”,同时引发了全国电视界的一场“综艺变革”,不久全国各地电视台出现了近百档类似栏目。这档完全本土制造的综艺先锋,以其清新、青春、快乐、八卦、贴近生活的娱乐风格在中国电视娱乐版图迅速卡位,其带动的明星效应和倡导的快乐理念至今生命力不减,十几年来已融为中国青少年文化的一部分,并为湖南卫视打造成中国第一电视娱乐品牌定下基调。
《快乐大本营》栏目开办以来以新鲜的题材,多样的形式,清新的风格,新奇的内容,注重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引领观众走向一个崭新的视听空间。既有搞笑不断的“快乐传真”、惊险刺激的“火线冲击”等形式新颖、观众喜闻乐见的经典游戏环节;也有让人捧腹大笑的“快乐小精灵”、“开心一刻”等老少皆宜、内容丰富多彩的外拍片;同时还有挑战智慧的“IQ无限”、积极向上的“太阳计划”和帮助观众实现心愿的“快乐行动”等观众互动性、参与感强的节目板块。《快乐大本营》不仅是湖南卫视上星以来一直保持的品牌节目,同时也成为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娱乐节目之一。
“如果你不快乐,就看快乐大本营。如果你很快乐,就更要看快乐大本营!”快乐大本营每一天都在进步,虽然有些人不喜欢,但它却是给大多数人带来了欢乐。节目里的主持人为了这个节目也不惜诋毁形象,目的就是为了博观众一笑。不管怎样,他们做到了。如今的《快乐大本营》成为广大观众每周六晚必看的节目,不仅是中国电视界综艺娱乐节目的领头羊,并且已经当之无愧成为中国亿万观众娱乐生活的一部分。
4.
春节的习俗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
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春节食俗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大约自腊月初八以后,家庭主妇们就要忙着张罗过年的食品了。
因为腌制腊味所需的时间较长,所以必须尽早准备,我国许多省份都有腌腊味的习俗,其中又以广东省的腊味最为著名。 蒸年糕,年糕因为谐音“年高”,再加上有着变化多端的口味,几乎成了家家必备的应景食品。
年糕的式样有方块状的黄、白年糕,象征着黄金、白银,寄寓新年发财的意思。 年糕的口味因地而异。
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黄米制成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则喜欢在年糕中加入大枣、小红豆及绿豆等一起蒸食。
山西北部在内蒙古等地,过年时习惯吃黄米粉油炸年糕,有的还包上豆沙。